采
薇
忠孝难两全,一曲戍边将士的真实告白。
学习目标
一、理解诗意。
二、掌握赋比兴的用法。
三、根握不同的场景把握诗歌的情感及线索。
四、探究末章的艺术手法。
学习重点
不同场情感的把握。
学习难点
末章艺术手法的掌握。
解题
选自《诗经·小雅》
《采薇》
《采薇》选自《诗经》中的“小雅”,是宫廷乐歌。“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它是一种正统音乐。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飨,以歌功颂德为主;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薇”即野豌豆。
薇,现在又称野豌豆苗
一、初读诗歌
1、读准字音
2、感受节奏、用词、句式
要求:
岁亦莫(暮)(mù)止 猃狁(xiǎn yǔn)
孔棘(急)(jí) 载(zài)饥载渴
靡盬(gǔ) 四牡騤騤(kuí)
小人所腓(féi) 象弭(mǐ)鱼服
雨(yù)雪霏霏
重点字词读音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采薇
∕
∕
∕
∕
2/2式节奏
重章叠句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
∕
∕
∕
二、再读诗歌
理解诗意
你觉得《采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思乡
戍边战士
抒情主人公:
情感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本诗是以什么人的口吻写的?
本诗是以一个退伍士兵的口吻写的,写一位长期戍守边关的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
问题one:是不是一开篇就写思乡呢?
问题two:开头没写思乡,写采薇,这是《诗经》中的哪一种手法?还有哪几章用了这种手法?
问题three:为什么一定要写“采薇”呢?为什么不能采蘑菇?“采菇采菇”不也行吗?
问题小姐姐降临
采 薇 采 薇 ,薇 亦 作 止 。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经发新芽。
曰 归 曰 归 ,岁 亦 莫 止 。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靡 室 靡 家 , 玁狁xi?ny?n之故。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
不遑huáng启居 , 玁 狁 之 故 。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语气词
语气词
同暮
M?无
闲暇
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春秋称狄,战秦汉称匈奴
文本知识把握
第一章分析
忧心如焚
我 戍 未 定 , 靡 使 归 聘 !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 薇 采 薇 ,薇 亦 柔 止 。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未长大。
曰 归 曰 归 ,心 亦 忧 止 。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真牵挂。
忧 心 烈 烈 ,载 饥 载 渴 。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太苦啦。
又…………又
防守
问
第二章分析
忧 心 孔 疚 ,我 行 不 来 !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难回家。
采 薇 采 薇 ,薇 亦 刚 止 。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经变老啦。
曰 归 曰 归 ,岁 亦 阳 止 。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 事 靡 盬g?,不 遑 启 用 。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硬、老
十月
休止
很
痛苦
回家
第三章分析
边地怎敢图安居? 一月要争几回胜!
彼 尔 维 何 ? 维 常 之 华 。
什么花儿开得盛? 棠棣花开密层层。
彼 路 斯 何 ? 君 子 之 车 。
什么车儿高又大? 高大战车将军乘。
戎 车 既 驾 ,四 牡 业 业 。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岂 敢 定 居 ? 一 月 三 捷 !
那
通薾花盛开样
助词
高大的战车
同棠棣
将军
战车
语气词
驾车
公马;母叫牝pìn
高大雄壮样
第四章分析
驾 彼 四 牡 ,四 牡騤騤Kuí 。
驾车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君 子 所 依 ,小 人 所腓féi 。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 牡 翼 翼 ,象弭m? 鱼 服 。
四匹马儿多齐整,象骨饰弓鱼袋挂。
岂 不 日 戒 ,玁 狁 孔 棘!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马强壮样
靠车
遮蔽
整齐熟练
鲨鱼皮做的箭袋
象骨饰弓
急
第五章分析
昔 我 往 矣 ,杨 柳 依 依 。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今 我 来 思 ,雨yù 雪 霏 霏 。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行 道 迟 迟 ,载 渴 载 饥 。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我 心 伤 悲 ,莫 知 我 哀 !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语助词无义
纷纷
随风而动
下雪
缓慢
第六章分析
一、通假字
莫──暮 棘──急 华──花
二、词类活用:
雨雪霏霏 雨(名词活用作动词,下)
岂不日戒 日(名词活用作状语,日日)
三、古今异义:
小人所腓 小人
古义:士兵或地位低的人。今义:道德卑劣的人。
君子所依 君子
古义:将帅今义:道德高尚的人
重点词语理解
不遑启居:
忧心烈烈:
靡使归聘:
王事靡盬:
忧心孔疚:
象弭鱼服:
启,跪。居,坐。无暇安居休息。
形容忧心如焚。
使,指使,委托。聘,问。没有人可委托去打听家里的消息。
征役没有休止。
孔,很。疚,痛苦。
用象牙装饰的弓,用鲨鱼皮
制作的的箭袋。形容装备精良。
三、三读诗歌
准确把握情感
要求:
第一章至第三章:
第四、五章:
第六章:
结构梳理
直接写战事。
1.战斗频繁——一月三捷
2.生活艰苦——岂敢定居
3.处境危险——小人所腓(冲锋陷阵)
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前三章有什么特点?
1、重章叠句,有加强语气一唱三叹之效,有节奏感和音韵美。
2、前三章都以采薇起兴,但也有变化:
写采薇从生到老的变化,反映了作战时间之长,可能是一年,更可能是几年、十几年、几十行。
暗示时间的流逝,增强思乡的表达效果。
1、暗示了战事的艰苦,战士因为没有足够的粮食,所以才以野菜充饥;
2、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为什么要写“采薇”呢?
思归之情随着时间的延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薇菜的变化
薇亦作止
薇亦柔止
薇亦刚止
时令的变
岁亦莫止
岁亦阳止
心情的变化:
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
忧心孔疚
①起兴,以采薇起兴,再现行役之苦,也兼有赋的手法,为下文抒情议论做铺垫。
②因粮草不继,只好以野豌豆苗充饥,侧面写出了戍边的艰辛。
③薇菜从发芽长到柔嫩又长到粗壮刚健的过程,是一个时间流逝的过程,然而戍役军士从“莫”、“阳”中盼回家呀盼回家,却始终没有回家,这漫长的戍役刚好与薇菜的生长过程相应,一起喻示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
本诗前三章写采薇用了什么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这三章表达的情感怎样表达的?
层层递进。
(1)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流露出怨嗟之情。
(2)心亦忧止。忧心烈烈——感情波澜更大,痛苦更为强烈。
(3)忧心孔疚,我行不来——虽说为王事而奔走,义不容辞,但久而不归,痛苦更甚。
前三章在章法结构上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重章叠句。
(1)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思乡思亲的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
(2)在结构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突出了诗歌的音乐美。
第四、五章具体描写了边关战事,都写了哪些与战斗有关的事物呢?
赏析第四、五章
1.这两章写的内容是?
直接写战事
2.这两章写战事什么?
战斗太频繁
一月三捷
生活太艰苦
岂敢定居
处境太危险
小人所腓
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将帅和士兵生动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
战 车:
路(戎车)
象弭鱼服
业业 骙骙 翼翼
棠棣花
强大之师,威武之师。
战 马:
弓 箭:
高大的战车
雄壮的战马
整齐的队列
熟练的动作
精良的装备
战士们对自己军队的强大,感到骄傲和自豪,面对强敌,雄纠纠,气昂昂,同仇敌忾。最终取得了战事的胜利(一月三捷)。
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盛开的棠棣花,给血与火交织的战场平添了一份优美,一缕柔情,折射出士兵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向上的情怀。
四、五章赋比兴手法分析:
以棠棣之花起兴,喻军威盛大。
以四牡为喻,比纪律严整,卒伍精强。
岂敢定居、岂不日戒,赋写敌人之凶悍。
四、五两章写战车、战马、战具等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细节描写,写了战车、战马、象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
作用: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图景,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可见一斑
戍卒把怨愤归结于周王室了吗?
没有。他们虽有怨愤之情,当面临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时,他们能够以民族利益为重。思念故乡,牵挂亲人、热爱祖国、厌恶战争等各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
没有。当战士们拖着疲惫的身子,挣扎在车马后面奔跑的时候,当他们靠着车厢躲避敌人乱箭的时候,当他们日夜不得安歇的时候,怎能不加倍向往安宁和平的生活呢?边疆生活的艰辛,恰恰衬托了征夫们的思家和渴望和平生活的情感。
这样看来,字面上并没有写思归是不是离题了呢?
战事胜利了,终于可以回家了吧,最后一章在写法上与前面几章有何不同吗?
最后一章以抒情为主,借景抒情;另外用了对比手法,以离家时的欢愉与归家时的忧伤作对比。
赏析第六章
1.这章写的内容是?
戍卒归途悲苦心情
2.他是战争的幸存者,他终于踏上了归 途,假如他是你,你会怎样?
高兴
大难不死
3.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这是为什么?
增强悲剧效果,渲染凄凉气氛
他虽杀敌报国,更是牵挂家人
故他眼前有喜,依然那样悲沉
情景交融。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理解前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
战士的疲惫
路途的难行
内心的复杂
一、“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
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蓄形象,耐人寻味
三、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当年我离开故乡,杨柳依依惜别,“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现在我踏上归途,只有漫天的飞雪,青春不在,年华不在,爱情安在?家人安在?家园安在?
——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来反衬;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纷飞来反衬。
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惜别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露出,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自《诗经》始,杨柳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歌咏的对象。《小雅·采薇》篇里的句子,不仅富有节奏音律之美,而且开创了杨柳怀人的先河,在后世的诗词之中,青青杨柳枝成为牵绊游子、离愁别绪的象征性植物。垂柳枝条千万条,软柔下垂,随风飞扬,婀娜多姿,为文人墨客喜爱,多见于具有雅趣意境的诗画中。每当古人送别离人时,杨柳便出现在渡口、驿站、城外,杨柳多情,似要挽留行人。每当古人怀人思亲时,杨柳出现在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似乎解人意。
情与景的交织
诵读这一章,体会它在整诗中的作用。
它在整诗中的作用:
(1)表明此前各章是退伍士卒对服役生活的追溯。
(2)增加了本诗情感的浓度。
(3)增强了本诗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1-3章:抗击外族
久不得归
4-5章:艰难征途
战事不息
第6章:战后存者
踏上归途
思归 仇敌
艰辛 思归
凄凉 悲苦
重章叠句
赋兴手法
细节描写
兴手法
情景交融
结构分析
感情变化:忧伤焦急──慷慨雄壮──痛苦悲伤
情感基调:悲怨
音调的变化:低缓──高亢──沉痛
综观全诗,《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义,不是抒发戍役将士的战斗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
战争是:对人类文明的摧残,
对人的生命的戕害!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杜甫《兵车行》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兵车行》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李白《战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