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归园田居(其一)》课件(38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7.2《归园田居(其一)》课件(38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9 06:4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陶渊明

诗人介绍

诗词鉴赏

学以致用

拓展阅读
目录
第一章节
诗人简介,创作背景
课程导入
1.有两种人生道路,你选择哪种?
A 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
B 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不上大学
2.如果走入社会,有两条路,你会选择哪条路?
A 做官,有名有利
B 做农民,平平淡淡
教学目标
诗歌鉴赏,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琴音何处寄
陶渊明(365--427)
名:潜
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
谥号:靖节先生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开创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诗人简介
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陶渊明的作品今存诗121首,赋、文、赞、述等12篇。他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
诗人简介
创作背景
诗人曾几度出仕做官、归隐,在官僚与隐士中徘徊。直到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辞彭泽县令,是陶渊明一生前后两期的分界线。
此前,他不断在官僚与隐士这两种社会角色中做选择,隐居时想出仕,出仕时要归隐,心情很矛盾。此后他坚定了隐居的决心,一直过着隐居躬耕的生活。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第二章节
诗词鉴赏,学以致用
诗词鉴赏
归 园 田 居 (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
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回答:“归”。
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
诗词鉴赏
官场
回答: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
羁鸟、樊笼
提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自己
尘网、樊笼
诗词鉴赏
诗词鉴赏
诗句:对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尘网”指官场;“误”错误的,写出了他进入官场是错误的,一个“误”字写出了诗人进入官场的悔恨之深。“三十年”实际上是“十三年”,诗人这里用夸大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官场说成是尘网,写出了官场对他的束缚,表露出对官场的厌恶之情。
诗词鉴赏
诗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把自己说成是羁鸟、池鱼;旧林、故渊是指田园、家乡;“思”、“恋”写出了诗人想像鸟和鱼一样自由快乐,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鉴赏
诗句: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回答: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归隐后的闲适与喜悦。
“无尘杂”,“有余闲”写出了诗人回归田园后远离官场的喧嚣,过着安逸的生活;“久”写出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复”写出了诗人重返田园后的自由、安逸和喜悦。
提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诗词鉴赏
诗歌鉴赏中赏析句子的方法
一、对关键字进行分析(炼字)
二、对关键词、意象进行分析
三、突出想法
四、表达用户感情
诗词鉴赏
为何而归:作者为什么要回归田园?(用原文的诗句回答)
性本爱丘山
守拙归园田
小结:诗人“归园田”一方面是出于本性,另一方面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诗词鉴赏
归向何处: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是什么样的?(用原文的诗句回答)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小结:诗人站在屋外,由近及远,从近处的茅屋、树木,到远处的村落炊烟,再由视觉到听觉,听到了狗吠、鸡鸣。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勾勒出了一幅朴素自然的乡间景色。
诗词鉴赏
归去如何: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是什么样的?(用原文的诗句回答)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小结:回归田园后远离官场的喧嚣,过着安逸的生活;“久”写出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复”写出了诗人重返田园后的自由、安逸和喜悦。
诗词鉴赏
小结:诗人从全方面描写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场景,读起来脑海里涌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村落画面。
诗人描写田园的景物和特点?
情: 方宅、草屋 简陋 白描手法
景: 榆柳、桃李 和谐 视听结合
交: 村落、炊烟 朦胧 由近及远
融: 狗吠、鸡鸣 宁静 动静结合
诗词鉴赏
诗人运用什么方法进行描写?
答:白描法。一种中国画技法名,源于古代“白画”的发展。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数指人物和花卉画。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练的语言,不加烘托,寥寥数笔,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诗词鉴赏

白描手法

情景交融

比喻生动亲切
总结本诗的艺术手法?

语言朴实自然
诗词鉴赏
国画美
意境美
语言美
作者的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怎样的美?
白描勾勒出一幅宁静恬淡的田园水墨画。
恬淡闲适、质朴自然的境界。
质朴清新,如话家常,娓娓道来。
第三章节
学以致用,本课小结
学以致用
对《归园田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这首诗运用了白描的表现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贴切。
B 表现了作者摆脱黑暗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之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的心情。
C 一些平常的农家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副恬静优美,清谈朴素的田园图画。
D 全诗写了诗人从少年进入官场到多年退出官场的全过程。
解析: D 全诗并未写诗人出入官场的全过程,而是借描写田园风光的美好和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来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学以致用
陶渊明田园诗的主旨是什么?
答: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主旨如下:
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对黑暗官场的厌倦和憎恶;
对功名利禄的厌弃和鄙夷;
对高远志趣和刚正不阿的高尚节操的坚守;
对躬耕生活的认识和对田间劳作者的友好感情。
山脚下,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地流淌着,岸边周围十余亩的田地,弥望的是绿油油的稻田。一片榆树柳林,翠绿垂条地掩映着八九间草房组成的一个小院落。小院的前面,是一行行的桃树、李树,正是繁花盛开的季节,红白相映,俨然又一个世外桃源。
诗句: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请大家用描述性的语句扩写诗中的句子,要求语言优美,
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
学以致用
远处一缕淡淡的青烟氤氲着,隐约可见的村庄。深巷里传来一两声犬吠,深沉旷远;大红公鸡轻盈地飞上桑树的枝头伸长了脖颈“喔喔”长鸣。
浑朴天然的景象和解脱后阔大的心境。冬去春来,榆柳自绿桃李自艳,鸡犬自鸣,诗意人生。
诗句: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学以致用
院子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地面上留着扫帚下的
条条痕迹,悠闲清静。空落落的屋子里感觉凉爽清闲。这里看不见处理不尽的案卷,听不到官场的吵闹喧嚣。
心灵在这里找到了归宿之所,灵魂在这里找到了栖息之地。
诗句: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学以致用
是一叶扁舟从惊滔大浪中脱险,驶进了平静的港湾,是鸟儿挣脱了羁绊从笼中飞向蓝天,回到茂密的丛林,是身陷涸辙的鱼儿重新游回向往已久的大海。
一种奔波后的轻松, 被拘禁后的自由,像清晨的阳光,傍晚的月华,沐浴着全身……
诗句: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学以致用
本课小结
《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朴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第四章节
课外作业,拓展阅读
课外作业
1、背诵《归园田居》
2、搜集《归园田居》其余四首,更
进一步体会陶渊明田园诗“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
3、学习本诗,描绘自己理想的生活场景(200字左右)。
拓展阅读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拓展阅读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拓展阅读
归园田居(其四)
——陶渊明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拓展阅读
归园田居(其五)
——陶渊明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