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历史七下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3课 “开元盛世”一案三单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历史七下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3课 “开元盛世”一案三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16 21:46:51

文档简介

第3课 “开元盛世” 问题导读 —评价单
班 级 组 别 姓 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
难点:曲辕犁、筒车等农业工具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
【课前导读】
(一)“开元之治”:
1.“开元盛世”是在 统治时期。
2. 唐玄宗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等人当宰相。
3. 唐玄宗的改革措施:
(1) 。
(2) 。
(3) 。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4. 思考:课文中说,唐朝农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1) 。
(2) 。
(3) 。
(4) 。
5. 唐玄宗时期,南方水稻广泛采用 栽培的方法,使产量大大增加, 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地, 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6. 唐朝农民制成了先进的耕作工具 ,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 。
7. 唐朝最为有名的陶瓷品种有 的青瓷、 的白瓷和世界工艺珍品 。
8. 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 是居民宅区, 为繁荣的商业区。唐都长安是 的中心,也是一座 的大都市。
9. 统治 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问题导读 —评价单答案:
1. 唐玄宗。
2. 姚崇。
3.(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地方吏治(3)注意节俭。
4.(1)兴修大型水利工程(2)农耕技术的提高(3)茶叶生产的发展(4)生产工具的改进。
5. 育秧移植 江南地区 茶叶。
6. 曲辕犁 筒车。
7. 越窑 邢窑 唐三彩。
8. 坊 市 各民族交往 国际性。
9. 唐玄宗 前 开元盛世。
PAGE
1第3课 “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
难点:曲辕犁、筒车等农业工具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
【教学方法】导学法、问题教学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展示筒车,长安城平面图的图片,指出筒车是当时最先进的耕具。唐朝农民创制的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可以随流水自行转动,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人无灌溉之劳,而田有常熟之利”。同时朗诵白居易描绘长安城的诗句“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点明唐都长安规划整齐,与当时欧洲的罗马和西亚的君士坦丁堡并称为中世纪世界三大名城。然后设问:你还知道唐朝出现了哪些领先世界的生产技术?你知道唐朝都城长安的城市布局和城市繁荣的盛况吗?由此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
1.什么是“开元之治”?
2.你能够说出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吗?
3.什么是“开元盛世”?
4.唐朝衰落的原因如何?
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
1.唐玄宗即位以后,“励精为治”:①任用贤才(姚崇);②重视地方吏治;③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2.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
  (1)农业方面
  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
  ③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
  ④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方面
  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繁荣
  ①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②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3.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4.唐朝衰落的原因:
  唐玄宗后期,为富庶繁荣所陶醉,骄奢之心日益增长,早期的勤政纳谏作风逐渐退化。他任用“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为相,宠爱贵妃杨玉环,又用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为相,导致地方军阀安禄山和史思明长达八年(755年-763年)的武装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朝从此走向衰落。(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四、合作探究,质疑解惑:
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教师预设问题:
1.根据13页“文献资料”和“动脑筋”: 唐玄宗和他的曾祖父唐太宗有哪些共同的地方?
(1) 。
(2) 。
(3) 。
(4) 。
2.“开元之治”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曲辕犁比直辕犁有了什么改进?观察“筒车”的结构,说明它的灌溉原理。
4.列表说出唐朝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
分类 盛世经济的繁荣的表现
农业 水利
技术
新品种
作物种植
新工具
手工业 丝织业
陶瓷业
商业
五、思维拓展,问题延伸:
1.隋唐时期繁荣的原因:
(1)以曲辕犁、筒车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2)地主阶级冲破豪门大族世袭垄断,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以科举制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制度的确立,巩固了社会变革在成果,焕发了社会的活力。(如三省六部制)
(4)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坚强后盾。(唐朝皇帝励精图治)
2.“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出现原因的相同之处:
①善于用人;②重视吏治;③发展农业;④戒奢从简。
3.盛世局面给我们的启示:
①国家统一、社会定安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②正确的政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③先进科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之一;④处理好民族关系、开展对外交往是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4.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和发展的共同原因:
  ①继承性因素:前朝经济基础的继承。
  ②社会环境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安定。
  ③政治因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
  ④经济政策因素:统治者调整经济政策,鼓励发展生产。
  ⑤经济交往因素: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中外交往的加强。
  ⑥群众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
生产力(科技)因素:生产技术革新(生产工具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水利的兴修。
六、归纳概括,感悟提高:
  唐朝建立后,从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到武则天的贞观遗风,再到唐玄宗统治前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持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民族关系和睦,中外交往频繁,科技文化繁荣,达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朝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史上也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达标测试】 见问题训练 —评价单。
【板书设计】
任用贤才
开元之治 重视地方吏 政治清明
开元 提倡节俭
盛世 发展生产
农业
盛世经济 手工业 经济繁荣
商业
【教后反思】
PAGE
1第3课 “开元盛世” 问题生成 —评价单
班 级 组 别 姓 名
一、合作探究题:
1.根据13页“文献资料”和“动脑筋”: 唐玄宗和他的曾祖父唐太宗有哪些共同的地方?
(1) 。
(2) 。
(3) 。
(4) 。
2.“开元之治”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曲辕犁比直辕犁有了什么改进?观察“筒车”的结构,说明它的灌溉原理。
4.列表说出唐朝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
分类 盛世经济的繁荣的表现
农业 水利
技术
新品种
作物种植
新工具
手工业 丝织业
陶瓷业
商业
二、我的生成问题:
1.
2.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问题生成 —评价单答案:
1.唐玄宗和唐太宗的共同地方:
(1)善于任用贤臣。
(2)重视地方吏治。
(3)重视农业生产。
(4)注意“戒奢从简”。
2.“开元之治”出现的原因:
  ①唐玄宗结束政局动荡混乱局面,社会相对安定。
  ②唐玄宗即位前,亲历了不少政治斗争,有一定社会经验,比较留心政治,即位后继承唐太宗、武则天的业绩,做到励精图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生产,这是“开元之治”出现的根本原因。
  ③重用有才干的人,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
  ④唐玄宗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
  ⑤唐玄宗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⑥人民的辛勤劳动。
3.同直辕犁相比,唐朝农民改进的曲辕犁犁架小,便于回转,操作灵活,既利于深耕,也节省了畜力,是当时最先进的耕具。唐朝农民创制的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可以随流水自行转动,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人无灌溉之劳,而田有常熟之利”。
4.唐朝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
分类 盛世经济的繁荣的表现
农业 水利 共修建了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
技术 育秧移植栽培水稻,抗旱,治理蝗灾。
新品种 蔬菜有许多新品种,从西域传入。
作物种植 江南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茶叶在江南农业中占重要地位。
新工具 曲辕犁、筒车。
手工业 丝织业 花色品种多,丝织技术高。
陶瓷业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商业 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成都。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PAGE
1第3课 “开元盛世” 问题训练 —评价单
班 级 姓 名
一、选择题
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
A.唐太宗 B.唐玄宗 C.武则天 D.唐高宗
 2.在美国的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作“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你知道唐朝的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3.农具的改进以及广泛采用,对唐朝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下列农具中在唐朝改进并推广的是(  )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曲辕犁
4.“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反映的是右图所示的生产工具使用时的情景,它是(   )
A.水排  B.翻车   C.筒车  D.耧车
5.如果你是唐代的农民,下列现象符合你的生活实际的有( )
①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②政府修建四十多处水利工程,有利于农业灌溉。 ③开始种植原产于西域的蔬菜新品种。④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史书称开元时期“贞观之风,一时复振”,下列属于开元时期与贞观时期相似点的是( )
①皇帝都勤于政事 ②都反对奢侈,提倡节俭,“戒奢从简” ③ 都任用贤臣
A、①③ B、② C、①② D、①②③
7.唐代瓷器闻名于世界的工艺珍品是(  )
A. 唐三彩   B. 白瓷 C. 青瓷   D. 景德镇瓷器
8.假如你漫步在唐朝长安街头,你能看到的有趣现象有(   )
①城市规划科学,街道整齐 ②许多外国人在学习中国文化或经商
③人们买东西要走很远的路 ④众多读书人边喝茶边吟诗作对,其乐融融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唐代繁华的大都市中,隋代大运河不经过的是( )
  A.长安 B.洛阳 C.扬州 D. 成都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杜甫《忆昔》
请回答:
(1)开元是哪位皇帝的年号?
(2)从诗中可以得到唐朝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
(3)这首诗反映了什么情况?
(4)结合课本谈一谈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三、简答题
12.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出现这个局面与唐初统治者知人善用分不开的。史书上也说:“得人者昌,失贤则亡。”请结合唐太宗至唐玄宗时期用人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其中又有哪些经验教训可以总结。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问题训练 —评价单答案:
1.B 2.D 3.D 4.C 5.D 6.D 7.A 8.D 9.D 10.D
11.(1)唐玄宗;(2)稻、粟;(3)唐朝开元年间,农业得到巨大发展(或经济繁荣);(4)①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为其奠定了基础;②唐玄宗采取了任用贤臣,励精为治;重视地方吏治;提倡勤俭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出现治世局面——开元之治。③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12. ①唐太宗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虚心纳谏,出现了“贞观之治”;②武则天重视人才,任用贤臣,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③唐玄宗统治前期重视吏治,出现了“开元盛世”;④而到了唐玄宗统治后期,用人失当,任用奸臣,最终酿成“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而衰。
经验教训:完善人才选拔制度,用人要得才兼备,任人为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言之有理即可)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