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牛顿第三定律 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3牛顿第三定律 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7-19 06:0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设计
科目 物理 课题 牛顿第三定律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与
核心素养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理解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
4.掌握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并总结规律;
2.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精神。
2.经历观察、实验、探究等过程,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养成一种科学探究意识。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1、认识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正确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
教学准备 教具:小车(两辆),条形磁铁(2块),长木板,气球,玩具车,粉笔灰,弹簧秤(每人一个),力传感器(2只),数据采集器等.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力是什么?俗话说得好:“一个巴掌拍不响”。下面请大家比赛拍巴掌,看谁拍得最响。并请拍得最响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出示图片:拍手动图
【教师提问】为什么手会红?会疼?
【教师提问】也就是说,左手给右手一个力,右手也会给左手一个力。那么,左手受到的力和右手受到的力是一对平衡力吗?
【教师引导】对的,平衡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相互抵消,而这对力的作用效果不可以抵消。这两个力由于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就不再是平衡力了。那它们是什么力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讲授新课: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师提问】同学们坐在凳子上,两脚悬空,然后用手推桌子,看看有什么感受?
【教师提问】如果用头撞窗户的玻璃,会出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活动】播放百度搜索引擎搜索到的视频:划船时两船互推、人和船的相互作用,让学生认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教师引导】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教师提问】现实生活中,你还遇到哪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教师提问】我们刚才讲的两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都有直接接触的。那么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吗?
【教师演示实验】在一块较光滑的长木板上放着两辆小车,小车上各放一个小磁铁,当同名磁极相对时,相互排斥,两小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当异名磁极相对时,相互吸引,两小车做相向运动。
(2)牛顿第三定律
【教师提问】力的效果既然由力的三要素决定,你认为要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应该从那些方面研究?
【教师提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那它的大小之间、方向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引导】既然同学们猜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我们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探究
【教师引导演示实验】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简要介绍传感器的原理:力感器可以受力大小转换成电信号,数据采集器把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画出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教师提问】力的大小在发生变化,你从图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提问】如果其中一个力在变化的过程中变为零,则另一个力变为多少?
【教师总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3)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教师引导演示实验】教师拿出玩具车,提起后轮,驱动动力装置,使后轮转动,再将后轮慢慢放下,使后轮慢慢接触铺有粉笔灰的平台,在后轮接触粉笔灰的瞬间,粉笔灰向后飞出。
【教师提问】为什么粉笔灰会向后飞出?你能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解释这个现象吗?
【教师提问】甲乙两队拔河,甲胜乙败,则甲对乙的作用力大于乙对甲的作用力。这种说法正确吗?
【教师提问】既然胜败双方彼此间的作用力一样大,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胜败?
【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对对甲、乙双方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发现拔河比赛胜败的关键在于:甲乙所受到的摩擦力不一样大。
【教师引导演示实验并提问】使充气的气球向不同的方向飞去。充气的气球为什么能向不同的方向飞去?
【教师引导】实际上火箭的飞行也是借助了气体的反作用力。气体向后喷出,推动了火箭向前飞行。
(播放百度搜索引擎搜索到的视频:嫦娥二号升空。边播放边讲述:“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此举具有重大意义,标志着探月工程又迈出成功一步。

(4)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
【教师提问】人在地面上行走,受到哪几对平衡力?哪几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师引导】我们选择其中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支持力和压力与一对平衡力:重力和支持力进行比较,看看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4)物体的受力分析
【教师引导】在力学中,决定物体运动状态变化与否的唯一因素是物体的受力情况,正确的受力分析是解决平衡或不平衡的前提。
【教师引导】受力分析的步骤:
明确研究对象:即确定受力分析的物体,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物体的组合。
隔离物体分析: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
画出受力示意图:边分析边将力一一画在受力示意图上,准确标注各力的方向。
检查受力分析是否有误:检查画出的每一个力能否找出它的施力物体,检查分析结果能否使研究对象处于题目所给的物理状态。
【教师引导】受力分析的常见方法:
整体法与隔离法
假设法
课堂练习:
1、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物体间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合力等于零
答案:C
2、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作用力产生后,才产生反作用力;当作用力消失后,反作用力才慢慢消失
B.弹力和摩擦力都有反作用力,而重力无反作用力
C.甲物体对乙物体的作用力是弹力,乙物体对甲物体的反作用力可以是摩擦力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
答案:D
3、如图所示,两个等大、反向的水平力分别作用在物体和上, ,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若各接触面与水平地面平行,则两物体各受几个力(假设水平地面光滑)(?? )
A. 个, 个
B. 个, 个
C. 个, 个
D. 个, 个
答案:C
4、如图所示,人站立在体重计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体重计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体重计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答案:B
5、关于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马拉车不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小于车拉马的力
B.马拉车前进,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C.马拉车不论动还是不动,马拉车的力的大小总等于车拉马的力的大小
D. 马拉车不动或匀速前进时,才有马拉车的力与车拉马的力大小相等
答案:B
拍巴掌后会疼,巴掌都变红了
说明两手都受到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汇报:
不是,因为不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这对力没有使物体平衡,所以不是平衡力。
感觉到桌子也在推手
玻璃碎了,头也会流血。说明头给玻璃一个力的同时,墙也会给头一个力。
观看视频并体会力的相互作用。
思考并举例:
物体与桌子之间的弹力。
人行走时人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竖直悬挂的物体与绳子之间的拉力……
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
人与人之间的万有引力。
人造卫星与地球之间的吸引力……
观察实验,加深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理解。
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思考并猜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通过实验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探究,验证猜想。各小组进行交流。
学生进行实验步骤
学生观看实验现象并体验现代科技的高精确性,感受物理学的发展所带来的科技的进步。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
变为零。
学生观察纸带并计算瞬时速度,然后画出图像,
掌握对纸带的处理方法
粉笔灰受到来自玩具车的向后的摩擦力,所以向后飞。
甲对乙的力与乙对甲的力都相等。
学生积极继续思考
气球飞出是借助了气体的反作用力。
学生观看视频,感觉牛顿第三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思考、讨论并回答:受到的平衡力是重力和支持力,受到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人与地球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人受到的支持力和地面受到的压力;人受到的静摩擦力力和地面受到的静摩擦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物体的受力分析
学生自主练习
学生自主练习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并为区分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好铺垫
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幽默有趣的例子、视频的播放,加强学生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感性认识,为上升到理性认识做好一定的准备。
让学生把概念和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感受到物理就在学生身边,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通过事例和演示实验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使学生在获取规律的同时,亲自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同时,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培养
让学生进一步相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发展所带来的科技的进步。
学生对自行
车、汽车的动力来源一直较难理解,通过演示实验,既巩固了摩擦力的知识,又强化了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引导学生探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感受现代科技与物理学的紧密联系,同时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德育和智育达到结合和渗透。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分析,找出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并在教师引导下各选择一对力进行比较,使这两者的比较变得具体形象,有利于学生思考和讨论,从而突破难点。
理解在受力分析时必须明确研究对象,只分析研究对象受力,其它力不分析,
巩固本节知识
巩固本节知识
板书设计 §3.3 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定义: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叫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
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
线上。
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比较
物体的受力分析
三种常见作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受力分析的步骤:明确研究对象、隔离物体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检查受力分析是否有误。
教学后记 1.学生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之间、方向的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弹簧秤。一是由于弹簧秤学生容易想到,二是操作起来也方便。是否还有其他更合适的方案?
2.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学起来也非常感兴趣。如何开发高中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