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设计
科目 物理 课题 牛顿第一定律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与
核心素养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清楚地描述伽利略关于力与运动的观点,以及对应设计出的理想实验和相应的推理结论;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
3.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地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理解由真实实验推广到理想实验的科学思想,体会分析归纳、推理总结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不同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
2.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1、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以及惯性和质量关系的正确理解;
2、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难点:1.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具: 多媒体课件、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木块、气垫导轨、滑块、气垫导轨装置、伽利略针和单摆实验装置.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引入:嫦娥二号发射过程:将卫星发射到太空必须要有推力强大的火箭。力与运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提问】我国公安交通部门规定,从1993年7月1日起,在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包括司机)必须系好安全带,为什么?
讲授新课:
(1)回顾亚里士多德:
【教师引导】亚里士多德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教师引导】设计斜面小车实验:在学生提出的观点后指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虽然错误,但一直维持和统治人们的思想近两千年,你能用桌面的器材设计实验推翻他的说法吗?(介绍器材:小车、长木板、棉布、毛巾、)提出指导问题:
(1)、如何让小车初速度相同?
(2)、毛巾、棉布、木板的粗糙程度怎样?
(3)、如何减小小车在水平面上的滑行距离?
(2)回顾伽利略:
【教师引导】伽利略的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出示图片:现代人所做伽利略斜面实验的频闪照片。
让一个小球沿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运动,小球将 “冲”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到达原来的高度。
出示动画:伽利略理想实验
如果第二个斜面倾角减小,小球仍将到达原来的高度,但是运动的距离更长。
当斜面最终变为水平面时,小球要到达原有高度将永远运动下去。
【教师提问】这个实验说明?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伽利略的实验是一个“理想实验”?
【教师引导】第一:阻力不可能完全消除;第二:斜面也不可能做得无限长。所以,伽利略的实验是一个“理想实验”。
说明:虽然这个实验无法实现,但是,伽利略在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推理的方法,帮助我们找到了解决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的方法。
(3)回顾笛卡尔:
【教师引导】笛卡尔观点:他认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4)牛顿第一定律:
【教师引导】在伽利略和笛卡儿工作的基础上,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了动力学的一条基本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1)物体这种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作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被叫作惯性定律。
(2)惯性不是外界强加给它的,是物体固有的,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教师引导】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
(1) 物体不受外力时的状态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 外力的作用是迫使物体改变其运动状态,说明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教师提问】牛顿第一定律可不可以直接用实验来验证?为什么?
【教师提问】什么时候可以看作不受力?并举例说明。
(5)惯性与质量:
【教师引导】1、惯性的表现:
(1)在不受力的条件下,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出示视频:惯性现象
(2)在受力条件下,惯性表现为阻止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出示图片:推小车和汽车图片
让大小不同的车由静止获得同样的速度,需要的力就不同,质量大的汽车需要的力大。
出示图片:大小不同的沙袋
让摆动的大沙袋停下来就比让摆动的小沙袋停下来费力得多。
【教师提问】从牛顿第一定律得知,物体都要保持它们原有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也可以说,它们都具有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能力”,即都具有惯性。那么,怎样描述惯性的大小呢?
【教师引导】2、惯性与质量
(1)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小惯性越小。
(2)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所处位置等外部条件无关。
(3)质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
课堂练习:
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牛顿第一定律是一条实验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惯性定律和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
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答案:BD
2、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人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绊倒时有惯性
B.百米赛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是由于惯性,停下时就没有惯性了
C.物体没有受外力作用时有惯性,受外力作用后惯性被克服了
D.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均无关
答案:D
3、正在运动着的物体,如果它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
A.立即停下来
B.先慢下来,然后再停下来
C.改变运动方向
D.沿原来的运动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4、公交车辆有广播提示语:“车辆转弯,请抓好扶手”,是为了避免转弯时乘客( )
A.向前倾倒
B.向后倾倒
C.向弯道的内侧倾倒
D.向弯道的外侧倾倒
答案:D
5、如图所示,伽利略用两个对接的斜面,一个斜面A固定,让小球从固定斜面上由静止滚下,又滚上另一个倾角可以改变的斜面B,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减小斜面倾角重复实验,直到斜面倾角为零。伽利略设计这个实验是为了说明(?? )
A.小球总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B.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运动到与释放时相同的高度
C.物体运动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
D.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答案:D
学生思考讨论
说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并在实验引导下说出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问题
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实验
学生: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学生思考
学生记忆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物体不受外力的状态,只是一种理想化状态,所以不能用实验来验证。
当物体受力但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可以看作物体不受力。
学生观察视频图片了解惯性现象
不同物体维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能力” 不同,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是它的质量。
学生了解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学生练习
学生练习
通过生活中的常识建立感性认识,为引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作铺垫。同时为了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引导学生知道亚里士多德说法虽然错误,但他在当时提出了很多观点,有时候提出问题比证明一个问题更难,所以说亚里士多德毫无疑问是伟大的。
引导学生经历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研究过程,体会科学研究方法。
是学生充分掌握斜面的研究过程及理想实验的概念
介绍牛顿——“经典力学之父”的成就,指出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力学系统中的基础。
理解惯性的表现
情况
掌握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是它的质量。
巩固本节知识
巩固本节知识
板书设计 §4.1 牛顿第一定律
回顾亚里士多德:
亚里斯多德观点: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回顾伽利略:
伽利略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实验+推理帮助我们找到了解决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的方法
回顾笛卡尔:
笛卡尔观点: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叫作惯性定律。
惯性与质量: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小惯性越小。
教学后记 根据学生表述,查漏补缺,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