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表达
方式的选择
目录
CONTENTS
1
条理清晰的叙述
2
穷形尽相的描写
3
或隐或显的抒情
4
精辟透彻的议论
5
客观清晰的说明
北京16所高校共建网络学堂
本报北京1月18日电(记者李玉兰)由16家高校组成的“北京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门户网站课程学习中心系统今天在北京科技大学举行开通仪式。此举意味着这16家高校的学生有了一个共同的网络学堂。
北京市学院路地区高校密集,“教学共同体”于1999年正式成立,此前该共同体的门户网站只有选课功能,不能在线学习。开通网络学堂使学生可以不出校门就选修到其他学校的校际选修课程。
网络学堂还有效地保障了该教学共同体开设的辅修专业学习。为培养北京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紧缺专业人才,学院路教学共同体16家高校共同开设了金融计算机等六个辅修专业,课程分别由成员学校承担,不同学校的学生修完规定课程都可以获得共同体辅修专业的结业证书。学院路高校教学共同体经过十年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参加学校层次最高,开设课程最多收益学生最多的高校教学共同体。共同体院校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城市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目前共同体,开设了共174门校际公共选修课和六个辅修专业,每年选课学生上万人。
DESIGH
01
叙述是将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以及物品的产生过程等变动的事实按一定的顺序陈述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叙述的含义
基本特点:过程性
基本功能:以事告人
叙述的类型
详叙是对人、事、物的发展变化,或某个片段进行细致入微的叙述。
略叙是叙述者用精练、简洁的语言对人物经历、事件经过或物品产生的过程等做简明扼要的叙述。
1.顺叙
顺叙就是按照时间顺序对人物经历、事情经过、物品产生过程进行叙述的方式。
2.倒叙
倒叙就是先把叙述的事实的结局或者后面的某个突出的片段放在开头来写,然后再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叙述其经过。
3.插叙
插叙是在叙述过程中,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插入相关的事情或必要的解说。
4.补叙
补叙是在叙述过程中对前文涉及的某些事物和情况做必要的补充、交代。
5.分叙(平叙)
分叙是对同一时间内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两件或多件事情所作的平行叙述或交叉叙述。
叙述角度
上帝俯瞰——全知视角
特点:小说的叙事人就是作者,全知全能,无所不在,绝对控制,什么都为读者安排妥当了。
好处:容量丰富,讲述自由,阅读时信息清楚了然,不必让读者劳神费心,苦思冥想。
凡人目光——有限视角
特点:小说的叙事人不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作者,而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讲究含蓄,讲究隐藏、留白。
好处:能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能动性,主动参与,全心投入,更能体验到阅读的魅力,将读者变为小说的第二作者。
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
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
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
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她不能够讲究打
扮,只好穿得朴朴素素,但是她觉得很不幸,好像这降低
了她的身分似的。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
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
是她们唯一的资格。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
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
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这些东西,
在别的跟她一样地位的妇人,也许不会挂在心上,然而她
却因此痛苦,因此伤心。她看着那个替她做琐碎家事的勃
雷大涅省的小女仆,心里就引起悲哀的感慨和狂乱的梦
想。——【莫泊桑《项链》 】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我瞧着他满
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
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式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
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着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
角洲地区,寻思着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
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着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
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的爆发,而老人始
终坐在那里。——【海明威《桥边的老人》】
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我”——有限视角
特点:“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
好处: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
不足: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限制,是“有限的讲述”。
注意:“我”并不等于作者。
举例:比如《桥边的老人》中,“我”就无法得知老人此时此地内心的想法,所以就无从描写他的心理活动了。
叙述人称
第三人称——“他”——全知或有限视角
特点:叙述人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故事情节中的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叙述人站在故事我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视角或有限也可无限。
好处:叙述自由,超越时空,无所不知。
不足:叙述缺乏亲切感,使小说与读者之间产生距离。
举例:比如《项链》……[见下页]
“叙述人对玛蒂尔德的生活情况无所不知,又俨然一个冷静的上帝俯瞰着玛蒂尔德的人生悲剧”。
有限的全知视角
为了克服不同叙述人称各自的缺点,现代小说家摸索出了一种更巧妙的笔法,比如在使用第三人称叙述时,并不采用全知视角,而是故意采用有限视角——叙述者只对某个人物载无所不知,而对其他人物却并不了解,如《桥边的老人》中,尽管一开始也运用第三人称,叙述者却对一切装作不知,这个旁观者与读者差不多,等待着小说中人物的“下一步”。一言以蔽之:两种叙述人称可以巧妙地结合。
*叙述腔调
腔调:说话的声音、语气等。
叙述腔调:叙述者流露出的感彩、年龄、性别、身份等个性化的特征;它或多或少带有作者的影子和烙印,与小说或作者的风格密切相关,甚至可说腔调即风格。
举例:睿智抒情伍尔芙,内敛深沉海明威,含泪微笑欧·亨利,幽默深刻是鲁迅,冷峻悲悯属余华,醇厚质朴算金庸……
“讲述”与“显示”
◎关于“讲述”
特点:上帝俯瞰 全知视角 多采用第三人称
叙述者时不时要亮相,“指手画脚”。
传统小说多用“讲述”,如: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关于“显示”
特点:凡人目光 有限视角 多采用第一人称
叙述者不肯露面,消失在文字背后。
现代小说多用“显示”,如:海明威《桥边的老人》。
注意:“讲述”与“显示”在同一篇小说中可两相结合,穿插
交替使用。
*速度控制
加速:次要情节,一笔带过
加速是“张”,是跳跃,是略写,多用叙述手法,读者一般用快速阅读,细细品味。
减速:关键情节、精彩之处,浓墨重彩
减速是“弛”,是慢行,是工笔细描细绘,多用描写手法,读者要用慢速阅读,细细品味。
小说的阅读魅力:加速与减速交织,一张一弛,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叙述与描写是控制小说速度和营造叙事波澜的法宝。
注意:这一技巧也是我们写好记叙文的法宝!
小组讨论:
插叙和补叙的区别?
补叙与插叙的区别:
1.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2.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18
三.叙述的要求
(一)要确立好叙述的人称
(二)要条理清晰
(三)要交代清楚
(四)要巧设线索
t
第二节 穷形尽相的描写
第二节 穷形尽相的描写
描写的含义:
描写是对人、景、物等实态具体、形象地描写和摹写的一种表达方式。
描写的角度:
1.直接描写——直接描绘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和行动,所以又叫正面描写
2.间接描写就是通过对其他人物的描写来映衬、烘托出所写人物,或通过别人的评述来描写人物,即以“烘云托月”的手法,来达到以“虚”写“实”的目的,所以间接描写又称侧面描写。
1
(一)人物描写
1.肖像描写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肖像描写: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
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
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
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
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
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2.语言描写
3.行动描写
茅盾说过,人物的性格必须通过行动来表现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1
(二)环境描写
是对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1.自然景物描写
在文章中起着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展示地
域风貌、显示人物内心活动的性格特征、推动情节等作用。往往融入了作者的审美感受,带有某种寓意。
2.社会环境描写
是对人物活动和事件展开的时代、社会背景、民俗风尚、人物关系的描写。(包括居室设置、地域风貌、风土人情、社会风尚、人际关系、生产环境、劳动环境、学习环境等等)
窗下是一大片池荷,荷花多已凋谢,或者说多已雕塑成一个个结实的莲蓬。满池的青叶在雨中翻飞着,大者如鼓,小者如掌,雨粒劈头劈脸洒将下来,鼓声与掌声响成一片,节奏急迫而多变化,声势相当慑人。这种景象,徐志摩看了一定大呼过瘾,朱自清可能会吓得脸色发白;在荷塘边,在柔柔的月色下,他怎么样也无法联想起这种骚动。这时,一阵风吹过,全部的荷叶都朝一个方向翻了过去,犹如一群女子骤然同时撩起了裙子,我在想,朱自清看到会不会因而激起一阵腼腆的窃喜?
我们印象中的荷一向是青叶如盖,俗气一点说是亭亭玉立,之所以亭亭,是因为它有那一把瘦长的腰身,风中款摆,韵致绝佳。但在雨中,荷是一群仰着脸的动物,专注而矜持,显得格外英姿勃发,矫健中另有一种娇媚……
-洛夫《一朵午荷》
1
(三)场面描写
是对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以人物活动
为中心的生活画面所作的描写。
特点:形象性和流动性
组成:不只是对环境的描写,还要写人在环境中的活动,是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的结合。(记事、写人、状物、写景)
七月十五盂兰会, 呼兰河上放河灯了。河灯有白菜灯、西瓜灯、还有莲花灯。和尚、道士吹着笙、管、笛、箫,穿着拼金大红缎子的褊衫。在河沿上打起场子来在做道场。那乐器的声音离开河沿二里路就听到了。
一到了黄昏,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奔着去看河灯的人就络绎不绝了。小街大巷,哪怕终年不出门的人,也要随着人群奔到河沿去。先到了河沿的就蹲在那里。沿着河岸蹲满了人,可是从大街小巷往外出发的人仍是不绝,瞎子、瘸子都来看河灯(这里说错了,唯独瞎子是不来看河灯的),把街道跑得冒了烟了。
姑娘、媳妇,三个一群,两个一伙,一出了大门,不用问,到哪里去。就都是看河灯去。
黄昏时候的七月,火烧云刚刚落下去,街道上发着显微的白光,嘁嘁喳喳,把往日的寂静都冲散了,个个街道都活了起来,好像这城里发生了大火,人们都赶去救火的样子。非常忙迫,踢踢踏踏地向前跑。
先跑到了河沿的就蹲在那里,后跑到的,也就挤上去蹲在那里。
大家一齐等候着, 等候着月亮高起来,河灯就要从水上为下来了。
——萧红《呼兰河传》
白描与细描
白描是中国传统的描写手法,指不尚修饰,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勾勒出事物形象的写法。
工笔就犹如绘画中的工笔画一样,用细致、逼
真的笔法对描写对象进行精雕细刻的描绘。
三.描写的要求
(一)描写要目的明润
(二)描写要特征突出
(三)描写要形象逼真
(四)描写要条理清晰
1
小组讨论:
叙述与描写的区别
t
第一是叙述就是用简练、朴实的语言,对人物的活动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作准确的介绍、交代、说明;描写则是用生动、形象、鲜明的语言,对人物和事物的特点作描绘。
第二是叙述能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描写一般不能推进情节的发展。只能把人物、事物写得更加生动、形象,更加感动。
第三是一般来说,叙述和描写的对象都是人物、事件和景物,但也有不同之处。写人物时,叙述的作用侧重于记叙、说明人物活动的经历,而描写的作用侧重于描绘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特征。写事情时,叙述的作用侧重记述事件的发展过程,而描写的作用侧重于描写事件过程中的具体形象、生动画面;写景物时,叙述的作用侧重于记述景物的位置及变化,而描写的作用,则是描绘景物的状貌和色彩画面,并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以表情达意。
第四是叙述的语言以简练、朴实、清楚为其特点;而描写运用排比、对偶、拟人等修辞方式或以生动、形象、绘声绘声为特点。
或隐或显的抒情
三、抒情的方式与要求
抒情是指作者或文章作品中人物主观情感的
表现和抒发。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
(一)直接抒情
指作者或人物直截了当地表露自己为现实生
(二)间接抒情
指作者在写人、叙事、摹景、状物、说理过程中,将这些事物、事理所激发的情感渗透在字里行间,自然地流露于笔端。
1.即事抒情(写人、叙事)
是借助叙事抒发强烈的主观感情。感情由客观事物引发。叙事不应满足于对事件作完整详尽的介绍,而应强调随事件发展而起伏变化的情感,在叙述中寓情于事。(如朱自清《背影》)
2.寓情于景(摹景)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主观的感情。在对景物的描写中包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是触景生情,也可以是情景相生。要发掘创作主体对景物的深刻感受和独到之见。
3.即物抒情(状物)
借助对具体事物的描写,来寄寓作者的人生
感受。往往要用象征、附会、比喻、拟人等手法,将感情表达得含蓄委婉,曲折动人。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 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
季羡林《夹竹桃》
要选择有特点的事物来寓托感情,抓住事物独特的内在品质,使之人格化。
4.寄情于理(说理)
●借助议论来抒发感情,不像-般议论文章中的说理,要用充足的论据进行论证,而是一种带有很强主观感彩的判断和结论。往往由所叙述和描写的人、事、景物所引发的议论,多用于记叙类文章和杂文中。
抒情,要注意表现出感情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表达上力求自然和谐。
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很有节制地向我们喷洒甘霖。你不要总希冀轰轰烈烈的幸福,它多半只是悄悄地扑面而来。你也不要企图把水龙头拧得更大,使幸福很快地流失。而需静静地以平和之心,体验幸福的真谛。
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它不会像信号弹似在很高的天际闪烁红色的光芒。它披着本色.外衣,案切温暖地包裹起我们。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 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 女友一个温馨的字.....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像.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熠熠夺目。
毕淑敏《提醒幸福》
二.抒情的要求
(一)情感要健康
(二)情感要真挚
(三)情感要具体
第四节 精辟透彻的议论
一、议论的要素
1.论题——议论的内容和范围中需要阐释、分析的问题。
2.论点——作者要阐明或论证的观点、见解、主张。
其中统摄全文,起决定作用的是中心论点。
3.论据——阐明 或论证论点的根据,是作者确立观点的理由。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类。
4.论证——运用论据阐述、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二、议论的方法
1.立论
从正面阐明作者的主张和见解,证明其正确性。
2.驳论
以破为主,破中有立
客观清晰的说明
03
说明的含义:
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将事物的形状、性质、构成、功用等予以解说和阐释,达到传播和探求知识的目的。
添加
关键字
(一)说明的特点
(二)说明的要求
1.说明要客观、准确、简洁
2.应抓住事物和事理的特征
3.顺序要清晰
常见的说明方法
记叙 时令以至深秋,寒露将至,树叶就一片一片地开始往下落。寒露过去时,树叶就随着寒风的吹来,大把大把地落向地面。霜降时分,地面上已铺了厚厚的一层树叶,而树枝上仅剩几片叶子了。
记叙,突出了事物的纵向发展,又兼顾了每一时间内飞物的状况。它像记者和历史学家一样,将事物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记载下来。
说明 随着秋天的到来,天气一天天变冷,也一天天变得干燥,树为了安全过冬,保存水分,就必须舍弃掉容易蒸发水分的树叶,以保证充足的水分,顺利度过干燥寒冷的冬天。
说明,意在解释落叶的原因,它像一个科学家,提示事物的本质。
议论 深秋,落叶义无反顾地落向大地,它在完成了春夏所担负的重要任务之后,又把自已献给了大地,它薄薄的一片,短短的一生,却充满了奉献、忘我和无私。
议论,它重在揭示一种人生哲理。
描写 当秋风习习,凉凉爽爽地吹来的时候,它给自己绿色的身上镶上了一圈金黄金黄的边,像一片片精致的书签挂在树枝上。渐渐地,它变成了金黄的一片,然后潇潇洒洒地飞向地面,在地面上织就成了一层厚厚的地毯,软软的、绵绵的。
描写,它重在对色彩、形状、性质迸行详细的、生动的、形象的描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抒情 啊!落叶,你崇高,小小一片却使树木保持着勃勃生机;你无私,尽管落下,也要滋润大地;你顽强,来年春夏,又见你那飒爽的英姿。我们赞美你的崇高,更热爱你的无私,崇敬你的顽强。
抒情,它重在宣泄一种炽热的感情。
辨一辨
1、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
2、又过了九日,是我们启程的日期。闰土早晨便到了,水生没有同来,却只带着一个五岁的女儿管船只。
3、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4、蝈蝈也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
5、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6、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
7、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