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行进间传接球与投篮技术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名称
篮球行进间传接球与投篮技术
总课次
16—18
教学目标
复习提高原地传接球技术,为学习行进间传接球做好准备;掌握行进间传接球与投篮技术,能完成双人或三人配合;发展学生速度、力量、协调等身体素质;通过练习和比赛,增强学生之间的配合意识,形成团队。
教材重点与难点
重点:侧身跑中跨步接球的缓冲和迈步传球动作协调连贯性。
难点:移动中接球和传球的上下肢协调用力及准确性。
课次
课时教学目标
重点与难点
教法、学法和知识点
1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提高原地传接球技术;学习行进间传接球技术,提高移动中支配球的能力;通过游戏,激发兴趣,形成主动参,培养团队意识。
重点:上步蹬地发力、手指拨球
难点:上下肢动作的协调配合
教法:
1、教师讲解示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方法及要领;
2、分别设置复习原地传接球技术、圆上慢速行进间传接球、中速行进间传接球等练习形式;
3、组织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情况及时给与评价。
4、集中讲解共性问题,评优示范。
学法:
1、学生认真听讲,仔细观察示范;
2、积极进行小组间练习;
3、根据教师的提示改进自身动作。
教学策略:通过多种练习,提高学生原地传接球能力,建立战术配合意识,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
2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复习原地传接球技术;学习行进间传接球技术,提高移动中支配球的能力;通过游戏,激发兴趣,形成主动参,培养团队意识。
重点:上步蹬地发力、手指拨球
难点:上下肢动作的协调配合
教法:
1、教师讲解示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方法及要领;
2、分别设置复习原地传接球技术、圆上慢速行进间传接球、中速行进间传接球等练习形式;
3、组织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情况及时给与评价。
4、集中讲解共性问题,评优示范。
学法:
1、学生认真听讲,仔细观察示范;
2、积极进行小组间练习;
3、根据教师的提示改进自身动作。
教学策略:通过多种练习,提高学生原地传接球能力,建立战术配合意识,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
3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提高同学间的配合意识,形成默契。
重点:跨步接球与迈步传球
难点:上下肢的协调配合
教法:
1、教师讲解示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方法及要领;
2、分别设置迎面传接球、圆上慢速行进间传接球等练习形式;
3、组织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情况及时给与评价。
4、集中讲解共性问题,评优示范。
学法:
1、学生认真听讲,仔细观察示范;
2、积极进行小组间练习;
3、根据教师的提示改进自身动作。
教学策略:在提高原地传接球能力的基础之上,使学生逐步掌握行进间传接球技术。在慢速或无防守的条件下,反复练习,提高能力。
4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复习提高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提高同学间的配合意识,形成默契。
重点:跨步接球与迈步传球
难点:上下肢的协调配合
教法:
1、教师讲解示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方法及要领;
2、分别设置迎面传接球、圆上慢速行进间传接球等练习形式;
3、组织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情况及时给与评价。
4、集中讲解共性问题,评优示范。
学法:
1、学生认真听讲,仔细观察示范;
2、积极进行小组间练习;
3、根据教师的提示改进自身动作。
教学策略:在提高原地传接球能力的基础之上,使学生逐步掌握行进间传接球技术。在慢速或无防守的条件下,反复练习,提高能力。
5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提高行进间传接球质量,并能在防守下完成;提高同学间的配合意识,形成默契。
重点:跨步接球与迈步传球
难点:防守下,快速作出反应
教法:
1、教师讲解示范动作方法及要领;
2、分别设置迎面传接球、圆上慢速行进间传接球等练习形式;
3、组织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情况及时给与评价。
4、集中讲解共性问题,评优示范。
学法:
1、学生认真听讲,仔细观察示范;
2、积极进行小组间练习;
3、根据教师的提示改进自身动作。
教学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行进间传接球技术。在消极防守的条件下,反复练习,提高能力。
6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提高行进间传接球质量,并能在防守下完成;提高同学间的配合意识,形成默契。
重点:跨步接球与迈步传球
难点:防守下,快速作出反应
教法:
1、教师讲解示范动作方法及要领;
2、分别设置迎面传接球、圆上慢速行进间传接球等练习形式;
3、组织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情况及时给与评价。
4、集中讲解共性问题,评优示范。
学法:
1、学生认真听讲,仔细观察示范;
2、积极进行小组间练习;
3、根据教师的提示改进自身动作。
教学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行进间传接球技术。在消极防守的条件下,反复练习,提高能力。
7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初步完成四角传球练习,提高行进间传接球能力;学习提升学生间的配合默契度,逐步形成团队意识。
重点:侧身跑中跨步接球的缓冲和迈步传球动作协调连贯性;
难点:移动中接球和传球的上下肢协调用力及双手胸前传接球准确性。
教法:
1、教师讲解示范四角传球的练习方法;
2、分别设置一球或两球、正向或反向等练习形式;
3、组织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情况及时给与评价。
4、集中讲解共性问题,评优示范。
学法:
1、学生认真听讲,仔细观察示范;
2、积极进行小组间练习;
3、根据教师的提示改进自身动作。
教学策略:在不同的条件设置下,反复练习,使学生逐步提高行进间传接球技术能力。
8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复习四角传球练习,学习行进间传接球结合投篮;提升学生间的配合默契度,逐步形成团队意识。
重点:侧身跑中跨步接球的缓冲和迈步传球动作协调连贯性;
难点:移动中接球和传球的上下肢协调用力及双手胸前传接球准确性。
教法:
1、教师讲解示范四角传球的练习方法;
2、分别设置一球或两球、正向或反向等练习形式;
3、设置结合行进间投篮的练习形式;
4、组织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情况及时给与评价。
5、集中讲解共性问题,评优示范。
学法:
1、学生认真听讲,仔细观察示范;
2、积极进行小组间练习;
3、根据教师的提示改进自身动作。
教学策略:在不同的条件设置下,反复练习,使学生逐步提高行进间传接球技术能力。
9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复习四角传球练习,复习提高行进间传接球结合投篮;提升学生间的配合默契度,逐步形成团队意识。
重点:侧身跑中跨步接球的缓冲和迈步传球动作协调连贯性;
难点:移动中完成组合技术动作的协调衔接
教法:
1、教师讲解示范四角传球的练习方法;
2、分别设置结合行进间投篮的练习形式;
3、组织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情况及时给与评价。
4、集中讲解共性问题,评优示范。
学法:
1、学生认真听讲,仔细观察示范;
2、积极进行小组间练习;
3、根据教师的提示改进自身动作。
教学策略:在不同的条件设置下,反复练习,使学生逐步提高行进间传接球技术能力。
10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复习四角传球练习,复习提高行进间传接球结合投篮;提升学生间的配合默契度,逐步形成团队意识。
重点:侧身跑中跨步接球的缓冲和迈步传球动作协调连贯性;
难点:移动中完成组合技术动作的协调衔接
教法:
1、教师讲解示范四角传球的练习方法;
2、分别设置结合行进间投篮的练习形式;
3、组织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情况及时给与评价。
4、集中讲解共性问题,评优示范。
学法:
1、学生认真听讲,仔细观察示范;
2、积极进行小组间练习;
3、根据教师的提示改进自身动作。
教学策略:在不同的条件设置下,反复练习,使学生逐步提高行进间传接球技术能力。
11
通过教学,提高行进间三人传接球质量;提高同学间的配合意识,形成默契。
重点:侧身跑中跨步接球的缓冲和迈步传球动作协调连贯性;
难点:移动中完成组合技术动作的协调衔接
教法:
1、教师讲解示范行进间三人传接球动作方法及要领;
2、分别设置半场往返或全场等练习形式;
3、组织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情况及时给与评价。
4、集中讲解共性问题,评优示范。
学法:
1、学生认真听讲,仔细观察示范;
2、积极进行小组间练习;
3、根据教师的提示改进自身动作。
教学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行进间传接球技术。在不同的条件设定下,反复练习,提高能力。
12
通过教学,提高行进间三人传接球质量;提高同学间的配合意识,形成默契。
重点:侧身跑中跨步接球的缓冲和迈步传球动作协调连贯性;
难点:移动中完成组合技术动作的协调衔接
教法:
1、教师讲解示范行进间三人传接球动作方法及要领;
2、分别设置半场往返或全场等练习形式;
3、组织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情况及时给与评价。
4、集中讲解共性问题,评优示范。
学法:
1、学生认真听讲,仔细观察示范;
2、积极进行小组间练习;
3、根据教师的提示改进自身动作。
教学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行进间传接球技术。在不同的条件设定下,反复练习,提高能力。
13
通过教学,提高行进间三人传接球与投篮质量,并能在防守下完成“三线”快攻;提高同学间的配合意识,形成默契。
重点:侧身跑中跨步接球的缓冲和迈步传球动作协调连贯性;
难点:在防守限制下,做出正确的传球选择
教法:
1、教师讲解示范动作方法及要领;
2、分别设置消极防守下或设定传接球与投篮等练习形式;
3、组织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情况及时给与评价。
4、集中讲解共性问题,评优示范。
学法:
1、学生认真听讲,仔细观察示范;
2、积极进行小组间练习;
3、根据教师的提示改进自身动作。
教学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行进间传接球技术。在消极防守的条件下,反复练习,提高能力。
14
通过教学,提高行进间三人传接球与投篮质量,并能在防守下完成“三线”快攻;提高同学间的配合意识,形成默契。
重点:侧身跑中跨步接球的缓冲和迈步传球动作协调连贯性;
难点:在防守限制下,做出正确的传球选择
教法:
1、教师讲解示范动作方法及要领;
2、分别设置消极防守下或设定传接球与投篮等练习形式;
3、组织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情况及时给与评价。
4、集中讲解共性问题,评优示范。
学法:
1、学生认真听讲,仔细观察示范;
2、积极进行小组间练习;
3、根据教师的提示改进自身动作。
教学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行进间传接球技术。在消极防守的条件下,反复练习,提高能力。
15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对学生学习情况作阶段评价;诱导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能力。
重点:侧身跑中跨步接球的缓冲和迈步传球动作协调连贯性;
难点:移动中完成组合技术动作的协调衔接
教法:
1、教师讲解示范技术测评动作方法及标准;
2、分别设置行进间双人或三人传接球组合行进间投篮的测评形式;
3、组织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情况及时给与评价。
4、集中讲解共性问题,评优示范。
学法:
1、学生认真听讲,仔细观察示范;
2、积极进行小组间练习;
3、根据教师的提示改进自身动作。
教学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行进间传接球技术。在测评的条件下,反复练习,提高能力。
16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进一步对学生学习情况作阶段评价;诱导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能力。
重点:侧身跑中跨步接球的缓冲和迈步传球动作协调连贯性;
难点:移动中完成组合技术动作的协调衔接
教法:
1、教师讲解示范技术测评动作方法及标准;
2、分别设置行进间双人或三人传接球组合行进间投篮的测评形式;
3、组织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情况及时给与评价。
4、集中讲解共性问题,评优示范。
学法:
1、学生认真听讲,仔细观察示范;
2、积极进行小组间练习;
3、根据教师的提示改进自身动作。
教学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行进间传接球技术。在测评的条件下,反复练习,提高能力。
十四、课时计划(见表4)
表4
高中二年级体育与健康课时计划(主体部分)
题目
篮球基本技术
学习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准确说出行进间传接球“传球提前量”、“传跑结合”等关键技术环节,能结合实践动作清楚地演示并说明“跨步接球”和“迈步传球”的知识点;使学生能在比赛或游戏中熟练进行行进间双人或三人间的传接球与投篮的配合;进一步提高学生力量、速度和灵敏素质;增强学生面对失败或挫折时,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在配合练习过程中,增强彼此的信任与依赖,增进友谊,形成团队意识,获得和谐的人际关系。
单元位置
第8
次
主题
行进间双人或三人传接球与投篮
内容
时间
次数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组织与要求
导引教学
游戏:反弹球
3~5′
①讲解游戏规则
②示范游戏方法
①细心聆听讲解②观看动作示范
组织:以小组为单位
△
⒈熟练提高行进间传接球技术:
①技术介绍
②四角传球练习:
A不同方向的变换
B一球或多球
C结合行进间投篮
8~10′
⒈技术教学:
①教师讲解行进间传接球动作要领(面向全体)
②示范行进间传接球动作方法;
③提示动作重点:跨步接球的缓冲和迈步传球
难点:移动中接球和传球的上下肢协调用力;
④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练习;
⑤循环指导及评优示范;
⑥及时发现共性问题,集中纠正。
⒈技术学练:
①聆听教师讲解仔细观看教师示范动作方法;
②牢记教师所提示动作的重、难点环节,并加以思考;
③分组学练;
④组长管理;
⑤遇到问题及时进行讨论,小组内不能解决时,应向教师请教。
组织:四角传球形式
④
⑤
⑥
⑦
要求:组长认真负责
提高练习质量
⒉行进间双人或三人传接球与投篮
技术学练
行进间双人或三人传接球与投篮
②拓展学练
半场往返行进间传接球投篮比赛
8~10′
⒉拓展阶段:
①教师讲解行进间三人传接球与投篮动作方法(面向全体);
②示范行进间三人传接球与投篮
③讲解半场往返传接球行进间投篮比赛的规则和方法:三人一组半场往返行进间传接球投篮,球中得1分,先累计达到10分为赢。
④安排组长来组织比赛;
⑤循环指导,遇错纠正,评优示范。
⒉拓展阶段:
①学生仔细聆听并掌握比赛的规则和方法;
②组长负责组织展开练习,注意安全区域的设置;
③小组制定比赛策略;
④学生可自选再配合中角色(投篮者、策应者和组织者)组织者要求穿着特殊颜色的队服
⑤非练习者可利用iPad等器材进行拍摄。
组织:每小组篮球半场
⑤
④
⑥
要求:
比赛时注意安全是前提,在保障安全的同时,多传球,并提高传球的有效性和威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