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30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30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19 10:4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明清时期
洋务运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资本主义萌芽
外商企业的刺激
诱导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鸦片战争后
近代
经济
社会
生活
教育
文化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知道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表现、原因、特点,能说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通过学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体会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
通过分析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及原因,提高通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2
1
3
(重点)
(难点)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01
状元实业家
近代,有这样一个人,他以敏学善思考取了清末状元,为了倡行“实业救国”,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乡创办了大批工商企业和文教事业。他被时人称为“状元实业家”。他是谁?
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毛泽东
鸦片战争后“实业救国”
大生纱厂
张謇什么时候开始创办企业?他提出了什么口号?请列举一个他创办的著名企业。
大生纱厂
南通博物苑
由张謇创办实业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张謇的爱国之心,他兴办实业的爱国精神和不惧世俗的勇气值得钦佩。
讨论
时间
发展情况
原因
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
民族工业的萌芽,但难以生存和发展
受封建制度的阻碍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出现“短暂的春天”
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内因:辛亥革命后,政府奖励实业
一战后至新中国建立前
凋谢、萎缩(或再度受挫,陷入困境)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2、三座大山的压迫
洋务运动的推动;
荣氏兄弟
卢作孚
侯德榜
请你以荣氏企业为例,说说近代民族工业兴衰的社会原因。
一战期间,由于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再加上民国政府奖励实业,所以发展迅速;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受到重创,后来蒋介石发动内战,使民族工业陷入生存危机。
年份
1900
1911
1914
1919
1949
1931
1945
企业的数量
19世纪60年代
特征:短暂而曲折
萌芽和艰难发展
出现“短暂的春天”
再度受挫
凋谢萎缩
阻力:
特点
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总体水平:
行业上:
地区分布上:
落后
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比较发达,内地薄弱
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地区发展很不均衡,多集中于沿海沿江大城市
水平
落后
社会生活的变化
02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我国近代化的起步,人们的什么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近代交通
1876年,英国人在中国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淞沪铁路
夫地方之有铁路,譬如人身血脉
流通,手足灵捷……其未建铁路者,
则如风痹之人,半体不遂,举动不灵,
横逆之来,无可相助,亦惟任其侮辱
而莫之御。
品味经典 解读历史
1908年3月5日,第一辆有轨电车行驶6.04公里,从静安寺开到外洋泾桥上海总会(今广东路外滩),它标志着上海近代公共交通的诞生。
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对人民的社会生活有什么影响?
1、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2、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社会风俗
剪发辫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至此革除。
易服饰
中山装
旗袍
禁缠足
1912年,孙中山指示内务部通令全国各省,禁止女子缠足。
(1)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2)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谓。
废跪拜,改称谓
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意义:
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特点。
不平衡
沿海地区大于内陆地区
东南各省大于西北各省
大中城市大于广大乡镇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
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起因
结果
影响
给中国带来了一股新气息……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状元实业家
发展阶段
发展特征
社会生活的变化
原因
评价
近代交通
社会风俗
1.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他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家乡南通创办大生纱厂。这位“状元实业家”是( )
A.张謇 B.邓世昌
C.荣宗敬 D.卢作孚
A
2.下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企业注册数量统计表。该表说明了( )
A.列强加快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
D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时间
注册工厂数(家)
1913—1915
124
1916—1919
375
3.“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辛亥革命( )
A.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
D.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C
4.鸦片战争后,西服零星地出现在通商口岸。民国初年,新式服装除了西装,还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和改良的旗袍。这反映了( )
A.民主政治确立 B.纺织技术改进
C.社会生活变迁 D.开埠范围扩大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