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学习遵义会议的内容,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感悟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难点)
2
1
3
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时间
敌
我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果
第一至
四次
10万
4万
20万
3万
1930年
至
1933年
毛泽东
胜利
博古、李德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1933年10月
至
1934年
周恩来、朱德
50万
8万
军队人数
第五次
分散兵力
进攻冒险
防御保守
失败
30万
3万
50万
7万
(运用毛泽东作战方针)
原因: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战略转移。
⑴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瑞金
⑵冲破四道封锁线
⑶遵义会议
⑷四渡赤水
⑸巧渡金沙江
⑹强渡大渡河
⑺飞夺泸定桥
⑻爬雪山
⑼过草地
⑽吴起镇会师
⑾会宁会师
遵义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
“左”的错误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遵义会议会址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左”和“右”的错误,经历了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
转折点
14年
14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为什么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四渡赤水出奇兵
《长征组歌》
战士双脚走天下
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
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
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强渡大渡河成功后,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当时百余米的泸定桥已被敌人拆去了约八十余米的桥板,并以机枪、炮兵各一连组成密集火力,严密地封锁着泸定桥桥面。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城。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飞夺泸定桥
我上到山上感到气也喘不上来。山顶空气稀薄,不能讲话,只能闷着头走,不管多累,也不敢停下来休息,因为一坐下来就可能永远起不来了。
——《聂荣臻元帅回忆录》
那草丛间呈深褐色、透着腐臭味的沼泽,一下子就陷进去了一位战友,另一位战友去救,也被拉了进去。早上还在一起吃饭的战友,眨眼之间就不见了……
——老红军袁美义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在甘肃会宁会师。
甘肃会宁
吴起镇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同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长征结束标志: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甘肃会宁。
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最后到达陕北不足3万人,但这是经过千锤百炼保存下来的精华,他们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
材料二: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终的。
——毛泽东
材料三: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长征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里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长度:25000里(转战11个省)
河流:跨越河流近百条(大河24条)
雪山:翻越了八座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雪山
战斗:三天一次大战(遭遇战400多场)
敌人: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的追击与围堵
年龄:指挥员平均年龄不足25岁
装备:平均每百人有枪支数仅40余支,
平均每支枪只有不到56发子弹
行军:平均每日37公里,负重约三十公斤
数据中的长征
图片中的长征
长征总里程6.5万余里
长征精神
不畏艰难,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坚定信念、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长
征
原因
过程
意义
军事行动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开始:1934年10月
转折:遵义会议
结束:1936年10月会宁会师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铸就长征精神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过雪山草地
突破腊子口
吴起镇会师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习近平
1.有人将贵州省的旅游归纳为:一栋房子,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子(黄果树)。“一栋房子”成为人文旅游景点是因为这里(
)
A.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一大
B.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起点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D.召开了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
D
2.毛泽东在《长征》这首诗中生动刻画出红军将士不怕困难、勇于奋斗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是(
)
A.井冈山
B.贵州遵义
C.甘肃会宁
D.陕北吴起镇
?C???
3.
有学者评价:“长征简直是将革命划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条分界线。”请你以长征进程为序,将下面这首顺序颠倒的诗歌恢复原貌(
)
①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
②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
③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
④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
A.③①②④
B.①③②④
C.④①②③
D.②④①③
D
4.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里曾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
)
A.
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B.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
C.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
5.曾参加红军长征的萧华将军在《长征组歌》中写道:“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练不怕难……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诗歌突出体现的长征精神是(
)
①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
②百折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
③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
④团结互助、同甘共苦的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