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聚焦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二:分析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动因
学习任务三:探究西方成为新时代开创者的原因
学习任务一:梳理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15世纪据托勒密《地理学》的测绘成果绘制
乌尔巴诺·蒙特(Urbano Monte,1544-1613)绘制于1587年的世界地图,手稿共有60页。这幅地图/平面球体图有9英尺(约合2.7米)见方,其面积为已知的早期世界地图之最。它由蒙特在意大利米兰手绘而成,除原本外现存的手稿抄本只有一份。下面这幅地图由60幅分图数字化扫描后拼接而成
新航路: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的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这一时期被称为大航海时代。
▲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1
2
3
4
小组合作学习
图中的4条航线分别是哪位航海家(船队)开辟的?请介绍其开辟的航路走向?
第一篇章 探索与发现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支持
时间
航海家
开辟新航路的概况
成就
葡
萄
牙
1487
迪亚士
1497-1498
达·伽马
西
班
牙
1492
哥伦布
(意)
1519-1522
麦哲伦
(葡)
所开辟的绕道非洲达到印度和东方的新航路,逐渐成为欧亚贸易的主干道之一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第一次绕过好望角
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发现美洲新大陆)
快速阅读课本,按要求填表。
绕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
绕过非洲好望角驶达印度
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
绕过南美洲,经(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后又达菲律宾群岛,经南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返回欧洲
梳理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其他航路的开辟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支持
时间
航海家
开辟新航路的概况及成就
英国
1497
卡伯特
法国
16
世纪
卡蒂埃
巴伦支
荷兰
17世纪初
哈德逊(英)
俄罗斯
18上半叶
维塔斯·白令 等人
英国
1578
德雷克
荷兰
1642-1643
塔斯曼
发现纽芬兰岛
到达拉布拉多半岛
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航行记录和航海图
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
在被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到达美洲南端的一个岬角合恩角
环航澳大利亚,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快速阅读课本并结合合地图,按要求填表。
15-17世纪全球海上航路
孤立、分散 联系、整体
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 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意大利)
1451年—1506年5月20日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第二篇章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哥伦布在《马可波罗行纪》上标注的笔记
①旧商路早已开通,为什么要耗费钱财另辟蹊径?
②需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是否会得不偿失?
哥伦布《航海日志》: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 ·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他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1451年4月22日-1504年11月26日
奥斯曼帝国控制旧航路,旧航路商品因加价奇贵
香料等东方商品充满商机
当时的欧洲,大量肉类需用香料进行保存,而香料的贵重只有黄金可以比拟。……在印度花不到3杜卡的胡椒,在开罗涨到68杜卡,而到了威尼斯,已经是印度的50倍。
——《大国崛起》起》
意大利人继续与穆斯林人做生意,双方都颇称心如意,但其他欧洲人深感不满,他们想自己另寻一条到东方的航路,以分享这笔厚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要的一切。有了黄金, 就是要把灵魂从地狱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
——《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想一想:为什么15世纪的西欧人如此渴求黄金?
②需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是否会得不偿失?
15世纪末期的欧洲,社会分工不断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迅速增加,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货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于是,欧洲的国王贵族和商人发疯似的到处追求黄金和白银,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形成一股贵金属热。 ——王斯德 《世界通史》
中世纪欧洲基本经济单位——庄园
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会见哥伦布
1492年4月17日《圣大菲协议》:
(1)任命哥伦布为他所发现土地的总督。
(2)所发现的岛屿和陆地上进行的金、银、珍珠、香料等贸易所得利润的1/10属于哥伦布。
(5)哥伦布拥有大洋西方海域一切贸易活动1/8的出资权,以及1/8的利益权。
——宫崎正胜著,朱悦玮译《航海图的世界史》 》
真正令西班牙王室心动的是什么?
商品、资本、市场
唐·阿方索·亨利
1394年3月4日—1460年11月13日
恩格斯:“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进行创造的。
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根本原因)
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刺激欧洲“寻金热”
陆路受阻: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商道(直接原因)
精神动力: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传播基督教
科技发展:地理知识日益丰富;造船技术不断提高;星盘(指南针)的应用
政治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积极支持海上探险活动
精神驱动力
社会驱动力
条件
想一想,这些动力背后的时代根源是什么?
思考:15世纪,西欧人具备了哪些向远洋进发的动力、条件?
【问题探究】
“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
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思考探究:为什么不是中国人,而是西欧人,成为了新时代的开创者?
第三篇章 探究与反思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中西对比
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开辟
不同点
经济形态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目的
宣扬国威
黄金、市场、商品和传教
性质
政治行为——朝贡贸易
经济行为——资本主义的殖民活动
结局
七次远洋航线损失巨大,被后来的统治者中止,航海事业逐渐衰落
引发全球性的流动,是人类从分散走向整体的重要节点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向海则兴、背海则衰。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的信念。
——习近平2020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上的讲话
拓展国际视野 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掌握核心科技 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
小结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外在条件
为什么能开辟?
① 航海经验积累
② 地理知识丰富
③航海技术完善
④王室大力支持
思考1:
西欧人具备了哪些条件?
(根本)
(直接)
奥斯曼帝国控制旧商路
资本主义萌芽
传播基督教
文艺复兴
内在动因
为什么要开辟?
思考2:
西欧人具备了哪些动力?
思考3:
为什么不是中国人,而是西欧人,成为了新时代的开创者?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西班牙、葡萄牙
其他航线
课后练习
1.15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充满饥渴”的欧洲。这使欧洲人走上发现新世界之路。这种“饥渴”产生的根源是( A )
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B.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道
C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
D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基督教
2.14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的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里斯本郊外的这个小镇签署条约:在地球上划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分两半。 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 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与下列哪位航海家有关( D )
A.麦哲伦
B.迪亚士
C.达·伽马
D.哥伦布
3.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远洋航行,甩开了横亘东西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辟了欧洲与亚洲贸易交通的新孔道,终结了欧洲与东方陆路隔绝的状态。其所产生的影响是( D )
A.重新联结传统商路
B.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形成
C.世界市场快速形成
D.推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