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教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教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20 07:5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34440011328400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程标准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学习目标
理解明清社会经济、文化与社会转型的关系,认识近代中国社会落后的经济、文化根源.
实证明清社会经济的特点及影响。
认识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反映了君主专制强化与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
认识明清进步思想及科技文化反映了明清经济的繁荣特点,从古代传统文化的地位及影响,培养中华民族爱国爱家情怀。
学习重难点
重点:明至清中叶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明至清中叶思想领域的变化。
难点:明至清中叶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学习过程
-76200293370导入
盛 世 滋 生 图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一)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领域
表现
农业
①美洲作物玉米、甘薯等推广种植,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
②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
③农业生产的区域分工出现。
④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升。
手工业
①资本主义雇佣关系萌芽。
②传统与新兴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场开始出现。
③手工业品商品化程度提升。
④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商业
①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
②长途贸易和大额贸易进一步发展,商业资本逐渐集聚。
③商帮和会馆的出现。
④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探究1. 变化之新现象
材料一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思考:(1)据材料一,分析高产农作物的传入对明清社会的具体影响。
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
影响: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人口、环境等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相继出现。
材料二 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民……更多地依赖于市场通过产品的交换来满足自己的生产和消费。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甘蔗、烟草、荔枝、龙眼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营手工作坊服役……住坐匠则是每月赴官营手工作坊中服役十天……(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朝时期“各省俱除匠籍为民”。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 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行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的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材料五 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思考:(2)据材料二、三、四、五,分析粮食生产的商品化和市场化带来的影响。
影响:明清粮食生产的商品化与市场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明清时期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官营手工业受到冲击,推动着私营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商业市镇发展,商人群体出现。
(二)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局限
1.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
2.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探究2. 明清时期的“商业革命”与西方相比有何不同?
材料 相对应于16-18世纪的欧洲商业革命,一些学者认为16-18世纪的中国也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其主要表现为全国五大经济区域的形成以及以十大商帮为贸易主体的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发展......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促进了明清社会的白银货币化......中国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被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但其发展同样受到强大的阻碍,最终难以长成一支独立的力量。
——摘自张丽《第一次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材料表明16—18世纪的中国也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但两者在内容、形式、影响等方面有着诸多的不同。西方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范围的扩大,商品的种类数量增多,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推动了欧洲由传统的中世纪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型。中国的商业革命指规模性的商业经济区域形成,商帮为兴起,长途贩运出现,商品经济繁荣,商业市镇增多,农产品商品化水平提高,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但传统的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使得明清经济在生机中潜伏着危机。
探究3. 不变之旧本质
材料 在西方……一场伟大的、以“文艺复兴”为主题的启蒙运动拉开了帷幕。同时,北欧和西欧各国开始海外大冒险,欧洲的经济轴心由南向北,从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东岸地区转移。在政治革命、文化革命和科学革命的综合推动之下,“世界时间”的钟摆终于从东方猛烈地摇向西方。而在东方,从皇帝、知识分子到草民百姓,竟没有一个人察觉到这一历史性的变局。在这里,成熟的农业文明正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高度,与之相伴的是,专制制度也历经千年打磨而趋于精致。钱穆因此说:“可惜的是,西方历史这一阶段是进步的,而中国这一阶段则退步了。”
——吴晓波《浩荡两千年》
思考:明至清中叶是“繁荣”还是“悲歌”?根据材料一至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观点一:繁荣。理由:
①综合国力明显提高,仍属世界强国。
②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经济总量世界第一,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
③具有早期启蒙色彩的进步思想产生。
④传统科技仍然居世界前列。
⑤文学艺术领域异彩纷呈,承古萌新。
观点二:悲歌 。理由:
①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②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③没有产生近代科技。
④思想文化僵化、专制和落后。
⑤西方迅速崛起,逐渐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中西力量对比迅速逆转。
思想领域的变化
探究4. 萌新之新思想
填充表格。思考:明清时期思想、文化、科技领域的新变化。
文化领域
?代表人物
?代表成果
思想领域
王阳明
“致良知”,强调主观能动性,以内心为准则
李贽
?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黄宗羲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
顾炎武
倡导经世致用,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后人概括);批判君主专制。
王夫之
批判专制,主张革新。
新变化
思想:提倡个性,具有一定的平等及叛逆色彩;
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
文化:通俗小说适应壮大了的市民阶层的需要,
具有反封建色彩。
科技:传统科技集大成;部分融合西方的科技
知识,西学东渐。
探究5. 承古之旧束缚
材料一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庙丘墟。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材料四 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下黯然失色。
——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
思考:你如何认识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明至清中叶思想“黯然失色”的原因。
认识: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构成中国早期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的源头,具有解放思想和反封建专制斗争的历史进步性。
“黯然失色”的原因:从内容看,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思想);从地位看,在当时没有形成主流;从影响看,未能使中国社会实现社会的转型,影响有限。
小说、戏曲与科技
(一)小说、戏曲
文化领域
?代表人物
?代表成果
小说
施耐庵、
罗贯中
施耐庵、罗贯中创作的《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吴承恩、
吴敬梓
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清朝中期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分别是神话小说和讽刺小说的杰作。
曹雪芹
长篇小说《红楼梦》,以贵族家庭贾府的兴衰变迁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戏曲
汤显祖、
孔尚任等
舞台演出方面
①从江苏昆山一带发源的昆曲长期流行。②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收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了京剧,并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科技
表现
文化领域
?代表人物
?代表成果
科技
李时珍
《本草纲目》(中医药学)
徐光启
《农政全书》(农学)
宋应星
《天工开物》(工艺学)。
徐宏祖
《徐霞客游记》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以欧洲传教士为主,意大利人利玛窦等
①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包括地球和各大洲、大洋等地理概念。
②清朝前期,还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2.影响
①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引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将一种新颖的异质文化导入中国传统的文化系统,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揭开了新的一幕,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积极意义。
②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使当时的国人窥见了一个原先全然无知的西方世界。
③一些明智之士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开始对中国的传统和现状进行反思。
板书设计
3333754635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