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生物六年级上(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3.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背景]:新世纪之初,我们迎来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需要培养大批创新性的人才;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新课程的指导思想是: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来使教学符合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学习知识,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促进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依据我校“三段八环”教学模式标准,我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结合我校提出的“注重给孩子们自学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完整表达的权利,人人动手实践,一个不放过”的指导下,我在山科版教材生物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三节的《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这节课的教学实践中,一是通过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查阅整合资料、观察交流,培养了学生收集和思考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二是通过课堂上设计的一些“合作探究”、“走进生活”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乐于探究,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及实践能力。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他们在课堂上大胆参与各种活动,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材分析]:本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山科版教材生物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的《课程标准》要求是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切片;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描述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细胞分裂、生长、分化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的基础上,以绿色开花植物为例,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介绍种子植物的结构层次。所以,本节内容是前面内容的姊妹篇,也是前面知识的的延伸,也为后面学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打下基础。人教版教材是把本节内容安排在七年级上册,内容编排顺序与山科版基本一致。
山科版教材: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绿色植物的六大器官,教材以油菜为例,通过“想一想”小栏目,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加深了解植物体的六大器官。第二部分是植物体的主要组织,由于学生在本章的第二节中学习了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可以推测出植物体的器官也应由不同的组织构成。主要结合教材第
81、82页文字和图II-21“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让学生识别构成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了解各组织的细胞特点、分布、功能等知识。关于机械组织的介绍,新教材做了修订,增加了机械组织存在的位置,“茎、叶、果实等器官中的有些细胞的细胞壁增厚”更具体、严谨,利于学生的观察与思考。为熟练显微镜的使用,提高学生徒手切片的能力,结合本节的教学内容,教材安排了观察叶片的主要组织的实验,通过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通过观察,帮助学生理解叶这一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而组织是由细胞构成的,为学生描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打下基础。教材
83页最后一段对叶片各部分细胞特点和功能进行了总结,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本节主要通过实验“观察叶片的主要组织”,熟练显微镜的使用,提高学生徒手切片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还在课堂上增加了一个“趣味活动”,让学生解剖桔子和小番茄,让他们解剖后观察、感觉、吃下。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身体力行,结合模型精讲、讨论等帮助学生理解叶这一器官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而组织是由细胞构成的,为学生描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打下基础。植物体中的组织是如何形成的,这些组织的特点和功能,组织如何构成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概念,是本节的核心,也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其中,植物体组织的特点及功能与动物体不同,学生容易混淆,是本节要突破的难点之一。学生是第一次用徒手切片的方式制作临时切片,有一定的难度,也是本节的难点。
[学情分析]:学生对构成植物体的器官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些生活经验,但对于组织的种类、形态、结构特点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本节课堂上安排了
一个“观察叶片的主要组织”的实验和一个解剖桔子、番茄的小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尝试,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描述出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能分别从宏观到微观来介绍种子植物的结构层次。但是由于六年级学生较小,做徒手切片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所以首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及时指导学生的操作过程。本节的知识有些抽象,学生理解较困难,教师尽量多利用学生熟悉的实物或图片等素材,增加直观性,让学生通过观察推测出植物体的哪个器官,培养学生对植物的热爱,对科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学生在学习了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基础上来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可以作出一些推测,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所以对于本节重点、难点的突破、知识的系统性掌握还是很有利的。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学内容解析,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概述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识别构成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运用对比方法,归纳出器官中不同组织的细胞形态及排列特点。2.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切片,通过实验和小活动提升科学探究能力。3.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植物体的各个层次理解相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植物体的形态、结构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以及生物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生物学观点;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从实验、小活动到讨论、比较动植物结构层次的不同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达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并梳理各种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概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形成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感受成功的快乐,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1.植物体中的组织的形成、特点和功能。
2.组织如何构成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概念。
3.学会徒手切片的制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1.植物体组织的结构特点与功能及与动物体组织的不同
2.徒手切片的制作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错。展示叶片结钩示意图,让学生对照观察;及时评价各小组的结果;学生互相帮助,直到调出清晰的物象。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锻炼动手能力,学会操作显微镜,制作徒手切片的方法及对光、观察的技巧。感受微观世界下生命特征的独特魅力,培养动手能力,将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学生互相帮助,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
(4)讨论:展示讨论主题;
1.叶片表皮细胞排列有什么特点?推测其有什么功能?属于什么组织?2.叶肉细胞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推测其有什么功能?属于什么组织?
3.叶脉有什么特点?推测其有什么功能?属于什么组织?
4.为什么叶是一种器官?它由哪些组织构成?
(5)教师精讲点拨:(结合演示叶结构模型)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达成共识:
(1)除了分生组织外,植物的主要组织还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这些组织是由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的。
(2)保护组织主要分布在根、茎、叶等器官的表面,主要由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
(3)输导组织主要分布在茎、叶脉、根尖的成熟区等处,例如: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输导有机物。
(4)营养组织分布比较广泛,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里都含有大量的营养组织。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比较大。具有储存营养物质的作用。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二.[趣味活动]
探究桔子果实和番茄的几种组织课件展示活动步骤:解剖桔子:剥(表皮)、尝(果肉)、捏(筋络)
解剖番茄:切开观察果皮、果肉、筋络思考:
1、剥掉的橘子皮属于什么组织?
2、里面的果肉什么味道?属于什么组织?
3、上面的筋络属于什么组织?学生解剖思考后,教师结合课件图示让学生回答并指出各组织结构及功能,进而总结出器官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身体力行,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各种组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探究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师屏幕展示番茄果实,让学生分析属于什么结构层次。图示油菜的结构层次: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
教师提问:从宏观到微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六种器官→多种组织→细胞,请同学从微观到宏观描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学生能够答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组织学生区别,师强调动物体有“系统”,植物体无。
【设计意图】层层递进,形成概念:组织有次序地排列构成器官,认同结构层次是由部分到整体的学科观念。突破动物体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不同点这一难点。
(四)课堂小结:将本节的主要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提升学生的认知,完成核心知识点的构建。深入理解植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引导学生分享交流本节课的收获与困惑,总结徒手切片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植物的组织和结构层次。
(五)当堂检测:[选一选],[演一演],[想一想]
【设计意图】课堂评价。通过一组练习检查学生对本堂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了解达标率,并采取补救措施。
(六)推荐作业:描述你家的蔬菜和水果的结构层次。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让学生学以致用。
(七)整理:[比一比]看哪组同学整理得又快又干净。师提示;复原显微镜,洗净片子等,整理桌面卫生
【设计意图】本节课实验、活动较多,重点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整理尤为关键。[板书设计]:第三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实验《观察叶片的主要组织》方法步骤:取材:“八字要领”制片:擦、滴、取、放、盖、吸对光:“四转”观察:先降后升
二、趣味活动:剥、捏、尝、观
三、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教学反思]:本节课完成得比较顺利,学生的操作比较规范,90%以上的学生达标。时间分配比较合理,基本学会了徒手切片的操作方法,了解了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的特点和功能,都能描述出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充分证明了他们的潜力。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特别关注身边常见的实际问题,但是,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渴望在学习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自主、合作、体验、发展”的探究性学习氛围,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且在合作中培养责任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努力做到:
1、重视过程,及时科学指导,客观评价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主动建构并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真正实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不断地发展、提高。评价的方式注意以激励性评价为主,让学生充满自信的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顺利提高各种能力。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的相关知识,了解了一些观察、实验方法,但是由于探究能力还有欠缺,需要及时科学指导。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探究等形式自己寻求问题的答案,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能力。
2、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全班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孩子。用爱去温暖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师生和谐相处。3、讨论环节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4、设置有梯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有获得感,成就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
附练习
1.取一个成熟的桃子,剥去表皮,我们食用的部分属于(
)
A.保护组织
B.营养组织C.机械组织
D.疏导组织
2.一个成熟的大西瓜是(
)
A.一个细胞
B.一种组织C.一个器官
D.一个植物体
3、番茄外面的表皮是(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4、“红花虽好,还需绿叶衬。”红花、绿叶总是连在一起的,它们分别属于(
)
A.营养器官、生殖器官
B.生殖器官、营养器官
C.生殖器官、生殖器官
D.营养器官、营养器官
5、人体的各系统密切配合,协调活动,使人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
)的调节作用
A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C
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
D
呼吸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6、植物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不具有的是(
)
A
细胞
B
组织
C
器官
D
系统
7.下列各项中属于组织的是(
)
A.一粒玉米
B.一个番茄
C.一片树叶
D.西瓜瓜瓤
8.属于营养组织的是(
)
A.洋葱表皮
B.番茄果皮C.叶表皮
D.番茄果肉
9.下列哪项是营养组织的主要功能(
)
A.对细胞起支持作用
B.供给保护组织营养
C.贮藏营养物质供细胞利用
D.输导营养物质供给其他组织
【演一演】
1.
演示一下徒手切片的操作方法。
2.
演示一下叶横切面的临时切片的制作过程。
【想一想】
1.你觉得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环节?
2.你觉得最失败的地方是什么环节?
今后应如何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