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第1课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知识梳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大举措
1、背景:难以抵御的 、频繁发生的 、近代以来特别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 ,都使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不断遭到破坏。
2、措施:
(1)《世界遗产公约》
时间:1972年
内容:①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责任,必要时可利用 ;
②将一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遗产列入《 》,加以重点保护;
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委员会,要对这些遗产的保护,提供技术和经费的援助。
(2)世界遗产委员会
成立时间:1976年
职责:①负责审定列入《 》的名单;
②监测各国世界遗产的 工作;
③确定受到严重威胁的世界遗产项目,把它们列入《 》;
管理 ,对为保护遗产而申请援助的国家实施技术和财力援助。
(3)世界遗产中心:负责《 》实施的日常工作。
二、《世界遗产名录》与登录标准
1、世界遗产的分类: 、 、 。
2、文化遗产的登录标准
(1)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
(2)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
①代表一种独特的 ,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 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 的见证;
④可作为一种建筑物或建筑群或景观的 ,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 的影响下容易变得损坏;
⑥与具特殊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信仰或 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3、世界遗产的申报认定程序
(1)各缔约国必须预先拟定一个《 》,开列本国此后五到十年准备申报为世界遗产的项目,送交世界遗产中心备案。
(2)每年 前,从预备清单中挑选认为已经完全成熟的项目,提交正式正式的申报文本。
(3)经有关的国际专家考察评估后,世界遗产委员再于第二年7月进行审议,认为完全符合条件的,予以确认,列入《 》公布。
4、《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1)时间: 年
(2)成果:从2001年,联合国先后公布 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三、中国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
1、 年正式签署《世界遗产公约》
2、 年拥有第一批世界遗产
3、截至2005年6月,已有 项世界遗产, 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总体把握:
学习反馈:
1、负责《世界遗产公约》实施日常工作的执行机构是( )
A、世界遗产委员会 B、世界遗产中心
C、各国文物保护中心 D、联合国科教文组织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答案:B
2、截至2004年7月前,世界上拥有最多世界遗产的国家是( )
A、意大利 B、中国 C、西班牙 D、埃及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答案:A
解析:经济是政治、文化发展的基础,因此,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是建造金字塔的根本条件。
答案:B
3、《世界遗产公约》通过于 年。( )
A、1971 B、1972 C、1976 D、1977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答案:B
4、截至2004年7月前,我国拥有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有( )
①元杂剧 ②昆曲 ③京剧 ④古琴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答案:D
5、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职责有( )
①负责审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单 ②监测各国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③确定受到严重威胁的世界、遗产项目,把它们列入《濒危世界遗产清单》
④管理世界遗产基金,对保护遗产而申请援助的国家实施技术和财力援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对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了解。
答案:A(共45张PPT)
2011年06月27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申遗成功 中国41处“世遗”
一、为什么要保护世界遗产
北京圆明园,1860年为英法联军焚毁
思考:1、这副图片说明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2、除了战争之外还有哪些因素也破坏了世界遗产?
1、为什么要保护世界遗产(背景)
自然和文化景观的破坏
人类生存受到威胁
自然灾害、战争破坏、工业化、城市化
引起
导致
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保护措施
(1)《世界遗产公约》
《世界遗产公约》是在哪一国际组织的倡导下于何时通过的? 《世界遗产公约》的标志是什么?这一标志有什么象征意义?《世界遗产公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A、时间:1972年
B、内容:①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责任,必要时可利用国际的援助和合作
②将一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重点保护;
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要对这些遗产的保护,提供技术和经费的援助。
(2)世界遗产委员会
世界遗产委员会是因什么而成立的?她的职责是什么?负责《世界遗产公约》日常工作的是哪一个组织?
A、成立时间:1976年
B、职责:①负责审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单;
②监测各国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③确定受到严重威胁的世界遗产项目,把它们列入《濒危世界遗产清单》;
④管理世界遗产基金,对为保护遗产而申请援助的国家实施技术和财力援助。
(3)世界遗产中心:负责《世界遗产公约》实施的日常工作。
什么是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它所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确认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物质的或非物质的遗产。它是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代替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
世界遗产的含义告诉我们,世界遗产有什么特点?世界遗产有哪几种类型?
《世界遗产公约》
2、世界遗产的分类
自然遗产
文化遗产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双重遗产
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遗产
世界遗产
二、《世界遗产名录》与登录标准
1、世界遗产的特点:具有普遍价值、不可再生、人类共同财富。
2003年
1972年
物质文化遗产即文物,是指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物质遗存,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武器.艺术品.建筑.碑刻.墓葬等遗物和遗址.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口头或无形遗产.包括民族传统和民间知识,即各种语言文字.口头文学.风俗习惯.民族民间的音乐.舞蹈.礼仪,手工艺,传统医学等.
并不是所有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都可以成为世界遗产!
三.《世界遗产名录》的登录标准
标准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和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
长城
标准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对建筑艺术产生过重大影响)
平遥古城
标准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存在或消失文明的特殊见证)
秦始皇陵
标准④可作为一种建筑物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阶段(重要阶段的建筑范例)
布达拉宫
标准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容易变得损坏
皖南徽州古村落
(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
标准⑥与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产生联系的东西)
曲阜孔庙
四、世界遗产的申报程序
假如余姚某古镇符合申报标准,
要经过哪些程序?
(1)各缔约国必须预先拟定一个《世界遗产预备清单》,开列本国此后五到十年准备申报为世界遗产的项目,送交世界遗产中心备案。
(2)每年2月1日前,从预备清单中挑选认为已经完全成熟的项目,提交正式正式的申报文本。
(3)经有关的国际专家考察评估后,世界遗产委员再于第二年7月进行审议,认为完全符合条件的,予以确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公布。
五、中国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阅读内容)
截止2005年,我国已有30项世界遗产,仅次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居世界第三。
《世界遗产公约》的诞生及其实施的意义
它标志着人类从惨重的历史教训中警醒,开始自觉地保护千百年来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和亿万年来大自然创造的美妙景观,追求人与自然的共处共荣、文化与环境的和谐一致,从而跨入一个新的文明时代。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一、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
《世界遗产公约》对它的含义,强调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第1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秦始皇陵、长城、莫高窟、明清故宫
第2组:高句丽王城和王陵及贵族墓葬、布达拉宫、丽江古城、盛京三城、清东陵、清西陵、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庙宇
3、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
思考:为什么现在的北京不能整个城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一、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
《世界遗产公约》对它的含义,强调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1、人们认识历史文化的教科书
2、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 流,互相学习的宝贵资源
古建筑专家梁思成说:“北京建筑的整个系统是全世界保存的最完好、而且继续有传统活力的最特殊、最珍贵的艺术杰作。”
上世纪初,瑞典美术史专家喜仁龙在他的专著《北京的城墙和城门》一书中,这么赞叹北京的城墙:”纵观北京城内规模巨大的建筑,无一比得上内城墙那样雄伟壮观。初看起来,它们也许不象宫殿、寺庙和店铺、牌楼那样赏心悦目。刚您渐渐熟悉这座城市以后,就会觉得这些城墙是最动人心魄的古迹——幅员辽阔、沉稳雄勃,有一种高屋建瓴、吡睨四邻的气派,……
思考:为什么现在的北京不能整个城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1957年,47座城门城楼、箭楼和角楼被拆除,如今仅有3座残存。
镜头一:北京
建国初北京有大小胡同7000余条,到20世纪80年代统计只剩下3900条左右,近一两年正在以每年600条的速度消失。
2007年5月2日,北京故宫接待游客近11.48万人次 , 超过最大容量2.3倍。
四合院、三合院、二合院30万座左右,目前仅剩约10几万个。被政府列入重点保护名册的院子,只有几百个。
镜头二:两座巴比伦门
1887年开始,德国考古队在该遗址上挖了20年,稀世珍宝的巴比伦门竟被拆卸了下来,分成小块运回了德国。原真的巴比伦门现存于德国柏林帕加马博物馆,而现在伊拉克的巴比伦门原址上却建造有一座照原样复制的赝品。赝品当然不能成为世界遗产。历史的玩笑,也是文化的悲哀。
文化遗产的真实性:
是指遗产产生时以及后来形成的各种特征,包括形式与设计、材料与实施、利用与影响、传统与技术、位置与环境、精神与感受。
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一是指范围上的完整性,要尽可能的保持遗产组织与结构及其周围环境的完整。
二是指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要尽可能的保持遗产地理位置上互相连接的相关部分,完整地体现其文化价值。
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原则
保护文化遗产措施
《世界遗产公约》的约束与监督。
《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严厉保护措施:
中国唐代著名僧人玄奘从长安到印度求法,曾途经巴米扬。他在《大唐西域记》中并详细记录了高大精美的佛像。巴米扬石窟拥有两项世界之最:巴米扬石窟是现存最大的佛教石窟群、巴米扬大佛是世界上最高的古代佛像。大佛大约雕造于公元4~5世纪间,经历风风雨雨,战火沧桑,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如今,阿富汗政府正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耗资900万美元,正计划通过先进的激光技术,在巴米扬大佛遗址上重现千年佛像的面貌。
1、申遗热情高涨 (喜)
2、保护形势严峻 (忧)
战争
自然灾害
过度开发
工业化和城市化
四、保护现状
敦煌壁画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高低错落,鳞次栉比。进入洞窟,壁画迷人,彩塑精美,使人置身于一个博大精深,瑰丽宏伟的艺术殿堂,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综合艺术宫殿。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艺术宝库。1989年被联合国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文化遗产”证书。
但是,西北地区干燥的气候、肆虐的风沙,使莫高窟长期处于恶劣的环境之中。历经沧桑的洞窟内,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壁画在不断衰变。壁画随时都有脱落的危险.参观者制造的二氧化碳是一种酸性气体,在高湿度条件下会与石青、石绿、氯铜矿、铅丹等颜料发生作用,使这些颜料变色,而人呼出的水气可使壁画崖体内的盐溶解并向壁画表面运移。当湿度下降时,这些盐会在壁画颜料层上结晶,于是壁画病害出现了。这就是莫高窟的“人祸”。
中国个别遗产地“重申报轻保护”,杀鸡取卵式地开发,使这些宝贵的人类财富不仅受到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损害,还受到来自人类自身的威胁。
1998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在武陵源进行遗产监测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意见,拿出了黄牌警告。昔日美丽的武陵源,如今已光华不再。著名的“锣鼓塌”容纳了一座“宾馆城”;被誉为“世界最美的峡谷”的金鞭溪,每天接纳1500吨污水。整个社会痛心疾首,骂声不断。张家界政府却一意孤行,又批准了投资达1.2亿元巨资、号称"世界第一户外观光电梯"的"百龙天梯"的建造项目。
林立的宾馆和武陵源如此“亲近”
按照张家界国家森林管理处官员的说法:“电梯不仅为政府创造年数百万,甚至可以上千万的财政税收,还解决了当地200多人的就业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位官员警告说:你们对遗产的过度开发“就象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被逼乔装打扮出去赚钱,这是犯罪"。
金鞭溪畔恶俗丑陋的"发财路
开发建设与保护遗产的关系亟待理顺。在历史与现代,发展与继承的交叉路口,世界遗产是个充满魅力而又让人深感沉重的话题。
如何在进行现代化建设同时,保护好生态并传承古代文明,做到既对得起子孙又无愧于祖先,值得当代人去探究与深思。
如何寻找“保护与开发”的平衡 ,避免错位,超载开发。减少对遗产景区的人工化、城市化的做法已经迫在眉睫。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得到尊重
保护措施
合理利用——充分保护和适度利用
严峻形势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保护原则
真实性
完整性
范围的完整性
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
(自然灾害;战争;过度开发;工业化和城市化)
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
知识结构
人们认识历史文化的教科书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互相学习的宝贵资源
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
《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黄牌警告
(注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