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 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 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7-19 09:4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1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1 质量守恒定律
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⑥
D.①③⑤
2.下列实验(装置中天平未画出)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知识点2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蜡烛燃烧时长度越来越短,最终消失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大
C.10
g冰融化后,得到水的质量还是10
g
D.铁生锈后质量增大
4.[盐城中考改编]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甲醛(CH2O),反应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反应生成两种氧化物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改变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发生改变
5.现有A
g的氯酸钾和B
g的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C
g固体。
(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反应后的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g。?
(2)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3)反应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 
 g。?
(4)反应后所有物质的总质量为 
 g。?
6.在密闭容器中,加热纯净物M可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事实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M由四种元素组成
B.M是化合物
C.M中含有水
D.M不稳定
7.现将20
g
A和足量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16
g
C和11
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A.20∶11
B.20∶7
C.5∶4
D.16∶11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
g酒精溶解在55
g水中形成60
g溶液,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后灰烬比原来的木炭的质量轻,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
L氢气和1
L氧气点燃后可生成3
L水
D.完全电解10
g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仍是10
g
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10.[怀化中考]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置于一个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已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30
10
5
5
反应后的质量/g
2
4
m
39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m=0
B.发生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3∶1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丙一定作催化剂
11.如图是探究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实验装置,将带橡胶塞的玻璃管在酒精灯上灼热后,塞紧橡胶塞同时玻璃管下端触碰瓶底的白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磷不过量,实验也能成功
B.加入白磷的质量和锥形瓶内O2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的P2O5的质量
C.玻璃管只有引燃白磷的作用
D.实验中气球先变大,最终恢复至原大小
12.某化学课外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甲同学用A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锥形瓶和铁钉一起放在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将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再把锥形瓶放在天平上,最后天平的指针 (填字母序号)。?
a.偏左
b.偏右
c.不偏转
d.无法预测
(2)①乙同学用B装置研究质量守恒定律:
把盛有盐酸的小试管小心地放入装有碳酸钠粉末的烧杯中,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取下烧杯将其倾斜,使盐酸与碳酸钠粉末接触,一段时间后再把烧杯放在天平上,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右。
该反应
 (填“符合”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②若将本实验中的烧杯替换成带有气球的锥形瓶(如图C装置所示),其他操作不变,最后天平基本平衡。可见,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利用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来设计实验,在装置设计方面应做到 
 ,请从微观粒子的角度解释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原因: 
 。?
13.如图是一种处理汽车尾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均为纯净物
D.该反应可以减少二氧化氮的排放
14.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同学们观察到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最后在石棉网上得到一些白色固体。
(1)写出镁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2)同学们通过称量发现:在石棉网上收集到的产物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有人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我 
 (填“同意”或“不同意”)他的观点,理由是 
 。?
(3)小红同学按如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查阅资料得知生成的黄色固体为氮化镁(Mg3N2)。
①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②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物MgO却远多于Mg3N2,合理的解释是 
 。?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1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1 质量守恒定律
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B
)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⑥
D.①③⑤
2.下列实验(装置中天平未画出)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D
)
知识点2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C
)
A.蜡烛燃烧时长度越来越短,最终消失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大
C.10
g冰融化后,得到水的质量还是10
g
D.铁生锈后质量增大
4.[盐城中考改编]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甲醛(CH2O),反应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C
)
A.反应生成两种氧化物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改变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发生改变
5.现有A
g的氯酸钾和B
g的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C
g固体。
(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反应后的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B g。?
(2)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A+B-C g。?
(3)反应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 C-B g。?
(4)反应后所有物质的总质量为 A+B g。?
6.在密闭容器中,加热纯净物M可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事实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C
)
A.M由四种元素组成
B.M是化合物
C.M中含有水
D.M不稳定
7.[天津中考]现将20
g
A和足量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16
g
C和11
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B
)
A.20∶11
B.20∶7
C.5∶4
D.16∶11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5
g酒精溶解在55
g水中形成60
g溶液,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后灰烬比原来的木炭的质量轻,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
L氢气和1
L氧气点燃后可生成3
L水
D.完全电解10
g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仍是10
g
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C
)
10.[怀化中考]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置于一个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已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30
10
5
5
反应后的质量/g
2
4
m
39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
A.m=0
B.发生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3∶1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丙一定作催化剂
11.如图是探究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实验装置,将带橡胶塞的玻璃管在酒精灯上灼热后,塞紧橡胶塞同时玻璃管下端触碰瓶底的白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白磷不过量,实验也能成功
B.加入白磷的质量和锥形瓶内O2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的P2O5的质量
C.玻璃管只有引燃白磷的作用
D.实验中气球先变大,最终恢复至原大小
12.某化学课外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甲同学用A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锥形瓶和铁钉一起放在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将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再把锥形瓶放在天平上,最后天平的指针 c (填字母序号)。?
a.偏左
b.偏右
c.不偏转
d.无法预测
(2)①乙同学用B装置研究质量守恒定律:
把盛有盐酸的小试管小心地放入装有碳酸钠粉末的烧杯中,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取下烧杯将其倾斜,使盐酸与碳酸钠粉末接触,一段时间后再把烧杯放在天平上,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右。
该反应 符合 (填“符合”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②若将本实验中的烧杯替换成带有气球的锥形瓶(如图C装置所示),其他操作不变,最后天平基本平衡。可见,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利用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来设计实验,在装置设计方面应做到 装置密闭 ,请从微观粒子的角度解释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原因: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
13.如图是一种处理汽车尾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均为纯净物
D.该反应可以减少二氧化氮的排放
14.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同学们观察到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最后在石棉网上得到一些白色固体。
(1)写出镁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镁+氧气氧化镁 。?
(2)同学们通过称量发现:在石棉网上收集到的产物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有人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我 不同意 (填“同意”或“不同意”)他的观点,理由是 反应生成的氧化镁部分逸散到空气中 。?
(3)小红同学按如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查阅资料得知生成的黄色固体为氮化镁(Mg3N2)。
①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3 。?
②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物MgO却远多于Mg3N2,合理的解释是 相同条件下,氧气比氮气更活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