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10
、现代文阅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主要就是诗的语
倒,原文是“不是没有可能
项曲解文意,原文是“诗歌要反映时代和社会的重大问
这是诗词创新的重要动
(该表述有歧义,原文指古诗中的现成语言)
(前三项印证了语言的飞跃性带给人的新鲜印象
说明两句对偶兼用互文,词
意丰,不涉及语
跃性
将诗歌与小说、戏剧
乐、绘画进行对比;(2)举例论证,以杜甫
3)比喻论证,把艺术的修养比作人体的营养;(4)因
果论证,如因为虛字没有实感,所以在诗歌
省略。(4分,答
分,答出两
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4分
(1)创造性地借鉴古典诗歌的高度艺术成就,借鉴诗的语
要有容易传诵的形
又要与时代同步,反映时代精神。(3)要有广大的群众基
子从小接触诗
并以大众化
实现中华诗词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6分,每点2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
6.D.(A项“过得很不如意”错误。贾宝玉入住大观园后,万事遂心
陵十二钗中对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是一起概括的: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
金簪雪
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
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
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
人,称为
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
项《中庸》《大学》不是贾宝玉喜欢读的书籍
直接表达”错,应是含蓄表达)
(1)因贾
视作禁书的话来评价
自己的冒犯和
亵渎,因此而哭
(2)因触景感怀而哭。《牡丹亭》中的曲词以及相关的诗句,使林黛玉联
的
境,青春愁闷,孤独伤感,因此而哭。(4分,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
成
9.(1)落英缤纷,桃红柳绿,落花
唯美浪漫的氛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季
(2)通过落花塑造人物形象
丶践踏落花,表现了对
尊重;林
落
花冢,表现了邓
生的追求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宝黛二人共读西厢,共同葬花,爱情升华到精神层面,纯
震撼人心。(6分,每点2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0.A(原文杉
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
此其势必至于战
(荆轲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刺客,“白虹贯
刺客聂政有关
2.C(《教战守策》
点是“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
(1)如果凭借偌大的国家,降低身份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又在六国之下了。(4
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天下的人民,只知道安乐却不知道危难,能够享受安逸却不能劳累吃苦,这是臣所
为的最大的祸患。(4分
分,“逸”“劳”各1分,判断句式1分
4.A(举:攻克,占领)
阅读(本题
C(“社日来临”错
真,对生活心满意足。用意:老翁形象具有典型性,增
寺歌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展现了变法之后国富民
会景象,诗人以此歌颂新法
所取得的成就;表达其心系天下的情怀。(6分
分,意思对即
名句名篇默写(本题
(1)简能而任之/扫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扣舷独啸/不知
6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B(画横线处和B项弓
来表示强调,A项表示特定称谓,C项表示引用,D项表
反语
(前面叙述的主体
能
项换成了“作品”;C项根据后文来
智能
是真
不存在“相媲美
情感的抒发、改造与升华,造就了动人心魄的佳作。这些与人紧密相关的东西,很难
能
到体现。(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Ⅲ(本题共2小题,11分)
①更不
制力较
少年了②一是新奇信息的吸引③用户越刷越能看到自
内容
分,意思对目
)短视频为什么有吸
为什么容易对短视频上瘾
(3)如何防
迷于短视频?(5分,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全三点
分,意思对
超出字数酌情扣分
文试题参考答案第级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
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
案标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
题卡
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成1~5题
为中心的文化。那
天如何借
鉴这一传统呢
度说,我们能够借鉴
因为小说有人物、情节,戏
舞台、表演等
条肴
以
都没有
类非
创造
生认识到理性认
展。可是,艺术需要鲜明的感性,而语言中的感性却是间接的。音乐可以使用音响,绘
以使用色彩、线
直接诉诸听觉和视觉。而语言就不能直接被感受,而是通
过许多概念的间接认识。所
困
歌的艺术就在
分地发
的名句“落日照大旗
我们
象!但诗人不过是使用了“落
琪其
凤”这样一些概念。这
术性,证明了诗歌创作
诗歌作为语言的芑术,既不能舍弃语言,又不应被概念和逻辑性所局限,这就要有特
一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诗歌
种特殊的语言。最起码的一点
诗歌要分
典诗歌过去是可以不必分行的,那是因为古典诗歌在
具有
节奏性,不
分行也好,节奏也好,都是为了有利于摆脱
生俱来的逻辑性
续性,使
感性的因素
现出来
就是诗歌语言的
是富于跳跃感
有利于诗
常
发出特殊的语言,捕损
所难以捕
新鲜感受。唐诗在
发
这样
程度,那些为
省略
这些虛字都没有什么实感,省略了就更
有利于飞跃。可是我们又不能失掉现实
省略掉这
此要经历
长的掌握过程。我们新诗的这
易做到这一步
全不用
程。诗化而自然
点也不别扭,这标志着古典
真
成熟
典诗歌的高度艺术成就,给我
启发。但启发既不是
鼓瑟。一切烦琐
于一种修养,艺术的修养好比人体丰
够创造性地消
养太多了,反而容易使人变成好像不爱多走路的胖子,觉得古诗的
处处方便,信手拈来,一切都是现成
新诗的作者因
着写着就放下新
诗,停下来作旧诗了。我们需要古典诗歌的丰富借鉴,但愿这借鉴是创造
有助
于新诗的成熟和发展,而不是拜倒在古典诗歌之
(摘编自林庚《漫谈
典
术借鉴
华诗词的传承与发
有两种:一是
和寡”的小圈子,真正以群众喜闻
形式贴近百姓生活
持与时代
葛晓音:中华诗词的传承和发展首先要有
群众基础,传
越
生命力也越长久
姓喜闻乐见的诗词,不是没有
多先生、林庚先生探索新诗格律
就是希
出和古体诗
易传诵的新
体诗
基础与现
还要走很长的路
只是诗词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关键还是要能写出真正代表新时代精
的好诗。在这方
唐诗的经验值得借鉴。“歌诗合为事而作
要反映时代和
的重
是诗词创訢的重要动
时,他也希望
歌明白易懂,为大众所喜闻
他用
讽喻诗和新乐府的创作实践
高一语文试题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