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 (27张PPT含视频文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 (27张PPT含视频文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20 07:55:56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标要求:
1.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
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
的起源特征。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00万年——1万年
(打制方法)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4千年
(打磨结合)
早期:距今约1万——7千年
中期:距今约7千——5千年
晚期:距今约5千——4千年
石器时代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年——1万年)
问题探究:1.中国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主要有哪些?
2.我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这一阶段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怎样的?
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
已经学会用火
分布既分散又集中,主要分布在黄河和长江流域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2.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1万年——7千年)
问题探究: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人类遗址有哪些?其主要生产生活方式是怎样的?
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
水稻遗存
动物骨骼碎片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3.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7千年——5千年)
问题探究: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有哪些?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
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4.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千年——4千年)
北方辽河上游有红山文化
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
长江下游良渚文化
黑陶(蛋壳陶)
玉器、祭坛、神庙
玉器、祭坛、神庙
二、从部落到国家
1、“三皇五帝”
2、夏朝的建立
◎夏朝统治范围示意图
(1)建立:BC2070年
(2)政治:
益让帝禹之子启。
——《史记·夏本纪》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战国策·燕策一》
关于启的即位,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说法?
①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②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机构基本具备。
③夏部族对除生活以外的地区实行间接统治。
(3)文化遗存: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遗址。
关于夏朝是否真实存在,学术界仍然存在争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依据学者观点制作
◎二里头早期宫殿复原想象图
1、商朝(信史时代)
三、商和西周
(1)建立:BC1600年
都城:商汤之后多次迁都,盘庚迁殷,之后270余年未曾徙都。
(2)政治:
商王:“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中央:尹及事务官
地方:内外服制度
(3)灭亡:BC1046年
牧野之战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
外服: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如鬼方、土方等
2、西周
(1)建立:BC1046年
都城:镐京
(2)分封制与宗法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
礼乐制度
(3)国人暴动
(4)灭亡:BC771年
分封制:
a.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巩固周统治
b.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c.权利与义务
ⅰ权利: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独立性较强
ⅱ义务: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力役
宗法制
大宗
小宗
小宗
小宗
大宗
(宗主)

大夫
大宗

大宗
天子

小宗
诸侯
——《公羊传》
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嫡长子
余嫡子及庶子
礼乐制度
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
“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及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适,物有节文。”
——《史记》卷23《礼书》)
天子之冕十二旒,
诸侯九,
上大夫七,
下大夫五。
3、商周时期的经济
(1)农业:
农具:木、石、蚌、青铜
井田制:土地国有制
(2)青铜铸造业:
工商食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