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7-21 19:1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年九年级化学(全一册)同步培优练习(人教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佩戴口罩是预防感染“新冠肺炎”的有效手段。下面是某防疫宣传材料建议的摘口罩步骤,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摘:捏住挂耳绳摘下口罩
B.折:捏住口罩内层中间部位对折再对折
C.系:将挂耳绳系紧在折好的口罩上
D.泡:将口罩浸泡在装有消毒液的塑料袋中
2.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
状态
B.密度
硬度
C.熔点
沸点
D.氧化性
可燃性
3.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
A.一定是物理变化
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一定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4.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低
B.耐磨损
C.导电性差
D.抗氧化性强
5.蜡烛燃烧与石蜡熔化最本质的区别是(  )
A.一个发光,一个不发光
B.一个由固体变成气体,一个由固体变成液体
C.一个放热,一个吸热
D.一个有新物质生成,一个无新物质生成
6.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古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白玉为床,金做马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7.我国古代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三大化学工艺是(

①印刷术
②冶铁
③造纸
④炼铜
⑤烧瓷器
⑥制青铜器
⑦指南针
⑧制火药
A.③⑤⑧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①③
8.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对应用途不正确的是
A.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作电极
B.氧气具有助燃性,可做燃料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来净水
D.生石灰能吸水,常做食品干燥剂
9.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陶瓷烧制
B.火药使用
C.粮食酿醋
D.活字印刷
A.A
B.B
C.C
D.D
10.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跟所涉及到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包含了化学变化
B.“日照香炉生紫烟”——包含了化学变化
C.“北风卷地白草折”——包含了物理变化
D.“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前者包含了化学变化,后者包含了物理变化
11.“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
D.冶炼生铁
12.在日常防疫中,75%的酒精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对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易挥发
B.具有可燃性
C.沸点
78℃
D.具有特殊香味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
13.现有下列一些物质的变化:
A
气球爆炸
B
光合作用
C
食物腐败
D
粉碎废纸
E
汽油燃烧
F
写粉笔字
属于物理变化的有: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有:_____。
14.通常情况下,一氧化氮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它的密度与空气相近。一氧化氮很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请阅读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
(2)一氧化氮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
15.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④酒精可燃烧,⑤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⑥酒精在灯芯上气化后,⑦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
(1)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
(2)化学性质有_________。
(3)物理变化有_________。
(4)化学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
(5)酒精的用途有________________。
16.碳纤维是含碳量高于90%的新型材料,密度比铝小,强度比钢大。为了提高碳纤维的强度,必须选择适当的预氧化条件。将碳纤维进行预氧化处理,测得碳纤维强度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1)碳纤维的物理性质有______。
(2)由图可知,碳纤维强度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是______。
17.现有以下几种变化:①湿衣服晾干②铁锅生锈③轮胎爆炸④镁条燃烧⑤衣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⑥蜡烛燃烧⑦电灯发光⑧冬瓜腐烂,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某同学将①③⑤⑦这四种变化归为一类,这四种变化都是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请你帮助他说出这样归类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2)用坩埚钳夹住一段镁条,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点燃,描述镁条燃烧的现象_______________,该变化属于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蜡烛燃烧时可观察到烛泪流淌,发出柔和的亮光,该变化属于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由此说明化学变化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4)电灯发光属于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可知发光、发热的变化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参考答案
1.D
【解析】A、摘:捏住挂耳绳摘下口罩,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B、折:捏住口罩内层中间部位对折再对折,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C、系:将挂耳绳系紧在折好的口罩上,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D、泡:将口罩浸泡在装有消毒液的塑料袋中,消毒可以杀死病菌,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故选D。
2.D
【解析】A、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
B、密度、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
C、熔点、沸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
D、氧化性、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3.B
【解析】固体受热变为气体,可能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如干冰升华,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但是也可能是固体受热分解生成了气体,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这种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故选B。
4.D
【解析】A、密度低,描述的是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耐磨损,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导电性差,描述的是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抗氧化性强,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故选D。
5.D
【解析】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蜡烛受热融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所以蜡烛燃烧与石蜡熔化最本质的区别是一个有新物质生成,一个无新物质生成。故选D。
6.C
【解析】A、铁杵磨成针,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A错。
B、白玉为床,金做马,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错。
C、野火烧不尽包含了燃烧,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C正确。
D、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水结冰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错。
故选:C。
7.A
【解析】①印刷术只涉及到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工艺;
②冶铁,属于化学成就,但不是我国古代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三大化学工艺;
③造纸是我国古代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三大化学工艺;
④炼铜,属于化学成就,但不是我国古代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三大化学工艺;
⑤烧瓷器是我国古代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三大化学工艺;
⑥制青铜器,属于化学成就,但不是我国古代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三大化学工艺;
⑦指南针的发明只涉及到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工艺;
⑧制火药是我国古代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三大化学工艺。
故③⑤⑧是我国古代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三大化学工艺。
故选A。
8.B
【解析】A、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作电极,故A正确;
B、氧气具有助燃性,本身不燃烧,不能做燃料,故B不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则可用来净水,故C正确;
D、生石灰能吸水,常做食品干燥剂,故D正确。故选B。
9.D
【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陶瓷的烧制、火药应用、粮食酿醋,都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活字印刷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选D
10.B
【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春风又绿江南岸”——发生了光合作用,是化学变化;
B.“日照香炉生紫烟”——只发生了形态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变化;C.“北风卷地白草折”——发生了形状的改变,物质种类没有改变,是物理变化;D.“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草木枯萎是化学变化,雪的融化是物理变化;选B
11.B
【解析】A、粮食酿酒是将粮食发酵,该变化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的生成,是化学变化,错误;
B、纺纱织布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正确;
C、烧制陶瓷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燃烧,错误;
D、冶炼生铁是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错误。故选B。
12.B
【解析】A、易挥发属于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
B、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物质燃烧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B正确;
C、沸点78℃属于物质的沸点,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
D、有特殊香味属于气味,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
故选B。
13.ADF
BCE
【解析】A、气球爆炸过程只是气球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氧气、有机物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粉碎废纸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E、汽油燃烧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F、写粉笔字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填:ADF;BCE。
14.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它的密度与空气相近
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解析】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
(1)一氧化氮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它的密度与空气相近属于物理性质;
(2)一氧化氮很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属于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1)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它的密度与空气相近;(2)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15.①②③




【解析】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酒精易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酒精在灯芯上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酒精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属于酒精的用途.
故答案为
(1)①②③;(2)④;(3)⑥;(4)⑦;(5)⑤。
16.密度比铝小
在215~240℃的温度范围内,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碳纤维强度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1)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等。碳纤维的物理性质有密度比铝小。
(2)由图可知,碳纤维强度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是在215~240℃的温度范围内,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碳纤维强度先增大后减小。
17.物理
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化学
镁+氧气氧化镁
化学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物理变化
物理
不一定
【解析】(1)①湿衣服晾干③轮胎爆炸⑤衣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⑦电灯发光,这些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镁带燃烧的现象: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镁+氧气氧化镁;
(3)烛泪流淌,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发出柔和的亮光,有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是: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物理变化;
(4)电灯发光,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可见发光发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