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形成初步符号感。
2.数学思考:在情境中体验引进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3.解决问题:能从具体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4.情感与态度:通过动手、动脑实践,鼓励学生有个性、有创造的思考,同时鼓励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努力争取成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符号感的形成。
【教学难点】探索规律,用字母表示数来表示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火柴棒。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方式、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情境(一) 唱一唱:
1只蛤蟆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1声跳下水;2只蛤蟆2张嘴,4只眼睛8条腿,扑通2声跳下水;3只蛤蟆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扑通3声跳下水;
…10只蛤蟆 张嘴, 只眼睛 条腿,扑通 声跳下水;
100只蛤蟆 张嘴, 只眼睛 条腿,扑通 声跳下水;n只蛤蟆呢?你觉得这首歌唱完了吗?
情境(二) 失物招领启示
小明今天上午在校园内捡到一个钱包,钱包内有人民币若干元,请失主到政教处认领。
问:这里为什么要用若干元,而不写清具体的数目,可不可以用一个字母来表示?如果可以,那么这个字母将表示什么意义?
合作交流:
1、每包书有12册,n包书有________册
2、温度由t℃下降2℃后是_____℃。
3、明明用t秒走了s米,他的速度为__米/秒。
4、长方形的一边长为a,另一边长为1,则其面积为______
二、数学探究
1.说一说:小明和小彬分别用火柴摆了两个正方形。小明说:“我用了8根火柴棒。”小彬说:“我用了7根火柴棒。”你认为他俩谁说的对?试一试
2.请思考:你所用的火柴的根数与所摆的正方形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3.同学们,我们都知道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北京进行,为了纪念2008年奥运会,我设想(用投影)以这种形式从左往右搭2008个正方形,谁能告诉老师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
问:(1)搭1个正方形需要___根小棒。
搭2个正方形需要___根小棒。
搭10个正方形需要___根小棒。
搭2008个正方形需要__根小棒。
(2)搭n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你谈谈如何算火柴的根数?
4.4+5=5+4 3+(-2)=(-2)+3 0+8=8+0..
这样的式子你能找得尽吗?你能用什么方式把它们的关系简洁明了的表示出来?
三.拓展探索
1.你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表示下列式子吗?
(1 ). 3a
(2. ). m-3
2.大显身手 用牙签按下图方式搭三角形
三角形个数
1
2
3
4
5
牙签根数
?
?
?
?
?
照这样的规律搭下去,搭n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牙签?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1.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1)给运算带来方便.
(2)可以把数或数量关系简明地表示出来.
(3)是代数知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2.在用字母表示数时,要注意以下几下约定:(见右边)
五、教师赠言
近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成功的秘诀时,写下了一个公式:A=X+Y+Z,他解释道: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
六、课后作业
课本79页习题3.1知识技能第1题、80页问题解决第3题
在唱歌中体会数字与字母
学生顿时感到异常兴奋,课堂气氛活跃。
初步运用字母表示数来表达代数式
学生思考一会儿,不能迅速作答,纷纷拿出课前准备的火柴棒进行搭建。
学生动手操作迅速作答。
学生分组讨论问题(2),派小组汇报发言。
学生交流发言。
设计意图:
通过合唱一首永远唱不完的儿歌,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出示课题,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表达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课堂的兴趣。
尝试不同的思考方式,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
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牙签来提高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激情。
通过赠言,一是对学生学业相勉,二是拓宽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时,乘号“×”一般写成“·”,或省略不写,而且数字因数一般写在字母因数的前面.
(2)相同字母的积,如a·a,一般写a2.
(3)除法运算的结果一般写成分数形式.
(4)在同一问题中,不同意义的量要用不同字母表示.
教 学
设
想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想体现的是:如何在努力贯彻《数学课程标准》新理念的同时,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初步体会“特殊—一般—特殊”、“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
本节课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供学生观察、猜想、讨论和验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反思:
1.《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改的基本理念也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教育要促使人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而要体现这个基本理念,非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可。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努力实现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数学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数学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想体现的是:如何在努力贯彻《数学课程标准》新理念的同时,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初步体会“特殊 ━ 一般 ━ 特殊”、“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新课标在课程实施建议中强调:有条件的地区应尽可能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数学课程的技术含量。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大量的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直观形象地呈现方式,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注重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能在平等的对话中进行活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思考,获取知识。
4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