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2990010668000课题1 分子和原子
一、单选题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关于这几种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B.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C.原子和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微粒都是不断运动的
2.下列关于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热胀冷缩”现象是物质的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B.同种分子在不同环境和状态下化学性质不同
C.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D.气体和液体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而固体物质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3.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的是( )
A.蔗糖溶解 B.湿衣晾干 C.尘土飞扬 D.压缩空气
4.“见宏思微,以微窥宏”,宏观和微观是视察事物的两个方面。室温时将少量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快速鼓起,其原因是( )
A.分子的间隔变大 B.分子分解变成了原子
C.分子的体积变大 D.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5.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物质能热胀冷缩,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B.湿衣服放在阳光下容易干,说明分子质量很小
C.进入超市闻到榴莲的香味,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50mL的酒精和50mL的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6.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花香四溢——分子不断运动 B.氧气液化——分子体积变小
C.冰雪融化——分子很小 D.汽油挥发——分子可分
7.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8.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的是( )
A.品红扩散 B.柳絮飞扬 C.美酒飘香 D.食醋挥发
9.宏观事实用微观解释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6000L氧气通过加压能装入40L的钢瓶中——氧分子变小了
C.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10.潜水员潜水时需要携带氧气瓶。氧气能被压缩储存在氧气瓶中说明( )
A.氧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B.压缩后的氧分子运动得更快
C.氧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D.氧分子之间有间隔
11.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可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苯分子的图像。观察下图,有关苯分子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它在不断运动 B.它体积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 D.它真实存在
12.下列有关物质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一定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相同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 D.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3.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会掀起壶盖,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变大
B.篮球久置会变瘪,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变小
C.水在0℃时结冰不能流动,是因为分子不再运动
D.40L的钢瓶可充入6000L氧气,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14.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当观察到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中只有品红周围变成红色。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
A.温度越高,分子质量越小
B.温度越高,分子体积越大
C.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小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二、填空题
15.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实验室中常用燃料的化学式为_______。
1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1)红墨水滴入水中后,整杯液体变为红色。______。
(2)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______100mL。(填“>”、“=”或“<”)原因是______。
17.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这是氢气的______性质,氢气易燃烧生成水,这是氢气的______性质;氢气燃烧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保持不变的粒子是______,新生成的粒子是______,该实验证明在化学反应中______可分,______不可分。
18.如图A、B、C、D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填字母,下同),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是______,由原子构成的纯净物是______。
三、实验题
19.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氨水易分解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进行试验)图Ⅰ是课本中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该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甲烧杯______乙烧杯______;通过该实验从微观角度可以得出结论:______。
(实验改进)老师对图Ⅰ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Ⅱ所示),并进行了以下操作:
①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②将滴加了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条形滤纸放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③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
(分析讨论)(1)按照改进后的实验,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红而棉花变红,其可能原因______。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Ⅰ、图Ⅱ所示装置虽能证明分子的性质,但不能证明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如图Ⅲ所示的装置。
在U型管的两个管口分别放入卷成筒状的棉纱布,并用橡皮塞塞紧。用注射器吸取2mL的酚酞溶液从橡皮塞慢慢注入棉纱布上,使其润湿,从另一管口插入吸取了2mL浓氨水的注射器。按此方法再组装好另一套装置,将其中一套装置的下端放入热水中,并同时向两支U型管中注入浓氨水。
(1)按照图Ⅲ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几分钟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该现象说明了______。
(2)图Ⅲ所示的实验方法相对于图Ⅰ所示的实验方法,具有哪些优点:①______②______。
20.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实验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一: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甲同学设计了验证微粒的性质,在一支试管内加入少许浓氨水,再快速将一团用酚酞溶液浸润过的棉花塞在试管口。
(1)甲同学将观察到的现象______;
(2)上述实验说明:______;
(3)同学乙仿照甲同学的方法,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乙同学设计这组实验的目的可能是______。
21.图中甲和乙是同学们设计的两个证明分子运动的实验。在图乙的锥形瓶中的小瓶里装着浓氨水,锥形瓶口用一张滤纸盖住,滤纸刚刚用酚酞溶液浸过。
(1)图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依据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甲同学在大烧杯外放一杯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
22.用如图装置进行有关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实验开始后,将胶头滴管中的氨水挤入试管中。(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分子遇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1)实验中,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设计图1、图2对比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反应物分子破裂,所含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但原子的种类、数目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A选项正确。
B、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比如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就比一个铁原子质量小,但分子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大,比如一个水分子就比一个氧原子或氢原子大。故B选项错误。
C、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故原子和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故C选项正确。
D、根据微粒的性质可知分子、原子、离子都处在不断运动中,故D选项正确。
2.C
详解:
A、热胀冷缩是由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的间隔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的,故说法错误;
B、同种分子,结构相同,化学性质相同,故说法错误;
C、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故说法正确;
D、不管是固态、气态和液态,物质的分子始终在不断运动,故说法错误。
故选C。
3.C
详解:
A、蔗糖溶解是蔗糖分子扩散到水分子的空隙中去了,能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符合题意;
B、湿衣晾干是水分子挣脱了分子之间的作用,运动到空气中去了,能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符合题意;
C、尘土是宏观物质,不是微观粒子,尘土飞扬不能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符合题意;
D、压缩空气是空气中的氮气分子、氧气分子等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了,能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A
详解: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变为气体,分子间隔变大,气体体积膨胀,塑料袋会快速鼓起,故选:A。
5.D
详解: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阳光下温度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快,湿衣服上水分子不断向空气中扩散。所以湿衣服在阳光下容易干,故选项解释错误。
C、进入超市就闻到榴莲的香味,是因为香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故选项解释错误。
D、50mL的酒精和50mL的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D。
6.A
详解:
A、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符合题意;
B、氧气液化,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分子的大小不变,不符合题意;
C、冰雪融化,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不是分子很小,不符合题意;
D、汽油挥发,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说明分子可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B
详解:
A、表示两者的原子混合,不符合题意;
B、表示两者原子比为1:1的化合物分子,符合题意;
C、表示单质、化合物A、化合物B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表示单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详解:
A、品红扩散,是品红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水分子中,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
B、柳絮是宏观物质,它们的运动不能代表分子运动,不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
C、美酒飘香,是酒精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
D、食醋挥发,是食醋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
答案:B。
9.B
详解: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毒品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缉毒犬闻到毒品气味,故选项解释正确;
B、6000L氧气通过加压能装入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加压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但氧分子大小不变,故选项解释不正确;
C、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更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10.D
详解:
氧气能被压缩储存在氧气瓶中,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分子的大小不变,不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也不能说明分子运动更快。
故选D。
11.A
详解:
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苯分子的图像,苯分子肉眼不可见,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发现,说明它的体积很小,通过图像可以看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能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苯分子的图像,说明它真实存在,不能说明它在不断运动。
故选A。
12.B
详解:
A、原子核不一定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故说法错误;
B、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故说法正确;
C、相同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例如氧分子和臭氧分子,故说法错误;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上述错误。
故选:B。
13.D
详解:
A、水沸腾时会掀起壶盖,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错误。
B、篮球久置会变瘪,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篮球内的气体分子数减少引起的,错误。
C、0℃时水分子依然在运动,错误。
D、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可以被压缩。所以40L的钢瓶可充入6000L氧气。正确。
故选D。
14.D
详解: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故选D。
15.氧气分子 C2H5OH
详解: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气分子;实验室中常用燃料是酒精,其化学式为:C2H5OH。
故答案为:①氧气分子,②C2H5OH。
16.分子在不断运动 < 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详解:
(1)红墨水滴入水中后,整杯液体变为红色,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2)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100mL,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互相扩散到了对方的间隔中去。
17.物理 化学 氢分子和氧分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 水分子 分子 原子
详解:
通过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是化学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体现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这是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易燃烧生成水,这是氢气的化学性质,氢气燃烧生成水,氢气燃烧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保持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新生成的粒子是水分子,该实验证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填:物理;化学;氢分子和氧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水分子;分子;原子。
18.B AD C
详解:
A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纯净物;
B中含有3种不同的分子,属于混合物;
C是由同种原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
D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纯净物;
故属于混合物的是B,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是AD,由原子构成的纯净物是C。
19.溶液变为红色 溶液不变红 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酚酞试液由右向左依次变红 将酚酞滴到棉花上,氨水滴到滤纸上 D出比B处先变红 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可防止氨气污染空气 能验证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详解:
进行试验:氨水具有挥发性,氨分子运动到甲烧杯中,使甲烧杯中溶液显碱性,酚酞试液变为红色;乙烧杯溶液不变红,此处烧杯乙的作用是与甲烧杯对照。由此实验可知,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分析讨论:(1)右端酚酞试液最靠近浓氨水,最先变红,故会观察到酚酞试液由右向左依次变红。
(2)如果滤纸没有变红而棉花变化,是因为实验过程中将酚酞滴到棉花上,氨水滴到滤纸上。
拓展延伸:(1)右边装置中的温度高于左边装置,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故D出比B处先变红;该实验能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2)图Ⅲ所示的实验方法相对于图Ⅰ所示的实验方法的优点是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实验可防止氨气污染空气 、能验证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20.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团变红色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验证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详解:
(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可以使酚酞变红,所以在一支试管内加入少许浓氨水,再快速将一团用酚酞溶液浸润过的棉花塞在试管口,甲同学将观察到的现象是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团变红色,故填: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团变红色;
(2)浓氨水没有与酚酞接触,而酚酞变成红色,说明浓氨水中氨气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溶于水呈碱性,使酚酞变红,故填: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乙同学将浓氨水放在试管中并用热水加热,观察酚酞的变化情况,发现酚酞比甲同学变红的快,该实验是为了验证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填:验证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1.锥形瓶口的滤纸变成红色 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氨水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对比实验
详解:
(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锥形瓶口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气,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观察到的现象是:锥形瓶口的滤纸变成红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氨水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2)甲同学在大烧杯外放一杯酚酞溶液的目的是对比实验,说明不是空气中的成分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2.喷有酚酞溶液的小纸花变红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详解:
(1)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可以使喷有酚酞溶液的小纸花变红;
(2)图1、图2对比实验中水的温度不同,冷水中喷有酚酞溶液的小纸花变红慢,热水中喷有酚酞溶液的小纸花变红快。设计图1、图2对比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