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开远四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开远四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17 11:4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说明: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及答卷卡三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6页,答卷卡7至10页,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在答卷卡填上自己的班级、姓名。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将答案选项填入答卷卡选择题答案栏上,答在其它位置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只须将答卷卡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泥淖( nào ) 汗涔涔( cén ) 铿( kēng )锵 风驰电掣( chè )
B.玉骢( cōng ) 霎时( shà ) 泠泠( líng ) 蹙眉( cù )
C.倜( tì )傥 酣睡( hān ) 鞭笞( chī ) 不落窠 ( kē )臼
D.饿殍( fú ) 莅( lì )临 熟稔( niǎn ) 脍( kuài )炙人口
2下列各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钩连 潦倒 地崩山摧 群山万壑
B.峥嵘 谪居 冲波逆折 篮田生玉
C.咨嗟 惘然 扪参历井 海誓山盟
D.崔嵬 整顿 司马青衫 杜鹃啼血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连日来,广东海陵岛国内外旅游人数激增,游客纷至沓来,意欲一睹“南海1号”古沉船的神秘容貌。
B.新西兰这位所谓的专家就一个虚拟的话题来推测中国会派军队去保护侨民,纯属张冠李戴,这种揣测既没根据,也没道理。
C.即使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表示愿意出资,对于印尼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要保护热带雨林,这点资金恐怕也是杯水车薪。
D.中国与美国都面临经济难关,但挑战却正好相反,两国处于不同经济周期:美国是急冻,危如累卵;中国则过热,如火焚身。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黄梅时节,忽阴忽晴,原野间绿荫沉沉, 给摇曳的小草挡住,就生出几缕与波纹直交的浪痕,相互交错着。
①萎黄的叶尖成行成列地散点在水面上 ②有的尚未插秧
③田地里积水盈盈 ④微风吹过,波纹如绉
⑤看去白茫茫的一片,只偶然有几根草露出水面 ⑥有的刚刚插下了秧
A.④②⑤⑥①③ B.③②①⑥⑤④ C.③⑥①②⑤④ D.⑤②⑥①③④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一看,只见豆撒得一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他是不是到别家去玩了;各处去一问, 没有。
②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开了;女人们却不独 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
③这个声音是没法表达出来的,或许这就是一个人觉得钉子穿过他的手,钉进木头时 发出的声音吧。
A.果然 宽恕 不由自主 B.竟然 宽恕 不由自主
C.竟然 饶恕 情不自禁 D.果然 饶恕 情不自禁
6.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李白与杜甫齐名,贺知章曾经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相传白居易读罢《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
B.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登高》通过描绘秋江景色,倾诉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C.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D.李商隐《锦瑟》中“庄生迷蝶”“望帝托心”“沧海泣珠”“ 蓝田玉烟”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后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
二、文言阅读(共16分 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梁惠王上》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数罟不入洿池(数罟:密网) B.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树木)
C.七十者衣帛食肉(衣:yì,穿) D.鸡豚狗彘之畜(豚:小猪 彘:猪)
8.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申之以孝悌之义 B. 请以战喻 斧斤以时入山林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9.下列各组最能反映孟子“王道”之成观点的句子是( )
①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②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⑥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⑦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①②⑤ B. ③④⑥ C.①②⑦ D.③④⑦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五亩之宅……可以无饥矣”这三组提出的措施,比上一段提出的措施更前进了一步。
B. 最后一段孟子批评了统治者的暴政,摆出事实,揭穿谎言,针对统治者归罪于岁的推诿,运用了比喻进行驳斥。
C.由“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一句可知当时年成确实不好,到了饿死人的地步。
D.结尾一句与开篇的“民不加多”照应,而且回应了梁惠王的疑问。
第Ⅱ卷 (非选择题 80分)
得 分
阅卷人
11.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______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三.名句默写。(8分)
12.蜀道之难,
13.丛菊两开他日泪, 。
14. ,不尽长江滚滚来。
15.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
16.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__!
1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18.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
19.为天下笑者,何也? 。
四、诗词鉴赏(6分)
咏怀古迹(其三)
                  杜 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20.“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空”字含义丰富,请加以分析。(2分)
21.诗中写昭君的“怨恨”,昭君怨恨什么?杜甫写昭君的怨恨其用意是什么?(4分)
五、小说阅读(14分)
几分钟后,伽西莫多用失望的眼神扫视了人们一遍,又用更加令人心碎的声音喊道:“给水喝!”
仍然只引起一阵哄笑。
“喝这个吧!”罗班·普斯潘叫喊着,把一块在阴沟里泡过的海绵扔到他的脸上,“拿去吧,恶汉!算我欠你的情哪!”
有个妇人把一块石子向他头上扔去:“这是给你在黑夜里用那些倒霉的钟警醒我们的教训!”
“喂,小子!”一跛脚使劲拄着拐杖走到他跟前喊道,“你还在圣母院塔顶上咒骂我们不?”
“这只碗给你去喝水!”一个男人把一个破瓦罐向他的胸脯扔去,“我老婆就是因为看见你从她面前走过,才生下了一个两个脑袋的娃娃。”
“我的母猫生下了一只六只脚的小猫!”一个老妇把一块瓦片向他头上扔去,尖声嚷道。
“给水喝!”伽西莫多喘息着喊了三遍。
这时他看见人群里闪开一条路,走出了一位装束奇特的姑娘,身边带着一只金色特角的雪白的小山羊,手里拿着一面小鼓。
伽西莫多的独眼闪了一下,原来就是昨晚曾经想抢走的那个波希米亚姑娘呀。他模糊地意识到正是因为那件事他此刻才在这里受惩罚呢。何况这种事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算稀罕,他不是由于不幸耳聋,又由于被一位聋法官审问,才受到了惩处的吗?他十分相信她是来向他报复的,也是向别人一样来打他的。
看见她真的迅速走上石阶,愤怒和轻视使他透不过气,他真想把刑台打个粉碎,假若他的独眼能够发出雷电,那波希米亚姑娘一定会给雷电击毙,上不了刑台啦。
她一言不发地走进那扭着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
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
这时他竟忘记了要喝水了,那埃及姑娘不耐烦地扁了扁小嘴,微笑着把水倒在伽西莫多张着的嘴里,他一口气喝着,他显然是渴到极点了。
喝完水,那可怜人便要伸出黑黑的嘴,无疑是想吻吻那帮助了他的美丽的小手。但那姑娘有些疑惑,想起来前一晚上那件未遂的暴行,便像小孩害怕被野兽咬着似的,惊恐地把手缩回去了。
于是那可怜的聋子用充满责怪和无限悲哀的眼光望着她。那漂亮、鲜艳、纯洁、迷人而又那么娇弱的姑娘,竟会那样好心肠地跑去救助一个如此可怜可恶的家伙,那情景无论如何是很动人的,而这件事又发生在一个刑台上,那就更为动人了。
观众也被感动了,大家拍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
(节选自雨果《巴黎圣母院》)
22.小说中对众人围攻咒骂这一场面描写有何作用?(4分)
答:
23.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的是画他的眼睛。”选文中四次写到伽西莫多的眼睛,请逐条分析他的心理活动。(4分)
答:
24.爱斯梅拉达送水喝这一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答:
25.读完选文,你有哪些启示?(3分)
答:
六、语言表达(8分)
26.有个人要设宴招待朋友,可惜搜遍口袋只有8文铜钱,十分尴尬。(4分)
老佣人说:“ 容易办成。”便拿6文买了两只鸡蛋,1文买了些韭菜,1文买了豆腐渣。老佣人端出第一盘菜,是韭菜面上铺两只蛋黄,他说:“这叫做‘ __________’。”
又端出第二盘菜,韭菜上是一圈蛋白,说:“这叫‘ __________’。”
第三盘菜是炒豆腐渣,名称叫做:“__________ .”
第四道菜是清汤上浮动着两个蛋壳,取名为:“__________ ”老佣人说:“我喜欢杜甫这首诗,所以做的菜肴凑上这四句诗,成其文雅,请不要嘲笑。”主人十分高兴,客人也重重奖赏他。
27.在一次语文课前“五分钟健脑操”活动中,老师说:“我乡下亲戚们的孩子中,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叫小军。他爸爸是我的表哥,他信奉‘儿多家势望’,生了三个儿子;他又觉得‘女儿是爹的酒坛子’却未能如愿。他的三个儿子,一个叫大毛,一个叫二毛,请问同学们那还一个叫什么名字?”不少同学们脱口回答:“叫小毛!”李老师笑问:“是吗 ”回答“叫三毛”“叫小毛”的同学思忖了一下,不好意思地说:“叫小军。”老师笑了笑,让大家讨论答错了的原因何在。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2分)
(1)从接受信息的角度看
(2)从思维方式的角度看
28. 请为下列公共场所拟提示语(任选两条)。要求主题鲜明,构思新颖,语言得体。
示例:网吧——光标闪闪抒心语;键盘声声送文明。
(1)洗水池:
(2)居民区:
(3)风景区:
29、作文(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任选其中一题作文。
(1)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人的才华正逐渐融入团队的协作精神,人们必将更加青睐团队精神。在团队中,队员甘愿把自己的成就归功于团队的成就,而团队的领导者,亦常常将自己摆在普通人的位置上。团队精神的实质是实现团队内部资源的最佳调配,从而以统一、有力的姿态去迎接外在激烈的竞争与挑战,并期望最终的胜利。团队精神的外在体现:只有100分或0分,没有60分。
读了上述材料,你是怎样看待“团队精神”的?请以“团队精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2)生活中处处涌动着令人感动的事情:优美的自然景观,精美的艺术品,会让我们感动;伟人崇高的精神,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会让我们感动;真挚的亲情、友情和浓浓的乡情,会让我们感动;古今诗人的名篇大作,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花开花谢,也会让我们感动……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让我感动”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开远市第四中学2011-2012学年期中考试卷
语文答卷卡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考号、姓名等项目认真填写在密封线内的指定位置。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卷卡内,填写在答卷卡密封线内答案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卡,试卷请妥善保存。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答案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0分)
二、文言阅读(16分)
11.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______
(2)______
三.名句默写。(8分)()
12.蜀道之难,
13. 丛菊两开他日泪,
14. ,不尽长江滚滚来。
15.此情可待成追忆,
16.同是天涯沦落人, !
1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8.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
19.为天下笑者,何也?
四、诗词鉴赏(6分)
20.______
21.______
五、小说阅读(14分)
22.
23.
24.
25.
六、语言表达(8分)
26.
27.(1)
(2)
28.
开远四中2011——2012学年春季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三、名句默写(答案略)
四、诗词鉴赏
20、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像这样一个美女,竟然沦落到如此下场,怎不感动?怎不伤心?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西莫多和众人,塑造了爱斯梅拉达这一善与美化身的形象。
25.①要学会宽容;②给每个人都留有改过的机会;③善良能感化丑恶的灵魂;④真善美是人们理想的生活境界。(言之成理即可)
2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7 (1)没有注意语言中的暗示(提示);没有全面地把握语言中的信息;对前面提示的信息容易忽视。(答对其一即对。)(2)受惯性思维(思维定势)的影响;按“大毛”“二毛”的顺序,随意推断叫“三毛”或“小毛”。(答对其一即对。)
28. (1)洗水池:爱惜生命之源,“关”住点点滴滴。(2)居民区:文明你的语言,优雅你的形象。(3)风景区:把美的记忆带走,把美的心灵留下。
29.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得分
20×20=400
20×20=400
20×20=40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