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4页,六大题23小题。本试卷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盥(ɡuàn)洗 蹙(cù)缩 脊(jí)背 栈(zhàn)道
B、千载(zǎi) 马嵬(wéi) 庠(xiáng)序 藩(fān)篱
C、逡(qūn)巡 句读(dòu) 聒(ɡuā)噪 汲(jí)取
D、纤(qiān)细 荒芜(wǔ) 畏葸(xǐ) 瓮牖(yǒu)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懵懂 渲泄 崔嵬 瞋目结舌
B、攥住 溯漠 霄柝 百无聊赖
C、跬步 晕眩 战栗 弃甲曳兵
D、斑斓 宫绦 撕打 契而不舍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杏仁饼”走向市场之后,购买者一日比一日多,从海外回来探亲访友的华侨,临走了,也要千方百计多买几盒带到海外与亲友们分享,真是大有洛阳纸贵的味道。
B、实际上,除开图书成本,真正制约公众阅读兴趣的还有阅读的意义……不能不指出的是,在读书总体形势式微的背后,近年来,灰色哲学书籍的销售却一直方兴未艾。
C、城市的道路,是smart的舞台;NBA的赛场,是科比的舞台。他们在各自的领域自由穿梭,大快人心。
D、其实真的挺欣赏范冰冰的,事实证明,她不仅是外表美艳,而且有智慧,有心胸,有冲劲,够坚韧,够坦荡,在鱼龙混杂、真真假假的娱乐圈,也算是难得了。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有当农民工能在工作地上户口,有住房,并且其子女能接受基础教育、大学教育乃至竞争白领职位时,中国的城市化或者说经济发展就算是成功了。
B、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方式,是对原有招录方式下权益失衡的必要纠偏,是对考生利益的倾斜,因而有利于促进考生和高校之间的权利对等。
C、能否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D、《亮剑》的最大亮点在于塑造了李云龙性格鲜活,有血有肉,并不完善,甚至有些“出格”,突破了“高大全”的模式,传递了时代气息,更贴近观众。
5、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全书的序幕之一,它通过一个从未到过贾府的人物——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这个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环境描写细致真实,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形象生动。
B、在文学上韩愈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
C、《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课文节选了四段,着重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劝,是劝勉、鼓励的意思。
D、周立明,当代动物学家、科普学家,作品《动物游戏之谜》被列入“一百部优秀科普读物”之中。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千年古港泉州港更名引争议
3月31日,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发布公告称,从4月1日起,福建省内原湄洲湾港港区、原泉州港港区以及莆田港,合并整合成“湄洲湾港”,原“泉州港泉州湾港区”也更名为“湄洲湾港泉州湾港区”。千年古港“泉州港”的更名,引起当地民众和不少网友的争议。
湄洲湾港,位于福建沿海中部,北岸是莆田市,南岸是泉州市,被业界认为是“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天然深水良港。但泉州港的历史知名度却为更高。泉州港,古称刺桐港,宋元时期,泉州海外贸易空前繁盛,泉州港为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而根据公开资料,2011年,湄洲湾港的货物吞吐量约为4509万吨,泉州港是9330万吨,约为湄洲湾港的2倍。论历史底蕴,论现在的经济地位,泉州港都不比湄洲湾港弱,为什么两者整合后“泉州港”反而消失了?不少网友在福建当地论坛、新浪微博、天涯论坛等地发出类似疑问。“如果是湄州湾港并入泉州港,可以扬名,借泉州的品牌嘛。摘了自己的牌子,我就完全蒙了!问了泉州人民吗?凭什么呢?”知名网友“薛蛮子”的上述微博被网友转发次数过万。微博认证身份为福建省泉州市公安局油城分局政治委员的网友“李园春園”称:最近几年,全国不少地方争名人故里,打历史品牌。一些地方政府甚至不惜花巨资为名人塑像,造名人故居。连西门庆的故里都争得热火朝天,而我们泉州港这样具有千余年历史、名扬世界的港名怎能不力保?“港口整合在于提高其全球影响力。国际大港多以名城命之,城市知名度助推了港口影响力。整合命名不能心血来潮,资源优化、文化传承、品牌塑造、市场价值都要顾及,放弃用历史名港命名泉莆海港群绝非最佳选择。建议改为:‘泉州一湄洲港’。”泉州晚报社副总编辑郭培明在其实名认证微博上称。
中新社消息则称,整合之后,福建沿海正式形成厦门港、湄洲湾港、福州港三大港口格局。消息引述福建省湄洲湾港口管理局局长陈宜国表示,新的湄洲湾港将对原有各港区功能布局进行优化调整、有效分工、连片开发、错位发展。有网友在哀悼“泉州港”时想起了北京的崇文区、宣武区,同样富有厚重历史底蕴,却在并入东城区、西城区后消失不见。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不少地方纷纷改名换姓,最常见的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风景名胜所在地改以景点名作为城市名。例如,安徽的徽州改为黄山,湖南的大庸市改为张家界市,四川灌县改名都江堰市,福建崇安县改名武夷山市等。也有改名后因争议太大又改回去的。湖北的襄阳改为襄樊近60年后又改回襄阳。周恩来总理的故乡,原县级淮安市,在2001年被更名为淮安市楚州区,原来的淮阴市则同时改成了淮安市。此次更名引起了不少“老淮安”的反对。2012年,淮安市楚州区又夺回了“淮安”之名,更名为淮安市淮安区。
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钱文忠认为,很多地方改名,“背后都是‘钱’字作怪,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惜牺牲悠久的历史文化”,然而,“泉州之改名,似乎对发展经济并无好处。究竟出于什么考虑?实在参不透。”实际上,泉州港整合进湄洲湾港早有预兆。早在2009年,《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就指出,《福建省港口体制一体化整合总体方案》当年正式出台。海峡西岸沿海将建起三大港口群——北部的福州港,中部的湄洲湾港,南部的厦门港,方案对各港口的腹地使用进行了明确划分,其中,湄洲湾港腹地范围主要覆盖泉州、莆田、三明。投资数据更能说明政府对两个港口的偏好。2011年,湄洲湾港港航固定资产投资达30.5亿元,而原泉州港的投资仅接近4亿。
郭培明认为,“古代大港虽不等同今日价值,但一个新港的品牌更非一时之功可及,何况泉州港己近亿吨港,放弃泉州港名称是对文化资源与经济价值极大的浪费。”
6、下列各项中对文中所列现象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从4月1日起,泉州港泉州湾港区将更名为湄洲港泉州港湾区,千年古港“泉州港”名将不复存在。
B、北京的崇文区、宣武区在并入东城区、西城区后,这两个具有厚重历史底蕴的地区名称也已消失。
C、徽州改为黄山,大庸改为张家界,灌县改为都江堰,崇安改为武夷山,都是以其景点名改作了城市名。
D、周总理的故乡淮安市在改名为楚州区后,引起了不少“老淮安”的反对,几经努力,2012年终于又改回了淮安市名。
7、下列各项中对泉州港更名反对意见的概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泉州港古称刺桐港,宋元时期,是世界最大港口之一,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具有历史底蕴。
B、2011年泉州港的年货物吞吐量为9330万吨,约为湄洲湾港的2倍,这说明泉州港比湄洲湾港具有更重要的经济地位。
C、泉州比湄洲更具全球影响力,因而以泉州命名港口,更能助推港口的影响力。
D、放弃泉州港名称,是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惜牺牲悠久的历史文化,背后其实都是“钱”字在作怪。
8、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进行整合后,福建沿海将正式形成厦门港、湄洲湾港、福州港三大港口格局。这一变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争议。
B、整合后,湄洲湾港将会对原有的各港区功能布局进行优化调整,有效分工,连片开发,错位发展。但也有人认为这似乎并非最佳选择。
C、从2009年《人民日报》的文章和2011年湄洲湾港和泉州湾的投资情况看,将泉州湾港并入湄洲湾刚是早有预兆的。
D、泉州港是一个古代大港,不等同于今日的价值,这可能也是政府放弃泉州港名称的原因之一。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苏秦以连横说秦王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霸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敝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霸,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撞,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媵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谓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剌其股,血流至踵。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扺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选自《战国策》,节选)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 庭:在朝廷上
B、常欲坐而致之 致:导致
C、诎敌国 诎:使……屈服
D、期年 期年:满一年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直接表现苏秦才智的一组是(3分)
①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 ②约从连横,兵革不藏
③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 ④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
⑤读书欲睡,引锥自剌其股 ⑥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战国时代,合六国抗秦,称为连横。秦与六国中任何一国联合以打击别的国家,称为约纵(或“合纵”)。
B、善于运用铺陈排比和夸张渲染的艺术手法。如苏秦说秦惠王之词,内容上罗列排比,句式上多用四字句进行铺排,所述之事往往夸大其辞,务求动听,表现了战国策士纵横捭阖、铺张扬厉的文风。
C、文章在人物肖像动作神态的描写方面十分细致生动,如描写苏秦说秦王不行,落魄而归时的形容神态,写苏秦刻苦攻读,引锥刺股的细节,写其嫂”蛇行匍伏”的丑态,皆为传神之笔。
D、运用对比手法,写苏秦得势前后,其家人不同的态度,既从侧面烘托了苏秦的人物形象,又反映出战国时代崇尚功利,淡薄亲情的炎凉世态。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3分)
(2)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3分)
(3)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扺掌而谈(3分)。
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齐 人 未 尝 赂 秦 终 继 五 国 迁 灭 何 哉 与 嬴 而 不 助 五 国 也 五 国 既丧 齐 亦 不 免 矣 燕 赵 之 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选自苏洵《六国论》)
14、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好梦频惊”是全词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小题作答)(5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蜀道难》
(2)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高》
(3)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琵琶行(并序)》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5)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劝学》
(6)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秦论》
(7)锄懮棘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秦论》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怕碰了故乡那根琴弦
彭国梁
①随着时光的流逝,随着记忆的拉长,我是越来越不愿回归,回归到儿时的家乡。
②儿时的家乡,我那穿开裆裤的地方。那口井还在,那井中有我儿时的倒影;还有那一方小小的有一块青石伸到中央的池塘。
③儿时的家乡。那条伸向自留地的小路还在。自留地在对门的山脚下。那地里的茄子辣椒还经常在梦中生长。那又甜又脆的菜瓜,那长长的丝瓜……那自留地的旁边,也有一口小小的池塘。有一次,我在去自留地的路上,狠狠地摔了一跤,一粒石子趁我不留神,就钻到我膝盖的肉里面去了。至今,疤痕还在。每年的某一个日子,便隐隐作痛。仿佛是在提醒我,提醒我别忘了,别忘了儿时的家乡。
④那怎么能忘得了呢?还是在那条小路上。有一次,我被蛇咬了。我大声地哭。父亲听见了,便发疯似地跑,跑到了我的身旁。他跪了下来,抱住我的脚,然后用嘴猛吸,猛吸我那被蛇咬过的伤口。他要用口把我体内的蛇毒吸出来。后来我才知道,那有多么的危险。那危险是要命的。可以吸,但先要在口中噙满酒。父亲并非不知道,但他怕耽误了时间,儿子便是他的命啊!现在想起来,我都怕,怕父亲就那么一下,就倒在我的身旁。还有对面的那座山,我曾在山上打柴,不小心惹恼了一窝黄蜂。黄蜂很不客气地在我的头上狠狠地咬。我无法忍受,抱着头,痛得从山上滚了下来。什么叫捅了马蜂窝?那经历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⑤家乡那老房子,现在变成了一丘田。田里长年累月地长着草。可我只要一闭上眼睛,那老屋便在我的眼前出现。我家的门前有一大一小一方一长两个粪凼,两个粪凼的中间是一条填满了沙子的路。路是通向井和池塘的,也是通往上屋下屋和对门山上的。我家那房子,只有一间睡房是方正的。堂屋只有一半。另一半是邻居章家的。我和章家一个同龄的孩子经常为了堂屋的分界线而吵架。我们用石子或镰刀在堂屋的正中划来划去。厨房是一头宽一头窄的。有一个火塘,我们叫炉子,在墙边。父亲就是在那火炉的旁边,无数无数的夜晚,他一边抽着烟,一边和我说着三国、水浒和西游;说着薛刚反唐、罗通扫北;说着岳飞,说着瓦岗寨的程咬金;说着甘罗十二为丞相、杨六郎斩子……我恨唐僧,因为他在孙悟空的头上戴了金箍。孙悟空是那么地可爱和义气,可唐僧还是那样不辨是非,滥用职权,直把孙悟空折磨得痛不欲生在地上打滚。我甚至因孙悟空而哭。每当这个时候,父亲便会放下烟袋,把我搂在怀里,安慰着我。母亲呢,母亲就在旁边笑,说我是宝崽。
⑥近乡情更怯。我是怕,怕碰了故乡那根美好的琴弦,我怕那琴弦会忽然地弹出我难以承受的乡愁。我还怕,怕不小心,又被什么撞了我的膝盖,因我的膝盖上还有着那一触便隐隐作痛的内伤。
⑦家乡,我那儿时的家乡。我真的不敢轻易地回归。但我又忍不住,忍不住经常地,经常偷偷地想……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散文所描写的人、事、情、景等,都发生或存在于年代较远的“儿时”,但并没有陌生感和距离感,仍能让不少读者感到鲜活和亲切。
B、作者几次写到小时候留在“膝盖”的伤疤,不仅表明了难以消除的“隐隐作痛”之“内伤”,而更多则是表达对“儿时”幸福而美好的回忆。
C、文章结尾以“我真的不敢轻易地回归”等情感抒发照应开篇,真实地表现出作者的内心纠结,坦率明了而不失委婉,可以引发读者的共鸣。
D、从全文看,作者叙写的都是司空见惯的“儿时的家乡”以及生活琐事等,文章的动人之处在于体现了一个几乎永恒而共通的主题——乡愁。
E、文中作者写“门前”的“两个粪凼”以及详细回忆自己与章家孩子划分堂屋的情节,表明了当时居住环境的恶劣反衬了家庭的温馨美好。
17、作者说自己“越来越不愿”“回归到儿时的家乡”的原因主要有哪些?(4分)
18、第②③两段都是回忆“儿时的家乡”,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6分)
19、第④⑤两段的划线句子分别是怎样描写和体现不一样的父爱的?(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仿照下面的句式,选用新的本体和喻体,另写一组句子,要求意思完整。(不必与原句字数相等)(4分)
示例:生活是一杯茶,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清香是它的馈赠。
21、把下面的长句改成通顺连贯的几个单句。(可以适当增加字词)(4分)
韩国首都中文名称“汉城”将为适应许多国民心态和历史观念随着经济飞速发展而产生的欲摆脱汉文化影响、寻找属于自己文明的变化而改为“首尔”。
22、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4分)
几十年来,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 。 , ,
。他以极度残废之身,取得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成为自爱因斯坦以来引力物理学领域最大的权威。
他执着地寻求着“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的答案
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
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动的重大奥秘
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
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半个世纪过去了,但“雷锋精神”并未过时。不同时期,人们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不尽相同。他曾是“勤俭节约”的楷模,他曾是“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榜样,他曾是“钉子精神”的代表……新的时期,重读“雷锋精神”,他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读,让我们不断有新的体验。
请以“重读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补全所给题目,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800字以上。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 B (A脊jǐ C 聒guō D纤 xiān 芜wú)
2、 C (A 宣泄 瞠目结舌 B 朔漠 宵柝 D 厮打 锲而不舍)
3 、D (A 洛阳纸贵: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B方兴未艾: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这里与“一直”不搭配 C大快人心:快,痛快。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4 、B(A关联词语“只有……就……”搭配不当,应用“只有……才……”C两面对一面,前后照应不周 D“塑造”缺宾语,在“出格”后加上“的形象”)
5、 B (应该是白居易的主张)
6、 D (D项应该是“改回了淮安区名”)
7、 D (D项原文是“然而,泉州之改名,似乎对发展经济并无好处。”)
8 、C (A项引起人们广泛争议的是泉州港的改名;B项原文里的“似乎并非最佳选择”指的是选择湄洲湾港名;D项原文说“何况泉州港己近亿吨港”,今日仍具很高的经济地位。根据不足。)
9、 B (致:招致)
10、C (①⑤⑥不能直接表明其才智)
11、A (将“连横”跟“合纵”的概念弄反了)
12、 (1)这就是所谓的天府,天下显赫的大国啊!(判断句1分、“雄国”1分、“之”1分)
(2)想白白等待以招致利益,安然兀坐而想扩展疆土。(“徒”1分、“致”1分、“广”1分)
(3)在宫殿之下谒见并游说赵王,拍着手掌侃侃而谈。(状语后置1分、“见”1分、句式通顺1分)
13、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14、(1)①因时光流逝而惊梦。②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③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④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⑤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⑥因月色的惨自而惊梦。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 (从中任选4点回答即可)
(2)①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
②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③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自的淡月、高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从中任选2点回答即可)
15、见课文
16、BE(B项理解错误,作者心中“隐隐作痛”的“内伤”,就是乡愁,对故乡的歉疚之情。E项“反衬”说法不当,作者对这样的居住环境没有“恶劣”的想法,这都是温馨的回忆。)
17、一是怕触碰难以承受的乡愁;二是怕勾起往事的回忆。
18、第②段以富有特征的景物描写(介绍)为主,第③段除了景物描写,更多的则是(故事)情节叙述、情感抒发等。
19、第④段主要是通过听到“我”的哭声“便发疯似地跑”、不顾生命危险用嘴“猛吸我那被蛇咬过的伤口”等动作来描写无私的父爱,第⑤段则是以坐在“火炉”边,“无数无数夜晚”“和我说着……说着……说着……说着……”等情节叙述来体现温馨的父爱。
20、示例:人生是一艘船,奋斗是桨,挫折是风浪,理想是彼岸。
21、随着韩国经济飞速发展,许多国民的心态和历史观念在发生变化,意欲摆脱汉文化影响,寻找属于自己的文明。为适应这种形势,韩国首都中文名称“汉城”改为“首尔”。
22、④①③②(解析:应注意“身体”与“思维”的对比,注意事物逻辑上的顺序)
参考译文:苏秦起先主张连横,劝秦惠王说:“大王您的国家,西面有巴、蜀、汉中的富饶,北面有胡貉和代马的物产,南面有巫山、黔中的屏障,东面有肴山、函谷关的坚固。耕田肥美,百姓富足,战车有万辆,武士有百万,在千里沃野上有多种出产,地势形胜而便利,这就是所谓的天府,天下显赫的大国啊!凭着大王的贤明,士民的众多,车骑的充足,兵法的教习,可以兼并诸侯,独吞天下,称帝而加以治理。希望大王能对此稍许留意一下,我请求来实现这件事。”
秦王回答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不能高飞上天,法令不完备的不能惩治犯人,道德不深厚的不能驱使百姓,政教不顺民心的不能烦劳大臣。现在您一本正经老远跑来在朝廷上开导我,我愿改日再听您的教诲。”
苏秦说:“我本来就怀疑大王不会接受我的意见。过去神农讨伐补遂,黄帝讨伐涿鹿、擒获蚩尤,尧讨伐驩兜,舜讨伐三苗,禹讨伐共工,商汤讨伐夏桀,周文王讨伐崇国,周武王讨伐纣王,齐桓公用武力称霸天下。由此看来,哪有不用战争手段的呢?古代让车辆来回奔驰,用言语互相交结,天下成为一体,有的约从有的连横,不再储备武器甲胄。文士个个巧舌如簧,诸侯听得稀里胡涂,群议纷起,难以清理。规章制度虽已完备,人们却到处虚情假意,条文记录又多又乱,百姓还是衣食不足。君臣愁容相对,人民无所依靠,道理愈是清楚明白,战乱反而愈益四起。穿着讲穿服饰的文士虽然善辩,攻战却难以止息。愈是广泛地玩弄文辞,天下就愈难以治理。说的人说得舌头破,听的人听得耳朵聋,却不见成功,嘴上大讲仁义礼信,却不能使天下人相亲。于是就废却文治、信用武力,以优厚待遇蓄养勇士,备好盔甲,磨好兵器,在战场上决一胜负。想白白等待以招致利益,安然兀坐而想扩展疆土。即使是上古五帝、三王、五霸,贤明的君主,常想坐而实现,势必不可能。所以用战争来解决问题,相距远的就两支队伍相互进攻,相距近的持着刀戟相互冲刺,然后方能建立大功。因此对外军队取得了胜利,对内因行仁义而强大,上面的国君有了权威,下面的人民才能驯服。现在,要想并吞天下,超越大国,使敌国屈服,制服海内,君临天下百姓,以诸侯为臣,非发动战争不可。现在在位的国君,忽略了这个根本道理,都是教化不明,治理混乱,又被一些人的奇谈怪论所迷惑,沉溺在巧言诡辩之中。象这样看来,大王您是不会采纳我的建议的。”
劝说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苏秦的主张仍未实行,黑貂皮大衣穿破了,一百斤黄金也用完了,钱财一点不剩,只得离开秦国,返回家乡。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背着书箱,挑着行李,脸上又瘦又黑,一脸羞愧之色。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与他说话。苏秦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啊!”于是半夜找书,摆开几十只书箱,找到了姜太公的兵书,埋头诵读,反复选择、熟习、研究、体会。读到昏昏欲睡时,就拿针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跟,并自言自语说:“哪有去游说国君,而不能让他拿出金玉锦绣,取得卿相之尊的人呢?” 满一年,研究成功,说:“这下真的可以去游说当代国君了!”
于是就登上名为燕乌集的宫阙,在宫殿之下谒见并游说赵王,拍着手掌侃侃而谈。赵王大喜,封苏秦为武安君。拜受相印,以兵车一百辆、锦绣一千匹、白璧一百对、黄金一万镒跟在他的后面,用来联合六国,瓦解连横,抑制强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