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预测系列试题(8)生物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年高考预测系列试题(8)生物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05-17 12:0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2年高考预测系列试题【生物】高考预测试题(8)实验题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一中 柴彦军
版本和适用省份:全部通用
1.(光合呼吸)某科研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如图A所示。侦测期间植物有时有照光(固定的光照强度),有时则是处于完全黑暗中,测得连续60分钟内氧气浓度变化的结果如B所示曲线(液滴移动距离已换算为ppm)。
(1)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在 分钟测定时间点,装置内的氧气浓度为250ppm。
(2)在最初10分钟时段,瓶内植物进行 作用。在第40分钟时,植物 (有/没有)光照,你的判断理由是 。
(3)在实验过程中某段时间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
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刻度数据
…… -29 -15 0 +18 +35 ……
该组实验数据是在B曲线的 (A.15-35/B.40-60)分钟时间段内获得的。
(4)如果该植物后30分钟的呼吸速率平均值与前20分钟呼吸速率平均值相同,则该植物后30分钟内真正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为 ×103 ppm/小时。
(5)该植物在某时间段内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有氧呼吸两者之间存在以下的联系,其中甲~戊表示生理过程,a~d表示相关物质,请据图回答:
①物质物质d表示 ,过程丙进行的部位是 。
②在过程甲~戊中,能产生ATP的有 。
(6)有些植物的部分细胞能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则根据无氧呼吸过程分析下列三者含有的能量大小关系:1mol葡萄糖>2mol丙酮酸 2mol乳酸(>、<、=)。
(7)已知生长素在X、Y两种浓度下对该植物茎段生长的影响均为促进作用,且X浓度促进作用明显大于Y浓度,又已知X浓度不是最适浓度,假设最适浓度为Z,则X浓度、Y浓度和Z浓度之间大小的关系有 种可能。
2.(代谢)下列是关于水分与矿质代谢的实验:
I.为探究渗透试验中影响蔗糖溶液液面上升高度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取五组渗透装置(所用半透膜为相同面积的同种半透膜),漏斗内注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分别插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每隔5分钟记录蔗糖溶液液面上升高度。
实验一:取五组渗透装置,漏斗分别用不同面积的半透膜封好,将盛有相同浓度蔗糖溶液的漏斗分别插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每隔5分钟记录蔗糖溶液液面上升高度。
两组实验中经测量后记录的数据如下:
实验一(mm) 0.1(g/ml) 0. 2(g/ml) 0.3(g/ml) 0.4(g/ml) 0.5(g/ml)
5min 2 4 6 8 10
10min 3 6 9 12 15
15min 4 7 11 15 18
20min 4 7 11 15 18

实验二(mm) 1cm2 2 cm2 3cm2 4cm2 5 cm2
5min 10 12 14 16 18
10min 15 16 17 18 18
15min 18 18 18 18 18
20min 18 18 18 18 18
请回答问题:
(1)实验一和实验二分别探究的是 对蔗糖溶液液面上升高度的影响。
(2)实验二中所用蔗糖溶液的浓度是 。
(3)据表中数据推测:影响蔗糖溶液液面上升高度的因素是 ,而实验中探究的另一因素影响的是液面上升的 。
(4)实验二的测量与记录过程存在不足之处,在5min记录的数值有的则别已达到最大,应如何改进这一步骤?
(5)如果不用蔗糖液,而改用NaCl溶液做实验,结果会不会大致相同?为什么?
II.植物根系可以通过细胞间隙的扩散和活细胞的转运两种途径吸收矿质元素。科学家为研究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规律,分别在正常条件和缺氧条件下用含有42K完全培养液培养大麦,得到如图所示结果。:
(1)正常条件和缺氧条件对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影响不同。第一阶段42K进入根系的过程____(不受、受)代谢控制;第二阶段是42K进入_____(细胞间隙、细胞内)的过程,判断理由是_ __。
(2)若1小时后将甲乙两组的植物从42K溶液中移植到等量的清水中分别培养1-2min,都会出现42K明显外泌现象,则甲组42K的泌出量______(明显大于、基本等于、明显小于)乙组。
3. (呼吸)将鼠的肝细胞研磨并除去ATP后,分别被放入3只标号为Ⅰ、Ⅱ、Ⅲ的试管中。Ⅰ试管加入葡萄糖,Ⅱ试管加入ATP,Ⅲ试管加入葡萄糖和ATP,一段时间后,Ⅰ、Ⅱ试管氧的消耗量几乎为零,Ⅲ试管氧的消耗量较大。该实验的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提取鼠的肝脏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几乎为零;同时注入细胞溶胶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该实验的结果说明葡萄糖分解场所是___________,丙酮酸分解场所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答案:
(1)温度 20、30
(2)(有氧)呼吸 有 因为在该时段,植物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或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或O2的生成大于O2消耗)
(3)B (4)9
(5)①CO2 线粒体内膜 ②甲丙丁戊
(6)< (7)4
解析:
(1)固定的光照强度,所以只有温度。
(2)净光合大于0。
(3)表中数据说明净光合总量抵消了呼吸消耗。
(4)20分钟内呼吸为1750-250=1500;30分钟净光合为2500-250=2250;所以30分钟内真光合为2250+1500*30/20=4500,则速率为4500*2=9000 ppm/小时。
(5)甲:光反应,乙:暗反应;丙→丁→戊:有氧呼吸三个阶段。
(6)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放能,第二阶段加氢还原反应,2mol乳酸比2mol丙酮酸多第一阶段放出的 [H]。
(7)如图,有4种可能:①Z>X>Y;②X>Z>Y;③Z<X<Y;④X<Z<Y。
2.
答案:
I.(1)蔗糖溶液浓度和半透膜面积 (2)0.5g/ml (3)蔗糖溶液浓度 速率 (4)缩短记录的间隔时间 (5)结果不会相同,原因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可以通过半透膜。
II.(1)不受 细胞内 矿质元素进入活细胞的方式为,需要有氧呼吸提供能量,无氧条件下吸收将会受到抑制 (2)基本等于 (3)幼叶
解析:
I.本实验主考查了渗透作用,实验命题点主要是自变量,因变量与无关变量的控制,比较简单,详见答案。
II.(1)正常条件和缺氧条件对第一阶段段影响相同。第一阶段42K通过根系的细胞间隙进入,不受代谢控制;第二阶段影响不同是42K通过根系的细胞内的过程,是主动运输。 (2) 42K的泌出量方式相同。
3.
答案:肝细胞的呼吸作用需要葡萄糖和ATP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B
时间 (分钟)
O2浓度 (ppm)
促进
浓度
Z
Y
X
X
Y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