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色彩斑斓填图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 第十一课《色彩斑斓填图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使用“用颜色填充”工具给图画添加颜色。
2.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评价能力,并通过课堂教学的逐步渗透使学生的审美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和实际操作,培养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自我探究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用“用颜色填充”工具为图画添加颜色。
教学难点
对没有完全封闭的区域进行颜色填充。
硬件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大屏幕、投影仪等。
教学准备 演示课件、供学生练习的未上色图画。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播放《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音乐)你们听到了什么歌曲? 生:(高兴)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教师出示两张大头儿子的对比图片,一张涂有颜色,一张没有涂颜色]
师:你喜欢哪幅图片?
生:有颜色的那幅。
师:是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你想不想把哪幅没涂颜色的大头儿子也打扮得漂漂亮亮?
生:想。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给图画填充颜色,把我们的小伙伴大头儿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引入孩子们熟悉又喜欢的卡通形象大头儿子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出了疑问,如何填充颜色呢?自然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1、学习用颜色填充工具的使用方法
师:如何才能给大头儿子穿上漂亮的衣服,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大家猜猜在画图程序中我们用哪个工具填充颜色? (生马上利用以前所学的方法寻找起来)
生:老师,我找到了,第二竖列的第二个工具按钮就是用颜色填充工具。 [将填充工具放大显示]
师:有哪位同学能说说用颜色填充工具长得什么样? (学生回答)
师:说得好,用颜色填充工具就像一个颜料桶,里面装满了美丽的色彩,选中它鼠标就会变成它的模样,单击一下,颜料盒中的亮丽色彩就呈现在所填充的部位。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学使用所选颜色填充的方法。 [学生自学]
师:有哪位同学愿意上前来演示? (优生示范)
师:看完这名同学的演示,你学会了吗?
生:会。
师:请你把自己的大头儿子也填充上漂亮的颜色。 (学生自由练习)
师:在刚才的操作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发现?
生:我们要给哪个部位填充颜色,用颜色填充工具的小尖必须对准哪个部位。
生:若用前景色填充,则用鼠标左键单击填充区域;若用背景色填充,则用鼠标右键单击填充区域
师:你们真是细心观察的孩子。 [本环节主要采用优生示范,学生自主尝试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只是引导者,参与者,指导者。]
2、设置关卡,强化学习
师:今天,大头儿子想和我们去公园玩耍,大家有说有笑地来到公园门口。但是公园管理员阿姨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她让我们帮她把这些图形宝宝涂上指定的颜色。 [要求长方形为红色,正方形为蓝色,椭圆形为绿色。] (学生自由操作)
生:老师,当我们给椭圆形涂绿色时,整个画面都变成绿色了。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大家用眼睛细心地观察一下,椭圆形和前
两个图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生:老师,我知道了,椭圆形的下面有个小缺口。
师:你真是个认真观察的孩子。椭圆形的下面有个小缺口,说明这个图形不是封闭图形,而用颜色填充工具只能给封闭图形填充颜色。面对这个不封闭图形,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变不封闭图形为封闭图形。
师:真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那么我们如何把不封闭图形变为封闭图形呢?
生:用铅笔把那个小缺口补住。
师:你的方法真是太棒了。在封这个小缺口之前,老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请把你刚才的错误操作清除掉,也就是整个画面的绿色。
生:编辑——撤消。 (学生自主尝试操作)
生:我做成了。
生:我的为什么还不行?
师:为什么同样用铅笔工具把小缺口封住,有的同学能把椭圆形填充成绿色,而有的同学却不行?
生:铅笔的颜色不对,我们应该选择与边框线相同的颜色。
师:你真聪明。椭圆的边框线是黑颜色,我们铅笔也应该选黑颜色,才算把这个椭圆形封闭。 (学生自由练习)
[教师设置悬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独立尝试的能力,自主探索的习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
3、放大镜的使用
师:帮助管理员阿姨完成任务后,我们可以尽情地玩耍了。大头儿子说了,公园里这些花儿颜色太单调了,不象电脑上的颜色丰富漂亮,他想让咱们把这些花儿设计得更漂亮些。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学生自主尝试)
生:老师,最后一朵花,它的花心太小了,我们的颜色填充工具显得太大,填充颜色比较困难。
师:对呀,这些细小部分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思考) 师:我们现实生活中,对于看不清的、细小的物体,我们借助于什么工具观察?
生:放大镜。
师:对,在图画软件中也给我们提供了放大镜工具,它在我们工具箱的哪个位置?
生:第二竖列的第三个按钮。 [师放大显示] (生尝试练习)
生:我们如何返回到正常状态?
生:再次单击放大镜工具。
[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让他们享受探索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独立探索的意识。]
[在本环节中,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的探究为主体,根据教学要求设计了3个经过学生思考或操作才能完成的任务:1、如何给图画填充颜色?2、如何变不封闭图形为封闭图形?3、对于细小部分,如何填充颜色?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以知识灌输的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演示操作,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
综合训练,拓展思维
师:愉快的游玩终于结束了,但大头儿子意犹未尽,回家后立即画了一幅公园美景。但美中不足的是,它还没涂色呢?
(学生打开对应作品)
师:大头儿子给我们设置了许多陷阱,大家一定要小心。大家如果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创意,可以表达出来,使这幅作品更完善。
(学生自主完成创作)
四、交流分享,作品展示
1、师:老师看到同学们设计的都很美,下面是交流分享时间。我们每行4个同学结为一组,在进行交流分享的时候,你需要回答以下这些问题:(生读)
交流分享:谁的作品最优秀?为什么?你对这幅作品还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
[设计意图:实效性地创设小组交流的时空,使学生有取长补短、学习他人、认识自我的机会。]
2、作品展示 展示优秀作品(色彩搭配合理,有创意等)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展示欲和表现欲,让他们从不同程度上看到自己在参与学习后取得的进步和成绩,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课后拓展,埋下伏笔
师:欣赏完同学们的作品,大头儿子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创作欲望,他也拿出画笔,把作品修饰一番,要和我们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