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7-21 19:1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年秋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培优训练卷.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选择题
1. 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春风化雨  B.火上浇油  C.叶落知秋   D.滴水成冰
2.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  )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3. 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
4.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
B.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③对比说明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
5. 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 (  )
A.扇灭——隔绝氧气         
B.剪掉烛芯——隔离可燃物
C.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      
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6.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
7.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
A.发现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排气    
B.公共场所做到人离电断
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D.加油站、面粉厂等地严禁烟火
8.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下列实验中白磷能够燃烧的是 (  )
9.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杯底放有一小粒白磷,当将一支大试管迅速插入水中并罩住白磷时,白磷立即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 (  )
                              
A.水     B.氧气    
C.可燃物    D.温度达到着火点
10. 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木里县突发森林火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森林地表腐质层的可燃性气体在雷击作用下达到着火点而燃烧,引发森林火灾
B.森林大火不易扑灭是因为山势陡峭,树林茂密,难以通过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C.出动直升机开展吊桶投水扑灭山火,主要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消防人员灭火时要防止被森林大火灼烧,并戴好防护面罩避免吸入有害物质
二、填空题
11.小文在学习“燃烧与灭火”的内容时,做了以下实验,用两种不同方法熄灭蜡烛火焰。
(1)以上实验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实验1            ;
实验2               。?
(2)请你再举一个生活中灭火的实例:       。?
12.取一只纸杯,在底部开一小孔,倒置在实验桌上(倒置时纸杯下垫木条使纸杯的下边缘一端稍稍抬起),用纸团堵住小孔,先收集满氢气后,拿掉堵小孔的纸团,用燃着的长木条在小孔处点燃氢气。
(1)请写出B中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
              。?
(2)用理化知识解释C中纸杯被高高掀起的原因: 
                                     。
13. 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森林火灾;2019年4月15日(当地时间),法国巴黎圣母院烧毁。火灾的频繁发生,对社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针对以下灭火方式,写出相应的灭火原理。
(1)将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
             ;?
(2)油罐着火时用水喷淋灭火,其灭火原理是
           ;?
(3)野炊时用沙土将火堆掩埋,其灭火原理是     。?
14.点燃不纯的可燃性气体可能发生爆炸。以下是某同学的改进装置,请回答:
(1)图1是可燃性气体的洗气改进装置,检查它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止水夹,向导管a处    ,若      ,则气密性好;若在导管a处通入可燃性气体,在导管b处连上尖嘴管并松开止水夹,点燃,即使气体不纯也不会爆炸,可见此装置的作用是      。?
(2)用图2尖嘴管导出可燃性气体并点燃,也不会使导管中气体爆炸,其原理是铜丝或水可以
                     。?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  B 春风化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火上浇油,涉及物质燃烧,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叶落知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滴水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答案  A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
3.答案  C 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A正确;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能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B正确;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C错误;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隔离可燃物,实现灭火,D正确。
4.答案  C 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发生燃烧,水中白磷不与氧气接触而不能燃烧,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故A正确;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故B正确;烧杯中的热水起提高温度和隔绝氧气的作用,故C错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故D正确。
5.答案  A A项,扇灭蜡烛利用的灭火原理是使温度降低到石蜡的着火点以下,错误;B项,剪掉烛芯利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离可燃物,正确;C项,湿抹布盖灭利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正确;D项,水浇灭利用的灭火原理是使温度降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正确。
6.答案  D 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A错误;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错误;纯净物包括化合物和单质,C错误。
7.答案  A 发现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立即打开排气扇可能会引起爆炸,A错误;公共场所做到人离电断,以防发生火灾,B正确;酒精灯洒出的酒精着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盖,可隔绝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C正确;面粉属于可燃性粉尘,燃油蒸气属于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面粉厂、加油站要严禁烟火,D正确。
8.答案  C 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故选C。
9.答案  B 白磷的着火点是40℃,在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当将一支大试管迅速插入水中并罩住白磷时,白磷接触到氧气立即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选B。
10.答案  C 出动直升机开展吊桶投水扑灭山火,主要目的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C错误。
二、填空题
11.答案  (1)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 (2)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合理即可)
解析  (1)用嘴吹蜡烛,加快了周围空气的流通,流通的空气带走热量,使温度降低至石蜡的着火点以下,蜡烛熄灭;用玻璃杯将蜡烛罩住,玻璃杯内的氧气被消耗后不能得到补充,从而使燃着的蜡烛熄灭。(2)生活中常见的灭火实例有: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再用合适的方法灭火等。
12.答案  (1)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2)在有限空间内(或纸杯内),氢气剧烈燃烧,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将纸杯高高掀起
解析  氢气具有可燃性,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13.答案  (1)清除可燃物 (2)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隔绝氧气
14.答案  (1)通入气体(或吹气等) 水从中间玻璃管上升(或喷出) 安全瓶(或阻断燃烧等) (2)吸热,将温度降到气体着火点以下
解析  (1)图1所示装置,在导管b处连上尖嘴管点燃气体,只有较少量的可燃性气体被点燃,且该装置并不密闭,而是通过玻璃管与大气相通,因此不会发生爆炸,即此装置起安全瓶的作用;(2)用图2尖嘴管导出可燃性气体并点燃,也不会使导管中气体爆炸,其原理是铜丝或水可降低温度到气体着火点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