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7-19 12:2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日常观察到的形形色色的物质和变化,使学生明确化学研究的对象。
2.学习从熟悉的一些变化实例和演示实验的现象分析综合出共同特征,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3.了解化学与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和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兴趣。
4.初步认识学习化学方法的原则,给学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重点
什么是化学;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
什么是化学。
教具
试管、导管、烧杯、铁架台、坩埚钳(或镊子)、(自绘幻灯图片——我国化学科学发展的概况)石灰水、碳酸氢铵、镁带、钠、酚酞试液、萘(卫生球)、烧碱、盐酸
几种化肥样品、几种合成纤维样品、几种医药样品。
教学过程
[引言]本节课是开始学化学的第一课,要学习的内容有:(1)化学研究的对象;(2)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各自的特征;(3)化学对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及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4)学习化学方法的原则。
[提问]: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所接触观察到的物质、及其发生变化的现象。列出:火是什么现象?水是什么物质?水为什么能灭火?
铁是什么物质?木头是什么物质?铁为什么能生锈?而木头为什么不会生锈?……
[归纳]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提问]物质发生的变化主要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下列变化的特征:
[概括]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再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下列变化共同特征:
木柴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灰烬
铁在潮湿空气里铁锈
[演示]实验1:镁条燃烧
[演示]实验2:碳酸氢氨受热分解
并用润湿的酚酞试纸检验生成的氨气,用石灰水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等。
[综合]概括上列变化的共同特征: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伴随发生一些现象: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产生沉淀。化学变化常和物理变化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如物质的可燃性。
物理性质:不需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板书)
(l)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合成等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2)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变比特征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质变否?)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色、态、气味、熔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化学性质:可燃性、稳定性等。
[巩固]
(1)举例说明什么是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2)演示下列实验,注意观察现象:
①取金属钾一小粒放入盛水的烧杯里,水中先滴入酚酞。
②取萘(卫生球成分)少许放入试管加热成液态(熔点为80.55℃)继续加热,有萘蒸气逸出(沸点为218℃,易升华、易挥发),燃点蒸气。
分析上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钾、萘各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作业](略)
第二讲 
[提问]
(1)取几粒卫生球,用棉布包着(注意,不能用化学纤维或其混纺织品)。隔着布,用火点,有什么现象产生?可进行实验观察。试分析哪些现象是物理变化?哪些现象是化学变化?
(2)展示:①几种化肥。②烧碱、盐酸。③几种塑料,合成纤维(锦纶、涤纶)。④合成洗涤剂,几种化学药品。让学生观察后,要求学生回答:①上述物品哪些与人民生活有关?哪些与工农业生产有关?②上述物品是由什么原料制得的?
[新课]
阅读教材课本有关内容。阅读后,找出上题答案,并进行概括:
(1)学习化学,掌握化学变化规律可制造或提炼出生活上、工农业生产、国防等方面需要的物质如合成洗涤剂、合成纤维、塑料、化肥、农药、盐酸、烧碱、氯气等。用化学知识还可研究生命现象,探索新能源,探究星际物质组成,研制新材料,消除环境污染等等。
(2)化学与建设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现代农业需要大量高效肥料,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等;现代工业需要耐高温、耐腐蚀、最佳性能催化剂等等;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国防需要特殊的材料如重水轻质材料、火箭推进剂等,电子工业需用高纯物质等等。这些材料和产品都直接用到化学知识。
[讲解]我国化学发展的概况:
(1)我国古代化学方面的发明创造——如造纸、火药、瓷器、炼铜、炼钢技术等。
(2)到了近代因封建制度腐败,外国侵略,统治阶级黑暗反动,科学技术发展停滞,化学工业落后。解放前象煤油、烧碱、火柴等等都要进口。
(3)解放后,我国化学发展的盛况:石油的高速度的发展,三大合成材料的发展;人工合成蛋白质和核糖核酸,先于世界各国……。
用自绘的幻灯片,投影配合讲解:
提出问题怎样学习化学?(充分让学生思考)
[说明](1)树雄心,立壮志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学好化学。(2)学好化学的基本方法:
①牢固地、系统地掌握“双基”
②理论联系实际
③学会观察、思维的方法,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④认真做好化学实验
(3)化学对我国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及我国四个现代化的重要性。
(4)我国化学发展的概况——①古代、②近代、③解放后……。
(5)学好化学以及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
[巩固]
(1)举出你接触过的十种化学制品。说出你知道的一些制品是什么原料经过化学加工制成的?
(2)学习化学时,要掌握的“双基”是什么?怎样作好化学实验?
[作业]试在家中做下面的实验:
(1)取少量的发面用的小苏打,滴上一些食醋。
(2)取半杯澄清石灰水,用导管(或用麦草杆、竹筒代替)连续用口吹入气体。
(3)白布上滴上蓝墨水,洗涤不净时,加少许草酸晶体揉洗。
教学总结
绪言课是初中学生学化学的第一课,讲授好坏,对学生将来学好化学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本课的教学任务,除要学生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区别等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启发学生喜好化学实验。
在按教材顺序讲授,通过说理讲明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时,还应注意作好演示【实验1】、【实验2】,适当增加一点有趣的化学实验,如前面所列的钾投入水中的实验(水能灭火,水也能发火)等等。课外作业要求学生作些小实验,使学生从动手实验中提高兴趣。如果绪言课能安排在化学实验室上,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附  资料
关于绘制“我国化学的发展概况”的幻灯片内容举例:
1.一堆古代的科技资料,如《天工开物》、《抱朴子·内篇》、《梦溪笔谈》、《本草纲目》……(解说:我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对人类作出过巨大的贡献,这些古代资料文献中,详细记载着我国科学技术的成就。)
2.古代陶瓷及其他出土文物特写(解说;我国陶瓷闻名世界,早在七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掌握了陶瓷烧制技术,从各种各样出土文物可以证明,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要比同时代的世界其他地区早得多,陶瓷制作比欧洲早几千年。英语China是中国,china是陶瓷器,就是明证)
3.商代的“司母戊”大方鼎及其他青铜器(解说:这是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花纹精美,造型对称,成分是铜、锡、铅的合金,方鼎重875kg。这说明早在三千六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已经掌握了比较复杂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
4.《天工开物》中的冶炼图(解说:我国在二千四百年前已能冶铁,在二千二百年前已能钢。)
5.《天工开物》中造竹纸图(解说:造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到公元6世纪时传入欧洲,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6.黑火药的示意图,标出硝石、硫黄、木炭字样(解说:我国古代火药的发明也是一项伟大的贡献。左染色、制革、制糖、制药、酿造等技术方面,我国历史上都有过辉煌成就。)
7.清政府向帝国主义屈膝投降图(解说:解放前我国工业极端落后,洋火、洋灯、洋汕、洋布等充斥市场。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旧中国,连年内战,民不聊生,科学技术不能发展,解放前的42年中,我国仅仅生产了42万吨石油)。
9.全国人民欢庆解放,五得红旗飘扬图(解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解放了生产力,科学技术有了发展前途。)
10.大庆油田井架高耸,石油化工一片兴旺景象图(解说:我国化学工业在解放后有了巨大的发展,拿石油工业来说,石油年产量已超过一亿吨,我国成为十大产油国之一。石油化工也欣欣向荣。
11.结晶牛胰岛素与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结构模型图(或DNA分子结构模型图)(解说: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在世界上又首次人工合成更复杂的核糖核酸,它具有插入蛋白质的活力。在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攀上了一座又一座高峰。)
12.火箭发射、氢弹爆炸插图(解说:我国原子弹、氢弹爆炸试验成功,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准确回收,洲际导弹命中目标等等,集中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包括化学科学技术达到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