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丹东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9 11:52:09

文档简介

丹东市2020—2021学年度(下)期末教学质量测试
高二语文答案
1.
B.
【解析】“心声”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而“作者的真正意图”仅仅指其中一方面。
2.
C.
【解析】(A.“通过修辞润色,使其表意温和”错误,由原文“但一般的委婉语意在对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加以修饰、润色,使其看起来不那么直接、坦率、咄咄逼人。”可知表述的是一般的委婉语意。B.
由原文的第六段可知,“注音心声体”“通过冷嘲热讽或插科打诨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的”这是它的“方式”,而不是“潜能”。D.
此项阐释的是“社会共识的存在”对于“注音心声体”的意义,非潜能。)
3.
B.
【解析】由划线句子“我们要维持好括号内的声音,使其被更多的人听到,然后再去努力修正括号外的那个世界。”以及前文提到的“价值导向”可知,“注音心声体”应该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并让人们在关注括号内的词语后,努力学会括号外的做法。B.括号内为“勇于扶起”,这提醒人们要多有点善行,这样社会才更加美好。A.
括号内为“毫无节操”,C.括号内为“猥琐”,D.括号内为“吃不下了”均不具备正确的价值导向。
4.①精神上保持清醒(保持距离、冷眼旁观),是个体或个体之间的交流
。②态度上,不刻意地跳出现实,而是对现实调侃、揶揄。③表达上,不刻意使用粗话和怪诞、恶心的形象,采用“正常”的表达。(每点2分,共6分)
5.①概念及特点;②修辞特征;③深层特质;④产生的环境与所受到环境的影响。(每点1分,共4分)
6.
B
【解析】写小英子干活,是为了写她心里的秘密,对明海的喜欢。
7.
D
【解析】“小和尚明海和小英子的爱情萌动”非节选部分的描绘重点,“明海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爱情”于文无据。
8.
①为人物生活提供环境与背景。庵里和尚生活的介绍,交代了不受戒律约束的生活环境的自由。
②凸显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写庵里普照师父、三师父无清规的生活,也就是在写明海,写明海性格的天真无邪、无拘无束。
③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依据。有荸荠庵那种不受戒律约束的整体生活,才有了小英子与明子之间无拘无束清纯自然的初恋。(每点2分,概括1分,分析1分,答任意两点即可,共4分)
9.①表达了作者对诗意和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文中所描绘栽秧、薅草、割稻等农业劳作活动,没有着意表现其艰辛,反而呈现出和谐、自然的生活状态。
②表达了对清纯、质朴、浪漫情感的怀想与呼唤。小英子和明海的感情既有玩伴之间的纯真,又有情窦初开的羞涩和浪漫,清纯而美好。
③表达对率性、本真、自由的人性的喜爱。作者通过典型的环境、简单的生活场景和质朴的人物语言,展现着率性本真自由的人性之美。(每点2分,概括1分,分析1分,共6分)
10.A
【解析】游,游学。
11.B
【解析】不是为避皇帝
“国讳”或“公讳”,只是为了冠冕堂皇而美其名曰。
12.C
【解析】志节之士掣肘,非因嫉妒李鸿章权势,而是由于李鸿章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看不上他的作风,故多不乐为用。
13.
(1)军队重要的是能打仗,不只是着装美观,等我试一试,你们再笑也不迟。(贵、徒、迨各1分,大意1分,共4分)
(2)西方人专门依靠船坚炮利,横行中国,在这种情况下说抗拒异族入侵,本就是不实际的说法。(恃、中土、固各1分,大意1分,共4分)
14.
①育才,上疏选幼童送往美国学习,期望学成为国家出力。
②强兵,设立学馆学堂,上奏朝廷设立武备海陆军,这是中国讲求治兵之学的开始。(或者曾经想着制造轮船)(一点2分,两点3分)
15.D
【解析】“后首诗直接明了”错,两首诗在表达诗人情意方面,同是“委婉含蓄”。两首诗表面写蟋蟀,其实是暗写织妇,表现了诗人对官府重赋盘剥劳动者的嘲讽,情感表达较为含蓄委婉,所以用“委婉含蓄”评价较为合适。
16.第一首写蟋蟀仿佛知道要提前准备租税,于是在织机旁,忍冻挨饥地催促纺织到天明,明写蟋蟀,暗喻织妇,表现其劳作之苦;(2分)第二首刻画促织担心因鸣声似织机而被人报到官府来勒索租税的心理,实则暗喻织妇不堪重赋而忧心忡忡(2分)。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官府重赋盘剥劳动者的辛辣的嘲讽与批判,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怜悯之情(2分)
17.
(1)香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任意一句得1分)
美人:“恐美人之迟暮”或“众女嫉余之蛾眉兮”(1分)
(2)引壶觞以自酌
眄庭柯以怡颜(2分)
(3)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2分)
18.D
【解析】
抚今追昔,接触当前的事物而回想过去。
谈古论今,从古到今无所不谈,无不评论。
谨记,敬词,表示一定把对方的话认真记住。
铭记,刻骨铭心,深深地记在心里。
示范,做出榜样或典范,供人们学习,起示范作用。
垂范,垂示范例,树立典范。
天长地远,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
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19.B
【解析】根据前后陈述内容的一致和上下句句式对应,排除A和C项;根据修饰语和中心词的搭配,排除D项。
20.D
【解析】根据上下文内容,划波浪线的句子前两个分句语序颠倒;第三个分句主谓搭配不当,陈述对象应为“它的力量”,“奔流”多形容具体事物,“奔腾”可以形容抽象事物。
21.①首先是年龄方面
②献血者的身体状况(身体指标)
③这个献血量(400毫升献血量)
(每句2分)
22.示例一
6月14日是第18个“世界献血者日”。今年的主题是“献血,让世界继续跳动”。王鸿捷是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副主任。他围绕献血的相关知识做了详细解答。
示例二
6月14日是第18个“世界献血者日”。今年的主题是“献血,让世界继续跳动”。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副主任王鸿捷做了详细解答。这个解答是围绕献血的相关知识进行的。
(写出一个短句1分,写出四个5分。其他形式酌情给分。)
23.
参照2021年高考评分标准。
参考立意:①
独善其身,方能兼济天下

为别人照路,也照亮自己
③贵人后己,天下大同
④自利则生,利他则久
给分建议:①
以“利己与利他”为主题,辩证分析,如果内容丰富,说理深刻,联系新时代,说真话,抒真情,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可给高分;如果只谈一方,泛泛而论,言之无物,不得高于42分。平均分43分左右。
敢于给高分,敢于给低分,拉开分档。
②关于字数:600字以上的文章,按照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字扣1分);600字以下的文章,3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只写一两句话或者只写标题的,给2分。
参考译文:
李鸿章,字少荃,是安徽合肥人,在道光二十七年中进士,后改任庶吉士,授编修一职。他跟着曾国藩游学,追求治世的学问。
同治元年,朝廷命令李鸿章招募淮勇七千人,抵达上海,特别编成一支军队,就是淮军。外国人看见淮军衣着简陋,就笑话他们。李鸿章说:“军队重要的是能打仗,不只是着装美观。等我试一试,你们再笑不迟。”不久,朝廷下诏让李鸿章担任江苏巡抚。美国人华尔招募洋兵几千人,号称南路军;学启等人率领由湘人、淮人组成的军队,号称北路军。四月,贼人(太平军)打败南路军,华尔舍弃青浦逃到松江。学启率领一千五百人驻扎在新桥,李鸿章亲自率军队支援,太平军被打跑。外国军队看见湘军、淮军作战,都很惊讶叹服。同治七年,平定西捻军,(李鸿章)入朝觐见,被特赐在紫禁城内骑马。
按照国家旧有的制度,相权在枢府。李鸿章和曾国藩担任宰相,都是凭总督的身份兼任的,不是真当宰相。可是他们在朝廷内外的声望远远高出政府,朝廷也依靠他们,以他们为重。他所经营筹划的,都是设立海防,结交邻国的大事。考虑用西方的新方法引导中国走自强之路,先是加强兵备,更注意培养人才。一开始,和曾国藩一道上疏选幼童送往美国学习,每年一百二十人。期望二十年后学成归国,为国家出力,可是这些幼童没有学完,计划中途便停止了。当初在上海设立外国学馆,等到了天津,上奏朝廷设立武备海陆军学堂,这是中国讲求治兵之学的开始。(李鸿章)曾经想着制造轮船,上疏说:“西方人专门依靠船坚炮利,横行中国,在这种情况下说抗拒异族入侵,本就是不实际的说法。即使想保住和平的局面,守护疆土,也不是没有工具(武器)就能办到的。士大夫们局限于书本,苟且现状,于是都说要停止造轮船。我认为国家各种费用都可以省,惟有训练军队、巩固边防、练习枪炮、制造战舰的费用万万不可省。要省掉这些费用,国家不能立足,最终也没有自强的一天。”
八国联军入京,两宫逃跑。下诏让李鸿章入朝,担任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曾说过“这一去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存亡,我只好勉为其难”的话。李鸿章孤身一人入京,最后签订了和约十二款。李鸿章又奏请善后各项事宜。开通市场,施粥散米,京城内外秩序井然。又奉诏施行新政,积劳成疾,吐血而死,享年七十九岁。得知此事,两宫震惊,深切哀悼,下旨厚葬,赠太傅,晋封一等侯,谥号文忠。
等到签订和约时,那些外国使臣多是年轻人,都把他看成长辈。听说李鸿章去世了,都赶来吊唁,说:“李公所定的盟约我们不敢违背。”李鸿章从年轻到老,没有一天说过要引退,签订《马关条约》后回来,议论的人不少,有人劝他退隐。李鸿章说:“对于国家,绝对不能有任何轻视的意思,如今局势颓败,我请求引退,国家还能依靠谁呢?”他的忠义勤勉都像这样的。平定大难后,他独自主掌国事数十年,所有内政外交,他一直凭一己之身挡在前面,国家倚靠他为栋梁,名满全球,中外仰慕,这是近代所未有的。他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实在不愧为社稷之臣;只是他才气自喜,喜欢用利禄驱使人,志节之士大多不喜欢被他所用,处理事情有些轻重缓急不分,最终导致很多事情处理被延误直至失败。质疑诽谤之声四起,难道事出无因吗?丹东市
学年度(下)期末教学质量测试
高二语文
本试卷由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组成

150分钟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澎湃新闻的微信公众
年八月九日发表文
征兵文告;好

后一行采用的特殊的修
采用了同样的手法
勺宣传你还
的一种修辞方
或拼
别构成两个不同

得顺,但意思相异。例如
多研究

就是其
读者
况下
外的表述都更加“官方
者的真正意图


是说其“土味
是“做好科研”,真正想的却是
看作两个文本的并置、对比与复
个是由汉字承载
的文本

半遮
文本。其特殊之处就

破解其秘密的线索展示给
逗引读者去揭开更深层的真


的行动
⑤从修辞的角度看
乍一种委
般的委婉
话者的真实意图加以修饰
使其看起来不那么直
其目的
将我们在生活中彼
又假装是“不
不”盖而弥彰


心声体
为了造成
年轻人
天然带有
发和俏皮的感觉

个有趣的

也许你会
其深层的特质。从某
”不无相似

动的,表达
颠覆
嘲热讽或插科

两者在精神上存在
差异
音心声
体的或个体
生的耽
相对于“狂欢节
意的倒置和“革命”
体”来自更为
会互动情境。发
不刻意

就生活在现实
又不肯全情投
维持了与现
有的距
距离使他保有了刻意
破现实
虛伪和漏洞的权和
狂欢
种撕
切秩序、决绝抗争的态度去否定现实。与其说它在批判,不如说它在调
这种意义上
音心声
使用者绝不会成为“革命
也并不表明他就是

音心声


通的多维可能性:他揭
露现
维持与现实的
谋”,亻
探索松动
可能性。它虽

界,却也固执地维续着括号内
⑧与巴赫金
节”精神不


圣诞、恶

采用的也是“正常
柔敦厚
以被公众接受的表达

诞生于互联网
境本身具有密不可分的联
里既
是各
现象的催生地和实
较实

会更为宽松和
网络为发
者带来心理
们将
开化的
为所依赖
会共识的
为“注音
体”的诞生带来
为它释放其政
走提
供了保障。近些年来
声体
是一种“民
修辞手
在“犭
民同
⑩0同一种
±会力量的青睐和使

首先还
流工具,具有价值中立性。然而任何一种
都是从特定
境中产生

会受到其使用环境的景
有其无法摆脱的伦理向度。这既


表述形式和运用方式,内
察世界和人生的
角。因此,哪怕只是对现象的单纯“描写”,也不可避免地会关联
到某种特定的价值导向,说到“注音心声体”,这至少意味着,我们要维持好括号内的声
,使其被更多的人听到,然后再去努力修正括号外的那个世界。
(选自《读
21年第1期
杰《括号内的声
种网络汉语修辞的潜
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
的一项是(3分

体”是在括号内用加注与汉字不同的拼音的方式来传达
实意图的体
B.“注音”是形式特征
内容,指作者的真正意图,从
彰,是指不掩盖
将其公然摆
使真实意图更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
体”亦体现了人们观察世界与人生的不同视角
下列选


遮半闭中揭示真相而不令人反感
B.插科打诨,往往会产生幽默的效果,使个体之间的交流得以轻松进
醒地点破现实
某些不太合理之处,委婉地引起修正的注意
社会共识的存在,为“注音心声体”释放其政治潜能提供了保
下列选项中,作为例子来佐证第⑩段画线句的观点
适的一则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