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
2012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
数学(理)试题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复数z满足z(l +2i) =4 -2i(i为虚数单位),则|z|=
A.l B.2 C. D.
2.设全集 =
A.{l} B.{2} C.{0,l,2} D.{1,2}
3.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下,下列曲线中,其右焦点与抛物线y2 =4x的焦点重合的是
A. B.
C. D.=1
4.已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n,且S3 =6,则5a1+a7,的值为
A.12 B.10 C.24 D.6
5.函数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大致图象为
6.已知那么(展开式中含x2项的系数为
A.125 B.135 C.-135 D.-125
7.已知x,y满足不等式组则z=2x +y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为
A. B. C. D.2
8.2011年3月17日上午,日本自卫队选派了两架直升飞机对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的燃料池进行了4次注水,如果直升飞机有A,B,C,D四架供选,飞行员有甲、乙、丙、丁四人供选,且一架直升飞机只安排一名飞行员,则选出两名飞行员驾驶两架直升飞机的不同方法数为
A.18 B.36 C.72 D.108
9.已知a,b均为单位向量,则“”是“a+b=()”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0.已知长方体ABCD –A1B1C1D1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16,则该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最大值为
A.32 B.36 C.48 D.64
11.下表是最近十届奥运会的年份、届别、主办国,以及主办国在上届获得的金牌数、当届获得的金牌数的统计数据:
某体育爱好组织,利用上表研究所获金牌数与主办奥运会之间的关系,求出主办国在上届所获金牌数(设为x)与在当届所获金牌数(设为y)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在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英国获得19块金牌,则据此线性回归方程估计在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上英国将获得的金牌数为(所有金牌数精确到整数)
A.29块 B.30块 C.31块 D.32块
12.我们把正切函数在整个定义域内的图象看作一组“平行曲线”,而“平行曲线”具有性质:任意两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与两条相邻的“平行曲线”相交,被截得的线段长度相等,已知函数图象中的两条相邻“平行曲线”与直线y =2012相交于A,B两点,且|AB| =2,则)=
A. B. C. D.-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题一第2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
13.某旋转体中间被挖掉一部分后,剩下部分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14.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及公比均为正数,令,若是数列{}的最小项,则k= 。
15.已知实数x∈[3,17],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x不小于87的概率为 。
16.如图,在每个三角形的顶点处各放置一个数,使位于△ABC的三
边及平行于某边的任一直线上的数(当数的个数不少于3时)都分
别成等差数列.若顶点A,B,C处的三个数互不相同且和为l,则
所有顶点上的数之和等于 。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向量m=(cos A,cos B),n=(2c+b,a),且m⊥n.
(I)求角A的大小;
(Ⅱ)若a=4,求△ABC面积的最大值.
18.(本小题满分12分.)
某班同学利用节假日进行社会实践,在25~ 55岁的人群中随机抽取n人进行了一次关于生活习惯是否符合低碳观念的调查,若生活习惯符合低碳观念,则称为“低碳族”.根据调查结果得到如下统计表和各年龄段人数频率分布直方图:
(I)补全频率分布直方图并求n,a,p的值;
(Ⅱ)从[40,50)岁年龄段的“低碳族”中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18人参加户外低碳体验活动,其中选取3人作为领队,记选取的3名领队中年龄在[40,45)岁年龄段的人数为X,求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所示的七面体是由三棱台ABC – A1B1C1和四棱锥D- AA1C1C对接而成,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BB1⊥平面ABCD,BB1=2A1B1=2.
(I)求证:平面AA1C1C1⊥平面BB1D;
(Ⅱ)求二面角A –A1D—C1的余弦值.
20.(本小题满分12分)
椭圆M的中心在坐标原点D,左、右焦点F1,F2在x轴上,抛物线N的顶点也在原点D,焦点为F2,椭圆M与抛物线N的一个交点为A(3,).
(I)求椭圆M与抛物线N的方程;
(Ⅱ)在抛物线N位于椭圆内(不含边界)的一段曲线上,是否存在点B,使得△AF1B的外接圆圆心在x轴上?若存在,求出B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定义:已知函数f(x)与g(x),若存在一条直线y=kx +b,使得对公共定义域内的任意实数均满足g(x)≤f(x)≤kx+b恒成立,其中等号在公共点处成立,则称直线y=kx +b为曲线f(x)与g(x)的“左同旁切线”.已知
(I)证明:直线y=x-l是f(x)与g(x)的“左同旁切线”;
(Ⅱ)设P(是函数 f(x)图象上任意两点,且00,使得.请结合(I)中的结论证明:
请考生在第22、23、24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请写清题号。
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过半径为4的⊙O上的一点A引半径为3的⊙O′的切线,切点为B,若⊙O与⊙O′内切于点M,连接AM与⊙O′交于c点,求的值.
2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圆锥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
(I)以原点为极点,x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求圆锥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
(Ⅱ)若直线l过曲线C的焦点且倾斜角为60°,求直线l被圆锥曲线C所截得的线段的长度.
24.(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对定义在区间l,上的函数,若存在开区间和常数C,使得对任意的都有,且对任意的x(a,b)都有恒成立,则称函数为区间I上的“Z型”函数.
(I)求证:函数是R上的“Z型”函数;
(Ⅱ)设是(I)中的“Z型”函数,若不等式对任意的xR恒成立,求实数t的取值范围.
2012年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
数学(理科)·答案
(1)B (2)C (3)D (4)A (5)C (6)B
(7)D (8)C (9)B (10)A (11)B (12)D
(13) (14)1006 (15) (16)
(17)解:(Ⅰ)∵,
∴,由正弦定理可得,即,整理可得.………………………………………………………………………(5分)
∵0<<,∴>0,∴,∴.………………………………(6分)
(Ⅱ)由余弦定理可得,,即(当且仅当时取等号),故. …………………………………………………………………(9分)
故△ABC的面积为,当且仅当时,△ABC的面积取得最大值.……………………………………………………………………………(12分)
(18)解:(Ⅰ)第二组的频率为,所以,补全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
…………………………………………………………………………………………………(2分)
第一组的人数为,频率为所以
由题可知:第二组的频率为0.3,所以第二组的人数为,所以第四组的频率为,所以第四组中的低碳族的人数为…………………………………………………………………(4分)
(Ⅱ)因为岁年龄段的“低碳族”与岁年龄段的“低碳族”的人数比值为60:30=2:1,所以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18人,应从岁年龄段中抽取12人,从岁年龄段中抽取6人.…………………………………………………………………………(6分)
X的可能取值为0,1,2,3,
则
…………………………………(10分)
故X的分布列为
X 0 1 2 3
P
故………………………………………(12分)
(19)解:因为BB1⊥平面且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所以以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有
.……………(2分)
(Ⅰ),
.
与是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平面.又平面,平面平面.………(6分)
(Ⅱ),,
设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则,.
于是,取,则,.
设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则,,可得,
取,则,.
,由图知二面角为钝角,所以其余弦值为…………………………………………………………………(12分)
(20)解:(Ⅰ)依题意设椭圆的方程为(),抛物线的方程为,
∵点在抛物线上,∴,
∴抛物线的方程为,且,从而,……………………………(2分)
∵点在椭圆上,且椭圆的焦点为,,
∴,
∴,,∴椭圆的方程为.………………………(5分)
(Ⅱ)假设存在点,使得△的外接圆圆心在轴上,设该圆心为,
则………………………………………………………………………(7分)
由得,解得,
所以外接圆方程为.…………………………………………………(9分)
联立,解得(舍去).
∴,与关于轴对称,∴点B在椭圆上.…… (10分)
结合图象可知,在抛物线位于椭圆内的一段曲线上,除点外,
不可能再有满足的点.
∴在抛物线位于椭圆内(不含边界)的一段曲线上,不存在满足题意的点,
使得△的外接圆圆心在轴上. ……………………………………………………(12分)
(21)解:(Ⅰ)要证明结论即证.
令,则,
易知在处取得最大值,所以,即,等号在公共点(1,0)处成立.……………………………………………………………………(2分)
再令,则,易知在处取得最小值,所以,即,等号在公共点(1,0)处成立.……………………………………………………………………………………………(4分)
故对任意,恒有成立,即直线是与的“左同旁切线”.…………………………………………………………………………(6分)
(Ⅱ)因为,所以,所以.
…………………………………………………………………………………………………(8分)
解法一:(作差法,利用(Ⅰ)的结论)因为,
,所以.………………(12分)
解法二:(反证法,利用(Ⅰ)的结论)令,则,显然自相矛盾,故;同理可证.故. ………………………………………………………(12分)
(22)解:如图,作两圆的公切线,连接,,则,
所以,………………………………………………………………(3分)
由弦切角定理知,,
则,所以,……………………………………………………(7分)
所以,则.……………………………………(10分)
(23)解:(Ⅰ)曲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
所以C的普通方程为:. 把代入,得,即,即.…(5分)
(Ⅱ)根据对称性,不妨设直线过曲线的右焦点(1,0),此时直线的参数方程是,代入的普通方程并整理得,所以直线被圆锥曲线所截得的线段的长度为.……………………(10分)
(24)解:(Ⅰ)当时,,此时;
当时,,
当时,,此时.
所以对任意的都有,且对任意的都有恒成立,所以函数为上的“型”函数.…………………………………………………(6分)
(Ⅱ)不等式对一切的恒成立,只要即可,可得或.…………………………………………………………………………………(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