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力没有做功而是“劳而无功”.
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通过观察总结,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计算公式W=Fs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教学设计
新课引入:生活中的“功”是个多义词,功劳、立功中的“功”有贡献的意思;成功、事半功倍中的“功”有成效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凡是人们从事了脑力和体力劳动,都叫做“功”,那力学中的功又有什么含义呢?接下来让我们看下面的实验.
拉小车
叉车运货
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叉车和货物的运动情况,思考并评价拉力和叉车工作的成效.
进行新课
知识点一:力学中的功
功的概念
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
板书: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P63页《想想议议》图11.1-2中力做功的实例和11.1-3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学生分析总结后交流,教师补充完善结论)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怎样判断力是否做功
接下来请大家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题(用多媒体展示),请你们分析下列示例中力是否做功了.
(1)推石头未推动
(2)草坪上滚动的足球
(3)手提滑板车水平运动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典型不做功的三种情况:a.有力无距 b.有距无力c.力与运动的方向不一致。
知识点二 功的计算
功的计算公式
结合刚才讲的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板书:在力学中,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即:功=力×距离.
用公式表示: W=Fs.单位:焦耳;符号:J;1J=1N·m.
物理意义:1N的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1m的距离,则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就是1J。
2.功的计算的初步应用
例题:多媒体展示教材P64页的例题,并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计算;展示计算过程.
归纳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课外作业---课本P64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