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咏梅》(教学设计+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卜算子 咏梅》(教学设计+教学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17 13:49:08

文档简介

(共10张PPT)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学习目标:
:了解梅花的特点。
:体会两首词的寓意、作者的感情。
:比较阅读两首词的异同点。
: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词。
卜算子 咏梅
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心情
陆词背景:
作者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宋时代,一贯主张收复失地,是坚定的主战派,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因而情绪愤懑抑郁。通过咏梅寄托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毛词背景:
次词写于1961年12月,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 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即使如此,作者仍然保持了革命繁荣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感受时代
结合写作背景,思考作者写梅花为了表现什么?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
飞雪迎春到 。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
待到山花烂漫时 ,
她在丛中笑。
模仿秀:
卜算子·咏梅
南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配乐朗读:
比较阅读:
比较一下这两处梅花在内容
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
(1)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
(2)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
(3)都赞颂了梅花的高洁的品格。
(4)都以梅花自比。
不同点
(1)梅花的
形象不同
陆 游: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象征 屡受排挤的主战派。
毛泽东:傲寒俊俏、积极乐观。
象征革命者的坚贞不屈
斗争的精神。
(2)感情基调
不同
陆 游:低沉孤高。
毛泽东:积极乐观,充满信心。
自我创设:
根据自己对这两首词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方式如:写作、绘画、背诵、抄录、评价等)
卜算子 咏梅
课后学习:
阅读下面一首诗,想一想写出了梅花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山园小梅   林 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卜算子 咏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字词,当堂背诵两首《咏梅》。
2、品味毛泽东《咏梅》含蓄生动的语言,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感悟梅花形象的意义,学习毛泽东善待逆境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
1、从比较两首《咏梅》研讨毛泽东的“反其意”,学习毛泽东善待逆境的精神品质。
2、品味毛泽东《咏梅》词含蓄、明丽的个性语言。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毛泽东对陆游《咏梅》词之“意”的“反”。
2、学习毛泽东《咏梅》词语言含蓄、明丽的个性。
四、教学时数和基本思路
1、教学时数:1课时。
2、基本思路:根据文体特点,你采用“猜诗谜-研诗谜-写诗谜-找诗谜”的环节安排,让学生认识语文丰富多彩,语文就在身边,培养语文兴趣。研讨中,注重教法和学法指导。
五、教具
小黑板或幻灯片、录音机、《红梅赞》乐曲等。
六、教学过程
(一)猜诗谜——兴趣导入。
我知道同学们都喜欢猜谜,都是猜谜高手。这节课我们就来猜谜。请猜下面这两个诗谜。(出示小黑板或幻灯片1)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打一化学物质(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打一树木( )
〔谜底:石灰;柳(树)〕
这是两个诗谜,都出自古代诗人之手,作为谜,含蓄又耐人寻味;作为诗,读起来琅琅上口。下面请大家再猜两个诗谜。(出示小黑板或幻灯片2,内容是陆游和毛泽东的《咏梅》词)
(播放朗读录音,再猜诗谜。谜底:梅花。然后补写词牌和题目、作者等,简单解释“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二)研诗谜——合作探究。
1、研读陆游词。
(1)整体感知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一生孜孜以求的收复中原,报效国家,却屡遭主和派打击、排斥,晚年甚至受到好友杨万里的诗讽。他一生很爱梅花,因为梅花象征着气节。他的这首咏梅词正寄寓了他忧国伤时、坚守节操的情志:在孤独和寂寞中,他坚守心灵的恬定;面对悲剧性的消亡,他矢志不渝。
(2)师生互动
①再听范读或放录音。要求轻声跟读,体会停顿、节奏、重音、语气、语速。
②自读三遍,看谁能背诵。
③男生齐背一遍。
④结合注释,自己疏通课文。
⑤学生就疑难提问,其他学生解答,教师提示补充。(预估词语有“断桥、群芳、妒、零落、故”等。)串通文意:〔上阕〕在寒冷的驿站附近的断桥边,有一株梅花孤独地开放着,没有人培护欣赏它。已是黄昏时候了,梅花独自含愁,遭受着风雨的侵袭。〔下阕〕梅花不想跟百花争春斗艳,任凭百花来妒忌。即便它凋零飘落,成泥作尘,那芳香也像原来一样,永不改变。
⑥品味词句,体悟感情。请一个学生作答,其他学生补充,教师适当提示,完成“陆毛《咏梅》比较表”中“陆词”部分。(出示小黑板3或放幻灯片,见下表)
陆、毛《咏梅》比较表
陆 词
毛 词
生长环境
驿外断桥边,黄昏风雨
悬崖百丈冰,飞雪
拥有感受
寂寞,独自愁
自得、自在、自信、自豪
命运结局
无主,著风雨,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香如故
花枝俏,迎春,不争春,报春
山花烂漫时,丛中笑
精神气质
洁身自好,坚贞不渝,
九死不悔,壮志难泯
坚贞不屈,昂扬乐观,
无私坦荡,大气洒脱
⑦总结陆词,开启对毛词的研读。陆游以心读梅花,梅花融入他的心中。陆游化为梅花,花艳人亦艳,花香人亦香。我们已无须辨何处为梅花之质,何句为陆游之情。他身处逆境,报国无门,却不改恢复之志,为人为诗,骨气奇高,难能可贵。毛泽东处于1961年国际局势的逆境中,却对陆游的格调有所不满,“反其意用之”,反在何处呢?
2、研读毛泽东词。(播放《红梅赞》乐曲)
(1)整体感知
1961年,正值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有意挑起中苏论战,对中国施加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压力。内忧外困,新中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面对这“悬崖百丈冰”的逆境,毛泽东逆流勇进,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他的《咏梅》托梅言志,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决心。“花枝俏”在于装点江山,温暖人间,在于“不争春”只报春,在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不正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洒脱、大气、无私坦荡吗?正因此,他赢得了世界无产阶级的尊敬和爱戴。
(2)师生互动
①老师朗读或放录音,学生轻声跟读,体会停顿、节奏、重音、语气、语速。
②自读三遍,看谁背得快。
③女生齐背一遍。
④结合注释,看彩图(或放幻灯片),自己疏通课文。
⑤学生就疑难提问,其他学生解答,教师提示补充。串通文意:〔上阕〕风雨刚把春天送走,漫天飞雪又迎接春天到来。悬崖上已结下白大坚冰,却还盛开着俏丽的花朵。〔下阕〕这花朵虽然俏丽,却不与百花争夺春光。她只把春天的消息报告人间。特到山花灿漫的时候,她在花丛中摇曳含笑。
⑥品味词句,体悟感情。请一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教师提示,完成“陆毛《咏梅》比较表”中“毛词”部分。(参考答案见前表)
⑦总结毛词之“反”。(出示小黑板4或放幻灯片)
毛泽东“反其意”,第一,反在所面临的环境、局势不同,“悬崖百丈冰”比黄昏风雨严峻多了。如此逆境,既更加表现出作者对当时形势的清醒估计,又更加衬托出梅花及全词的乐观昂扬的风貌。第二,反陆词中的孤独、寂寞、愁苦感,写出了梅花生命的旺盛,傲视逆境、顽强挺拔、自得自豪之感。第三,反陆词的悲剧感。陆词的悲剧感层层加浓,最后梅花成泥成尘,只留下了香气,保持了高洁的灵魂,但事业失败了。这是志士的悲歌,报国无门的长叹。毛词着眼于梅花的迎春、不争春、报春、“山花烂漫”“丛中笑”。这是多么浪漫的诗意啊,多么乐天自得啊!第四、超越陆词洁身自好,坚贞不渝,九死不悔的情怀,创造了无私坦荡、大气洒脱的新形象。总的来说,历代咏梅难有独辟蹊径之作,陆游已添悲剧新意,而毛泽东“反其意用之”,独创逆境之花,报春之美,刚柔并济之神(百丈冰中一俏丽),气宇非凡之韵,堪称超越百代咏梅之极品。好,让我们齐背毛泽东《咏梅》。
⑧齐背毛泽东《咏梅》。
⑨品味词句,加深认识毛泽东的精神性格和文字功夫。
比较课文与原稿“已是悬崖百丈冰,独有花枝俏。梅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思考:为什么用“犹”“俏”好呢
明确:“独”虽能显示梅花不畏严寒的英雄气概,但毕竟有孤独的色彩。改为“犹”,不但没了这个感觉,反而多了生命旺盛、顽强、不屈、自豪自得,与前句语气的衔接也更连贯的感觉。上阕隐“梅”不露,下阕如言梅,既不必要,又少了几分含蓄之美。改为“俏”,至少有三点好处:一是与上句尾字“俏”形成顶针修辞之美,读来韵味更浓;二是既增添了前头温暖、告慰人间的贡献,又强调了下文不居功自傲,只望万花竞放、万山红遍的坦荡情怀;三是俏字重用,一再强调,平添独特美感。“俏”为俊俏,形容女性体貌姣好,为女性专用,和“悬崖百丈冰”对抗,就有了阳刚之美,或说刚柔相济之美。
3、达标反馈(与后边的“巩固练习”一起打印好,课前发放)
①下面诗句节奏划分有错误的一项是(D)。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B、已是/悬崖/百丈冰。C、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D、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②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D)
A、犹有花枝俏(还) B、咏梅(歌咏)
C、更著风和雨(遭受) D、无意苦争春(苦难)
③下面对句子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犹有花枝俏:还有开放的俏丽的花朵。
B、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驿站附近残破的小桥边,有一株梅花开放着,没有主人。
C、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没有心思竭力争夺春光,任凭百花来妒忌。
D、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飘落之后化成泥尘,只有香气的缘故。
④“犹(独)有花枝俏。俏(梅)也不争春。”加点字换成括号内的字好吗?为什么?(答案见上)
⑤用《咏梅》中的词语和句子填空。陆词中的梅花形象是: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无意苦争春、香如故。毛词中的梅花形象是: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丛中笑。
⑥陆、毛《咏梅》都托梅言志,陆词中的梅花象征了洁身自好、坚贞不渝、九死不悔、壮志难泯的主战派。毛词中的梅花象征了逆流勇进、无私坦荡、大气洒脱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其坚贞不屈、昂扬乐观的精神品质。
4、学习小结
①内容总结:从《黄河化险》,我们看到了毛泽东的无上英勇:善待逆境、逆流勇进、充满自信、迎接挑战;从俏立悬崖百丈冰的梅花,我们除看到他上述精神品质外,又领略了他的自得自豪、无私坦荡、大气洒脱。
②方法归纳:理解诗意,要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要善于抓关键性词句。陆毛《咏梅》中都没有出现“梅”字,却字字句句都写“梅”,这就是诗歌的含蓄美。象这样的咏物诗,暂时去掉题目就成了谜语,所以老师把它们叫做“诗谜”。你能写个诗谜让大家猜吗?请动手吧!
(三)写诗谜——延伸拓展。
1、可以写成新诗谜。可以写黑板、粉笔、橡皮、蓝球、水、石头等。写后请几个同学读给大家猜,教师也可读自作诗谜让学生猜。
2、巩固练习。读下面的两个诗谜,回答问题。
甲:左看右看/越看越觉得/你是一条站起来的河滩/抗不住地心引力/才改变从西往东的方向/从上往下流着/不幸/不再流向热情呼唤的大海/却溅落到又聋又哑的古潭/乃由新鲜而入永恒/一日有如几千年/几千年又有如一日/更在永恒中保持新鲜/你为智慧的李白留下了悬念/相信更大的引力属于太阳/会不会有朝一日你竟跃出/原来狭隘的轨迹/突然转身向它飞去/沿着彩虹拐个弯与银河汇合/流向无限丰富的混沌/流向烟波浩淼的无情空间/再没有新鲜/也再没有永恒/只在太阳的燃烧里/投入了最后销魂的一闪
乙: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香禅师)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即唐宣宗)
①请写出这两个诗谜的谜底:瀑布。
②甲诗谜中“你是一条站起来的河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好在哪里?(答:比喻。好在十分贴切地揭示了瀑布的外形特征和神韵。)
③如何理解“在永恒中保持新鲜”?(答:水落进古潭不走了,是“由新鲜而入永恒”;水虽然不再流走,却仍在不断地流,所以是“在永恒中保持新鲜”。)
④以“你为智慧的李白留下了悬念”,你想到李白的哪两句千古绝唱?(答: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⑤甲、乙两诗谜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甲说明人即使走在狭小的天地里,也要开拓进取;一旦有了机遇,则要冲出狭小天地,让有限的生命向无限的时空延伸,哪怕只是一瞬,也是有意义的。乙表达了排除万难、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答案不唯一)
(四)找诗谜——泛舟诗海。
课下搜集四首咏物诗,作简要分析,背给同学猜。(下面几首供参考)
1、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李峤《风》
2、佳色从容至,凌波一枝红。
身虽污泥里,冰洁吟高风。——《咏荷》
3、夜里照时金琐碎,清风拂处玉玲珑。
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王吉《咏竹》
4、钢铁骏马不停蹄,日夜前进不休息。
蹄声哒哒像战鼓,声声催人争朝夕。——《时钟》
5、胸中荷花,西湖秋英。晴空夜明,初入其境。
长生不老,永远康宁。老娘获利,警惕家人。
五除三十,假满期临。胸有大略,军师难混。
接骨医生,老实忠诚。无能缺技,药店关门。——曹操“中草药”诗
(穿心莲、杭菊、满天星、生地、万年青、千年健、益母、防己、商陆、当归、远志、苦参、续断、厚朴、白术、没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