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儿》(教学设计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柳叶儿》(教学设计教学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17 13:49:08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贺知章

宋学孟
在那个严重饥荒的岁月……
1960年前后,全国大面积受灾,其中以河北、山东、山西最为严重,占耕地面积的60%以上。中国科学院一九八九年发表的国情报告这样说:“按保守的估计,因营养不良而死亡约15000000人,成为本世纪中国最悲惨的事件之一。”
一、体会本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二、品读文中的精彩句子,并体会其中饱含的感情。
学习目标:
捋下来 勒紧 兀地
攥干 一茬 凉飕飕
噌噌 微涩 逞能
(luō)
(lēi)
(wù)
(zuàn)
(chá)
( sōu)
( cēng)
(sè)
(chěng)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 、本文作者对小小的柳叶怀有怎样的感情?结合课文描写的内容,说说你认为柳叶儿好吃吗?
3、讨论:“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童年的我为什么会感到“最乐”?“乐”在何处?
整体感悟:
文章主要回忆了童年时抢柳叶儿和吃柳叶儿的往事。
作者抒发了对柳叶儿的感激之情。
在回忆往事的同时作者也流露出了苦中带涩的情感。
在艰苦的环境里,全家为生活操心,为什么我却是全家最乐的?
对柳叶儿的
特殊情感




爬树
救命
苦中有乐
探究
我看痴了,三叔便仰头问我:“你看什么?”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是有意打比方?还是真这样看?
“我”真是这样想的,这比喻是我内心真实写照,是我极端饥饿在头脑中的折射,太饿了,随时都想到吃,真希望太阳是个大红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多么好吃。
小河边的晨景
还有什么可吃的呢
“我想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你认为作者想告诉我们的仅仅是这些吗?
铭记昨日艰辛
珍惜今天幸福
★《柳叶儿》 学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自主阅读课文,做标记; 2.感知课文内容; 3.品味文中精彩语句。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从课文中总结阅读的方法,从而触类旁通应用到考试中去; 2.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乐”和 “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内涵,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1.与柳叶儿有关的童年趣事; 2.“乐”与“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内
涵; 3.一些饱含感情的语句。
【教学难点】: 1.饥荒年代的独特的背景; 2.体会那种“苦中带涩”的情感。
一、自主学习:快速阅课文,圈出重点字词。 给加点字注音
捋 ( ) 噌噌( ) 兀地 ( )
茬 ( ) 飕飕( ) 嚼着( )
二、 整体感知:
(一)重点:与柳叶儿有关的童年趣事。
1.文中以“柳叶儿”为线索,记叙了怎样的故事?
2.作者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是指什么感情?为什么有这种感情?
三、合作探究:作者矛盾的情感。
1.“乐”和“苦中带涩”是否矛盾?
2.生活那般艰苦为何作者却感受充满乐趣?
3.当时人们“饥”“荒”到何种程度?
四、品味赏读:
1.“于是我拼了命地直吃到肚子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撑得透明……那纸一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肠子会淌出来。”这句话写出了什么?是有意夸张,还是写真实的样子?
2.文章开头一段“又是柳叶儿抽芽的季节了。”,这句话中的“抽”字是不是用得不妥,将“抽芽”换成“发芽”好不好?
五.拓展延伸
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柳叶儿在“我”生命中的作用,而现在也有许多人吃“树叶”“野菜”,他们的吃与课文中所写的情况是否相同?现在吃“树叶”的做法对吗?
1.作者在那个饥饿的日子里,看到的太阳“是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的,全是肉做的”,请你结合平时生活情境,想象一下太阳像什么。要求写20字左右的文字。
2. 本文描写了作者童年时代,在那严重饥荒的岁月,上树爬高,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的乐趣,抒写了对柳叶儿的特殊的感情。如果让你以柳树为素材,你准备从什么角度构思呢?尝试写写,并读给同学们听听。
学完本课你最大的收获是:
答案
自主学习
捋 (luō) 噌噌(cēng) 兀地 (wù) 茬 (chá) 飕飕(sōu) 嚼着(jiáo)
(一)重点:与柳叶儿有关的童年趣事。 1.文中以“柳叶儿”为线索,记叙了怎样的故事?明确:以柳叶儿为线索,描写了童年时代,在那严重饥荒的岁月,上树爬高,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的乐趣,抒写了对柳叶儿的特殊的感情。
乐 抢柳叶儿 满足竞争欲 吃柳叶儿 满足口舌欲
2.作者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是指什么感情?为什么有这种感情?
学 “乐”“苦中带涩”,因为柳叶儿曾救过我的命。
(二)探点:作者矛盾的情感。 1.“乐”和“苦中带涩”是否矛盾?
不矛盾,“乐”是因为满足了他作为孩子的表现欲,竞争欲以及口舌欲,是孩子的独特感受,而“苦中带涩”是作者现在回忆起往事时的心中的感受。
2.生活那般艰苦为何作者却感受充满乐趣?
虽然是饥荒年代,但但是“我”仍然不懂得生活的艰难,全家面临的处境,是一种“少年不识愁滋味”。
(三)难点:饥荒年代的独特的背景。 当时人们“饥”“荒”到何种程度?
“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完了,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
“做这样的饭,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了吃。”
看到太阳,把它当成“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的,全是肉做的。”
在这个特殊的饥荒的年代的背景下有这种复杂的感情,还是能让人接受的。
(四)赏点:赏析文中精彩的句子。推荐一句:“于是我拼了命地直吃到肚子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撑得透明……那纸一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肠子会淌出来。”这句话写出了什么?是有意夸张,还是写真实的样子? 这句话不仅写出了“我”吃柳叶儿包子时的贪婪和吃的数量之多外,还表现了“我”饥饿瘦削到何种程度。
(五)疑点:对首段的质疑。 文章开头一段“又是柳叶儿抽芽的季节了。”,这句话中的“抽”字是不是用得不妥,将“抽芽”换成“发芽”好不好?
用“抽”字不仅能写出柳叶成长的动态,写出了柳叶较大的状态,而正是因为柳叶较大,才与下文“一片片打着细卷儿,……慢慢舒展”相吻合。而用“发芽”却只写出了一个事实,而刚“发芽”的柳叶,视角效果较差,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六)热点:谈谈现在人们吃柳叶儿的做法。 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柳叶儿在“我”生命中的作用,而现在也有许多人吃“树叶”“野菜”,他们的吃与课文中所写的情况是否相同?现在吃“树叶”的做法对吗? 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可从以下方面进行点拨:
1.少量地吃,有选择地吃,可以丰富营养,提高食欲; 2.现在人们吃时作为美味中的调剂活保健品来吃,而过去是为了生存; 3.从环保的角度来讲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