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孙权劝学》。恳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1、 教材及学情分析
《孙权劝学》是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从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看,把它放在这一单元中,紧扣单元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名人的品格,态度与精神这一要求,同时新教材将文言文分散在每一单元中,也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与积累文言知识,提高自己的文言阅读能力。《孙权劝学》文章短小精悍,内容简单易懂,是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好文本。“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语),《孙权劝学》这个例子既承担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任务,又是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的好文章。
学生通过小学特别是初一上学期的学习,已初步具备了利用工具书和注释阅读简易文言文的能力,但阅读文言文的水平还较低,还有畏难情绪。不过三国人物故事的魅力会吸引学学生,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会比较高。
二、学习目标、学习重点的确立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孙权劝学》其简练生动的笔墨,个性鲜明的对话,极富特色。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和学案上是一致的:
1、诵读课文,把握文意,复述课文内容大意。
2、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品味孙权、鲁肃、吕蒙的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3、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其中第一、第二个学习目标为本课的学习重点
三、教法、学法的选择
1、教法的选择
使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方法,用两课时对本课进行教学,我具体采取以下方法:
朗读为本、注重基础、品味探究、拓展延伸。“朗读为本”,即抓住文言文的特点,让“读”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兴趣,还文言文课堂书声朗朗的本来面目。而且,文言文的朗读必须读出“古韵古味”。本课中我将通过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朗读把对文本的理解逐步推向深入。“注重基础”,即关注学生文言文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扫清字词障碍,增强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品味探究”,把文言文当美文来学,让学生增强文学欣赏能力。拓展延伸即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及空间。
2、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
让学生运用学案进行高效学习,具体如下:
(1)朗读体验。让“读”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故事情节、人物个性。
(2)探究交流。开展师生、生生与文本之间多层次对话,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3)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动口、动手和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生学会学习,做学习型人才,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学案导学取得高效的关键。
四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由过五关斩六将战功赫赫的关羽,惨败在吕蒙手下,败走麦城,丢失了性命导入。告诉学生最初的吕蒙的是个学问不高经常被人笑话的将军,是什么让吕蒙发生了巨大变化智勇双全,以至于最后能打败关羽呢?让我们来从今天学习的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明确学习目标
让学生参与学习目标的确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展示、交流、检查课前预习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交流预习成果,解决预习中遇到的疑难,小组内不能解决的,有学习组长在全班内发问,学生不能解决再有教师讲解。
教师对第2、3、4题古今词义辨析、通假字等检查提问,落实好文言文字词的学习,为疏通文义打下基础。磨刀不误砍柴功,文言字词上下功夫,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四)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朗诵录音,要求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
2、单个学生表演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点评。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把握课文的朗读要求。对难句的朗读老师要抓住契机调动学生进行探究,不可轻易放过。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采用朗读、翻译结合的方式,一学生读原文,另一学生进行翻译。翻译时要力求语言生动流畅,再现原文神韵。避免翻译的机械和刻板,培养学生的文言理解力,又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力。教师、学生及时进行点评,加深学生对重点文言词汇的理解
4、复述课文内容。
5、理清思路,分析文章层次,归纳层意。
(五)合作探究,品读语言,感知人物形象
我将学案上的合作探究及品味语言整合在一起,因为合作探究的两个问题是:孙权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效果的?这两个问题,都要通过学生声情并茂的读课文来寻找答案,品读课文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学生品读的正是孙权、鲁肃、吕蒙的对话,学生只有把握了人物性格,才能读好对话,反过来,学生品读课文,有助于深刻理解人物,品读课文和分析人物相辅相成。
我设想学习小组内采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文中人物的心理、语言、神态、动作,并可加以适当的发挥,进行表演。在编写剧本,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深入研究课文,深刻领悟人物性格,同时,表演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体验反思
学案上设计了两个问题:1、昔日吴下阿蒙,经过发奋努力,让同僚们刮目相看,我们不禁想到另一篇文章《伤仲永》,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看法。2、古今中外很多名人都是因为勤奋学习才得以成才,你能举一两个这样的故事吗?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很好,方仲永天赋过人,因为不使学,而泯然众人矣。与吕蒙知错就改,发奋读书,大有所益,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加深对开卷有益道理的认识。列举勤学而成才的故事是课文的自然延伸水到渠成,潜移默化的进行学习的情感教育。学生比较容易列举出,
(七)推荐阅读
向学生推荐学案上的课外阅读:《宴子故事两篇》《张良敬老》《周亚夫军细柳》,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短文里的注释,查阅工具书,读通读懂短文,并选一篇喜欢的短文精读,写一篇读后感。这样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文言文的阅读,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从中汲取营养,增加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布置预习完成:练习反馈、延伸阅读部分。
五、说板书
板书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高度浓缩,要体现出程序性、概括性、艺术性。
老师们,第一堂课的任务就完成了。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让课堂在学生朗朗的读书声中开始,用4分钟左右时间,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朗读课文,试着让学生背下来。
二、练习反馈
用6分钟完成练习反馈,学习小组内批改,注意纠错。
三、延伸阅读
时间:15分钟左右
先让学生学习小组内交流展示,相互质疑,老师注意收集共性问题。
老师讲解短文,要帮学生疏通文义,之后再有重点的讲述练习题。
第二篇短文写的是吕蒙的智勇双全,为鲁肃出主意如何对付关羽的故事,教师要注意和课文的联系,引导学生找出和课文相照应的句子。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展示读后感
时间:20分钟
学生小组内质疑、问难、展示,老师快速巡回辅导,因为文言文学生问题肯定会比较多。
全班内展示交流,要求学生先复述所选的故事,再展示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