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

文档属性

名称 我的叔叔于勒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17 13:5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莫 泊 桑
莫泊桑(Maupassant 1850~1893)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00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莫泊桑像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短篇小说《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等。
本文节选自莫泊桑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短篇小说《羊脂球》写普法战争时,法国的一群贵族、政客、商人、修女等高贵者,和一个叫作羊脂球的妓女,同乘一辆马车逃离普军占区,在一关卡受阻。普鲁士军官要求羊脂球陪夜,遭到羊脂球拒绝,高贵者们也深表气愤。但马车被扣留后,高贵者们竟施展各种伎俩迫使羊脂球就范,为大家解围。羊脂球最终得到的却是高贵者们的轻蔑。小说反衬鲜明,悬念迭生,引人入胜,写出了法国各阶层在占领者面前的不同态度,揭露了贵族资产阶级的自私、虚伪和无耻,赞扬了羊脂球的牺牲精神。
莫泊桑
短篇小说集
梳理情节:
1、复 述 课 文
2、概 述 情 节
3、精 要 归 纳
请用简洁的语言,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概述情节.
例:《故乡》
深冬,我乘船回故乡,看到故乡萧索景象,心情悲凉起来。在故乡时我见到了闰土和杨二嫂。卖掉老屋后,我带着母亲和宏儿离开了故乡。
如:
于勒挥霍家产,被送海外。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等待据说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回来解困。全家外出游玩时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于勒而去。
精要归纳
如《故乡》一文可归纳为:
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盼于勒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赞于勒
遇于勒
躲于勒
于勒主要情况调查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籍贯
主要经历 青年时期
中年时期
老年时期
主要社会
关系
跳读课文 摄取信息
于勒·达尔芒司

五十多岁
法国哈佛尔
行为不端,糟蹋钱。被打发去美洲
做买卖,赚了钱。想赔偿哥哥损失。
穷光蛋,不愿回哈佛尔,在船上卖牡蛎
哥嫂菲利普夫妇、侄子若瑟夫、两个侄女、二侄女婿
跳读课文 摄取信息
画出文中全家对于勒不同的称呼词语。
文中大家是如何称呼于勒的?
全家唯一的希望
全家的恐怖
分文不值的于勒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这个家伙
小子,贼,讨饭的,流氓
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大家)
克拉丽丝
克拉丽丝
菲利普
若瑟夫
探究称呼语
探究称呼 分析人物
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称呼?
称呼中体现出哥嫂对于勒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于勒简历
菲利普夫妇称呼与行为

盼、赞
怕、躲
坏蛋、流氓、无赖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小子、家伙、贼、讨饭的、流氓
惧怕、憎恨
奉为福星
深恶痛绝
挥霍家产
经商发财
衰败穷困
变化的是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
不变的是菲利普夫妇对金钱的态度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马克思、恩格斯
小说主题一:
揭露资产阶级社会中异化的人和人的关系——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世 态 炎 凉
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
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
贫居闹市无人问;
富在深山有远亲。
提示:结合文中的具体描述进行分析。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从而解读人物的内心活动。
从菲利普夫妇立场看,他们为什么不认亲弟弟?
用第一人称讲述菲利普夫妇不认于勒的原因。
我不想认他,因为——。
之所以做这样的陈述,是因为我从文中————的描述中看到了菲利普夫妇的————。
我不能认他,因为——。
之所以做这样的陈述,是因为我从文中————的描述中看到了菲利普夫妇的————。
小说主题二:
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莫泊桑作品)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但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窗口,读他的作品,读他笔下的人物,可以是哭或是笑,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左拉
莫泊桑
主人公:菲利普夫妇
“我”:见证人,记叙者
于勒:线索人物。
文章的主人公是于勒吗?
写作训练:
(A) 父亲急忙向我们跑来。“克拉丽丝?克拉丽丝!”他眼睛里放着光,脸涨得红红的,像熟透的苹果。“快去看啊,那个吃牡蛎的极有风度的先生怎么那么像于勒!在他身旁还有一位高贵的妇人呢!” ……
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离不开他手里干的活儿。……于勒突然抬起了头,与父亲的目光相遇,这时……
一、根据提示续写文段
二、对比阅读《平分生命》,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