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岳阳楼记》课件+教案(语文版八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岳阳楼记》课件+教案(语文版八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17 13:59:59

文档简介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
二、学习一些文言词,懂得文言虚词“则”的用法。
三、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四、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一、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
二、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表达了作者深刻而丰富的感情。
三、理解整句与散句结合,使文章既和谐又富于变化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
教学难点:
1、 掌握全文的思路,2、 即由事写景,3、 由景写情,4、 由情言志。
5、 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6、 忧,7、 后天下之乐而8、 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三、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作者几文章的内容,学习生字熟读课文。
教学步骤:
1、 引入新课
2、 讲新课
(1) 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范仲淹(989─1052年),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靠刻苦攻读,1015年中进士,官至副宰相。他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极深。他不断议论朝政,切中时弊,得罪保守派,被排挤出朝廷。著有《范文正公集》。
2.介绍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5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触动了朝中保守派的根本利益,被罢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第二年6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即将落成,去信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一年9月15日写成的。
(二)范读课文,学习生字。
谪守(zh) 滕子京(tng) 予观夫(y)(f) 衔远山(xin) 浩浩汤汤(shāng) 朝晖夕阴(huī) 潇湘(xiāo)(xiāng) 迁客骚人(sāo) 霪雨(yn) 霏霏(fēi)(fēi) 怒号(ho) 樯倾楫催(qing)((j) 山岳潜形(qin) 薄暮冥冥(b)(mng) 波澜不惊(ln) 沙鸥翔集(ōu) 岸芷汀兰(zhǐ)(tīng) 皓月千里(ho) 静影沉璧(b) 宠辱偕忘(xi) 嗟夫(jiē)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都。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叮嘱。
(3) 由读课文,(4) 直至读熟。
(5) 学习文章的第一节。
1.本节课文,并根据页下注释翻译这一节。
2.学习这一节中重点的实词和虚词。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作太守。
越明年:越,到了。
政通人和:通,顺利;和,和乐。
属予作文以记之:予,我;以,来; 之,指重修岳阳搂这件事。
3.概括这段文章的内容。
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4.背诵课文第一节。
3、 作业。
熟读课文,记忆生字,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1、 复2、 习引入。
朗读全文,复习生字。
3、 新授。
(1) 学习课文第二节。
1.朗读本节课文,说说这一节写了洞庭湖哪些方面的内容。
洞庭湖的大观。
2.翻译描写洞庭湖大观的课文,想象洞庭湖的壮丽景色。
予观夫巴陵胜状:夫,发语词,无意义;观,观看;胜,美好。
此则洞庭湖的大观:则,就是;观,景象。
3.翻译本节课文剩余的内容说说这部分写的是什么?
北通巫峡:北,向北;通,到达。
南极潇湘:极,到。
这部分写的是: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4.想一想,既然是岳阳楼之大观,为什么不详细记述呢?
因为“前人之述备矣”,如果作者再详细写就会显得重复没有新意。
5.背诵本节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三节。
1. 朗读课文,2. 想一想,3. 这一节写的是岳阳楼什么时候的景色?
“霪雨霏霏”时的景色。
4. 这“霪雨霏霏”时写了洞庭湖哪些方面的内容?
霪雨霏霏时间之长;天气阴冷,风高浪大;天昏地暗;傍晚时节两岸的声音。
5. 这样的天气,6. 这样的景色,7. 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悲伤)
8. 重点的实词和虚词。
登斯楼也:斯,这。
去国怀乡:去,离开。
感极而悲者矣:极,极点。
9. 朗读这节课文,10. 体会其中描绘的情形。
11. 背诵这一节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四节。
1. 朗读课文,2. 说说这节课文描写的是岳阳楼什么时候的景色?
“春和景明”时的景色。
3. 这“春和景明”时节,4. 作者描绘了岳阳楼哪些方面的景色?
宽阔而平静的水面,水面上下自由自在的动物,岸边郁郁青青的植物,皓月千里的月色,相互对答的渔歌。
5. 面对如此的美景,6. 人们会产生那些感受?(喜)
7. 重点的实词和虚词。
春和景明:和,和暖;景,阳光。
而或长烟一空:或,优势。
宠辱偕忘:偕,都。
8. 自读课文体会文中描写的美好景色。
9. 背诵这节课文。
小结:课文的第三节和第四节写出了洞庭湖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以及不同的人面对这两种不同的景色时产生的不同的思想感情。“霪玉霏霏”时的感极而悲,“春和景明”是的喜洋洋,照应了第二节课文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些人因为自己不同的遭遇,面对洞庭湖壮观的景色产生差距强大的感受,是因为他们的心情不同。
4、 作业。翻译并背诵课文前四节。
第三课时
一、引入复习。
二、新授
(一)学习课文第五、六节。
1. 仔细朗读课文第五节,2. 看看作者在这一节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3. 学习重点的实词和虚词,4. 并翻译者节课文。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
或异二者之为:或,或许;异,不同;二者,指以上两种不同的心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因为。
是进亦忧:是,这样。
先天下之忧而忧:先,在……之先;而,就。
后天下之乐而乐:后,在……之后。
5. 这一节作者由对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写到了古仁人的感情,6. 借对古仁人思想感情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7. 要“先天下之忧而8. 忧,9. 后天下之乐而10. 乐”,11. 这是作者要追求的最高境界,12. 也是本文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之一。
13. 背诵这两节课文,14. 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全文,整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介绍重修岳阳楼的背景 写作本文的原因 洞庭湖的胜景
览无之情之异 霪雨霏霏之悲 春和景明之喜 与以上二者之不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情言志)
(三) 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1. 将叙事、写景、抒情、言志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2. 整句与散句相结合,3. 读起来朗朗上口,4. 易读易记。
(四)成课后第三题。
三、作业。
熟读书背全文。
完成练习册。(共21张PPT)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杜甫
名楼 风范照千古   忧乐 情怀 启后人
——
《岳阳楼记》赏析


学习目标
学习领会文章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
文段一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之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此段写了哪些内容?有何作用?
写作记缘由。侧重滕子京谪守后的政绩。
文段二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文段三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文段四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麟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文段四练习
1、文段中写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2、在写景时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进行的?
写了和煦春风(触觉)、明媚的春光、万顷碧波、翔集沙鸥、游泳锦麟、青青岸芷(视觉)、郁郁汀兰(嗅觉);浮光耀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听觉)。
渲染了一种喜悦的气氛。抒发了一种喜悦的感情——以物而喜。
先空间:空中—水里—岸边;
后时间:白天——夜晚。
写景顺序:
文段五、六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作记缘由
岳阳楼记
背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缘由:属予作文以记之
记叙
巴陵胜状
览物情异
洞庭湖全景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过渡)
迁客骚人
览物之情
阴——悲
晴——喜
描写
抒情
古仁人之心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先……忧,后……乐
议论
总结
构思
语言    
艺术风格
思想意义
历史渊源
时代色彩
后世影响
精巧的构思
写阴晴二景
抒悲喜两般情
叙缘由事
议古今忧乐情怀
 站立“忧乐”处,回看记楼文,
当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之感。
层层蓄势
借题发挥
骈句整齐
散句灵活
精美的语言
如三四两段
如第一文段
骈散结合
如二五两段
历史渊源     
屈原:路漫漫其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杜甫: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
   寒士俱欢颜!
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   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义名: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
   临难而不苟免,见利而苟得。
时代色彩
   庆历革新后,范仲淹、欧阳修、滕子京等改革官员先后被贬谪偏远之地。但众人忧国忧民之志不改。范仲淹满怀激情地写下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既是其人生理想的追求,也是他对积极进行改革的这个政治阵营的精神的总结《岳阳楼记》中体现的这种思想,实际上就是庆历之际一大批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思想的结晶。
后世影响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左中棠: 为救国而发起洋务运动。
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自宋以降,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以博大的“忧乐”情怀直与屈原的爱国精神相勾通,于是,岳阳楼裹携着迁谪文学的丰厚积淀,在古仁人志士的心中,树立起了民族精神的最高峰。全文仅369字,但内容博大,哲理精深,气势磅礴,语言铿锵,不愧为千古绝唱。
结语
(1)下列不属对偶句的一项是
A、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B、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C、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D、衔远山,吞长江
(2)下列句子读音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若夫/霪雨/霏霏。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然则/何时/而乐耶。 D、微/斯人,吾/谁与归。
(3)《岳阳楼记》开头提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结尾以感叹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结束全文。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先忧后乐精神,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里写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求索精神,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牺牲精神,谭嗣同有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敢于革命的精神,毛主席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多么豪迈!多有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