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上学期7月摸底卷地理试题02(湖北专用)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三上学期7月摸底卷地理试题02(湖北专用)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7-20 06:3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届高三摸底卷02(湖北专用)
地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我国高铁与民航快速发展,两城市互通高铁直达列车和航空航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形成日趋复杂的高铁—民航竞争网络。下图示意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拓展模式。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演变特征为( )
A.空间竞争由分散到集中 B.空间竞争范围由小变大
C.空间网络趋向于双极化 D.边缘城市参与机会渐少
2.该拓展模式主要体现了地理事物空间扩张的( )
A.均衡性 B.集中性 C.临近性 D.等级性
碳通量包括碳排放和碳吸收。下图示意中国、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四个国家2000—2016年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情况(单位:109吨)。据此完成3-4题。
3.①、②、③、④对应的国家是( )
A.美国、中国、加拿大、俄罗斯 B.中国、美国、俄罗斯、加拿大
C.加拿大、俄罗斯、中国、美国 D.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中国
4.碳通量情况说明( )
A.经济水平与人为通量呈正相关 B.正确看待人为通量需考虑总人口
C.国土面积与自然通量呈正相关 D.随经济发展自然通量会逐渐减小
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下表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第五-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据此完成5-6题。
人口普查 第五次(2000年) 第六次(2010年) 第七次(2020年)
常住人口/万 3090.45 2884.62 3205.42
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21.93 16.98 15.91
15-64岁劳动力人口比重/% 70.17 71.46 67.01
65岁及以上老年人人口比重/% 7.90 11.56 17.08
5.通过三次人口普查数据比较,推知该省级行政区( )
A.少儿抚养比快速降低 B.总抚养比先降后升
C.劳动力人口数持续减少 D.劳动力人口数先升后降
6.该省级行政区常住人口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劳动力需求数量的变化 B.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
C.环境人口容量变化 D.基础设施的变化
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山块往往四面陡崖,山块之间也因此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造就了许多特殊的小生境,产生了小尺度植被分异现象。下图示意丹霞孤立山块植被垂直分异模式。据此完成7-9题。
7.从沟谷季雨林到山顶常绿阔叶与针叶混交林之间的植被依次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硬叶灌丛和耐寒草本—硬叶小乔木和灌木—常绿灌丛
B.常绿灌丛—硬叶灌丛和耐寒草本—硬叶小乔木和灌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常绿灌丛—硬叶小乔木和灌木—硬叶灌丛和耐寒草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灌丛—硬叶灌丛和耐寒草本—硬叶小乔木和灌木
8.导致丹霞地貌山顶与山下植被分异的山顶效应是( )
A.“风岛”效应 B.“雨岛”效应
C.“冷岛”效应 D.“干岛”效应
9.对崖下坡地植被分异影响最小的是( )
A.光照 B.土壤
C.水分 D.坡度
库木库勒地区(下图)在三叠纪末期上升成陆,中新世以后,形成地堑性湖盆。随着地壳的差异性抬升,逐渐引起了湖盆内部的多处分裂,气候趋于干旱,风力增强。区内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地,北部山地几乎无冰川分布。中部山麓有一条贯穿东西的泉水出露带。据此完成10-12题。
10.南部山地现代冰川较北部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地形 C.海陆位置 D.地面物质
11.泉水出露带的地质构造可能是( )
A.背斜 B.向斜 C.褶皱隆起带 D.断层
12.地壳差异性抬升对该区湖泊演化的影响有( )
A.湖泊面积增大 B.湖水盐度减小
C.湖泊深度增加 D.湖泊数量增多
“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形象地说出了我国东北满族传统民居的特征。早期的“口袋房”屋顶用桦树皮或茅草覆盖,甚至墙壁也多用树干加工后排列“砌”成;多间北房在最东一间开门,房屋形似口袋;其北屋内南、西、北三面筑有“匚”字型大土坯炕,叫作“万字炕”;烟囱安装在距墙壁半米以上的房西地面上,以一段横烟道与灶屋相连。下图为满族传统民居平面示意图及其烟囱景观图。据此完成13-15题。
13.早期“口袋房”建材以木材为主,主要是因为( )
A.隔热效果好 B.材料来源多
C.坚固耐侵蚀 D.建造速度快
14.“口袋房”形式的民居主要优势是( )
A.抵御野兽侵袭 B.增加室内光照
C.冬季防风保温 D.外形奇特美观
15.“口袋房”的烟囱安装在地面上的主要原因是( )
A.降低烟囱高度 B.减小施工难度
C.增强取暖效果 D.防止发生火灾
二、非选择题:共55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肯尼亚东临印度洋,西接东非高原,赤道横穿东西,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每年3-6月、10-12月为雨季,其他季节为旱季。肯尼亚的西南裂谷区是东非最后一片几乎没有进行过大规模开发的净土。
材料二:西南裂谷中的“尚奥保护区”,其东部是马加迪盐湖,盐湖面积一年内在300到900平方公里之间变化。西部是马赛马拉高原,两地直线距离只有60公里,海拔落差却达近2000米,处于三种不同气候类型的交汇地带。保护区内有一动物观测点—兰托利营地,是观察野生动物行为的绝佳场所,其附近是一处人工水塘。在特定时间段,每天都会吸引大量野生动物前来饮水,其中还有很多难得一见的物种。
材料三:左图为“尚奥保护区”及附近区域示意图,右图为局部地区气候形成示意图。
(1)说出洛伊塔山岭与恩格鲁曼断崖之间台地的气候类型,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2)推测兰托利营地在一年中观察野生动物的最佳时间段,并说明其可观察动物物种丰富的原因。
(3)分析马加迪盐湖一年内湖泊面积变化较大的原因。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如图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
(1)推测该圩田区适宜围垦的自然条件。
(2)分析图示河流三河镇以下河段的形成。
(3)说明这些圩田易发水灾的原因。
(4)有人建议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请从下列两方面选择其一作答,分析圩田这种利用方式改变的作用。
方面①改善巢湖水质 方面②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行山脉是我国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地理分界线,其山麓焚风(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形成的一种干热地方性风)较强,焚风往往以阵风形式出现,从山上沿山坡向下吹。太行山区有众多河流发源地或流经地区,其东麓地带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下图a为太行山东西两侧剖面示意图,图b为太行山东麓焚风的季节分布图,图c为焚风的日分布图。
(1)根据图文材料,推断太行山东西两侧焚风效应较强的坡向,并分析原因。
(2)总结太行山东麓焚风效应在一日之间的强弱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3)说明太行山早春焚风对当地农业的有利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5:BDBBB ADDAB DDBCD
二、非选择题:
16.(1)热带雨林气候 东非大裂谷气候干旱,地表蒸发量大,热气流随坡面上升;在洛伊塔山岭遇到从马赛马拉高原下降的冷空气;形成持续的降雨。
(2)7~9月 三种气候交汇地带,多种野生动物活动范围相互覆盖;早季淡水缺乏,但营地人工水塘水源丰富;未进行大规模开发,人类活动干扰少。
(3)北半球冬季,马加迪湖流域受东北信风控制,降水较少,补给水量小,湖面蒸发旺盛,湖面较小;北半球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东南信风影响,降水较多,补给水量大,湖面较大。
17.(1)地处亚热带,热量充足,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可耕作面积大;以湖泊沉积、河流沉积为主,土质疏松,土壤肥沃;近河流,地势较低,灌溉水源充足。
(2)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向巢湖输入的泥沙增加;过度开垦,围湖造田,导致巢湖水域面积缩小;巢湖岸线后退后,河流在三河镇以下河段平坦、松散的沉积物上侧蚀冲刷出新的河道,河流延长。
(3)圩田海拔低于巢湖湖面,易遭受湖水倒灌;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降水量大,尤其是梅雨期降水时间长;地势平坦,水流慢,排水不畅;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围湖造田、上游水土流失,巢湖淤积,水位抬高。
(4)方面①:庄稼种植过程中施用的化肥、农药会随农田退水排入巢湖,造成水污染;湿地水流缓慢,促进泥沙沉降;湿地植物吸附氮、磷等营养元素,减轻巢湖富营养化;提高水体连通性,加强水体自净。方面②:圩田地势低于巢湖水面,洪水风险大,湿地发展水产业耐水淹;湿地延缓水流,调蓄洪峰;湿地过渡带阻碍了巢湖水的倒灌。
18.(1)坡向:东侧焚风较强,西侧焚风较弱。
原因:太行山西侧为高原,冬季来自大陆内部的西北风强劲且干燥;气流越过太行山,在太行山东侧(背风坡)下沉增温,温度升高;东侧海拔高差大,下沉增温幅度大。
(2)特点:太行山东坡焚风多出现在夜间至次日上午;在9:00左右出现的频率最高,至午后消失。
原因:白天山地东坡增温快,气流沿山坡上升;上升气流与焚风风向相反,有抵消和抑制作用,故焚风强度较弱。
(3)早春焚风可以使气温升高,热量增加;积雪融化,土壤解冻,有利于冬小麦返青;有利于春播提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