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七上·怀仁期末)海拔大多低于200米,地势平坦,面积广阔的地形类型是( )
A.高原 B.山地 C.丘陵 D.平原
【答案】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高原的海拔在500米以上,地面平坦广阔,山地的海拔也在500米以上,沟谷幽深,丘陵的海拔在200米—500米之间,起伏和缓,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故答案为:D。
【点评】地形判断:
地形 海拔 地面起伏程度 等高线特点
高原 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较为和缓 中间稀疏,四周密集
山地 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起伏很大,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等高线密集
丘陵 较低,一般在500米以下。 有一定起伏,但起伏不太大 较为稀疏
盆地 无一定标准 四周高,中间低 数值中间小
平原 很低,一般在 200米以下。 起伏很小,宽广平坦 等高线稀疏
2.(2021七上·梅河口期末)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组织登山活动,目标是图中的山顶A,请问,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点容易( )
A.A B.B C.C D.B,C均可以
【答案】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读图可知,从C到A等高线比从B到A的等高线排列稀疏,坡度较缓,所以爬到山顶更容易。故答案为:C。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我们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一般爬山会选择从缓坡经过,可以省时省力。或者经过鞍部,地形相对平坦。缓坡土壤发育较好,可以修梯田,保持水土。陡坡则需要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3.(2021七上·鄂州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图上高度通常是相对高度
B.在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表示坡陡
C.地形剖面图是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的,用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着某一方向的地势起伏状况
D.在分层设色地图上,绿色表示海洋
【答案】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地图上高度通常是绝对高度,故A错误。在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故B错误。地形剖面图是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的,用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着某一方向的地势起伏状况,故C正确。在分层设色地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故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1)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能直观地表现出地面的起伏、地势的变化和坡度的陡缓,还能形象地显示出一个地区的地形类型及其特征。判读地形剖面图时要注意起始点和极值区的位置。
(2)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一般是用绿色来表示,黄色和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蓝色表示海洋。
4.(2021七上·鄂州期末)2005年10月9日中国国家测绘局公布最新测得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4.43米,而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是( )
A. 8693.43米 B.8999.43米
C.8789.43米 D.9000.57米
【答案】B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由两地的海拔相减,如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4.43米,而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8844.43-(-155)=8999.43米,故答案为:B。
【点评】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如下:
(1)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海拔为1500米,乙点海拔为500米。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相对于乙点的相对高度是1000米。
5.(2021七上·柳州期末)下图为“某区域沿89°E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判断该区域的地势起伏状况是( )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南高北低 D.北高南低
(2)整体上看,图中A的地形类型是( )
A.平原 B.高原 C.盆地 D.山地
【答案】(1)C
(2)B
【知识点】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1)结合图示中的海拔数据40°N,30°N得知:纬度数小的地区位于南面,地势高,纬度数大的地区位于北面,地势低,该区域的地势特点是:南高北低。故答案为:C。(2)从图中地表形态看出,A处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形平坦开阔,应是高原,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1)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能直观地表现出地面的起伏、地势的变化和坡度的陡缓,还能形象地显示出一个地区的地形类型及其特征。判读地形剖面图时要注意起始点和极值区的位置。
(2)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且地面起伏较小的地形是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缓和的是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的是山地;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中部明显稀疏的是高原,盆地是中间低,四周高。
6.(2021七上·随县期末)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测得两山之间的图上距离是2. 5cm,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10km
B.图示的地形类型主要是丘陵
C.该图的等高距是100米,山顶A位于C的东北方向
D.四地中可能发育河流的是B,适合极限运动的是D
【答案】B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据图可知,图中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表是实际距离2千米,若测得两山之间的图上距离是2. 5cm,则两地的实地距离=2×2.5=5km,故A错误;图示地形起伏和缓,海拔在500米以内 ,地形类型主要是丘陵,故B正确;该图的等高距是100米,山顶A位于C的东南方向,故C错误;四地中C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可能发育河流,B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一般为分水岭,D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适合攀岩极限运动,故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1)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且地面起伏较小的地形是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缓和的是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的是山地;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中部明显稀疏的是高原,盆地是中间低,四周高。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向数值较高处发生弯曲的地方为山谷,山谷是集水区域,可能有河流发育。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即由地势高的地区流向地势低的地区。陡崖处等高线重合,表明该地地势高差大,坡度陡峻。在陡崖处可以开发不同的旅游项目,如新兴的玻璃栈道,跳伞或蹦极等极限运动,或者是攀岩运动,都可以给游客带来惊险刺激的体验。
7.(2021七上·拜泉期末)宽广平坦,起伏很小的地区,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的地形是( )
A.山地 B.高原 C.盆地 D.平原
【答案】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宽广平坦,起伏很小的地区,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的地形是平原。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地形特征主要从海拔和相对高度(起伏大小)两方面来描述。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丘陵海拔较低,有起伏但坡度比较和缓;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高原海拔较高,地面起伏小,边缘陡峻。
8.(2021七上·揭阳期末)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甲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
A.山谷 B.山顶 C.陡崖 D.鞍部
(2)图中甲地的海拔高度在( )
A.900~1050米之间 B.750~900米之间
C.大于1050米 D.小于750米
(3)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100米 B.150米 C.600米 D.750米
【答案】(1)B
(2)A
(3)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由图可以看出,甲地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属于山顶地形,故答案为:B。(2)由图可以看出,图中等高距是150米,甲地的海拔高度是在900-1050米之间,故答案为:A。(3)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由两地海拔相减,图中A处的海拔是750米,B处海拔是600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50米,故答案为:B。
【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2)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也叫做等高线间隔,用h表示。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线的等高距相同。等高线的间隔越小,越能详细地表示地面的变化情况;等高线间隔越大,图上表示地面的情况越简略。
(3)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海拔的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9.(2020七上·霍林郭勒月考)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正确表示河流流向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山脊为分水线,不能形成河流,且河流总是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选项C、D中,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选项A、B中,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根据河流总是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可判断,B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向数值较高处发生弯曲的地方为山谷,山谷是集水区域,可能有河流发育。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即由地势高的地区流向地势低的地区。在寻找河流位置时,要首先判断出山谷的位置,结合位置来解答。
10.(2020七上·德惠期中)下列关于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等高距为100米 B.图中最高处的海拔不超过600米
C.④处不可能发育形成河流 D.AB两条登山线路,B线路更省力
【答案】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该图的等高距为50米,故A错;图中最高处的海拔不超过600米,故B正确;④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可能发育形成河流,故C错误;AB两条登山线路,B线路更费力,因为B处等高线稠密;故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我们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一般爬山会选择从缓坡经过,可以省时省力。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向数值较高处发生弯曲的地方为山谷,山谷是集水区域,可能有河流发育。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即由地势高的地区流向地势低的地区。
(2021七下·黄冈开学考)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四地海拔最低的是( )
A.余村 B.王村 C.气象哨 D.李村
12.若该地区发生山洪暴发或发生泥石流,受威胁最大的地点是( )
A.王村 B.气象哨 C.李村 D.余村
【答案】11.B
12.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11.从图中等高线分布来看,余村的海拔在600-700米之间;王村的海拔在400-500米之间;气象哨海拔是600米;李村的海拔在900-1000米之间;海拔最低的是王村,故答案为:B。
12.从图上来看,若该地区发生山洪暴发或发生泥石流,受威胁最大的地点是余村。该村庄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是山谷部位,其余村庄较安全,故D正确。故答案为:D。
(2021七上·甘孜期末)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3.A处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
A.山脊 B.山谷 C.断崖 D.鞍部
14.攀登B山峰有a、b两条线路可选,其中坡度a、b的陡缓程度是( )
A.a比b缓 B.b比a缓 C.一样 D.无法确定
【答案】13.D
14.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数值中间大四周小的是山峰,数值中间小四周大的是盆地,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
13.读图可知,A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低洼部位,是鞍部。故答案为:D。
14.在等高线地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破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所以读图可知,a处等高线密集,b处等高线稀疏,所以b比a缓。故答案为:B。
15.(2021七上·丹江口期末)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某班学生分为两个小组从A、B两地沿线路①②进行考察。他们下列的考察结论,错误的是( )
A.图中A地位于B地的西南方向。
B.图中C、D两地分别是两个小组的考察点,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200米。
C.在①②两条考察路线中,考察小组沿着山脊前进的是②路线。
D.若甲、乙两处有一条河流,则这条河最可能在乙处。
【答案】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无指向标的地图方向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A地位于B地的西南方向,A说法正确。C地处于600米的等高线,D地处于400米的等高线,两地相对高度为200米,B说法正确。①考察路线处于山脊,判断理由是等高线凸低为脊,②考察路线处于山谷,判断理由是等高线凸高为谷,C说法错误。甲处为山脊,乙处为山谷,水会在山谷处汇集成河流,D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数值中间大四周小的是山峰,数值中间小四周大的是盆地,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
16.(2021六上·龙凤期末)下图中表示山脊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A等高线由高向低凸,为山脊,A正确。B等高线闭合,且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B错误。C等高线由低向高凸出,为山谷,C错误。D等高线闭合,且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数值中间大四周小的是山峰,数值中间小四周大的是盆地,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
(2021七上·桂林期末)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山顶甲与乙地的相对高度为( )
A.200米 B.253米 C.1400米 D.1453米
18.图中丙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 )
A.山脉 B.山谷 C.山脊 D.鞍部
【答案】17.B
18.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数值中间大四周小的是山峰,数值中间小四周大的是盆地,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17.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由两地的海拔相减,图中甲地的海拔是853米,乙地的海拔是600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是253米,故答案为:B。
18.由图中等高线图可以看出,丙地的地形是位于两座山之间的低洼处,是鞍部地形,故答案为:D。
二、综合题
19.(2021七上·盐池期末)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出下列地形部位A E 。
(2)该地形图的等高距是 。
(3)如果A、B两地的图上距离是4厘米,则它们之间实际水平距离是 千米。
(4)想要登上A处最省力的路线是 (C或F );选择D线路,你可能溯水而上,因为该处是 。
【答案】(1)山顶(或山峰);陡崖
(2)50
(3)8
(4)C;山谷
【知识点】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读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A山顶,E陡崖。
(2)读图可知,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为50米。
(3)读图可知,该图的比例尺为1:200000,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千米,如果A、B两地图上距离为4厘米,那么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为8千米。
(4)读图可知,想要登上A处,最省力的路线是C。因为C路线等高线较为稀疏,坡度较缓,F线路坡度较陡。选择D路线,可能逆水而上,是因为D处是山谷,山谷常发育有河流。
【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2)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也叫做等高线间隔,用h表示。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线的等高距相同。等高线的间隔越小,越能详细地表示地面的变化情况;等高线间隔越大,图上表示地面的情况越简略。
(3)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达方式,即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比例尺大小看分母,比例尺越大,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大。在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时,需将比例尺单位进行统一,进而根据分母大小进行比较。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我们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一般爬山会选择从缓坡经过,可以省时省力。或者经过鞍部,地形相对平坦。缓坡土壤发育较好,可以修梯田,保持水土。陡坡则需要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20.(2020七上·榆林月考)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名称:A ,B 。
(2)甲地海拔为 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约 米;甲地在乙地的 方向。
(3)从丙处与丁处爬到D处,较容易爬的是 处,为什么? 。
【答案】(1)山顶;陡崖
(2)250;100;西北
(3)丁;丁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1)图中字母A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B处是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2)等高线上所标注的数字为该条等高线的海拔高度,图中甲地海拔为250米,乙地海拔为150米,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约为250米-150米=100米;在既无指向标,也非经纬网地图中,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据此判断,甲地在乙地的西北方向。(3)等高线的疏密表示坡度的陡缓程度,从丙与丁处爬到山峰D处,丁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最容易攀登。
【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2)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海拔的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我们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一般爬山会选择从缓坡经过,可以省时省力。或者经过鞍部,地形相对平坦。缓坡土壤发育较好,可以修梯田,保持水土。陡坡则需要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21.(2021七上·茌平期末)十一假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走出课堂,到学校附近开展野外实地考察活动。读考察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同学们首先登上了仙人峰,据图判断它的海拔范围是 米。
(2)同学们在①②两河体验了漂流活动,感受到流速较快的河流是 ,原因是 。
(3)同学们进行了攀岩比赛,比赛地点最适合在图中的 地(填字母)举行。
(4)同学们攀登到B处时,能看到图中的湖泊吗? ,理由是 。
【答案】(1)500—600
(2)①;①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流速较快
(3)A
(4)不能;因为B处和湖泊之间隔着一个山顶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由图可以看出,图中的等高距是100米,所以仙人峰的海拔范围是500-600米之间。
(2)①②两河流速较快的是①河段,因为此处等高线更密集、表示坡度更陡峭,水流速度快。
(3)如果同学们要进行攀岩比赛,最适合的地方是在图中A处,这里属于陡崖地形。
(4)同学们攀登到B处时,不能看到图中的湖泊,因为中间有山坡挡住了视线。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数值中间大四周小的是山峰,数值中间小四周大的是盆地,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
1 / 1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七上·怀仁期末)海拔大多低于200米,地势平坦,面积广阔的地形类型是( )
A.高原 B.山地 C.丘陵 D.平原
2.(2021七上·梅河口期末)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组织登山活动,目标是图中的山顶A,请问,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点容易( )
A.A B.B C.C D.B,C均可以
3.(2021七上·鄂州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图上高度通常是相对高度
B.在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表示坡陡
C.地形剖面图是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的,用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着某一方向的地势起伏状况
D.在分层设色地图上,绿色表示海洋
4.(2021七上·鄂州期末)2005年10月9日中国国家测绘局公布最新测得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4.43米,而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是( )
A. 8693.43米 B.8999.43米
C.8789.43米 D.9000.57米
5.(2021七上·柳州期末)下图为“某区域沿89°E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判断该区域的地势起伏状况是( )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南高北低 D.北高南低
(2)整体上看,图中A的地形类型是( )
A.平原 B.高原 C.盆地 D.山地
6.(2021七上·随县期末)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测得两山之间的图上距离是2. 5cm,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10km
B.图示的地形类型主要是丘陵
C.该图的等高距是100米,山顶A位于C的东北方向
D.四地中可能发育河流的是B,适合极限运动的是D
7.(2021七上·拜泉期末)宽广平坦,起伏很小的地区,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的地形是( )
A.山地 B.高原 C.盆地 D.平原
8.(2021七上·揭阳期末)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甲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
A.山谷 B.山顶 C.陡崖 D.鞍部
(2)图中甲地的海拔高度在( )
A.900~1050米之间 B.750~900米之间
C.大于1050米 D.小于750米
(3)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100米 B.150米 C.600米 D.750米
9.(2020七上·霍林郭勒月考)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正确表示河流流向的是( )
A. B.
C. D.
10.(2020七上·德惠期中)下列关于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等高距为100米 B.图中最高处的海拔不超过600米
C.④处不可能发育形成河流 D.AB两条登山线路,B线路更省力
(2021七下·黄冈开学考)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四地海拔最低的是( )
A.余村 B.王村 C.气象哨 D.李村
12.若该地区发生山洪暴发或发生泥石流,受威胁最大的地点是( )
A.王村 B.气象哨 C.李村 D.余村
(2021七上·甘孜期末)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3.A处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
A.山脊 B.山谷 C.断崖 D.鞍部
14.攀登B山峰有a、b两条线路可选,其中坡度a、b的陡缓程度是( )
A.a比b缓 B.b比a缓 C.一样 D.无法确定
15.(2021七上·丹江口期末)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某班学生分为两个小组从A、B两地沿线路①②进行考察。他们下列的考察结论,错误的是( )
A.图中A地位于B地的西南方向。
B.图中C、D两地分别是两个小组的考察点,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200米。
C.在①②两条考察路线中,考察小组沿着山脊前进的是②路线。
D.若甲、乙两处有一条河流,则这条河最可能在乙处。
16.(2021六上·龙凤期末)下图中表示山脊的是( )
A. B.
C. D.
(2021七上·桂林期末)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山顶甲与乙地的相对高度为( )
A.200米 B.253米 C.1400米 D.1453米
18.图中丙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 )
A.山脉 B.山谷 C.山脊 D.鞍部
二、综合题
19.(2021七上·盐池期末)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出下列地形部位A E 。
(2)该地形图的等高距是 。
(3)如果A、B两地的图上距离是4厘米,则它们之间实际水平距离是 千米。
(4)想要登上A处最省力的路线是 (C或F );选择D线路,你可能溯水而上,因为该处是 。
20.(2020七上·榆林月考)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名称:A ,B 。
(2)甲地海拔为 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约 米;甲地在乙地的 方向。
(3)从丙处与丁处爬到D处,较容易爬的是 处,为什么? 。
21.(2021七上·茌平期末)十一假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走出课堂,到学校附近开展野外实地考察活动。读考察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同学们首先登上了仙人峰,据图判断它的海拔范围是 米。
(2)同学们在①②两河体验了漂流活动,感受到流速较快的河流是 ,原因是 。
(3)同学们进行了攀岩比赛,比赛地点最适合在图中的 地(填字母)举行。
(4)同学们攀登到B处时,能看到图中的湖泊吗? ,理由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高原的海拔在500米以上,地面平坦广阔,山地的海拔也在500米以上,沟谷幽深,丘陵的海拔在200米—500米之间,起伏和缓,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故答案为:D。
【点评】地形判断:
地形 海拔 地面起伏程度 等高线特点
高原 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较为和缓 中间稀疏,四周密集
山地 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起伏很大,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等高线密集
丘陵 较低,一般在500米以下。 有一定起伏,但起伏不太大 较为稀疏
盆地 无一定标准 四周高,中间低 数值中间小
平原 很低,一般在 200米以下。 起伏很小,宽广平坦 等高线稀疏
2.【答案】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读图可知,从C到A等高线比从B到A的等高线排列稀疏,坡度较缓,所以爬到山顶更容易。故答案为:C。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我们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一般爬山会选择从缓坡经过,可以省时省力。或者经过鞍部,地形相对平坦。缓坡土壤发育较好,可以修梯田,保持水土。陡坡则需要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3.【答案】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地图上高度通常是绝对高度,故A错误。在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故B错误。地形剖面图是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的,用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着某一方向的地势起伏状况,故C正确。在分层设色地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故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1)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能直观地表现出地面的起伏、地势的变化和坡度的陡缓,还能形象地显示出一个地区的地形类型及其特征。判读地形剖面图时要注意起始点和极值区的位置。
(2)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一般是用绿色来表示,黄色和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蓝色表示海洋。
4.【答案】B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由两地的海拔相减,如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4.43米,而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8844.43-(-155)=8999.43米,故答案为:B。
【点评】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如下:
(1)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海拔为1500米,乙点海拔为500米。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相对于乙点的相对高度是1000米。
5.【答案】(1)C
(2)B
【知识点】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1)结合图示中的海拔数据40°N,30°N得知:纬度数小的地区位于南面,地势高,纬度数大的地区位于北面,地势低,该区域的地势特点是:南高北低。故答案为:C。(2)从图中地表形态看出,A处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形平坦开阔,应是高原,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1)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能直观地表现出地面的起伏、地势的变化和坡度的陡缓,还能形象地显示出一个地区的地形类型及其特征。判读地形剖面图时要注意起始点和极值区的位置。
(2)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且地面起伏较小的地形是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缓和的是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的是山地;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中部明显稀疏的是高原,盆地是中间低,四周高。
6.【答案】B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据图可知,图中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表是实际距离2千米,若测得两山之间的图上距离是2. 5cm,则两地的实地距离=2×2.5=5km,故A错误;图示地形起伏和缓,海拔在500米以内 ,地形类型主要是丘陵,故B正确;该图的等高距是100米,山顶A位于C的东南方向,故C错误;四地中C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可能发育河流,B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一般为分水岭,D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适合攀岩极限运动,故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1)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且地面起伏较小的地形是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缓和的是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的是山地;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中部明显稀疏的是高原,盆地是中间低,四周高。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向数值较高处发生弯曲的地方为山谷,山谷是集水区域,可能有河流发育。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即由地势高的地区流向地势低的地区。陡崖处等高线重合,表明该地地势高差大,坡度陡峻。在陡崖处可以开发不同的旅游项目,如新兴的玻璃栈道,跳伞或蹦极等极限运动,或者是攀岩运动,都可以给游客带来惊险刺激的体验。
7.【答案】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宽广平坦,起伏很小的地区,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的地形是平原。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地形特征主要从海拔和相对高度(起伏大小)两方面来描述。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丘陵海拔较低,有起伏但坡度比较和缓;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高原海拔较高,地面起伏小,边缘陡峻。
8.【答案】(1)B
(2)A
(3)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由图可以看出,甲地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属于山顶地形,故答案为:B。(2)由图可以看出,图中等高距是150米,甲地的海拔高度是在900-1050米之间,故答案为:A。(3)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由两地海拔相减,图中A处的海拔是750米,B处海拔是600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50米,故答案为:B。
【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2)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也叫做等高线间隔,用h表示。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线的等高距相同。等高线的间隔越小,越能详细地表示地面的变化情况;等高线间隔越大,图上表示地面的情况越简略。
(3)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海拔的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9.【答案】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山脊为分水线,不能形成河流,且河流总是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选项C、D中,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选项A、B中,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根据河流总是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可判断,B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向数值较高处发生弯曲的地方为山谷,山谷是集水区域,可能有河流发育。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即由地势高的地区流向地势低的地区。在寻找河流位置时,要首先判断出山谷的位置,结合位置来解答。
10.【答案】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该图的等高距为50米,故A错;图中最高处的海拔不超过600米,故B正确;④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可能发育形成河流,故C错误;AB两条登山线路,B线路更费力,因为B处等高线稠密;故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我们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一般爬山会选择从缓坡经过,可以省时省力。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向数值较高处发生弯曲的地方为山谷,山谷是集水区域,可能有河流发育。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即由地势高的地区流向地势低的地区。
【答案】11.B
12.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11.从图中等高线分布来看,余村的海拔在600-700米之间;王村的海拔在400-500米之间;气象哨海拔是600米;李村的海拔在900-1000米之间;海拔最低的是王村,故答案为:B。
12.从图上来看,若该地区发生山洪暴发或发生泥石流,受威胁最大的地点是余村。该村庄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是山谷部位,其余村庄较安全,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13.D
14.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数值中间大四周小的是山峰,数值中间小四周大的是盆地,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
13.读图可知,A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低洼部位,是鞍部。故答案为:D。
14.在等高线地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破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所以读图可知,a处等高线密集,b处等高线稀疏,所以b比a缓。故答案为:B。
15.【答案】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无指向标的地图方向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A地位于B地的西南方向,A说法正确。C地处于600米的等高线,D地处于400米的等高线,两地相对高度为200米,B说法正确。①考察路线处于山脊,判断理由是等高线凸低为脊,②考察路线处于山谷,判断理由是等高线凸高为谷,C说法错误。甲处为山脊,乙处为山谷,水会在山谷处汇集成河流,D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数值中间大四周小的是山峰,数值中间小四周大的是盆地,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
16.【答案】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A等高线由高向低凸,为山脊,A正确。B等高线闭合,且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B错误。C等高线由低向高凸出,为山谷,C错误。D等高线闭合,且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数值中间大四周小的是山峰,数值中间小四周大的是盆地,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
【答案】17.B
18.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数值中间大四周小的是山峰,数值中间小四周大的是盆地,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17.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由两地的海拔相减,图中甲地的海拔是853米,乙地的海拔是600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是253米,故答案为:B。
18.由图中等高线图可以看出,丙地的地形是位于两座山之间的低洼处,是鞍部地形,故答案为:D。
19.【答案】(1)山顶(或山峰);陡崖
(2)50
(3)8
(4)C;山谷
【知识点】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读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A山顶,E陡崖。
(2)读图可知,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为50米。
(3)读图可知,该图的比例尺为1:200000,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千米,如果A、B两地图上距离为4厘米,那么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为8千米。
(4)读图可知,想要登上A处,最省力的路线是C。因为C路线等高线较为稀疏,坡度较缓,F线路坡度较陡。选择D路线,可能逆水而上,是因为D处是山谷,山谷常发育有河流。
【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2)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也叫做等高线间隔,用h表示。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线的等高距相同。等高线的间隔越小,越能详细地表示地面的变化情况;等高线间隔越大,图上表示地面的情况越简略。
(3)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达方式,即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比例尺大小看分母,比例尺越大,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大。在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时,需将比例尺单位进行统一,进而根据分母大小进行比较。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我们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一般爬山会选择从缓坡经过,可以省时省力。或者经过鞍部,地形相对平坦。缓坡土壤发育较好,可以修梯田,保持水土。陡坡则需要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20.【答案】(1)山顶;陡崖
(2)250;100;西北
(3)丁;丁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1)图中字母A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B处是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2)等高线上所标注的数字为该条等高线的海拔高度,图中甲地海拔为250米,乙地海拔为150米,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约为250米-150米=100米;在既无指向标,也非经纬网地图中,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据此判断,甲地在乙地的西北方向。(3)等高线的疏密表示坡度的陡缓程度,从丙与丁处爬到山峰D处,丁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最容易攀登。
【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2)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海拔的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我们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一般爬山会选择从缓坡经过,可以省时省力。或者经过鞍部,地形相对平坦。缓坡土壤发育较好,可以修梯田,保持水土。陡坡则需要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21.【答案】(1)500—600
(2)①;①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流速较快
(3)A
(4)不能;因为B处和湖泊之间隔着一个山顶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由图可以看出,图中的等高距是100米,所以仙人峰的海拔范围是500-600米之间。
(2)①②两河流速较快的是①河段,因为此处等高线更密集、表示坡度更陡峭,水流速度快。
(3)如果同学们要进行攀岩比赛,最适合的地方是在图中A处,这里属于陡崖地形。
(4)同学们攀登到B处时,不能看到图中的湖泊,因为中间有山坡挡住了视线。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数值中间大四周小的是山峰,数值中间小四周大的是盆地,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