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皇帝的新装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9.皇帝的新装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9 21:5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同学们,我们来进行一个游戏,看图猜故事,比一比,谁猜的更准确一些呢?
青蛙王子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小红帽
海的女儿
19.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1.学习快速阅读。在短时间内迅速浏览全文,了解主要内容。
2.调动学生自己的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学习目标:
安徒生(1805-1875),丹麦作家。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等。
了解作者:
背景透视:
本文写于1837年。当时西欧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而北欧的丹麦却仍是君主专制的国家。劳动人民受着本国封建势力和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双重压迫和剥削,生活极为贫困。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将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成了《皇帝的新装》,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地嘲讽了宫廷贵族的丑恶行径,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知识链接:
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主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大胆的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多运用拟人的手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整个大自然中的事物以及家具、玩具等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将它们人格化。
夸张手法及其作用
夸张是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做扩大、定义缩小或超前的描述,以强调或突出人、事物某方面特征的修辞手法.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表达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答题|这句话运用了夸张手法,突出了…的特征,揭式示了的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知识链接:
小故事:
安徒生受训
有一次,安徒生连夜写了一篇文章,自己越看越满意。他想,这次一定能得到芬凯罗太太的赞赏,她是个有学问的人。好不容易等到天亮,他立刻去敲芬凯罗太太的门。她家的仆人认为现在不应该打扰她,安徒生很生气,用无理的话与仆人争执起来。芬凯罗太太听到吵闹声,出来见了安徒生,看了他的文章。
文章写得是不错,可她看到安徒生傲慢的态度,就说:“这样的文章,就让你如此满意吗?像你这样对自己已经很满意了,以后还会有进步吗?"安徒生起先有点儿不知芬凯罗太太说这话的意思,后来终于明白了她的用心。从此以后,安徒生怀着谦虚的心,广泛读书,不断写作,虽然常遭挫折,但从不灰心。
最终,他成为一位著名的作家。
愚笨
御赐
聘礼
炫耀
称职
愚蠢
现款
妥当
理智
呈报
钦差
滑稽
圈定
狡猾
陛下
爵士
头衔
勋章
袍子
不可救药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字词积累:
bèn

pìn
xuàn
chèn

xiàn
tuǒ

chénɡ
qīn

quān
jiǎo

jué
xián
xūn
páo
jiù
hài

1.这篇童话按照
顺序,以“
”所具有的奇怪的特性为线索,以
为中心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整体感知:
时间
新装
皇帝
2.文中哪一句话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作用?
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这里的原因可分两层。在故事里,人们都害怕说出新衣不存在会导致自己被当作傻瓜,因此都装作看见了新衣,这是一层原因。深层的原因则是,统治者的愚崖、虚荣,使得他们看不见也不愿意看见真相,而在他们的统治下,整个社会也都染上了这种装腔作势、无视真实的毛病。
1.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从皇帝到官员再到老百姓都不敢说自己根本看不见它,这是为什么?
细读课文:
2·这场骗局最后由一个小孩子说出真相,意在告诉人们什么?
告诉人们要保持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3、皇帝听到老百姓的真话,为什么有点儿发抖?又为什么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要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皇帝听到老百姓的真话,意识到自己受骗出丑,感到恐慌。但他为了掩饰自己的恐慌,维护自己的尊严,只好硬撑住,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问题探究,品鉴写作手法:
(一)体会夸张手法
本文大胆的夸张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赏析下列语句。
1、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好看的新衣服。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运用夸张手法,突出皇帝爱新装成癖,刻画出一个骄奢淫逸、爱慕虚荣、昏庸无能的皇帝形象。
2、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运用夸张手法,刻画出皇帝自欺欺人的丑态。
(二)体会奇特想象
1.童话离不开想象,本文最奇特的想象体现在哪里?
本文最奇特的想象体现在骗子为了欺骗皇帝,声称“能够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问题探究,品析人物:
1.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1)“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他相信他自己是无须害怕的。虽然如此,他仍然觉得,先派一个别的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
运用了心理描写。
这段精彩的、一波三折的心理描写,表现了皇帝自负而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点。
(2)“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运用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
老大臣为了保住他的职位不惜说假话,表现了他虚伪、自欺欺人的性格特点。
(3)“我并不愚蠢啊!”这位官员想,“这大概是因为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因此他就把他完全没有看见的布称赞了一番,同时对他们保证说,他对这些美丽的色彩和巧妙的花纹感到很满意。"是的,那真是太美了!"他对皇帝说。
运用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了官员自私自利、自欺欺人、虚伪愚昧、故作姿态的性格特点。
品味语言,探究问题:
1.
“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皇帝心里感到“有些不大自然”,你如何理解?)
这一句“不大自然”在情节上起承上启不的作用,既顺承上文,说明皇帝已经完全听信了骗子们的谎言,又引起下文老大臣的故事。这里表现出皇帝的愚蠢。
作者故意将话说得很有分寸,却为后文更辛辣的讽刺积蓄着力量。
2.
“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皇帝想,
“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因为他这个人很有理智,同时就称职这点来说,谁也不及他。”(皇帝为什么要先派他的老大臣去看布料?)
这段情节紧承上文而来,继续说明皇帝的轻信与愚蠢,又掺杂了些许的疑虑。同时,他对老大臣“理智”“称职”的评价,更为后文的情节埋下伏笔。
3.“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人们为什么要说“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这段情节里的三句话,有着递进的关系。
爸爸说的话,是在小孩子说话之后,既说明了他对自己孩子的认同和肯定,同时又表现出震惊而惶惑的情态。“最后所有老百姓都说”时,真相已经大白。“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则介于二者之间,表现出人们对真相的逐渐接受。
文章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

的丑行。
课堂小结:
自欺欺人
昏庸愚蠢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