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沈阳市郊联体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试题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本试卷由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组成。第Ⅰ卷和第Ⅱ卷选择题部分,一律用2B铅
笔按题号依次填涂在答题卡上;第I卷和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按要求答在答题卡相应
位置上。
、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
2019年1月16日,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院士因
病辞世。
于敏院士多年来一直隐姓埋名,从事氬弹理论探索任务,为我国氢弹试验的成功
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实力的增强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多年来,于敏院
士获得的荣誉非常多,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全国劳动
模范”、国家最高科技奖等。除了这些官方荣誉称号之外,科学界和民间对他各种荣誉称
号也是非常多,对此于敏院士表现的非常坦然和淡薄,他在公开场合,婉拒了很多这种
荣誉称号
上世纪50年代,日本原子核物理方面的学者代表团来华访问,于敏的才华给对方留
下了深刻印象。代表团团长好奇地询问:“于先生是从国外哪所大学深造的?”于敏幽默
地说:“在我这里,除了ABC之外,基本都是国产的。”日本专家由衷赞叹:“你不愧是中
国的‘土国产专家’一号!”彭桓武院士曾说到:“于敏的工作完全是靠自己,没有老师
因为国内当时没有人熟悉原子核理论,他是开创性的。”
但对于这个称呼,于敏有自己的见解,他说:“‘土专家’不足为法。科学需要开放,
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只有在大的学术气氛中,互相启发,才利于人才的成长
现在的环境已有很好的条件了
媒体在报道中,大量使用了“氢弹之父”这样的宇眼来形容于敏院士对我国两弹事
业的重要贡献。本来以于敏院士的成就,这样的尊敬是当之无愧的,可是,于敏院士在
生前却不止一次地对这个称谓表现出厌恶之情。
高一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
早在1987年五一节前,国务院授予于敏“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这是于敏隐姓
埋名27年后第一次出现在人们面前。有人问他是怎样攻克氢弹原理的,于敏说:“研究
氬弹原理的是一批科学工作者,参加设计、实验的人就更多了,要说攻关,是集体攻关
我只是其中一个卒子
2014年,于敏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当时有记者采访时又提到了“氢弹之
样的说法。于老爷子连连拱手说:“拜托你们了,千万不要称我为‘氢弹之父’,那样我
会很难受的。”他还解释说,核武器物理设计的核心问题是辐射流体力学方程组和材料特
性方程组的耦合求解问题。在这个核心问题的周围,涉及上百个学科体系,这些学科编
织成一张互相交叉的络,几乎毎一个关键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多个学科的协同。他深情
地说道:“一个人的名字,早晩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
感欣慰
除了‘氢弹之父’外,于敏院士对“于敏构型″的提法也不以为然,按照大多数媒
体的说法,目前全世界只有两种氢弹构型,美国的T-U构型和中国的于敏构型。但半个
多世纪以来,包括于敏院士在内,当年参加两弹研制的领导者和科技人员都称这笫一颗
氢弹为“1100”,却从未有过什么“于敏构型”之类的说法。“1100”指的是当年,中央
姿要求,我国第一颗氬弹要实现两个目标:当量要达到和超过10万吨TNT,重量不得
超过1吨,简称“1100”。
“学术如山,性情如水。”于敏以他的魅力蠃得了身边人的爱戴
资料链接
由于核武器的保密原因,于敏的一切长期以来都处于高度保密中。直到1987年国务
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于敏隐姓埋名27年后才第一次出现在人们面前。
1988年以后,他获得出国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由于工作的关系,于敏首次出国是以某
大学教授的身份去美国访问的。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尽管去了许多地方,但他始终
像个“哑
于敏这个名字对于大部分普通的中国人来说,不如邓稼先、钱学森等与他同时代
的科学伟人那么著名,他的学术成釆,几乎没有发表在公开的场合;连他的名字,在1988
年前都不为人知。但有人这样评价:‘最高科学奖能颁给于敏,是这个奖项的荣幸!”
资料链接(二)
于敏的工作是武器理论设计,他对实验相当重视。为研制第一代核武器,于敏八上
高原,六到戈壁。尽管汋核武器研制呕心沥血,但实验推进却是一波三折。有一次,西
北核武器研制基地的冷实验未能观察到预期的现象,后来又接连儆了两次实验,仍未达
到预期。19阳0年,进驻基地的一些人盯住这次偶然的技术事故不放,并让于敏按照他们
的意思表态。在一次会上,平时讲话语速很慢、话也不多的于敏终于按捺不住,拍案而
起,“你们就是把我抓起来,我也绝不能同意你们的意见。因为你们的意见不符合科学规
律!”并坚持将问题解决才离开基地
“如果当时他说一句假话,整个氢弹科研方向、路线将全部改变。”40多年过去了
胡思得院士至今记得老于一生中的唯一一次拍桌子,“做科研首先要诚实,否则对不起科
学,对不起真理,这是老于教会我们的
高一语文试卷第2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