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天水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9 17:3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水市高一级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学段考试
语文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现代文阅读(18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6分)
间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绾合的中晚唐怀古诗
中晩唐时期怀古题材的篇什大量涌现。诗人们面对昔日繁华一时的古迹,或者那些
历史上称雄一时的帝王陵寝,联想到唐王朝盛世不再,都不禁生发出无限的感慨。当
然,中晩唐诗坛上之所以怀古诗发达,其深层的原因更在于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感
受。当年歌舞喧天的繁华城阙,如今却荒草离离。诗人用自己的眼光、体验来烛照历史
的情境,使历史和现实沟通起来。在历史中映出现实,在现实中反观历史
诗的意境都是以时空形式存在,而诗中的时空,又未必是自然客观的,甚至也非纯
然心理的,而是将现实吋空、心理时空以意象化的方式绾合在一起的审美时空。“观古
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陆机语),便是形容诗的时空张力。怀古诗在时空感上给人
以强烈的冲击,诗人多将现实和历史糅合在一起,两重时空并置叠映,使人们既能穿越
于时间的隧道,在眼前呈现出当年的光影:又能感知于当下,创造出身临其境的实感。
刘禹锡的《石头城》尤能体现此种双重时空特征,其诗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
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山、城、潮汐,既是眼前之景,也是
旧时风物。当下的时空是眼前景,过去的吋空隐含于其中,深邃的历史感寓含于诗境
时空并置只是一种分析模式,而如果要在审美上感受到这种张力,并且获得对于历
史的感怀、对于当下的省思,必以意象或意境的直击心灵才能生发出强烈的审美效应。
中晚唐的怀古诗,为了表现世事的沧桑,往往以意象为焦点进行转换,绾合古今,使读
者往来于古今之间。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
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通过“堂前燕”的流转,寓含人世之沧桑。朱雀桥,
乌衣巷,在六朝时都是大士族的聚居之地,而今却成了寻常人家。“堂前燕”作为枢
机,联结古今。如果说,怀古绝句多数是以一个意象来绾合古今,那么,律诗则是以若
干意象来联结古今,构成了整体组合式的双重时空
时空的并置与绾合,通过意象的呈现而获得审美魅力,而诗人的观照方式也起着重
要作用。韩林徳先生曾说:“一个民族持何种观照世界的方式,是持直线式的‘焦点透
试卷第1页,共9页
视’,还是持曲线式的‘流观
根结底,受该民族的哲学思维和头学思维支
《境生象外》)“流观”似乎是中国画的观照方式,共实诗中也多用之。从中晚唐的怀
古诗来看,诗人往往从多个视点上来观照古今的迁替,通过几个不同的意象表现盛表之
感。中晚唐怀古诗中的时空是融为一体的,时间的纵深也就是空间的展开。怀古诗的审
关魁力,可以从时空的向度上得以理解。
(摘编自张品《吋间绾合的中晚唐怀古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人凭吊古迹,避想往昔的繁华,慼叹眼前的衰败,寄托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因此创
作了大量怀古诗
B.怀古诗往往将现实和历史叠加在一起,立足当下,观照历史,深邃的历史感与真切的
现实感交织并存
C.怀古诗中的意象联结古今的枢机,能够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使他们在时空转换中获
得审美体验。
D.怀古诗的作者往往借鉴中国画“流观”的表现方法,进行多角度观察,创造了丰富的
意象或审美意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始终从“时空绾合”的角度论述怀古诗,分析这类诗歌在时空向度上的特点及审
美效应营造模式
B.文章先分析怀古诗涌现原因,进而分析其时空交错特点及意象作用、观照方式,层次
清晰,说理透彻。
C.作者引用陆机和韩林德的话,佐证提出的概念或观点,极大增强了说服力,使文章内
容变得丰富多彩
D.作者从现实、心理与审美三个时空的维度论述怀古诗的意象,说明这三者并列的关
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赋予“绾合”一词以特定含义,即怀古诗对时空、古今的联结,这种联结造就了
怀古诗的审美魅力
B.作者认为绝句意象单一,绾合力强;律诗组合意象、绾合古今则显松散,多表现为两
相对立的双重时空
C.诗人的观照方式对民族哲学、美学思维的建立和形成有重要作用,如同绘画一样构造
了民族文化风格。
D.文中所举刘禹锡的两首怀古诗,从现实的时空写到历史的时空,因而具有以古喻今
借古讽今的寓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试卷第2页,共9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