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溜冰圆舞曲 课件(27张)+教案+音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6.2溜冰圆舞曲 课件(27张)+教案+音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7-19 16:10:42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课题
溜冰圆舞曲
执教者
课时
第1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欣赏课
教材分析
19世纪后半叶的巴黎溜冰和圆舞曲同样风行,成为上流社会社交活动之一。《溜冰圆舞曲》,原名为《溜冰的人》,是一首将圆舞曲和溜冰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经典作品,乐曲中的每个段落都像一幕优美的冰上芭蕾乐曲采用维也纳圆舞曲形式,由序奏、四个小圆舞曲及尾声组成,每个小圆舞曲中又有两个对比非常鲜明的主题。整首作品透出一股清新、愉快、生动的气息。(作1882年,原为管弦乐曲,后被改编为钢琴曲、铜管乐曲、竖琴合奏曲、吉他二重奏曲等。这部作品是瓦尔德退费尔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圆舞曲。十九世纪后半叶的巴黎,溜冰和圆舞曲同样风行,成为上流社会社交活动之一。在本曲中,作者将圆舞曲和溜冰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乐曲结构图:序曲+第一圆舞曲+第二圆舞曲+第三圆舞曲+第四圆舞曲+尾声A+B+A
C+D+C
E+F
G+H+G
学情分析
依照学情的分析,初中学生心理日趋成熟,表达情感的方式较小学生有明显的变化。学生的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为理性,他们不再满足于音乐是否好听,渴望更深一层次的了解音乐的内涵,这时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讲解,音乐作品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的介绍,让学生更加深层次的了解作品的内涵,让学生产生共鸣,以便更好的去演唱歌曲,更好地去了解作品的内涵,用心去把这个歌曲唱给为我们付出的每一位老师,感谢他们不求回报的付出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欣赏分析体验认识等教学环节,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情境,同时掌握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能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熟练操作。自主学习音乐作品,深入了解歌曲的内涵,感受歌曲的真正感情,把握住乐曲的脉络。2、通过分析乐曲《溜冰圆舞曲》,感受维也纳风格圆舞曲的特点,能在欣赏和互动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体会乐曲内在的情感。用自己的方式去创编并且表现音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针对乐曲的内涵进行乐曲创编,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能够初步掌握乐曲的节奏以及为乐曲配上动作,共同演绎乐曲,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创造能力及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溜冰时的情景,体验维也纳圆舞曲的节奏特点。
难点
解决好乐曲的节奏,为乐曲配乐伴奏。用肢体语言为大家呈现一首作品。并且深入理解维也纳圆舞曲风格。
现代信息技术资源
手机、PPT、视频、音乐、一体机、移动终端、微课、网络在线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带来视频,通过观看视频猜出歌名。提示一:身轻如燕,健步如飞,风驰电掣,斗转星移,势如破竹,一泻千里。(打一运动项目)提示二:音乐体裁?
答案:溜冰圆舞曲
设计意图
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不仅了解更多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音乐体裁,温故而知新,检验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成果!
新授讲授
授课活动:1、音乐的创作背景:《溜冰圆舞曲》,原名为《溜冰的人》,创作于1882年。19世纪后半叶,在法国巴黎上流社会的社交活动中,以溜冰和跳交际舞为一种时尚。作者将溜冰与圆舞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作了这首管弦乐曲。这部作品是由序奏+四个小圆舞曲+尾声组成。(设计理念:为学生介绍作品简介,让其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方便之后分析处理音乐。)2、聆听欣赏音乐:序曲她仿佛也把我们带到了法国冬天的早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会是怎样的画面?(可以是一个安静的、刚蒙蒙亮的早晨;一场舞会的开场;作曲家想表达的是冬天悄悄地来了,漫长寒冷的冬季开始了。)(设计理念:通过聆听音乐,让学生从声音的强弱,乐器的声音分,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作品:进行本节课的重点分析乐曲,把课堂交给学生,把学生分为四组,每组抽选一个小圆舞曲。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拿起手机聆听音乐,在老师发的学案上填写表格,完成作品分析。每组选出一个代表上前为大家讲解分析作品,教师进行总结补充。(设计理念:锻炼学生自己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让学生在聆听中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并学会问题。上前为大家讲解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比较第一圆舞曲两个主题节奏速度旋律表现内容A主题宽松稍慢优美平稳这一主题宽广平稳、流畅明丽,长音和连线的巧妙运用使人联想到溜冰的人们舒展优美的舞姿。B主题紧密稍快轻松活泼本主题多为八分音符和跳音,使乐曲充满了轻松活泼的情绪。比较第二圆舞曲两个主题节奏速度旋律表现内容C主题运用大跳音程、休止符稍
快直线上升,欢快有力表现出溜冰者在做矫健的腾空动作,有声有色地描绘出溜冰者洒脱的姿态。D主题装饰音的休止符稍快低音声部上进行,轻巧诙谐刻画出仿佛腰上系着铃铛的溜冰者在冰上演着滑稽的舞蹈动作。比较第三圆舞曲两个主题节奏速度旋律表现内容E主题宽松稍慢优美平稳这一主题旋律平稳,流畅悠闲。使人联想到溜冰的人们舒展优美的舞姿。F主题紧密稍快轻松活泼轻巧活泼,引人入胜,与第一主题形成对比。给人一种有趣而富于热情的美感享受。比较第四圆舞曲两个主题节奏速度旋律表现内容G主题宽松稍慢优美平稳是一个抒情优美的乐段,节奏平稳,如同微风般柔和轻盈。给人变化的美感H主题紧密稍快轻松活泼多采用跳动的八分音符和分解和弦。活泼跳动,令人兴奋快活。
主题最后融入临时变化音,为于第一小圆舞曲连接做好准备。4、共同分析处理乐曲:尾声通过聆听尾声音乐,带着三个问题共同处理最后一个段落,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无比尽兴的回味之情。学生通过之前四个小圆舞曲分析,更加熟练处理音乐的技巧。通过聆听尾声音乐,带着三个问题共同处理最后一个段落,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无比尽兴的回味之情。学生通过之前四个小圆舞曲分析,更加熟练处理音乐的技巧。1、听听又出现哪几个主题?----第一和第三小圆舞曲相继再现,和开始部分形成呼应。2、最后尾声结束时用怎样的旋律怎样的速度把乐曲推向高潮结束?----快速的上行和下行将乐曲推向高潮并预示乐曲即将结束。3、乐曲呈现怎样的画面?----给人留下溜冰者无比尽兴、高高兴兴滑向岸边的美好印象。(设计理念:小组合作可以锻炼到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分析音乐中,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乐曲的真正含义。每组推选一位同学为大家最后总结,给有才华的同学更多展示自己优点的机会。既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也给能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可谓一箭双雕。)
设计意图
把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到我们的课堂上,让学生的课堂环节更加丰富多彩,通过自己收集整理材料,更好的去把握音乐作品,对音乐的内涵-把握的更加淋漓尽致。让学生更加喜爱音乐。
音乐创编
让学生为自己刚刚分析的小圆舞曲进行音乐创编
利用身边现有的东西为音乐配上节奏。第一组学生利用红色丝带表示a主题的绵长的旋律线条,利用上下快速动丝带表示旋律变快了,两个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二组同学利用丝带、拍手、和铃铛分别表示了两个主题不同的方式。
第三组同学巧妙的运用华尔兹舞蹈为主线,利用红色丝带了摇铃为音乐伴奏,成为了本场的焦点,完美的展示了这段小圆舞曲的特点。第四组同学与第一组一样采用了丝带的方式,在第二主题利用了拍桌子的方式,表现了跳音。(设计理念: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这种活动去感受美、最后用丝带、摇铃、华尔兹、拍桌子等方式为我们呈现了溜冰圆舞曲的特点及艺术表现。利用iPad录制视频之后编辑放入校园网站把好的音乐作品和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让更多的老师感受到孩子们的爱!)
设计意图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作音乐,会发现学生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iPad把学生的音乐表演录制下来,之后进行编辑,把其表演的节目上传至学校网站,让更多的老师和家长欣赏到学生的精彩表演!
结束
总结:观看动画片《猫和老鼠》的片段,让学生去发现我们今天学习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用眼睛去发现美,用耳朵去聆听美,用心去感受美!序曲+第一圆舞曲+第二圆舞曲+第三圆舞曲+第四圆舞曲+尾声A+B+A
C+D+C
E+F
G+H+G
旋律优美流畅,速度可快可慢,节奏明快。节奏型多为
3/4
X
X
X
︱X
X
X
设计意图
让学生用眼睛去发现美,用耳朵去聆听美,用心去感受美!
板书设计
溜冰圆舞曲序曲+第一圆舞曲+第二圆舞曲+第三圆舞曲+第四圆舞曲+尾声A+B+A
C+D+C
E+F
G+H+G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后,我觉得针对我的设想,和在课堂上实际教学的效果我觉得本节课存在以下优点和不足。1、亮点: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多媒体手机、微课等信息技术2、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还原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3、信息技术:iPad、PPT、视频、音乐、一体机、移动终端、微课、网络在线等。4、不足:(1)、时间控制不是很好(2)、语言组织能力需要提高(共27张PPT)
我能猜
身轻如燕,
健步如飞,
风驰电掣,
斗转星移,
势如破竹,
一泻千里。
(打一运动项目)
溜冰
提示一:
提示二:音乐体裁
圆舞曲:有时音译为“华尔兹”,是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
曲,18世纪后半叶用于社交舞会,19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欧
各国,它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
节奏明显,由于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
圆舞曲。
溜冰圆舞曲
管弦乐

艾米尔.瓦尔德退费尔曲




《溜冰圆舞曲》,原名为《溜冰的人》,创作于1882年。19世纪后半叶,在法国巴黎上流社会的社交活动中,以溜冰和跳交际舞为一种时尚。作者将溜冰与圆舞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作了这首管弦乐曲。这部作品是由序奏、四个小圆舞曲、尾声组成。
序奏
她仿佛也把我们带到了法国冬天的早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会是怎样的画面?
速度:
较慢
情景:
可以是一个安静的、刚蒙蒙亮的早晨;
一场舞会的开场;作曲家想表达的是
冬天悄悄地来了,漫长寒冷的冬季开始了。
第一小圆舞曲
第一小圆舞曲主题a
第一小圆舞曲主题b
比较第一圆舞曲两个主题
节奏
速度


表现内容
A主题
B主题


优美平稳
这一主题宽广平稳、流畅明丽,长音和连线的巧妙运用使人联想到溜冰的人们舒展优美的舞姿。




轻松活泼
本主题多为八分音符和跳音,使乐曲充满了轻松活泼的情绪。


a
b
a
第一圆舞曲曲式结构

带再现的三部曲式
第二小圆舞曲
第二小圆舞曲主题a
第二小圆舞曲主题b
装饰音
休止符
比较第二圆舞曲两个主题






表现内容
C主题
D主题


运用大跳音程、
休止符
直线上升,欢快有力
表现出溜冰者在做矫健的腾空动作,有声有色地描绘出溜冰者洒脱的姿态。
装饰音的休止符


低音声部上进行,轻巧诙谐
刻画出仿佛腰上系着铃铛的溜冰者在冰上演着滑稽的舞蹈动作。
c
d
c
第二圆舞曲曲式结构
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第三小圆舞曲
第三小圆舞曲主题a
第三小圆舞曲主题b
变音记号
比较第三圆舞曲两个主题
节奏
速度


表现内容
E主题
F主题


优美平稳
这一主题旋律平稳,流畅悠闲。使人联想到溜冰的人们舒展优美的舞姿。




轻松活泼
轻巧活泼,引人入胜,与第一主题形成对比。给人一种有趣而富于热情的美感享受。


e
f
第三圆舞曲曲式结构
单二部曲式
第四小圆舞曲
第四小圆舞曲主题a
第四小圆舞曲主题b
比较第四圆舞曲两个主题
节奏
速度


表现内容
G主题
H主题


优美平稳
是一个抒情优美的乐段,节奏平稳,如同微风般柔和轻盈。给人变化的美感。




轻松活泼
多采用跳动的八分音符和分解和弦。活泼跳动,令人兴奋快活。
主题最后融入临时变化音,为于第一小圆舞曲连接做好准备。


g
h
g
第四圆舞曲曲式结构
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尾声
听听又出现哪几个主题?
----第一和第三小圆舞曲相继再现,和开始部分形成呼应。
最后尾声结束时用怎样的旋律怎样的速度把乐曲推向高潮结束?
----快速的上行和下行将乐曲推向高潮并预示乐曲即将结束。
乐曲呈现怎样的画面?
----给人留下溜冰者无比尽兴、高高兴兴滑向岸边的美好印象。
序奏:产生美丽冬日景色的联想和想象
第一圆舞曲
a
b
a
第二圆舞曲
a
b
a
第三圆舞曲
a
b
第四圆舞曲
a
b
a
尾声:
第一、第三小圆舞曲(热烈中结束)
溜冰圆舞曲

艾米尔.瓦尔德退费尔曲
序奏:产生美丽冬日景色的联想和想象
第一圆舞曲
a
b
a
第二圆舞曲
a
b
a
第三圆舞曲
a
b
第四圆舞曲
a
b
a
尾声:
第一、第三小圆舞曲(热烈中结束)
溜冰圆舞曲

艾米尔.瓦尔德退费尔曲
“溜冰圆舞曲”曲式结构图:
想一想,说一说:
旋律优美流畅,速度可快可慢,节奏明快。
节奏型多为
3/4
X
X
X
︱X
X
X
序奏
第一圆舞曲
a
b
a
尾声
第二圆舞曲
c
d
c
第三圆舞曲
e
f
第四圆舞曲
g
h
g
维也纳圆舞曲风格特点
溜冰圆舞曲

艾米尔.瓦尔德退费尔曲
维也纳圆舞曲:开端有一个较长的引子部分,其后由几个小圆舞曲连缀成乐曲的主体,最后有一个尾声,尾声的最后部分会出现一段快速的音乐将乐曲推向高潮,并预示乐曲和舞蹈即将结束。
第二小圆舞曲a段
发现美
聆听美
感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