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
把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探寻新航路、早期殖民掠夺确定一个单元主题应该是()
A.
?揭开殖民帷幕
B.
?开启民主进程
C.
?走向近代
D.
?构建文化殿堂
英国是最早产生租地农场的国家,也是租地农场发展最典型的国家。随着租地农场逐渐兴起,与此相对应的便是自耕农的衰落和消失。原来的小自耕农一部分沦为大农场主的雇工或移往国外,而绝大部分流入了大工业所在地的城市,任其命运由大工业支配,成为大工业的劳动力后备军。这段材料主要强调了
A.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根本原因
B.
英国农村出现了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C.
租地农场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D.
租地农场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劳动力
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在
①各地纷纷开展了垦殖运动,垦殖者成为新开垦地区的新主人
②庄园逐渐衰落,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③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出现
④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兴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据统计,16世纪,英国贵族从出租的土地所得租金与同一块土地承租者用农场经营所得收入的比值是1:10.这说明()
A.
英国贵族善于经营农场
B.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优越
C.
农业人口大量流向城市
D.
封建庄园经济彻底瓦解
西欧中世纪晚期,消费结构的变化,城市对酒和肉需求的大量增加,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有钱的城市居民购买郊区的果园、牧场经营牟利,或购买耕地出租给农民,还有同农民合伙经营养羊等事业的。材料表明()
A.
城市取得了自治权
B.
城市的发展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
C.
城市是封建社会瓦解的根源
D.
城市的发展促进了封建庄园的解体
中世纪晚期,一些富裕农民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他们建立的这种新生产经营方式是
A.
租地农场
B.
庄园
C.
公民大会
D.
分封土地
13、14
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产生了巨大改变。其改变的根本原因是()
A.
垦殖运动的开展
B.
市民阶层的兴起
C.
农奴取得劳役豁免权
D.
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
文艺复兴运动前,欧洲绘画雕塑中的圣母像神态呆板无神,少有人间之情。而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哀悼基督》中,圣母是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母亲,她的神情散发着母爱的光芒。此现象说明
A.
宗教信仰失去了神圣地位
B.
圣像画深受人文思想影响
C.
艺术家多出身于平民阶层
D.
画家们缺乏艺术的想象力
陈衡哲在《西洋史》中写道:“文艺复兴(Renaissance)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re-birth),一是新生(new-birth),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该提法比较准确反映了(?
?
)
A.
文艺复兴的兴起与内容
B.
文艺复兴的原因与结果
C.
文艺复兴的形式与实质
D.
文艺复兴的内容与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文艺复兴是一次“精神的新生”,是因为()
A.
全面复兴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B.
几乎蔓延到了西欧所有国家
C.
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D.
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下列言论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是【】
A.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B.
我不想变成上帝……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C.
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
D.
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
文艺复兴运动前,欧洲绘画雕塑中的圣母像神态呆板无神,少有人间之情。而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哀悼基督》中,圣母是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母亲,她的神情散发着母爱的光芒。此现象说明()
A.
圣像画深受人文思想影响
B.
宗教信仰失去了神圣地位
C.
艺术家多出身于平民阶层
D.
画家们缺乏艺术的想象力
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血肉丰满,个性鲜明,千姿百态,形形色色,他将思想与时代的精神融入在这些女性身上,使之焕发出强烈的时代色彩和动人心魄的人格魅力。“时代的精神”是指
A.
追求人在现世生活中的幸福
B.
主张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
宣扬权利相互制衡
D.
宣扬忍受苦难
有人到罗马旅游,夜间问一老者:“罗马夜间,为什么不能稍稍明亮一点?”那位老者说:“一座城市既然有了历史的光辉,就不必再用灯光来制造明亮。”以下各项中属于“罗马历史的光辉”的是( )
A.
拿破仑对外战争
B.
文艺复兴
C.
资产阶级革命
D.
三角贸易
拉斐尔的名画《雅典学院》(1510?1511年作),以古代七种自由艺术为基础,来彰显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对最高生活理想的追求。该画体现了
A.
主权在民思想
B.
自由平等思想
C.
人文主义思想
D.
君权神授思想
布克哈克指出:“文化一旦摆脱中世纪空想的桎梏,也不能立刻在没有帮助的情形下找到理解这个物质的和精神的世界的途径。它需要一个向导,并在古代文明的身上找到了这个向导。”这个“向导”是
A.
资产阶级的文化
B.
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C.
无产阶级的文化
D.
封建文化
莎士比亚剧作《哈姆雷特》有一段台词:“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这段台词体现了()
A.
神权至上思想
B.
自由主义思想
C.
人文主义思想
D.
民主平等思想
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评价《蒙娜丽莎》时说:“吸引你的,就是这神秘。因为她的美貌,你永远忘不掉她的面容,于是你就仿佛在听一曲神妙的音乐,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这说明该画体现的主要精神是
A.
浪漫主义
B.
理性主义
C.
人文主义
D.
现实主义
有观点认为,文艺复兴时的辉煌成就是由于14世纪末奥斯曼帝国的入侵,东罗马的许多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和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滩的产物。19世纪中叶以后,有更多的历史学家则倾向于文艺复兴的辉煌成就是意大利人天才创造的产物。以上关于文艺复兴发生的认识()
A.
???
都没有揭示文艺复兴运动的根源
B.
只能有一种正确的合理的观点
C.
后者学者研究比前者观点更可信
D.
正确解读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
在地理大探险初期,
教会给了探险家们一种信念,使他们认为自己从事的事业是正义的,一定会获得成功。教会还从理论上批准殖民者的探险活动。授权探险者调节殖民征服中产生的内部冲突。可见新航路开辟能获得成功是由于(?
?
)
A.
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B.
欧洲王室的支持
C.
教会的支持
D.
对财富的渴望
下面的知识结构图意在说明(?
?
)???????
A.
文艺复兴的原因
B.
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C.
工业革命的过程
D.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14~16世纪的西欧,开始冲破神学的黑暗桎梏,肯定人性;挑战大海的惊涛骇浪,寻找出路。“肯定人性”与“寻找出路”分别指()
A.
“光荣革命”和大化改新
B.
文艺复兴和大化改新
C.
“光荣革命”和新航路开辟
D.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小明同学正在学习“西班牙无敌舰队”“日不落帝国”“黑奴贸易”等资料。小明同学正在探究的主题是
A.
封建制度瓦解
B.
早期殖民掠夺
C.
近代欧洲国家
D.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
美国黑人作家亚克斯·哈里的《根》中讲到,1760年,西非少年昆塔独自外出时,被白人抓走,与其他黑人一起被贩卖到美洲。昆塔的悲惨遭遇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关系(?
?
)
A.
罪恶的“三角贸易”
B.
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
C.
葡萄牙在南亚、东南亚建立殖民地
D.
法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
观察下图,关于黑奴贸易,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①以“三角贸易”的形式进行②促进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③为美洲经济发展提供了廉价劳动力④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15世纪,资本主义已经出现在意大利的沿海城市。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借用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文艺复兴并非是对古典文化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
材料三?
1488~1763年欧洲海外活动大事年表
1488年,迪亚士达到非洲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达到美洲。16世纪初,葡萄牙在非洲、亚洲建立殖民据点。16世纪中期,西班牙成为拉丁美洲殖民帝国。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海上马车夫”。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1652~1674年,先后爆发三次英荷战争。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英国取得法国在北美洲殖民地和向西属美洲殖民地贩卖奴隶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古学复兴”指什么?其主要代表人物和核心思想是什么?请梁启超认为其意义是什么?
(3)有学者认为1500年左右,大西洋由“一道栅栏”变成“一座桥梁”,该变化源于哪一重大事件?根据材料三,从活动方式和范围两个角度,概括1488~1763年欧洲海外活动的主要特点。
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尤其是对欧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它让地中海沿岸的经济活动进入了数千年来最活跃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14世纪到17世纪,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而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掠夺,则促进了资
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产阶级先后通过革命或改革,相
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得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
材料二:此时西方发生的大事是大洋航道的开拓和新大陆的发现……旧大陆的人类因为新大陆的发现,忽然得到了一大批财富。发现这批财富的西欧白人,利用这些财富发展了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然后发展为近代的帝国主义。
??????????????????????????????????
——摘自许倬云著《中西文明的对照》
(1)材料一中17世纪以前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两个与这些事件(或现象)相关的代表性国家
(2)材料二中,“新大陆的发现”指的是什么事件?简要说说欧洲人在15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3)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说说新航路开辟具有怎样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0世纪到13世纪,欧洲的耕地比以前肥沃,耕种技术比以往有很大的提高,耕种面积也有所增加。农业增产促进经济增长,并带来更多的人口、更发达的贸易和更富有的贵族阶层。村庄更加兴旺,城市更加繁盛。这次经济转型为中世纪中期的宗教、政治、文化上的卓越成就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朱迪斯·M·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1)概括材料一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3、14世纪以后,农村和城市各自出现的变化。
材料二?
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到1870年时,大多数人居住在城市,并且直接依靠工业或贸易生活。它对欧洲的另一影响是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和死亡率的进一步降低。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的意义。
(3)综合以上材料,就社会面貌的改变,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综合探究,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并逐步发展,欧洲开始酝酿一场重大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
(1)材料一中提到的“新社会集团”指的是形成了形成了哪个阶级?这一阶级的出现有何意义?
材料二: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2)材料二中说,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请列举该时代的两位巨人及其代表作。
材料三:
?(3)观察材料三中《新航路开辟的示意图》,指出梦想“一路向西”到达富饶东方的航线有哪些?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新航路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4)构建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完善①—⑤的填空。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3---18世纪时欧洲主要国家逐渐步入近代。现将这一时期发生的重大史实,简要列表如下:
时间
重大史实
13世纪
西欧出现了规模较大的手工工场
1321年
但丁创作完成《神曲》,率先对天主教会提出批评
1492年
哥伦布第一次远洋航行到达美洲
1565年
西班牙在北美佛罗里达建立殖民据点,在拉美强迫印第安人开采金、银矿,开发种植园
18世纪中期
英国在同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展开贩卖黑奴的激烈斗争中,成为最大的贩卖黑奴的国家
(1)依据材料,指出欧洲主要国家步入近代开端于什么时期?
(2)根据材料,分析这一时期为欧洲主要国家步入近代提供了哪些条件?
(3)结合所学知识,概况上述条件对欧洲主要国家步入近代的共同作用时什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C.根据题干“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文艺复兴运动、探寻新航路、早期殖民掠夺”可知,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走向近代。随着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冲击了教会的陈腐说教,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西欧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积累了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因此“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掠夺”归纳为一个主题应该是欧洲开始走向近代,故C正确。
ABD.近代社会就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三项均不是从这个角度来说的,不符合题意,故ABD错误。故选C。??
2.【答案】D
【解析】略
3.【答案】D
【解析】①②③④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租地农场是欧洲农村出现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故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4.【答案】B
【解析】B.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大多数贵族不重视或没有能力经营自己的地产,将其抵押或变卖。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租地农场的经营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因此英国贵族从出租的土地所得租金与同一块土地承租者用农场经营所得收入的比值是1:10,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优越性,故B正确。
A.本项所述是对于题干主旨的误读,故A错误。
C.题干没有人口流动的信息,故C错误。
D.本项所述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故D错误。故选B。??
5.【答案】B
【解析】A.题干没有涉及城市自治权,故A错误。?
?
?
?
?
??
B.题干说的是城市对酒和肉需求的大量增加,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农产品的商品化促使富有的城市居民,到农村经营果园、牧场、从事畜牧业,更加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在往复循环中资本主义萌芽孕育并产生,故B正确。
C.生产力的发展是封建社会瓦解的根源,故C错误。?
??
D.题干说的是城市的发展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封建庄园的解体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D错误。
故选B。??
6.【答案】A
【解析】A.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租地农场是欧洲农村出现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故A符合题意。
BCD.综上,这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排除BCD。故选A。??
7.【答案】D
【解析】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以后,领主出租直领地达到一个高潮,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D正确。
ABC.三项与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产生了巨大改变的根本原因无关,排除ABC。?故选D。??
8.【答案】B
【解析】A.
中“失去了神圣地位”与题意无关,排除A;
B.
依据题干中“宗教题材圣像画中的人物已不再是一个虚无的存在,也不再是心中的幻想,绘画中的他们变得充满牛气,充满人性,变得与大众不再有隔阂”和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圣像画深受人文思想影响,故B正确;
C.
“艺术家多出身于平民阶层”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故排除C;
D.
“画家们缺乏艺术的想象力”说法错误,故排除D。故选B。??
9.【答案】C
【解析】
C,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延续了近300年之久。这场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因此说文艺复兴是“复生”;但文艺复兴对古典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复兴”,时资产阶级以人文主义为武器进行的反教会、反封建的运动,其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因此说文艺复兴是“新生”。由此可知,题干提法比较准确反映了文艺复兴的形式与实质,故C正确。
ABD这三项均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ABD。?故选C。??
10.【答案】C
【解析】C.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从意大利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它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必须打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的思想束缚,倡导人文主义精神,而这些思想正是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愿望,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故
C正确。
A.文艺复兴采取复兴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故A错误。
B.题干信息没有体现,且不符合题干的主旨,故B错误。
D.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是启蒙运动,故D错误。?故选C。??
11.【答案】B
【解析】略
12.【答案】A
【解析】A.据题干信息及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改变了中世纪欧洲圣母像神态呆板无神、缺少人间之情的特点,其创作的圣母像突出了人性和人世间母爱的特点,表明其圣母像深受人文思想的影响,故
A正确。
B.该雕塑作品仍以圣母像为题材,表明宗教仍有其神圣地位,故B错误。
CD.C项说法在题干信息中无体现,D项表述与题干信息相反,故CD错误。故选A。??
13.【答案】A
【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它地方,文艺复兴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其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兴起。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文艺复兴是一场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有但丁、达.芬奇和莎士比亚。A符合题意。
BCD.三项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故选A。??
14.【答案】B
【解析】
B.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罗马兴起于意大利的台伯河畔。故B属于“罗马历史的光辉。
ACD.三项均不属于罗马历史的关辉。故选B。??
15.【答案】C
【解析】略
16.【答案】B
【解析】
B.结合所学可知,“文化摆脱中世纪空想的桎梏”指的是文艺复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反对教会,“在古代文明的身上找到了向导”,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B正确。
A.文艺复兴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但“古代文明”指的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化。A错误。
CD.文艺复兴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发展无产阶级的文化、封建文化不符合阶级要求。CD错误。故选B。??
17.【答案】C
【解析】AC.根据“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可知,这体现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即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使人们开始意识到,必须打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强调和肯定人在世界上价值的和作用。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故C正确,排除A。
BD.题干无体现。故选C。??
18.【答案】C
【解析】C.依据题干“吸引你的,就是这神秘。因为她的美貌,你永远忘不掉她的面容,于是你就仿佛听一曲神妙的音乐,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可知,该画作《蒙娜丽莎》,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名,反对封建宗教神学的思想文化运动。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故C项符合题意。
ABD.AD两项与题干主旨不符,B项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排除ABD。故选C。??
19.【答案】A
【解析】
A.题干中以东罗马学者因为奥斯曼帝国的入侵带书籍逃往西欧避难,或者意大利人天才的创造,解释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都没有分析其经济根源,没有揭示出真正的根源,A项正确。
B.由于史料和研究角度不同,导致结论和观点的不同,只能有一种观点正确合理的说法绝对,B项说法错误。
C.19世纪中叶以后的史学观点与前一种观点一样,都与文艺复兴有时间差距,需要史料证明,C项错误。
D.题干分析的是文艺复兴的原因,并非其性质,D项错误。故选A。??
2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根据题干中“教会给了探险家们一种信念”“教会还从理论上批准殖民者的探险活动”可知,教会在地理大探险初期的活动中给予的精神、理论上的支持,是新航路开辟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C项符合题意。
2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进步、地理知识的丰富、地圆学说的出现、强大的物质基础、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指南针和星盘的应用都是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故选B项。
22.【答案】D
【解析】
D.14~16世纪的西欧,正是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的时期。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前后,新兴的资产阶级非常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发起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即文艺复兴。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开始探寻前往东方的航路,即题干中所说的“挑战大海的惊涛骇浪,寻找出路”,故D正确。
ABC.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D。??
23.【答案】B
【解析】B.根据题干信息”小明同学正在学习“日不落帝国”“黑奴贸易”“西班牙无敌舰队”等资料“小明同学正在探究的主题是早期殖民掠夺。1588年,英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与西班牙“无敌舰队”激战,在此次海战中,英国以少胜多,西班牙“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此后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17世纪以后,英国走上了殖民争夺的道路。它相继打败竞争对手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到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在世界各大洲建立了殖民地,英国通过殖民侵略,掠夺了无数的财富,发展国内的工业生产;同时,这些殖民地也为英国工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进一步刺激了工业的发展,促使英国迅速成长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故
B正确。
A.本项题干无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故A错误。
C.本项所述不符合题干主旨。故C错误。
D.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出现在17世纪,题干无体现。故D错误。故选B。??
24.【答案】A
【解析】A.根据“西非少年昆塔……与其他黑人一起被贩卖到美洲”可知,昆塔的悲惨遭遇与罪恶的“三角贸易”有直接关系。从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为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开始从非洲向美洲贩运黑人。他们带着廉价的工业品从欧洲出发,到非洲购买、换取甚至直接猎取黑人,用船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充当奴隶,然后带着满船的黄金、白银和欧洲需要的经济作物返回欧洲。由于这种交易的全程航线呈三角形,因此史称“三角贸易”。故A正确。
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25.【答案】D
【解析】①图片中所示的黑奴贸易的过程,是先从欧洲到达非洲出发并携带枪支、杂物等(出程),再从非洲出发贩卖黑人奴隶到美洲(中程),最后从美洲携带大量烟草等经济作物返回欧洲(归程),全程呈现三角形,因而称为“三角贸易”,故①正确。
②③④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难以计数的人口,给美洲提供了大批劳动力,欧洲殖民者大发横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故②③④正确。
故选D。??
26.【答案】(1)原因: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资产阶级的兴起;封建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2)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使欧洲脱离教会思想的禁锢,促进思想的解放。
(3)事件:新航路的开辟。特点:主要方式有殖民战争、不平等贸易(建立特权贸易公司)和奴隶贸易;范围扩展到亚、非、美等洲。
27.【答案】(1)事件: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掠夺。英国或意大利;西班牙或葡萄牙。
(2)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发现美洲;①商品经济空前发达,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②《马可·波罗行纪》中对东方国家的描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激发了欧洲人的黄金热;③奥斯曼土耳其对东西方贸易商道的控制,欧洲人迫切需要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3)①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②欧洲与亚洲、非洲和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28.【答案】(1)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租地农场建立、手工工场出现。
(2)蒸汽机。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推动城市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人口的增长。
(3)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要重视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29.【答案】(1)市民阶级或早期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2)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3)哥伦布和麦哲伦的航线;?新航路的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开始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使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开始伸向世界各地。
(4)①②:租地农场、手工工场;?③:文艺复兴。④:新航路开辟;?⑤早期殖民掠夺。
30.【答案】(1)13世纪。
(2)手工工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丁文艺复兴:解放思想奠定思想基础;哥伦布新航路的开辟:市场、原料、资金等经济基础;殖民掠夺:资本原始积累;贩卖黑奴三角贸易:市场和资本。
(3)
?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