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19 21:2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选择题
1.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采取的行动是(
)
A.要求得到更多的赔款
B.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C.再次发动战争
D.协定关税
2.19世纪60年代初,法国巴特勒上尉在给雨果的信中说:“这次远征行动是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英法所谓的“荣耀”是(
)
A.发动鸦片战争
B.火烧圆明园
C.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D.对华倾销商品
3.恩格斯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材料中的“这次战争”中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虎门条约》
D.《黄埔条约》
4.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提到,1860年的秋季,狡猾的沙俄外交人员为了本国的利益,两面讨好,又替入侵的联军献计,又替中国的卫国者出谋划策。沙俄最终从中国得到的“利益”是(
)
A.圆明园的大批珍宝
B.中国的2亿两白银赔款
C.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D.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5.“它(某场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中国北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这场战争(
)
A.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巨变
B.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首开迫使清政府割让领土的恶例
D.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1857年,马克思在《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中指出:“广州城内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遭屠杀,他们的住宅被炮火夷为平地,人权横遭侵犯”,并且认为这是一场“极端不义的战争”。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三元里抗英斗争
D.血战虎门炮台
7.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这一观点得到了史学界的普遍认可。《天津条约》中最能反映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的条款是(
)
A.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C.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D.允许外国商船和军舰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8.外国船只(包括兵船),可以往来于沿海各通商口岸,也可以在长江一带自由通航。此现象最早出现于(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马关条约》签订后
C.《虎门条约》签订后
D.《天津条约》签订后
9.如图所示岛屿位于黑龙江出海口之东。该岛的面积约76
400平方千米,岛上拥有超过6
000条河流以及1
600个湖泊,自然资源丰富,物产丰裕。强行割占此岛屿的国家是(
)
A.美国
B.日本
C.沙俄
D.英国
10.拥有“长江海军少将”头衔的英国海军军官,带领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的1
500里长、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中巡逻。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列强开始打开中国大门
B.英国独霸中国局面形成
C.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陆
D.中国社会性质开始改变
11.下面是各阶段中英贸易情况统计表,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年份
中国对英贸易额
年份
英国对中贸易额
茶叶/千磅
生丝/包
棉纱/万磅
棉布/万匹
1846年
46
746
20
270
1845年
260
310
1856年
63
278
58
551
1855年
290
200
A.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处于贸易逆差的地位
C.引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D.英国工业革命成果占优势
12.1860年,英国《泰晤士报》随军记者从北京发回通讯:“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谁也不知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宝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对这段通讯认识正确的是(
)
A.记录了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劫掠
B.此通讯写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
C.指出了英法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
D.分析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造成的影响
13.清朝咸丰帝在批准《天津条约》后就心生反悔,企图用免除进口关税的方式,换取外国公使不进驻北京,而当时清朝关税收入为3
000万两白银,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4。这说明清政府(
)
A.开始采取措施反击侵略
B.经济实力十分雄厚
C.国家主权意识严重不足
D.外交政策灵活善变
14.有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作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该学者(
)
A.掩饰了列强侵略的本质
B.认为战争爆发有偶然性
C.旨在批评清政府的顽固
D.揭示了战争爆发的根源
15.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
B.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D.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非选择题
16.(10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西方列强再次对中华民族的无耻掠夺,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法]维克多·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材料二 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被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晃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1)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中?(1分)
(2)材料一中“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材料二中“果园的主人”分别指谁?“果子”指什么?(3分)
(3)当“伙伴”与“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美国公使出来调停时,你认为他会维护“果园的主人”的利益吗?为什么?(3分)
(4)与上述材料有关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1分)
(5)西方列强一向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有何认识?(2分)
17.史料 这场战争使中国的独立主权又一次受到严重损害:英占九龙司地方一区;赔偿英法巨额军费;沙俄割去40万平方公里土地;增开口岸、内地游历通商等,使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内地;公使驻京,加强侵略者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设问:史料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5
CBBCBBCDCCCACAD
16.
(1)第二次鸦片战争。(1分)
(2)强盗:英国和法国。(1分)主人:中国。(1分)果子:列强在华获取的特权和利益。(1分)
(3)观点:不会。(1分)原因:美国表面上是调停,实则是帮凶,目的是谋求在华更大利益,坐收渔翁之利。(2分)
(4)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分)
(5)西方列强是一伙地地道道的强盗,他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行为足以证明这一切。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只是欺世盗名,也是自欺欺人。(相近的说法都可以,2分)
17.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民族危机逐步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