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西南大学附高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高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20 10:0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西南大学附属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
历 史 试 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2021年6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自己保管好,以备评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下图为西周重要封国位置图。据图可知西周
A.通过同姓封国来直接控制地方 B.由异姓封国负责抵御夷狄
C.异姓封国多是周朝征服的方国 D.利用同姓来制约异姓封国
据载,汉初的人们热衷于“驱驰”运动,连温良谨慎的汉文帝也向往这种“追速驰远”的乐趣。汉武帝执政时期,尚武之风兴起,社会上又流行军事武艺。这表明西汉
A.时代风气奋楫勇进 B.国家统治儒法并用
C.选官注重军事才能 D.皇帝决定社会好尚
初唐,同行商人联合组织的“行”,已广布于都城和各地州、县治所城市。长安的东、西两市有肉行、铁行、绢行、秤行、药行等。每一行市头脑“行头”,掌握统一本行商品价格和监督管理本行商人的权力。唐初的“行”
A.削弱了政府商业管理职能 B.形成了对外贸易的统一经营
C.推动了专业化城镇的兴盛 D.有利于维护同行的共同利益
南宋商人得到当地富户担保,可拿到市舶司发放的“公凭”赴海外经商。宋孝宗隆兴二年规定:自拿到“公凭”之日起,如果能在五个月之内回港,即可享受税收减免;若超过一年才回港,会被市舶司“根究”。该规定意在
A.打击富户的势力 B.增加政府的政财收入
C.保护海商的利益 D.限制海外贸易的规模
明代中后期出现了一批要求冲破“天理”教条束缚的思想家,其中罗汝芳以人之“赤子之心”来诠释“良知”,肯定人性中正常情欲的合理性。深受罗汝芳影响的戏剧家汤显祖在作品《牡丹亭》中彰显一个“情”字。这说明
A.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强烈冲击 B.文学创作迎合市民需要
C.心学的发展影响到戏曲创作 D.宋明理学统治地位动摇
鸦片战争后,清朝君臣以传统的盟誓看待中外条约,“自古要盟不信,本属权宜”。但至同治、光绪年间,清朝已将条约视为“信守之凭”,同时,“自主权”“固有之权”等表达也进入照会和策论。这一变化反映出
A.清廷外交观念由传统向现代转型 B.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洋务派主动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 D.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实现
下表反映了1871—1893年美、英、日、俄四国对华贸易比重的变化(单位:%)。可以推知,其中的①是
年份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1871—1873
34.7
52.9
0.5
14.1
0.2
3.3
3.7
1.7
1881—1883
23.8
33.3
3.7
12.4
0.2
7.3
4.9
2.4
1891—1893
20.4
11.3
4.5
9.8
0.6
8.6
4.7
7.2
A.美国 B.俄国 C.日本 D.英国
某国民党官员曾在一份工作报告中指出:近年来工农运动逐渐兴起,且有蔚为国民革命主力之势,然此种工人运动,目下尚不过上海、广州、天津等有新兴工业及最大国家产业的地方;农民运动亦不过广东及河南、湖南、直隶三特别区之一部。此报告所说工农运动
A.促进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B.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C.重心逐渐由南向北转移 D.侧重在中心城市开展斗争
下表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主要财政收入表(部分)。这
年份
农业税(万吨)
工商业税(元)
公营企业(万元)
1941年
20.1
432819
/
1942年
16.5
3329979
422
1943年
18.4
24084533
/
1944年
16
115942794
18385.4
1945年
12.4
337146979
23121.1
A.深受近代民族工业内迁的影响 B.推动了民族战争的胜利进程
C.打破了国民政府的军事“围剿” D.得益于土地改革运动的进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改变了之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线的做法,积极发展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价值传统国家的关系。以下属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的是
①中日建交 ②中美建交 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A.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斯巴达用法律规定女性的发型,雅典法律“禁止女人在旅行时携带三条以上的裙子”;“在罗德斯岛,法律禁止刮胡须”,而斯巴达法律规定居民必须剃须。这表明古希腊
A.形成了较完善的法律体系 B.妇女群体不享有权利
C.因地制宜的制定法律法规 D.严格限制公民的自由
15世纪,欧洲商人将在西班牙漂洗过的羊毛送到佛罗伦萨加工成细布,随后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出售,然后从东方买来货物,在佛罗伦萨或欧洲其他地方销售,整个过程用时三年甚至更长时间。这一过程
A.反映出欧洲对技术的渴求 B.推动了欧洲商业资本的扩张
C.表明了西方对东方的依赖 D.体现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1697年英国议会通过《国王年金法案》,授予国王年金,用于王室生活费和政府文职人员、法官的薪俸开支等。1830年《国王年金法案》把王室生活费和政府官员薪俸彻底分开,国王年金只用于前者,后者由“统一基金”支付。这一变化表明英国
A.政府与王室的联系消失 B.确立起君主立宪制度
C.议会加强对财权的控制 D.力图减少财政的支出
19世纪中期至二战前,英镑拓展到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自由邦、塞浦路斯、斐济、牙买加、英属西非、南非等地区,并成为了这些地区的主要货币;同时也是美国、德国等世界主要国家外汇储备的首选对象。这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
A.英国是世界上唯一的金融中心 B.英国实体经济的牢固支撑
C.美德等国实力一直落后于英国 D. 世界各国的合作持续加强
苏联拥有先进核武器后,法国总统戴高乐曾质疑北约还能否保护欧洲安全,认为法国应该排除对美国的“屈从”,按照自己的意愿在欧洲和世界行动。这表明法国力图
A.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B.争夺欧洲霸权
C.脱离美国主导的西方联盟 D.单独对抗苏联
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深衣是汉族传承时间最久的传统服饰之一,因上衣、下裳相连,“被体深遽”而得名,后来成为儒生的专有服饰。南宋理学家朱熹曾设计了一种礼服,称为“朱子深衣”,它的每个细节都融入了儒家理念。其上衣为四幅(布),代表一年有四季;下裳为六幅,破为十二,即由十二片布组成,代表一年有十二个月,体现“天人合一”思想;衣袖呈圆弧状以应规,交领处矩状以应方,代表做人要规矩;后背处一条中缝从颈根到脚踝垂直而下,代表做人要正直。
——据《朱子家礼》等整理
材料一 1912年,孙中山提出要设计一种既能体现革命精神、又符合中国人自身审美需求并兼具实用功能的新式服装,这就是后来的“中山装”。中山装在继承传统理念的基础上寓意了一些新观念:衣服前脸四个兜,象征礼义廉耻;门襟五粒纽扣,代表“五权(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分立”;左右袖口各三粒纽扣,分别表示“三民主义”和共和理念(自由、平等、博爱)。在孙中山的带领下,民众争相穿着,中山装迅速流行开来。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山装还逐渐成为了继承孙中山遗志的象征。
——据陈蕴茜《崇拜与记忆:孙中山符号的构建与传播》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子深衣与中山装在服装设计上的异同。(10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山装流行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受“忠孝”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统治者希望以高寿者彰显朝廷治理有方、国泰民安,并通过提倡敬老孝亲培植忠君观念,养老事业因而颇受重视。历代政府都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养老事务;并经常派遣官员慰问高寿者,或根据年龄赐予老人一定数量的礼物;甚至在老人触犯刑律时,对其从轻处罚或免刑。此外,国家对爱老敬老的家庭予以免除赋税徭役等表彰,对违反此道的家庭予以处罚。这有利于民间良好养老风气的形成,对稳固分散的小农社会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王凯《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思想与实践研究》
材料二 近代以来,日本政府陆续出台了《老年人保护法》《高龄社会对策基本法》等多部法律,逐步确立了涵盖养老金、医疗保险、护理保险等在内的养老体制,并发展出了“医养护融合”的养老服务业。老人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养老服务,并由政府养老金、企业补助养老金承担90%的费用。日本还通过设立老年俱乐部、开办老年大学、保障老年人就业等途径,让老人融入社会,以减轻孤独感和实现生存价值。如今,日本养老产业已经实现了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赵毅博《日本养老保障体系研究》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养老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9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养老体系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7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出无数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他们永远值得党和人民铭记。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末道德模范的历时性演进
时期
代表人物
1949—1966年
选树了邱少云、黄继光、杨根思等保家卫国的英雄,王进喜、孟泰、耿长锁、雷锋、焦裕禄、王崇伦等投身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的典型。
1978—20世纪末
道德模范呈“井喷式”增长,除了普通劳动模范,80 年代初以来,推出了蒋筑英、周尧和、罗健夫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模范;步鑫生、关广梅、鲁冠球等一批改革者、企业家的先锋;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层面树立了大量公众榜样,如张海迪、孔繁森、李向群、中国女排等。
——据柳礼泉,庄勤早《新中国道德模范的历时性演进图景及其当代启示》等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道德模范,为其写一个简要介绍。(要求:表述成文,介绍应包含其所处时代背景、主要的模范事迹及其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综合两幅图片,提取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阐释充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西南大学附属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
参考答案
1-5 DADBC 6-10 ADCBA 11-15 DBCBA
16.(15分)
同:都继承、发展了传统服装;都蕴含着思想、精神(或都注重服装的象征意义);都兼顾了审美需求。(一点1分,共2分)异:朱子深衣为儒生专有,中山装是国民服装;朱子深衣作为礼服不切实用,中山装实用性较强;朱子继承、发展传统,中山装继承传统的同时吸收了西方理念;朱子深衣体现儒家思想,中山装侧重体现革命精神。(一点4分,2点8分)
同:推动了中国服装(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促进平等、民主共和等观念的传播;成为继承孙中山遗志的象征。(一点2分,共5分)
17.(16分)
措施:设置专门机构、官员;慰问、赏赐老人;司法优容;营造民间养老风气。(一点1分,共3分)原因:儒家“忠孝”思想的影响;统治者的重视;稳固小农社会的需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点2分,3点6分)
特点:立法推动,建立养老体制;形成“医养护”融合的养老服务产业;通过各种途径帮助老人融入社会,实现生存价值。(一点2分,共3分)影响:改善、保障老人生活;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为他国提供一定借鉴;(一点2分,共3分)加重国家和企业的负担。(1分)
18.(12分)
给分建议:时代背景5分,主要事迹4分,体现的时代精神3分。
示例:王进喜。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高昂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他们用人拉肩扛的方法运钻机、破冰端水的办法运送钻机用水。当井喷险情发生时,王进喜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他把一生献给了我国石油工业,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以王进喜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的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19.(12分)
示例
主题:国家利益与美国对苏态度
二战时期,美、苏先后卷入战争,尽管存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但为了击败法西斯,维护国家安全,美国将苏联视为盟友并予以大力宣传;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积极谋求世界霸权,开始将苏联视为最大对手,对其发动“冷战”并在宣传中予以大肆攻击。由此可见,国家利益的取向对美国对苏态度、政策有深刻影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