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说教材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生命世界
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
第2节的内容。教材从生产生活的实际出发,启发引导学生,建立观察的思想和实验的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说出显微镜的结构名称。正确使用显微镜。
2、过程与方法
尝试运用显微镜观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
1、识别显微镜的结构。
2、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
四、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演示法、启发法、多媒体教学法
2、说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用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那我们观察越来越小的生物或观察构成生物体的微小部分要用到什么工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使用显微镜。
(二)自主学习,显微镜的结构
1、对照课本上的图片,认识各个部分的名称,说给你的同桌听。
2、教师指显微镜的各个部分的序号,学生抢答出它的名称。
3、角色扮演,学生说出每个结构的名称和功能。
(1)粗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作用是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
(2)转换器可以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之间变换。
(3)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4)反光镜的两面是不同的:使用平面镜时光线较弱,使用凹面镜时光线较强。
【过渡】光线依次经过了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然后进入了我们的眼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光线是不是如我们的所想进入我们的视线的。
(二)合作探究,显微镜的功能
1、大家共同观看显微镜的操作步骤的视频,请举手回答,显微镜的使用共有那几个部分组成?
2、小组合作,操作显微镜。
3、小组总结注意事项,并展示汇报。
(1)取镜与安放
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安放?安全原则。
(2)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遮光器对准通光孔,一眼注视目镜
,转动反光镜直到目镜内看到一个圆形的光屏。解释:光线在进入视野时经过了哪些结构?
(3)放置切片标本
标本正对通光孔用压片夹压住标本。
(4)观察
下降镜筒,侧面看物镜至物镜的前端接近切片。用眼注视目镜,反转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至物像清晰,如果物像还不够清晰,也可略调细
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解释: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避免压坏标本。
(5)收镜
教师提供简编口诀“一竖一降两旁两后”,解释每一句话的意思。
4、学以致用
(1)转动转换器,使用高倍镜观察,说说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和大小是如何变化的?
(2)向左移动切片,物像向哪里移动?
(3)观察写有“b”字的玻片,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什么样子?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六、说板书设计
由于时间原因,不在板书,我的板书设计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一目了然,学生将知识点转化成思维导图的形式,在以后的日子里,他能迅速的提取知识,并运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