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溶液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课时练习
一、单选题
1.实验室需要500g6%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需用多少30%的过氧化氢溶液来稀释配置?( )
A.50g B.100g C.200g D.300g
2.分析表中的数据,以下看法不正确的是
溶液种类
生理盐水
人体血液
30亿年前原始海水
含盐质最分数
0.9%
0.9%
0.9%
A.生理盐水是依据人体血液特点配制的
B.表中三种溶液的含盐质量分数均为0.9%纯属巧合
C.人类祖先可能是从原始海洋逐渐进化到陆地上的
D.人体血液与原始海洋之间可能有某些尚未认识的关系
3.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2℃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甲中混有少量乙,要得到纯净的甲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饱和溶液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
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澄清、 透明、无色的液体
D.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减小
5.用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浓硫酸20mL (密度为1.84g﹒mL-1)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溶液,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量取的水的体积为180mL
B.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则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10%
C.实验中需要仪器有:烧杯、相应规格的量筒、玻璃棒
D.装瓶时不小心洒漏一部分溶液,则瓶中硫酸溶液浓度小于10%
6.科学家用石墨烯薄膜制成“筛子”,可以筛掉盐类物质。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如图)。下列关于石墨烯膜“筛掉”氯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该过程可应用于海水淡化
C.“筛掉”氯化钠过程类似于过滤操作 D.海水经过“筛子”后,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7.不同温度时,NaCl固体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20℃时,将50g NaCl固体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36.0
36.6
37.3
38.4
39.8
A.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150g
B.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4g
C.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100%
D.升高温度能将烧杯中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8.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溶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甲,经历如下变化: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溶液甲可能是饱和溶液 B.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C.溶液乙一定是饱和溶液 D.溶液丙若再蒸发 5g水,析出的晶体一定等于 3g
9.25%的蔗糖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之间的质量比是( )
A.1:3:4 B.5:4:1
C.2:1:3 D.4:3:5
10.将10g某物质投入到90g水中,使之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一定等于10% B.一定大于10% C.一定小于10% D.无法确定
11.实验室用37%的浓盐酸(密度1.19g/cm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不需要的仪器是( )
A.托盘天平 B.量筒 C.烧杯 D.玻璃棒
12.某温度下,在100 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 g 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温度不变,乙溶液蒸发水变为不饱和溶液 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
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13.甲烧杯中盛有 m 克白色硫酸铜粉末,乙烧杯中盛有 m 克胆矾,分别向两个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水,均全部溶解,得到 20℃的溶液。对甲、乙烧杯中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可能相等 B.溶剂质量一定相等
C.溶液质量一定相等 D.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14.常温下,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图示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1后,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实验2后,乙比甲溶质质量分数小
C.实验2后,甲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D.实验2后,甲、乙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15.下表是 NaHCO3和NH4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温度/℃
20
30
40
50
溶解度/g
NaHCO3
10.0
11.0
13.0
14.0
NH4Cl
35.0
39.0
43.0
48.0
A.20℃时,配制等质量的 NaHCO3和NH4Cl饱和溶液,NH4Cl需要水少
B.饱和氨盐水吸收CO2后生成的 NaHCO3和NH4Cl,NaHCO3先结晶析出
C.20℃时,NaH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D.50℃时,148g NH4Cl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13 g NH4Cl晶体
二、简答题
16.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1)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__。
(2)t1℃时,将50g硝酸钾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3)t2℃时,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硝酸钾,提纯氯化钾的方法是_____。
(4)将t3℃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蒸发10g水,然后降温至t2℃,过滤,得到溶液a和溶液b。对于溶液a和溶液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都是饱和溶液 B.溶液质量aD.溶剂质量a17.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如图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_____(填“1”或“2”)。
(2)如图所示的简易净化水的装置中,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_____。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过滤和_____。
(3)啤酒酿造需要大量的软水,生活中常用_____区别软水和硬水。
(4)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下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分子质量 B 分子种类 C 分子间隔
②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井水中通常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属于硬水。取等量的井水和蒸馏水,向其中加入______充分振荡,可以检验出井水和蒸馏水。
(2)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______,叫做溶液。
(3)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1~2小粒高锰酸钾,然后分别加入5mL水、5mL汽油,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这说明,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
(4)20℃时,氢氧化钠、碳酸钠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20℃时,将20g氢氧化钠分别投入100g水、100g酒精中,能和氢氧化钠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水”或“酒精”);用玻璃管向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不断吹气,观察到______,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溶剂
20℃时的溶解度/g
氢氧化钠
碳酸钠
水
109
21.8
酒精
17.3
<0.01
参考答案
1.B2.B3.C4.B5.B6.D7.B8.B9.A10.D11.A12.C13.C14.B15.C
16.25g 20% 蒸发结晶 ABDE
17.2H2O2H2↑+O2↑ 2 过滤 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 肥皂水 AB 变大
肥皂水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在装有水的试管中高锰酸钾溶解,溶液呈紫红色;在装有汽油的试管中高锰酸钾几乎不溶 酒精 出现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