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课时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3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课时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7-19 17:3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课时练习
一、单选题
1.煤气中添加少量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C2H5SH),可以提醒人们预防煤气泄露。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充分燃烧,其反应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6H2O+2X,则 X 的化学式为:
A.SO2 B.SO3 C.CO D.H2SO4。
2.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2和B2的分子,A2和B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X,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反应过程中,A2和B2分子保持不变 B.该反应为氧化反应
C.参加反应的A2与B2分子数之比为3:1 D.物质X含4种元素
3.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B.一定条件下,SO2和O2生成SO3,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8gCH4完全燃烧生成8gCO2
D.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
4.有A、B两种混合粉末,质量分别为m1,m2。A由CaCO3和KHCO3组成,B由MgCO3和NaHCO3组成。将A、B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均为w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已知:KHCO3+HCl=K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
A.m1=m2 B.混合物A中CaCO3和KHCO3质量比一定为1:1
C.21ml=25m2 D.混合物B中MgCO3和NaHCO3质量比一定为1:1
5.在一个密闭的钢筒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反应前质量/g
8
32
5
4
反应后质量/g
16
4
X
24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甲、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5:1 D.甲、乙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为2:7
6.有一在空气中暴露过的KOH固体,经分析知其内含水7.62%、K2CO32.38%、KOH90%,若将此样品Wg加入到98g20%的稀硫酸中,过量的酸再用20g10%的KOH溶液中和,恰好完全反应。蒸干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质量是( )
A.30.8g B.34.8g C.30.8g~34.8g之间 D.无法计算
7.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一个甲物质分子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构成
C.生成的丙、丁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3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7:32
8.在物质混合、反应等过程中,有时存在着“1+1≠2”的有趣现象。下列选项符合“1+1≠2”的是(  )
A.1g酒精和1g水混合后溶液的总质量 B.1g碳和1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
C.1g硫和1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 D.1g黄豆和1g黑豆混合后物质的总质量
9.下列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A.微粒在不停运动一—酒香不怕巷子深
B.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一一Na和Na+都属于钠元素
C.分子很小——18g水中大约有6.02×1023个水分子
D.质量守恒定律——5g碳与7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12g二氧化碳
10.已知反应A+B=C+D,参加反应的A与B总质量为40g,若反应后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2:3,则反应中生成C的质量为
A.16g B.20g C.24g D.32g
11.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2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D.反应后密闭容器内的物质是纯净物
12.工业上常用高温煅烧石灰石来制得生石灰,发生的反应为CaCO3CaO+CO2。现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进行煅烧(假设杂质不变),某变量 y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纵坐标表示的是( )
A.生成CO2的体积 B.生成CaO的质量
C.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D.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13.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3.2g氧气,生成4.4g二氧化碳和1.8g水。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该化合物的质量为3.0g
B.该化合物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该化合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4:1
D.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
14.工业上,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现有氧化钙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156g,高温煅烧至完全反应,得到固体质量112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为
A.40g B.60g C.80g D.56g
15.某可燃气体A与7.2g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gH2O和8.8gCO2,则A气体中()
A.一定含C、H元素,不含O元素 B.可能含C、H、O三种元素
C.一定含C、H、O三种元素 D.不能确定
二、简答题
16.为了测定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的溶质成分,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过程中A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与A烧杯中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__。
(3)第一次加入碳酸钠溶液后溶质的成分为__________。
(4)请根据题意将图像绘制完成_______。
(5)向反应后的滤液中加入23.2g水,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6)配制实验所需的碳酸钠溶液,需要水和42.4%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17.学习化学后,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化肥对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1)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参加反应的A和B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
(2)写出生产尿素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3)尿素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其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
(4)买60g的尿素,可补充氮元素_________g
18.查阅资料发现,氯化铵固体与亚硝酸钠固体混合加热也能制取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利用此原理,静香同学想粗略测定某氯化铵样品中氯化铵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样品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实验步骤:(已知室温时,氮气的密度等于1.25g/L。)
①按如图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将0.6g样品与足量NaNO2充分混合,并放入试管。在500mL规格的量筒内装满水后倒扣在水槽内。
③充分加热药品,并收集氮气。
④反应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并保持装置不动。
⑤等到实验仪器温度降至室温,将导管从量筒中取出。
⑥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为276mL,进行计算。
(1)利用图示所用方法收集氮气,体现氮气具有______的性质。
(2)小夫同学认为静香同学的实验步骤设计存在问题,你支持谁的观点______。(若你支持小夫同学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若支持静香同学的观点不需再做其它说明。)
(3)试根据以上数据,计算该样品中氯化铵的质量分数______。(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1位)
(4)你认为以下操作可能导致测定的氯化铵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_____(填写序号)
a.加热药品不充分 b.实验仪器没有冷却到室温 c.读数时俯视读数
参考答案
1.A2.C3.D4.C5.C6.B7.D8.B9.D10.A11.B12.C13.C14.C15.C
16. 分析实验信息可知100g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100g-191.2g=8.8g,设100g碳酸钠溶液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x,

HCl、CaCl2、NaCl 分析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CaCl2=2NaCl+CaCO3↓可得如下关系,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


z=46.8g,
所得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5.4% l:l
17.B、D 2:1 60 3:7 28
18.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小夫;反应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时,造成内部温度降低,压强减少,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导管,从而进入试管,引起试管炸裂,所以反应结束后,需要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89.2% 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