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课时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1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课时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7-19 17:3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课时练习
一、单选题
1.连花清瘟胶囊自传统中医名方,可用于治疗流感,现代仪器测得其成分之一是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下列有关没食子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分类上看:没食子酸属于氧化物
B.从宏观上看:没食子酸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C.从微观上看:一个没食子酸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
D.从质量上看:没食子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
2.某物质4.4 g完全燃烧后生成8.8 g CO2和3.6 g H2O,对该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B.该物质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该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1
3.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B.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氧元素
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4.某化合物在4.8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4.4g二氧化碳和2.7g水。关于该物质的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化合物的质量为2.3g B.该化合物中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C.该化合物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2 D.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
5.下列图象与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A.将一定质量的蒸馏水通电
B.加热氯酸钾和加热等质量氯酸钾与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产生氧气质量
C.在一密闭容器内燃烧足量的红磷,容器内气压的变化
D.一定质量的氢气和一定质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内恰好完全反应,容器内原子总数目变化
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铁丝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的质量( )
A.大于铁丝的质量 B.小于铁丝的质量 C.等于铁丝的质量 D.不能确定
7.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  )
A.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 D.无法确定元素组成
8.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反应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D.可以得出反应的快慢
9.根据蜡烛燃烧后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事实,有关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的组成说法正确是(  )
A.一定是氧化物 B.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10.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正极得到的气体具有可燃性
C.该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实验结束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11.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MnO2中少量KMnO4
加热固体混合物
B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C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点燃蜡烛,将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D
给自来水消毒
加入活性炭
A.A B.B C.C D.D
1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均不发生改变 B.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
C.氢原子和氧原子的质量比为1:16 D.2体积氢气和1体积氧气会恰好化合成水
13.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 B.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该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量不变
14.电解氯化钠和水的混合物是氯碱工业的基础,在电解后不可能生成的是( )
A.NaNO3 B.CI2 C.NaOH D.H2
15.近日,国内外各大媒体曝光:山东潍坊峡山区生姜种植户,在种植内销的生姜时使用了一种叫“神农丹”的剧毒农药、“神农丹”所含物质的化学式为C7H14N2O2S,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B.该物质燃烧时可能会生成二氧化硫
C.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D.该物质由5种元素组成
二、简答题
16.如下图,A、B、C三个实验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基中哪个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请简述理由_____。
17.乙醇是常用的液体燃料,它的化学式为C2H5OH,它的俗名叫酒精。甲同学认为,选用合适的催化剂,通过化学反应可直接把水转变成酒精,从而解决能源紧缺问题。乙同学认为不可以把水转变成酒精。你同意谁的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18.如图所示是教材中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锥形瓶口在红磷点燃后要塞紧瓶塞,原因为是______.
(3)在实验设计上,玻璃管上方系一个瘪气球的目的是______.
(4)实验结束后(锥形瓶已冷却到室温),发现瓶中红磷过量,为了防止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将锥形瓶瓶口倒置于盛满水的水槽中,拔下瓶塞,发现水进入锥形瓶中,原因是______.
参考答案
B2.A3.C4.D5.C6.A7.A8.B9.D10.A11.C12.D13.D14.A15.A
16.实验B,因为生成的气体逸出(或没有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17.不同意;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或原子种类不变),水与油的所含元素不同,所以经过化学变化水不会变成油。
18.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开始时气球胀大,冷却后缩小 防止瓶内气体与空气交换(或防止瓶中的气体逸出,冷却后空气进入瓶中) 起缓冲作用,防止燃烧时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使瓶塞被弹起(或为了减压,防止瓶塞被弹起) 红磷燃烧消耗瓶内氧气,生成固体,使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