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化石燃料的利用 课时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2 化石燃料的利用 课时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7-19 17:3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
课时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室内着火,应立即打开门窗,让风吹灭火焰
C.一氧化碳虽然有毒,但一氧化碳可以作燃料
D.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难闻性气体,利于发现煤气泄漏
2.关于金刚石与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能导电 B.都是黑色固体
C.硬度都很小 D.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3.用墨汁书写的字画经久不褪色,其主要原因是(  )
A.字画保存得好 B.墨汁里的主要成分是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C.墨汁是黑色的,黑色不易褪色 D.颜料的质量好
4.将3g碳与10g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后密闭容器中的物质为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氧气和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5.物质的“性质—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性质
用途
A
石墨软又滑
作电极
B
稀有气体通电发光
作保护气
C
CO 有还原性
冶炼金属
D
活性炭有吸附性
杀菌消毒
A.A B.B C.C D.D
6.按如图进行实验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 )
A.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说明反应开始
B.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C.实验结束应立即倒出粉末
D.固体减少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二氧化碳质量
7.如下图所示,先在a、c两支相同的大试管中充满红棕色的NO2气体,然后分别向a、c试管中加入质量相等的足量的石墨和活性炭,迅速塞上带导管的胶塞,经过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所观察到的现象( )
A.a、c两试管都无明显变化
B.a、c两试管的颜色都消失,水往两试管流
C.a试管中的颜色消失,水往a试管流,c试管无明显变化
D.c试管中的颜色消失,水往c试管流,a试管无明显变化
8.物质的用途和其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A.氮气作保护气——稳定性 B.氢气充探空气球——密度小
C.稀有气体制霓虹灯——通电发出有色光 D.石墨制铅笔芯——润滑性
9.我国古代人民将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炭混合加热到800℃左右,得到一种外观似金子的合金,其中最不可能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是(ZnCO3高温下易分解)(  )
A.ZnCO3ZnO+CO2↑ B.2ZnO+C2Zn+CO2↑
C.C+CuO2Cu+CO2↑ D.2Cu2O+C4Cu+CO2↑
10.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
A.分子和原子都是微观粒子,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所以分子也不能再分
B.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相同
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所以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都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11.5G时代,芯片运行速度提升,会带来散热问题。高性能石墨烯复合材料散热片可以很好的解决芯这一问题。关于石墨烯以下说法不正确是(  )
A.构成:碳原子 B.结构:微粒排列方式不同于金刚石
C.性质:和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不同 D.用途:用作导热性材料
12.密闭容器内盛有等质量的碳和氧气,高温充分反应,容器内的物质是
A.CO和C B.CO2和O2 C.CO和O2 D.CO2和 CO
13.下列有关X、Y表示的概念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包含”关系的是
选项
X
Y
A
氧化物
化合物
B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C
化石燃料
天然气
D
放热反应
A.A B.B C.C D.D
14.电脑芯片的制作要用到高纯度的硅。目前广泛采用石英砂(主娶成分是SiO2)为原料制取,其中一步反应为:SiO2+2CSi+2CO↑。对该反应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碳发生了还原反应
C.碳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4价 D.该反应利用了C的还原性
15.某化学学习小组讨论辩论以下说法:①自然界的水进过沉淀、过滤后可得到纯净水;②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③做“硫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实验时,常要在集气瓶里预先放入少量的水或细沙;④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⑤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⑥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活泼。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A.②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⑤⑥
二、简答题
16.同学们做了有关物质性质的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中一段时间后,瓶内气体的黄绿色消失,这是由于活性炭具有___________性。
(2)B中a管中的气体是___________。
(3)C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
17.室内家具易产生甲醛(HCHO)可用活性炭吸附.将吸收了甲醛的活性炭拿到室外,甲醛会扩散到空气中,阳光下扩散得更快,用微粒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1)甲醛能被活性炭吸附。
(2)阳光下甲醛会扩散得更快。
18.活性炭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可用于防毒面具材料的制备。为研究活性炭在不同条件下对氯气(Cl2)的吸附性能,(吸附量越大,吸附性能越好),科学工作者们做了系列实验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分析图示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B2.D3.B4.C5.C6.B7.D8.D9.C10.B11.C12.A13.C14.D15.B
16.吸附 氧气 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17.(1)活性炭疏松多孔,碳原子间有较大间隔
(2)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18.在压强一定的条件下,温度越低,活性炭对氯气的吸附性能越好(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压强越大,活性炭对氯气的吸附性能越好)(活性炭对氯气的吸附性能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在实验研究的范围内,压强越大,温度越低,活性炭对氯气的吸附性能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