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4.1 植物的光合作用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4.1 植物的光合作用 说课稿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7-20 18:1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各位评委
、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实验教学目标,实验教学过程,实验创新设计,教学反思
首先是实验教学目标,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主要以探究活动入手,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因此我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知识目标是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构建光合作用的概念,能力目标是尝试对实验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难点是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创新。
第二是实验教学过程,我的实验主要是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行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首先,教师带领学探究海尔蒙特的实验,然后提出问题,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是什么?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做出假设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
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然后小组合作制定计划,实施实验

第一个实验是探究水阳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这个小组采用绿萝作为实验材料,学生提前一天进行准备,对实验材料进行暗处理,第二天进行遮光和切断叶脉的准备,经过酒精脱色之后叶片呈黄白色,滴加碘酒之后,见光部分以及未切断叶脉部分呈现蓝紫色。学生对比颜色,得出结论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和阳光。
第二个实验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这个小组选用了白菜和小青菜作为实验材料,实验结束后,发现白菜的实验现象很不明显,但小青菜的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学生通过对比实验现象,很容易推断出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第三个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我们利用二氧化碳通入水中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特性,将植物密封通入二氧化碳,然后对比光照前后,瓶内气体使石蕊溶液的变色情况,学生很容易推断出,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
实验四,我们主要利用的是氧气的助燃性原理,通过排水法收集氧气,选用水绵作为实验材料,全程学生合作完成,现象较为明显,很容易推断出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实验结束后,结合多媒体技术,展示学生实验现象和结果,引导学生进行生生评价和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部分实验失败的原因。最后讨论概括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再根据反应式构建光合作用的概念,提炼光合作用的本质。
下面,我来说一说我的实验创新设计,首先原教材用两个实验《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和《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就构建出了光合作用的概念,我认为这是不完整的,因此,我设计实验时就像学生提出,1、如何设计实验,检测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2、如何有效的利用我们身边的事物进行实验。
让学生针对这两个问题,分组讨论,并相互评价,最后我们经过全班的集思广益,对阵节课进行了如下创新。实验材料创新,实验方法创新,教学方式创新。
首先是实验材料的创新,用身边的植物来代替书本上上的植物,像绿萝、小青菜、白菜、金钱草,水绵,都是我们很容易获取的实验材料,而且数量较多,方便多个班级进行实验。
接下来是实验方法的创新,在探究原料是二氧化碳的实验中,我们采用了直接证明发,用石蕊溶液作为检测溶剂,区别于七年级氢氧化钠的间接证明法。刚开始。我们采用向密封容器内吹气的方法注入二氧化碳,但是发现二氧化碳无法达到使石蕊溶液变色的程度。接着,有同学提出利用针管提取雪碧中浓度更高的二氧化碳,这次对比=光照前后,实验现象较为明显。
最后是教学方式的创新,本实验从实验设计到实验操作,到实验总结,都有学生的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学科素养。
最后是教学反思,重视了学生的参与度,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鼓励学生采用多元化、方便获取的实验材料,改进实验方法,使实验操作更简单、现象更明显。
3、融合信息技术教学,使学生方便交流。以上就是我全部的说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