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高一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钦州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高一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9 17:5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广西钦州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请掌握好时间。
2.务必按高考要求用黑色墨水水性笔或钢笔答题。
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4.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5.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凤凰的图像,是中国艺术中最流行的图像之一。它的造型史,可以上溯到石器时代。湖南洪江高庙遗址出土的白色陶罐颈部和肩部各戳印的凤凰图案,距今已有7400年的历史;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双鸟朝阳”象牙雕刻,则晚了400年。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组相差400年的凤凰图像,都与太阳相伴。凤凰别称火鸟、朱雀,属火,就是火神的化身——凤凰崇拜与太阳崇拜相关,因此,远古凤凰的图像总与太阳相伴。
与龙是华夏人图腾崇拜的形象不同,凤凰是东方夷人图腾崇拜的形象。以史载而言,少皞是第一个立凤凰为图腾的帝王。相传黄帝次子少皞被贬南方,成为东夷诸部落联盟首领,以凤凰为图腾,建立少皞国。“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左传·昭公十七年》)。其后,作为东方夷人的一支,商族人认为他们的先祖商契是由其母简狄吞食凤凰落下来的蛋而生,即“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经·玄鸟》)。玄鸟是商族人对凤凰的别称。屈原在《离骚》中有“凤皇既受诒兮”之说,而在《天问》中有“玄鸟致诒”,讲的都是简狄生商契的传说,是将“凤凰”和“玄鸟”通用的。
凤凰与商契的关系,不止于为商族人确立了一个神话来源。据史传,舜帝封商契司徒,派他在其封地商丘,担任火正一职。火正是主持研究天象以利民生的官职,相当于今天的天文台长。商契筑台观天象,发现了大火星运行的节气规律,据之制定历法(殷历)。大火星每年在东方黎明时出现的那一天,是我国“春分”节气;大火星在西方黄昏隐没的那一天,则是我国的“秋分”节气。商契“以火纪时”,商族人奉之为“火神”。大火星春去秋来,正如燕子春天秋去一样。凤凰就是被神化的知时而行、给世间带来春天消息的燕子。作为天文学家,商契是人间当之无愧的神燕——凤凰。应当说,在关于商契身世的传说中,凤凰不仅是天人交通的“火神”,它还代表着引导人类理性觉醒的光明之神。
在汉文化中,凤凰更广泛的意义,是作为图腾崇拜的延伸,代表着祥瑞安宁气象,且代表着最高艺术境界。中华五帝之祖黄帝,战败蚩尤,统一华夏即位称帝之后,就想望凤凰到来。黄帝的仁德之风召来了凤凰。这神鸟自天而降,“五彩备举,鸣动八风,气应时雨”(《韩诗外传》)。这就是一个祥和盛世之景。《尚书·益稷》中有“《萧韶》九成,凤皇来仪”之说。它描述的是在大禹治水的庆功盛典上,夔龙主持音乐会,而音乐会的最后高潮则是凤皇莅临。凤皇不仅是这出音乐盛典的最后出场者,而且使之十全十美的最后完成者。“凤皇”是“凤凰”原本的记法。作为最高艺术境界的代表,凤凰就是司乐的神鸟。“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吕氏春秋·古乐篇》)
古代中国的凤凰崇拜,与古希腊的阿波罗崇拜很相似——阿波罗是太阳神,也是音乐与诸多技艺之神。古希腊神话中也有凤凰,它脱胎于古埃及的太阳神鸟的传说。希腊神话中的凤凰俗称不死鸟,它如太阳昼出夜没一样,通过自焚和新生,循环进行着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游戏。中国的凤凰,似乎没有生死问题,只有来去状态——可以说凤凰是超生死的存在,准确地讲就是一种被神灵化的高洁灵妙的气象或风仪。
(摘编自肖鹰的《汉凤凰的大美风仪》,《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凤凰的造型,可以上溯到石器时代而且这种造型图像与太阳相伴,可见在远古时代,凤凰崇拜就与太阳崇拜相关。
B.
“凤凰”原本的记法叫“凤皇”,相传黄帝称帝后,凤凰自天而降,于是黄帝让夔龙主持庆典,并由凤凰作为最后的出场者。
C.
凤凰作为图腾崇拜,在汉文化中意义更广泛,代表着祥瑞安宁气象,且代表着最高艺术境界,因为它是司乐的神鸟。
D.
古希腊神话中的凤凰形象,影响了古埃及太阳神鸟的传说,希腊神话中凤凰的自焚和新生,表现出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特性。
2.
下列对原文的论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从凤凰图像的特征入篇,再写凤凰崇拜的历史传说渊源,再论凤凰的文化象征意蕴,最后拓展至外国神话中的凤凰形象,论证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B.
选文大量引用、列举古代中外的传说典籍中的资料,如展开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证明观点的同时,又使文章内容更丰赠,文意更典雅。
C.
选文第四段中,列举《尚书·益稷》中描述的在大禹治水的庆功盛典上凤凰来仪将音乐会推向高潮的事例,证明了凤凰是最高艺术境界的代表的分论点。
D.
选文最后一段,将古代中国的凤凰崇拜,与古希腊神话中的凤凰进行类比,点明各民族文化传统中都有主管音乐与技艺之神的现象。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玄鸟》中对“简狄吞食凤凰蛋而生商”的记述,与屈原在《天问》中写的关于商契的传说是一致的。
B.
据史传,商契筑台观天象,发现了大火星运行的节气规律,由此制定历法,以昭示气候变化规律,引导人们顺时而作。
C.
大火星每年在东方黎明出现和在西方黄昏隐没的时间是相对固定的,因此我国每年的春分日和秋分日都是固定的。
D.
凤凰在中国古代是司乐的神鸟,是最高艺术境界的代表,《吕氏春秋·古乐篇》有“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之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网络文艺在20多年间迅速度发展壮大,这种增长,也带来不少问题,如低俗、同质化严重、娱乐至上等不良倾向,导致人文价值混乱、行业生态恶化,等等。那么,如何实现网络文艺的健康、高品质发展?努力提升全社会网络文艺素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网络文艺素养不等同于“网络素养+文艺素养”。网络文艺的科技素养,不仅仅在于使用新媒介和数字化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网络文艺的互联网思维习惯、网络语言的创新精神等。网络时代对创作者的知识储备要求并没有降低,而要求其有更为丰富复杂的艺术素养和人文底蕴。
只有年轻的网络文艺创作者自觉关注现实,借鉴古今中外优秀文艺成就,全面提升人文素养,才能创作出富有独创性的网络文艺精品。
(摘自李安《网络文艺素养,你我都要有》,原载于《光明日报》)
材料二:
电影《少年的你》热映,引发了观众关于原著小说抄袭与否的热烈讨论,“融梗”一词也进入大众视野。所谓“融梗”,是指网络文学创作过程中汇集各方创意,在作品人物设定、故事套路等方面借用他人智力成果的行为。“融梗”究竟是不是抄袭?是否应该受到法律惩戒?这些疑问集中凸显了网络文学中有关原创与模仿的界定难题。
“原创”是著作权制度的核心概念,但在面对互联网时代的类型文学写作时受到了挑战。网络文学从发展之初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模仿,这种现象不能简单理解为法律保护不够到位,在更深层面上是与网络类型文学生产机制紧密相关的。
类型套路是网络文学的典型特征。网络文学类型绝大多数并非由单个作者独立创造,而是由初始设定出发,经由大量写作者前后相继,才得以陆续展开。再如,读者前所未有的参与性。网络作家的工作通常不再是“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思”,而是和读者进行大量互动,双方共同汇聚创意,实现类型的创造、更新。在这样一种创作机制之下,“套路”和“梗”的反复使用常难以避免。
但这不意味着,抄袭是可以容忍的。《少年的你》所引发的抄袭与否的讨论,恰恰提醒我们,网络文学绝不是著作权的法外之地,必须找到一条既能保护写作者合法权益又能保持网络文学创作活力的道路。
(摘编自储卉娟《网络文学:既要秩序也要活力》)
材料三:
人们经常把网络小说的类型化现象归结为资本驱动下的商业性产物,而网络小说呈现类型化形态的根本缘由、网络小说的创造性则被漠视。
类型化的网络小说,在大众读者的热情推动下不断成型,其发生发展的根本缘由在于人类对各种生命情感体验的内在需求。比如惊悚、恐怖小说,它们通向恐惧、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体验。但太平岁月,人们缺少或向往这种危险的刺激,所以会本能地从文艺作品中寻找恐怖刺激的情景,释放紧张感、焦虑感,并得到生存经验的补偿。读者会为自己现实的安全处境感到愉悦与满足,这种心理需要就刺激了相关类型小说的发展。
我们还必须强调,优秀的网络小说受到追捧的原因,主要在于其类型定势之后,总是呈现出的作者个人的独创性。比如玄幻小说,在作者与读者求新求变的欲望推动下,它既创造性地运用了西方玄幻小说的魔法、龙、精灵与魔鬼等元素,也混合了中国古代神话、历史文化典籍中诸种神力元素,更打通了玄幻小说与科幻小说的类型界线,另开小说类型的局面。这些小说,创造了独特的生命、社会文明与宇宙景观,具有文本价值的独一性,丰富了人类的想象力,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
(摘编自康桥《网络小说的类型化与独创性》)
4.
下列对“网络小说类型化”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融梗创作手法对网络小说类型化有直接影响,但融梗究竟是不是抄袭,目前也还是网络文学领域的界定难题。
B.
网络小说的类型化写作挑战了“原创”这一概念,但这与网络小说的生产机制相关,不能简单归因为法律保护不到位。
C.
网络小说的创作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作家一人的活动,网络小说类型化的产生发展也离不开大众读者的热情推动。
D.
网络小说类型化能满足读者对各种生命情感的内在需求,所以广受大众追捧,但这也阻碍着网络小说独创性作品的产生。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络文艺的迅速发展中出现了低俗、同质化严重、娱乐至上等不良现象,而提开全社会的网络文艺素养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面。
B.
电影《少年的你》引发了关于原著小说抄袭与否的讨论,但从法律的角度看它还算不上抄袭,可以不受法律惩戒。
C.
人类对包括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在内的各种生命情感的内在需求,是网络小说呈现类型化形态的根本原因。
D.
材料三先提出“网络小说呈现类型化形态的根本缘由、网络小说的创造性均受到漠视”的观点,再结合实例对观点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6.
网络小说如何实现写作的创新?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水袖之痛
肖复兴
胡文阁是梅葆玖的徒弟,近几年名声渐起。作为梅派硕果仅存的男旦演员,胡文阁的声名无疑沾了梅派的光。当然,他自己很努力,唱得确实不错。六年前,我第一次看他的演出,是在长安剧院,梅葆玖和他前后各演一折《御碑亭》。坦率地讲,说韵味,他还欠火候,和师傅有距离;单说声音,他要比师傅更亮也更好听,毕竟他正当年。
其实,我对胡文阁的兴趣,不仅在于他梅派男旦的声名和功力,还因为听他讲了自己的一件往事。
20世纪80年代,他还不到20岁,在西安唱秦腔小生,却痴迷京戏,痴迷梅派青衣,便私下向名师李德富先生学艺。青衣的唱腔当然重要,水袖却也是必须苦练的功夫。四大名旦中,水袖舞得好的,当数梅(兰芳)、程(砚秋)二位。水袖是青衣的看家玩意儿,它既可以是手臂的延长,载歌载舞;又可以是心情的外化,风情万种。那时候,不到20岁的胡文阁痴迷水袖,但和老师学舞水袖,需要自己买一匹七尺长的杭纺做水袖。这一匹七尺长的杭纺,当时需要22元,正好是他一个月的工资。为了学舞水袖,花上一个月的工资,也是值得的。但关键问题是,那时候,胡文阁的母亲正在病重之中——他很想在母亲很可能是一辈子最后一个生日的时候,给母亲买上一件生日礼物。但是,他已经没有钱给母亲买生日礼物了。在水袖和生日礼物两者之间,他买了七尺杭纺做了水袖。他想得很简单——年轻人,谁都是这样,把很多事情想得简单了——下个月发了工资之后,再给母亲买件生日礼物。在母亲的病床前,他把自己的想法对母亲说了。已经不能讲话的母亲嘶哑着嗓子,“呃呃”地不知在回答他什么。然而,无情的病魔没有给胡文阁补上母亲生日礼物的机会。母亲去世了,他才明白,世上有的东西是补不上的,就如同落到地上的叶子,再也无法如鸟一样重新飞上枝头。
30多年过去了,直到现在,胡文阁都非常后悔。水袖,成为他的心头之痛,是扎在他心上的一根永远拔不出来的刺。
胡文阁坦白道出自己的心头之痛,让我感动。
我们也常常会面临类似的事情。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事业、爱情、婚姻、子女……我们觉得每件事都比父母重要。即使在母亲病重的时刻,胡文阁还觉得自己的水袖更重要呢。
都说人年轻时不懂爱情,其实,年轻时是不懂亲情。爱情,总还要去追求,亲情只要伸手接着就是,那么轻而易举。问题是,胡文阁还敢于面对自己年轻时的浅薄,坦陈内疚——多少孩子吃凉不管酸,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对不起父母的地方,没有什么心痛之感,而是将那一根刺当成绣花针,为自己绣出美丽的图画。
想起我的父母,我常常会涌出无比惭愧的心情,因为在我年轻的时候,一样觉得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父母总是被放在了后面。记得当初母亲从平房搬进新楼之后,已年过80,腿脚不利索,我生怕她下楼不小心会摔倒,便不让她下楼。母亲去世之前,一直想下楼看看家前面新建起来的元大都公园,总是兴致很高地对我说:“听说那里种了好多月季花!”正是伏里天,我对她说:“天凉快点儿再去吧。”谁想,没等到天凉快,母亲突然走了。那时候,总以为父母可以长生不老地永远陪伴着我们。我们就像蚂蟥一样,趴在父母的身上,理所当然地吸吮着他们身上的血。
我不知道,如今的胡文阁站在舞台上舞动水袖的时候,会不会在一瞬间想起母亲。不知道为什么,自从听到他讲述自己这件30多年前的往事之后,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电视里,再看到他舞动水袖的时候,我总有些走神,忍不住想起他的母亲,也想起我的母亲。
(原载《今晚报》)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写胡文阁作为梅派男旦的声名和功力,目的是为下文写他的心头之痛做铺垫。
B.
胡文阁决定先买水袖再给母亲买生日礼物,主要原因就是他觉得亲情容易得到,所以可以暂时不必在乎。
C.
作者写了许多年轻人对待亲情和对待自己事情的不同态度,意在表明,胡文阁的“心头之痛”并非个别现象,从而增强文章的现实意义。
D.
作者在写胡文阁时融入了自己的切身体会,使文章情感更加厚重感人,也更能引发读者深思。
8.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划线句子“而是将那一根刺当成绣花针,为自己绣出美丽的图画”。
9.
作者通过“水袖”的故事,在文中引出了几点关于“痛”的思考,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小题。
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佑五年中进士第,授仕郎,泰定四年,拜监察御史。当时由进士入官者仅百之一,由吏致位显要者常十之九。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黜贪墨,而特举乌程县尹干文传,以治行为诸县最,所至郡县,为之肃然。至正二年,除翰林侍讲学士,既而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五年,台臣辨其诬,遂复起参议中书省事。七年,授饶州路总管。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旦望必幅巾深衣以谒先圣,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每治政之暇,必延见其师生,与之讲讨经义,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镛居官廨,自奉淡泊,僚属亦皆化之。先是,朝使至外郡者,官府奉之甚侈,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往往腾谤于朝,其出使于饶者,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退皆无有后言。其后有旨以织币脆薄,遣使笞行省臣及诸郡长吏。独镛无预。十年,拜中书参知政事。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人或以镛优于治郡,而执政非其所长,遂出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及脱脱罢,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乃迁西行台中丞,殁于官。
(选自《元史》)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
B.
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
C.
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
D.
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是称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录取分为三甲,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B.
“路”是宋元时期的行政区域名。“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中的“路”也是此意。
C.
“望”是农历每月十五日,天文学上指月圆那一天。“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的“既望”指的正是农历七月十五日。
D.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亦称“相国”“相”。“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相”即为此。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朝时,显要官职往往是由吏职出身的人来担任,很少有人能从进士做官,韩镛就是从进士做官的。
B.
韩镛在担任侍御史时,因为刚正不阿被当时的官员们忌恨,议论政事的人诬告他贪赃肥私,于是他被罢免了官职。
C.
饶州地区民俗崇尚鬼神,就连做贼的人准备抢劫时,也必定到觉山庙中占卜吉凶,韩镛到任后,就拆毁了那座庙宇,将泥塑雕像沉入江中。
D.
朝廷外派的使臣,地方对他们的供奉很过分,一点都不厌烦他们的贪欲,什么都满足他们,但他们到了饶州,韩镛只供给他们粗米饭。
13.
请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赠卖松人
于武陵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注:据《唐才子传》称,于武陵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尝举进士,不称意,携书与琴,往来商洛、巴蜀间,或隐于卜中,存独醒之意。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前两联是说,卖松人把生长在深山大谷中耐寒的松树送到长安卖与那些住在翠楼中的富贵人家,作者能理解卖松人的这种求利心情,也怜惜他欣赏松树的真情实意。
B.
诗歌的后两联是说,松树的“瘦叶”“淡花”是不被欣赏的,因为长安富贵人家喜欢的是妖艳媚俗的桃李。
C.
作者对卖松人的不合时宜的做法进行了嘲讽,同时也对长安权贵人家不识松树价值的鄙薄进行了批判。
D.
本诗写法上多用对比。如“寒涧”“翠楼”的对比,“瘦叶”“淡花”与“桃李”的对比,更能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15.
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荀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证明学习具有能够弥补自身不足的作用,并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个性十足的表达形式在网络上_______________,折射出年轻网民活跃多样的思想观念,与他们求新求变的特点互为表里。但近来,“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正文、标题中频频出现,其浮夸荒诞的文风对不少读者感到不适。
“跪求”“哭晕”本是形容急切心态和忧伤情绪的网络语言,却成为少数网站、微信公众号的“口头禅”。一款“炫酷”的国产电风扇发售,“老外纷纷跪求购买链接”;央行公示受理百行征信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有人哭晕在厕所”……如果说这样的内容只是_______________,那么,某国遭遇金融风暴而“跪求中国伸出援手”等内容则纯属子虚乌有。
部分媒体行文浮夸,背后是“眼球情结”在作祟。修饰文辞、创新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__,但裁剪素材、哗众取宠,则少了一份真诚,也容易助推谣言肆虐。当网络流量与广告收益挂钩,“眼球情结”与“营销心态”结成同盟,(
)。_______________,媒体记录历史、传播价值观的社会责任将无从谈起。用各种招式吸引受众固然重要,但能真正赢得读者的,是理性的观点、真诚的写作、权威的信息。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一而足
言不尽意
无可厚非
长年累月
B.
层出不穷
夸大其词
无可非议
长年累月
C
不一而足
言不尽意
无可非议
长此以往
D.
层出不穷
夸大其词
无可厚非
长此以往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正文、标题中频频出现,其浮夸荒诞的文风对不少读者感到不适。
B.
“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频频出现,其浮夸荒诞的文风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
C.
“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正文、标题中频频出现,不少读者对其浮夸荒诞的文风感到不适。
D.
“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频频出现,不少读者对其浮夸荒诞的文风感到不适。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为了适应“买家”不断变化的口味,新闻信息产品要不断推陈出新
B.
随着“买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一些新闻信息产品的价格越来越高
C.
一些新闻信息产品就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
D.
新闻媒体早把自身的社会责任抛到九霄云外,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生物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把胃液注入其他体腔,发现这些体腔很快就会产生严重的炎症并坏死。这和胃液的主要成分有关,①_____。
盐酸是腐蚀性非常强的液体,胃蛋白酶对各种组织和细胞也有很强的破坏作用。那么问题来了:胃液的消化力那么强,②_____?
原来胃细胞能合成和分泌一种称为“细胞保护因子”的物质,正是这些特殊物质的作用,胃才不会消化掉自己。③______,它对胃肠道粘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除了前列腺素外,后来发现胃肠道能分泌许多肽类激素,这些物质除了调节胃肠道各器官的分泌、运动、吸收等功能外,也有细胞保护作用。
21.
下图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的标识,请写出该标识的构图要素,并说明标识的整体寓意要求表达简明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四、写作
22.
作文
海尔张瑞敏:“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
联想柳传志:“我们一直在设立一个机制,好让我们的经营者不打盹,你一打盹,对手的机会就来了。”
华为任正非:“华为总会有冬天,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好,我们该如何应对华为的冬天?”
微软比尔盖茨:“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
戴尔电脑迈克尔戴尔:“我有的时候半夜会醒,一想起事情就害怕,但如果不这样的话,那么你很快就会被别人干掉。”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广西钦州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请掌握好时间。
2.务必按高考要求用黑色墨水水性笔或钢笔答题。
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4.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5.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凤凰的图像,是中国艺术中最流行的图像之一。它的造型史,可以上溯到石器时代。湖南洪江高庙遗址出土的白色陶罐颈部和肩部各戳印的凤凰图案,距今已有7400年的历史;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双鸟朝阳”象牙雕刻,则晚了400年。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组相差400年的凤凰图像,都与太阳相伴。凤凰别称火鸟、朱雀,属火,就是火神的化身——凤凰崇拜与太阳崇拜相关,因此,远古凤凰的图像总与太阳相伴。
与龙是华夏人图腾崇拜的形象不同,凤凰是东方夷人图腾崇拜的形象。以史载而言,少皞是第一个立凤凰为图腾的帝王。相传黄帝次子少皞被贬南方,成为东夷诸部落联盟首领,以凤凰为图腾,建立少皞国。“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左传·昭公十七年》)。其后,作为东方夷人的一支,商族人认为他们的先祖商契是由其母简狄吞食凤凰落下来的蛋而生,即“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经·玄鸟》)。玄鸟是商族人对凤凰的别称。屈原在《离骚》中有“凤皇既受诒兮”之说,而在《天问》中有“玄鸟致诒”,讲的都是简狄生商契的传说,是将“凤凰”和“玄鸟”通用的。
凤凰与商契的关系,不止于为商族人确立了一个神话来源。据史传,舜帝封商契司徒,派他在其封地商丘,担任火正一职。火正是主持研究天象以利民生的官职,相当于今天的天文台长。商契筑台观天象,发现了大火星运行的节气规律,据之制定历法(殷历)。大火星每年在东方黎明时出现的那一天,是我国“春分”节气;大火星在西方黄昏隐没的那一天,则是我国的“秋分”节气。商契“以火纪时”,商族人奉之为“火神”。大火星春去秋来,正如燕子春天秋去一样。凤凰就是被神化的知时而行、给世间带来春天消息的燕子。作为天文学家,商契是人间当之无愧的神燕——凤凰。应当说,在关于商契身世的传说中,凤凰不仅是天人交通的“火神”,它还代表着引导人类理性觉醒的光明之神。
在汉文化中,凤凰更广泛的意义,是作为图腾崇拜的延伸,代表着祥瑞安宁气象,且代表着最高艺术境界。中华五帝之祖黄帝,战败蚩尤,统一华夏即位称帝之后,就想望凤凰到来。黄帝的仁德之风召来了凤凰。这神鸟自天而降,“五彩备举,鸣动八风,气应时雨”(《韩诗外传》)。这就是一个祥和盛世之景。《尚书·益稷》中有“《萧韶》九成,凤皇来仪”之说。它描述的是在大禹治水的庆功盛典上,夔龙主持音乐会,而音乐会的最后高潮则是凤皇莅临。凤皇不仅是这出音乐盛典的最后出场者,而且使之十全十美的最后完成者。“凤皇”是“凤凰”原本的记法。作为最高艺术境界的代表,凤凰就是司乐的神鸟。“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吕氏春秋·古乐篇》)
古代中国的凤凰崇拜,与古希腊的阿波罗崇拜很相似——阿波罗是太阳神,也是音乐与诸多技艺之神。古希腊神话中也有凤凰,它脱胎于古埃及的太阳神鸟的传说。希腊神话中的凤凰俗称不死鸟,它如太阳昼出夜没一样,通过自焚和新生,循环进行着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游戏。中国的凤凰,似乎没有生死问题,只有来去状态——可以说凤凰是超生死的存在,准确地讲就是一种被神灵化的高洁灵妙的气象或风仪。
(摘编自肖鹰的《汉凤凰的大美风仪》,《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凤凰的造型,可以上溯到石器时代而且这种造型图像与太阳相伴,可见在远古时代,凤凰崇拜就与太阳崇拜相关。
B.
“凤凰”原本的记法叫“凤皇”,相传黄帝称帝后,凤凰自天而降,于是黄帝让夔龙主持庆典,并由凤凰作为最后的出场者。
C.
凤凰作为图腾崇拜,在汉文化中意义更广泛,代表着祥瑞安宁气象,且代表着最高艺术境界,因为它是司乐的神鸟。
D.
古希腊神话中的凤凰形象,影响了古埃及太阳神鸟的传说,希腊神话中凤凰的自焚和新生,表现出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特性。
2.
下列对原文的论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从凤凰图像的特征入篇,再写凤凰崇拜的历史传说渊源,再论凤凰的文化象征意蕴,最后拓展至外国神话中的凤凰形象,论证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B.
选文大量引用、列举古代中外的传说典籍中的资料,如展开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证明观点的同时,又使文章内容更丰赠,文意更典雅。
C.
选文第四段中,列举《尚书·益稷》中描述的在大禹治水的庆功盛典上凤凰来仪将音乐会推向高潮的事例,证明了凤凰是最高艺术境界的代表的分论点。
D.
选文最后一段,将古代中国的凤凰崇拜,与古希腊神话中的凤凰进行类比,点明各民族文化传统中都有主管音乐与技艺之神的现象。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玄鸟》中对“简狄吞食凤凰蛋而生商”的记述,与屈原在《天问》中写的关于商契的传说是一致的。
B.
据史传,商契筑台观天象,发现了大火星运行的节气规律,由此制定历法,以昭示气候变化规律,引导人们顺时而作。
C.
大火星每年在东方黎明出现和在西方黄昏隐没的时间是相对固定的,因此我国每年的春分日和秋分日都是固定的。
D.
凤凰在中国古代是司乐的神鸟,是最高艺术境界的代表,《吕氏春秋·古乐篇》有“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之说。
【答案】1.
A
2.
D
3.
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网络文艺在20多年间迅速度发展壮大,这种增长,也带来不少问题,如低俗、同质化严重、娱乐至上等不良倾向,导致人文价值混乱、行业生态恶化,等等。那么,如何实现网络文艺的健康、高品质发展?努力提升全社会网络文艺素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网络文艺素养不等同于“网络素养+文艺素养”。网络文艺的科技素养,不仅仅在于使用新媒介和数字化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网络文艺的互联网思维习惯、网络语言的创新精神等。网络时代对创作者的知识储备要求并没有降低,而要求其有更为丰富复杂的艺术素养和人文底蕴。
只有年轻的网络文艺创作者自觉关注现实,借鉴古今中外优秀文艺成就,全面提升人文素养,才能创作出富有独创性的网络文艺精品。
(摘自李安《网络文艺素养,你我都要有》,原载于《光明日报》)
材料二:
电影《少年的你》热映,引发了观众关于原著小说抄袭与否的热烈讨论,“融梗”一词也进入大众视野。所谓“融梗”,是指网络文学创作过程中汇集各方创意,在作品人物设定、故事套路等方面借用他人智力成果的行为。“融梗”究竟是不是抄袭?是否应该受到法律惩戒?这些疑问集中凸显了网络文学中有关原创与模仿的界定难题。
“原创”是著作权制度的核心概念,但在面对互联网时代的类型文学写作时受到了挑战。网络文学从发展之初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模仿,这种现象不能简单理解为法律保护不够到位,在更深层面上是与网络类型文学生产机制紧密相关的。
类型套路是网络文学的典型特征。网络文学类型绝大多数并非由单个作者独立创造,而是由初始设定出发,经由大量写作者前后相继,才得以陆续展开。再如,读者前所未有的参与性。网络作家的工作通常不再是“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思”,而是和读者进行大量互动,双方共同汇聚创意,实现类型的创造、更新。在这样一种创作机制之下,“套路”和“梗”的反复使用常难以避免。
但这不意味着,抄袭是可以容忍的。《少年的你》所引发的抄袭与否的讨论,恰恰提醒我们,网络文学绝不是著作权的法外之地,必须找到一条既能保护写作者合法权益又能保持网络文学创作活力的道路。
(摘编自储卉娟《网络文学:既要秩序也要活力》)
材料三:
人们经常把网络小说的类型化现象归结为资本驱动下的商业性产物,而网络小说呈现类型化形态的根本缘由、网络小说的创造性则被漠视。
类型化的网络小说,在大众读者的热情推动下不断成型,其发生发展的根本缘由在于人类对各种生命情感体验的内在需求。比如惊悚、恐怖小说,它们通向恐惧、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体验。但太平岁月,人们缺少或向往这种危险的刺激,所以会本能地从文艺作品中寻找恐怖刺激的情景,释放紧张感、焦虑感,并得到生存经验的补偿。读者会为自己现实的安全处境感到愉悦与满足,这种心理需要就刺激了相关类型小说的发展。
我们还必须强调,优秀的网络小说受到追捧的原因,主要在于其类型定势之后,总是呈现出的作者个人的独创性。比如玄幻小说,在作者与读者求新求变的欲望推动下,它既创造性地运用了西方玄幻小说的魔法、龙、精灵与魔鬼等元素,也混合了中国古代神话、历史文化典籍中诸种神力元素,更打通了玄幻小说与科幻小说的类型界线,另开小说类型的局面。这些小说,创造了独特的生命、社会文明与宇宙景观,具有文本价值的独一性,丰富了人类的想象力,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
(摘编自康桥《网络小说的类型化与独创性》)
4.
下列对“网络小说类型化”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融梗创作手法对网络小说类型化有直接影响,但融梗究竟是不是抄袭,目前也还是网络文学领域的界定难题。
B.
网络小说的类型化写作挑战了“原创”这一概念,但这与网络小说的生产机制相关,不能简单归因为法律保护不到位。
C.
网络小说的创作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作家一人的活动,网络小说类型化的产生发展也离不开大众读者的热情推动。
D.
网络小说类型化能满足读者对各种生命情感的内在需求,所以广受大众追捧,但这也阻碍着网络小说独创性作品的产生。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络文艺的迅速发展中出现了低俗、同质化严重、娱乐至上等不良现象,而提开全社会的网络文艺素养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面。
B.
电影《少年的你》引发了关于原著小说抄袭与否的讨论,但从法律的角度看它还算不上抄袭,可以不受法律惩戒。
C.
人类对包括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在内的各种生命情感的内在需求,是网络小说呈现类型化形态的根本原因。
D.
材料三先提出“网络小说呈现类型化形态的根本缘由、网络小说的创造性均受到漠视”的观点,再结合实例对观点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6.
网络小说如何实现写作的创新?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D
5.
B
6.
①提升网络文艺创作者的文艺素养,为创新提供主体的可能;②重视读者的反馈,作者和读者共同汇聚创意,力求创新;③完善法律,打击抄袭,保护原创;④在情感体验的情景、方法上求创新;⑤创造性地运用中西方小说元素;或打通小说的类型界线。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水袖之痛
肖复兴
胡文阁是梅葆玖的徒弟,近几年名声渐起。作为梅派硕果仅存的男旦演员,胡文阁的声名无疑沾了梅派的光。当然,他自己很努力,唱得确实不错。六年前,我第一次看他的演出,是在长安剧院,梅葆玖和他前后各演一折《御碑亭》。坦率地讲,说韵味,他还欠火候,和师傅有距离;单说声音,他要比师傅更亮也更好听,毕竟他正当年。
其实,我对胡文阁的兴趣,不仅在于他梅派男旦的声名和功力,还因为听他讲了自己的一件往事。
20世纪80年代,他还不到20岁,在西安唱秦腔小生,却痴迷京戏,痴迷梅派青衣,便私下向名师李德富先生学艺。青衣的唱腔当然重要,水袖却也是必须苦练的功夫。四大名旦中,水袖舞得好的,当数梅(兰芳)、程(砚秋)二位。水袖是青衣的看家玩意儿,它既可以是手臂的延长,载歌载舞;又可以是心情的外化,风情万种。那时候,不到20岁的胡文阁痴迷水袖,但和老师学舞水袖,需要自己买一匹七尺长的杭纺做水袖。这一匹七尺长的杭纺,当时需要22元,正好是他一个月的工资。为了学舞水袖,花上一个月的工资,也是值得的。但关键问题是,那时候,胡文阁的母亲正在病重之中——他很想在母亲很可能是一辈子最后一个生日的时候,给母亲买上一件生日礼物。但是,他已经没有钱给母亲买生日礼物了。在水袖和生日礼物两者之间,他买了七尺杭纺做了水袖。他想得很简单——年轻人,谁都是这样,把很多事情想得简单了——下个月发了工资之后,再给母亲买件生日礼物。在母亲的病床前,他把自己的想法对母亲说了。已经不能讲话的母亲嘶哑着嗓子,“呃呃”地不知在回答他什么。然而,无情的病魔没有给胡文阁补上母亲生日礼物的机会。母亲去世了,他才明白,世上有的东西是补不上的,就如同落到地上的叶子,再也无法如鸟一样重新飞上枝头。
30多年过去了,直到现在,胡文阁都非常后悔。水袖,成为他的心头之痛,是扎在他心上的一根永远拔不出来的刺。
胡文阁坦白道出自己的心头之痛,让我感动。
我们也常常会面临类似的事情。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事业、爱情、婚姻、子女……我们觉得每件事都比父母重要。即使在母亲病重的时刻,胡文阁还觉得自己的水袖更重要呢。
都说人年轻时不懂爱情,其实,年轻时是不懂亲情。爱情,总还要去追求,亲情只要伸手接着就是,那么轻而易举。问题是,胡文阁还敢于面对自己年轻时的浅薄,坦陈内疚——多少孩子吃凉不管酸,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对不起父母的地方,没有什么心痛之感,而是将那一根刺当成绣花针,为自己绣出美丽的图画。
想起我的父母,我常常会涌出无比惭愧的心情,因为在我年轻的时候,一样觉得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父母总是被放在了后面。记得当初母亲从平房搬进新楼之后,已年过80,腿脚不利索,我生怕她下楼不小心会摔倒,便不让她下楼。母亲去世之前,一直想下楼看看家前面新建起来的元大都公园,总是兴致很高地对我说:“听说那里种了好多月季花!”正是伏里天,我对她说:“天凉快点儿再去吧。”谁想,没等到天凉快,母亲突然走了。那时候,总以为父母可以长生不老地永远陪伴着我们。我们就像蚂蟥一样,趴在父母的身上,理所当然地吸吮着他们身上的血。
我不知道,如今的胡文阁站在舞台上舞动水袖的时候,会不会在一瞬间想起母亲。不知道为什么,自从听到他讲述自己这件30多年前的往事之后,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电视里,再看到他舞动水袖的时候,我总有些走神,忍不住想起他的母亲,也想起我的母亲。
(原载《今晚报》)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写胡文阁作为梅派男旦的声名和功力,目的是为下文写他的心头之痛做铺垫。
B.
胡文阁决定先买水袖再给母亲买生日礼物,主要原因就是他觉得亲情容易得到,所以可以暂时不必在乎。
C.
作者写了许多年轻人对待亲情和对待自己事情的不同态度,意在表明,胡文阁的“心头之痛”并非个别现象,从而增强文章的现实意义。
D.
作者在写胡文阁时融入了自己的切身体会,使文章情感更加厚重感人,也更能引发读者深思。
8.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划线句子“而是将那一根刺当成绣花针,为自己绣出美丽的图画”。
9.
作者通过“水袖”的故事,在文中引出了几点关于“痛”的思考,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把“追求让自己错失尽孝机会的事物”比喻成“刺”“绣花针”,把“牺牲亲情获取的成功——事业、爱情”比喻成“美丽的图画”。②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年轻人只顾追求自己的生活而不懂亲情不珍惜亲情的现象。③表达了作者的痛心之情以及对这种现象的批判。(按照“艺术手法
+表达效果
+
体现的情感”三个步骤作答,每点2分,意思对就可给分。)
9.
①“水袖”里隐藏着胡文阁的痛。在母亲病重时,胡文阁选择买水袖,无情的病魔没有给他机会补上母亲的礼物,以致30年过去仍然后悔痛心。“水袖之痛”成为他永远的痛。
②由胡文阁的“水袖”引出了作者的痛。作者在年轻的时候。因为觉得自己的事情更重要,错过了陪母亲看月季花的机会。母亲突然离世,成为作者永远的痛。
③作者由胡文阁和自己的故事想到了很多年轻人不懂亲情,认为亲情只要伸手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到,年轻人为了追求心中的事业、爱情、婚姻、子女这些事情而忽视或不懂珍惜亲情,从而带来遗憾,这也许会成为很多年轻人的痛。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小题。
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佑五年中进士第,授仕郎,泰定四年,拜监察御史。当时由进士入官者仅百之一,由吏致位显要者常十之九。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黜贪墨,而特举乌程县尹干文传,以治行为诸县最,所至郡县,为之肃然。至正二年,除翰林侍讲学士,既而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五年,台臣辨其诬,遂复起参议中书省事。七年,授饶州路总管。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旦望必幅巾深衣以谒先圣,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每治政之暇,必延见其师生,与之讲讨经义,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镛居官廨,自奉淡泊,僚属亦皆化之。先是,朝使至外郡者,官府奉之甚侈,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往往腾谤于朝,其出使于饶者,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退皆无有后言。其后有旨以织币脆薄,遣使笞行省臣及诸郡长吏。独镛无预。十年,拜中书参知政事。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人或以镛优于治郡,而执政非其所长,遂出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及脱脱罢,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乃迁西行台中丞,殁于官。
(选自《元史》)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
B.
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
C.
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
D.
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是称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录取分为三甲,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B.
“路”是宋元时期的行政区域名。“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中的“路”也是此意。
C.
“望”是农历每月十五日,天文学上指月圆那一天。“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的“既望”指的正是农历七月十五日。
D.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亦称“相国”“相”。“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相”即为此。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朝时,显要官职往往是由吏职出身的人来担任,很少有人能从进士做官,韩镛就是从进士做官的。
B.
韩镛在担任侍御史时,因为刚正不阿被当时的官员们忌恨,议论政事的人诬告他贪赃肥私,于是他被罢免了官职。
C.
饶州地区民俗崇尚鬼神,就连做贼的人准备抢劫时,也必定到觉山庙中占卜吉凶,韩镛到任后,就拆毁了那座庙宇,将泥塑雕像沉入江中。
D.
朝廷外派的使臣,地方对他们的供奉很过分,一点都不厌烦他们的贪欲,什么都满足他们,但他们到了饶州,韩镛只供给他们粗米饭。
13.
请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答案】10.
B
11.
C
12.
D
13.
(1)而龚伯璲这些人正执政当权,朝廷都在议论改革,韩镛有建议,没有被听取采纳。
(2)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参考译文
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佑五年考中了进士,被授予仕郎,泰定四年,授予监察御史。当时能从进士做官的仅有百分之一,由吏职出身能做到显要官位的常常有十分之九。天历元年,被授予浙西廉访司佥事的官职,打击奸诈、暴虐,罢免贪赃不法的官员,而特别推举乌程县尹干文传,他的政绩和品行是各县之最。凡是韩镛所到的郡县,都因为他的.到来政务井井有条。至正二年,任翰林侍讲学士,随即任侍御史,因为刚正不阿被当时的官员们所忌恨,议论政事的人诬告他贪赃肥私,于是他被罢官。至正五年,御史台官员辨白他所受的诬陷,于是又被起用参议中书省事务。至正七年,朝廷任用他为饶州路总管。饶州地区民俗崇尚鬼神,有座觉山庙,从前就有人兴妖作怪祸害百姓,做盗贼的人尤其信奉,将要抢劫时,必定到庙中占卜吉凶。韩镛到任后,就拆毁了这座庙宇,将泥塑偶像沉入江中。凡是境内不合礼仪的过多的祠庙,全部毁掉。人们起初极为害怕,后来就都赞同信服了。韩镛知道百姓可以教化,让才华出众的人进入学宫,寻访品行学问都受人尊重的老成博学的人,作为《五经》教师,每月初一十五定必穿戴深衣幅巾来拜祭孔子,每月一定来考核功课,用来劝勉鼓励。每当处理政事的空闲,肯定要邀请接见师生,与他们讲论探究经义,由此人人自觉努力学习,因而饶州通过科第考试进入仕途的人,比其他郡县多。韩镛居住在官衙中,自己生活清净淡泊,同僚下属也都被他所教化。以前,朝廷的使臣到达地方州县,官府供奉极为奢侈,一旦不满足他们的愿望,他们就怀恨在心,往往在朝廷中对地方官员竭力造谣,那些出使到饶州的使臣,韩镛在郡舍接见他们,供给他们粗米饭,他们从饶州回去后都没有什么议论。后来皇帝降旨,因为缯帛过于脆薄,派使臣笞责行省官员和各州县长官,唯独韩镛没有受到责罚。至正十年,任中书参知政事。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而龚伯璲这些人正受重用,朝廷都在议论改革,韩镛也提出意见,但没有被采纳。有人认为韩镛擅长治理郡县,而在朝廷执政并非他的长处,于是外放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等到脱脱被罢免,受他重用的人都被处死,只有韩镛免去灾祸。于是调任西行台中丞,死在官任上。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赠卖松人
于武陵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注:据《唐才子传》称,于武陵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尝举进士,不称意,携书与琴,往来商洛、巴蜀间,或隐于卜中,存独醒之意。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前两联是说,卖松人把生长在深山大谷中耐寒的松树送到长安卖与那些住在翠楼中的富贵人家,作者能理解卖松人的这种求利心情,也怜惜他欣赏松树的真情实意。
B.
诗歌的后两联是说,松树的“瘦叶”“淡花”是不被欣赏的,因为长安富贵人家喜欢的是妖艳媚俗的桃李。
C.
作者对卖松人的不合时宜的做法进行了嘲讽,同时也对长安权贵人家不识松树价值的鄙薄进行了批判。
D.
本诗写法上多用对比。如“寒涧”“翠楼”的对比,“瘦叶”“淡花”与“桃李”的对比,更能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15.
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这首诗托物言志,寄托了诗人对不识人才、只喜欢趋时媚俗的权贵的讽刺;②对像松树那样正直高雅却沦落下层、不被重视的贫寒之士的同情和怜惜;③对争荣小人春风得意,正直人士却不得重用这一不公平社会现象的愤懑;④表达了诗人因对现实有了清醒认识而不求荣利、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怀。
(三)名句名篇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荀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证明学习具有能够弥补自身不足的作用,并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飞湍瀑流争喧豗
②.
砯崖转石万壑雷
③.
君子生非异也
④.
善假于物也
⑤.
人生如梦
⑥.
一尊还酹江月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个性十足的表达形式在网络上_______________,折射出年轻网民活跃多样的思想观念,与他们求新求变的特点互为表里。但近来,“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正文、标题中频频出现,其浮夸荒诞的文风对不少读者感到不适。
“跪求”“哭晕”本是形容急切心态和忧伤情绪的网络语言,却成为少数网站、微信公众号的“口头禅”。一款“炫酷”的国产电风扇发售,“老外纷纷跪求购买链接”;央行公示受理百行征信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有人哭晕在厕所”……如果说这样的内容只是_______________,那么,某国遭遇金融风暴而“跪求中国伸出援手”等内容则纯属子虚乌有。
部分媒体行文浮夸,背后是“眼球情结”在作祟。修饰文辞、创新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__,但裁剪素材、哗众取宠,则少了一份真诚,也容易助推谣言肆虐。当网络流量与广告收益挂钩,“眼球情结”与“营销心态”结成同盟,(
)。_______________,媒体记录历史、传播价值观的社会责任将无从谈起。用各种招式吸引受众固然重要,但能真正赢得读者的,是理性的观点、真诚的写作、权威的信息。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一而足
言不尽意
无可厚非
长年累月
B.
层出不穷
夸大其词
无可非议
长年累月
C
不一而足
言不尽意
无可非议
长此以往
D.
层出不穷
夸大其词
无可厚非
长此以往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正文、标题中频频出现,其浮夸荒诞的文风对不少读者感到不适。
B.
“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频频出现,其浮夸荒诞的文风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
C.
“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正文、标题中频频出现,不少读者对其浮夸荒诞的文风感到不适。
D.
“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频频出现,不少读者对其浮夸荒诞的文风感到不适。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为了适应“买家”不断变化的口味,新闻信息产品要不断推陈出新
B.
随着“买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一些新闻信息产品的价格越来越高
C.
一些新闻信息产品就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
D.
新闻媒体早把自身的社会责任抛到九霄云外,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
【答案】17.
D
18.
B
19.
C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生物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把胃液注入其他体腔,发现这些体腔很快就会产生严重的炎症并坏死。这和胃液的主要成分有关,①_____。
盐酸是腐蚀性非常强的液体,胃蛋白酶对各种组织和细胞也有很强的破坏作用。那么问题来了:胃液的消化力那么强,②_____?
原来胃细胞能合成和分泌一种称为“细胞保护因子”的物质,正是这些特殊物质的作用,胃才不会消化掉自己。③______,它对胃肠道粘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除了前列腺素外,后来发现胃肠道能分泌许多肽类激素,这些物质除了调节胃肠道各器官的分泌、运动、吸收等功能外,也有细胞保护作用。
【答案】
①.
其主要成分是盐酸和胃蛋白酶
②.
为什么不会消化掉自己呢
③.
最先被发现的是前列腺素
21.
下图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的标识,请写出该标识的构图要素,并说明标识的整体寓意要求表达简明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答案】标识由中国共产党党徽、数字“100”“1921”“2021”和五十六根光芒线组成。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的百年光辉历程。
四、写作
22.
作文
海尔张瑞敏:“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
联想柳传志:“我们一直在设立一个机制,好让我们的经营者不打盹,你一打盹,对手的机会就来了。”
华为任正非:“华为总会有冬天,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好,我们该如何应对华为的冬天?”
微软比尔盖茨:“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
戴尔电脑迈克尔戴尔:“我有的时候半夜会醒,一想起事情就害怕,但如果不这样的话,那么你很快就会被别人干掉。”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答案】心存忧患
曾经,比尔·盖茨这样告诫手下的员工:“微软所有的人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微软公司还有三个月就要倒闭!”此话看似危言耸听,其实是在提醒员工:心存忧患。
世事风云变幻,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也许转眼之间便遍布阴霾,如果被暂时的安定、暂时的兴盛、暂时的胜利所蒙蔽,必然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看不到安定背后的危险、兴盛背后的衰败、胜利背后的失败。所以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有心存忧患,方能时刻警惕,让生命保持高昂的斗志和奋进的姿态。
还记得美国阿拉斯加加涅利英自然保护区发生的事吧!当地百姓为了保护鹿而将狼消灭了,本以为鹿没有了天敌会生长得更好,可是事与愿违,鹿的因为失去了天敌,生活变得无忧无虑,导致种群迅速扩大,植被衰竭,鹿因为缺乏充足的食物和安逸生活所带来的的体质衰退而大批死亡,其数量远远超过被狼吃掉的。人们只好把狼再请进来,鹿又开始过起提心吊胆的生活,整天为生存而四处奔跑,然而鹿群却因此而恢复了生机。
这里面的道理难道不引人深思吗?安逸无忧的生活固然惬意,然而却隐藏着最大的生存危机,它像麻醉剂一样,让人丧失警惕,于不知不觉之中陷入困境。可见,心存忧患,是每一位生活强者必备的素养,而这种忧患意识,也可以让你变得更强大,更有竞争力。
海尔是怎样成为一家16年平均年增长速度达81.6%、年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的世界知名企业的?那就它超乎寻常的忧患意识,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为海尔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海尔在国内已是屈指可数的大企业,但与世界500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所以如果海尔满足于现状,为这一点成就而沾沾自喜,以为从此可以躺在那里坐吃老本,而不是像现在一样事事比别人多想一点,多走一步,高度重视技术的创新和服务的升级,也许海尔会成为下一个巨人集团,一瞬间土崩瓦解。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心存忧患,可以大大增强危机意识、预见意识、防患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它可以让鹿变得更强壮,可以让一家企业变得更有活力,可以让一个战败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心存忧患,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