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网》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分七个部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展示
一、说教材
?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第一章的一个重点,是生态系统完成其功能的结构基础,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并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提供了物质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的学习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
鉴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根据新课标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要求及本课特点,我在知识、情感和技能三方面都确立了具体的目标,同时突出重难点。
?
(1)、知识目标
说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能力目标
??分析图文资料,解释生物富集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生物之间食物联系的复杂性和关联性。
??3、重点、难点:
??重点:描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完成其功能的结构基础,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所以本节的重点是描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难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写法。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写法学生容易写错,容易把吃与被吃的关系弄颠倒,故本节的难点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写法。
??二、说学情
?
同学们通过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在经历过一系列有目的的考察活动后,学生有可能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某种成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会引起整个生态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进而能解释生物富集现象,体验生物之间食物联系的复杂性和关联性。
??三、说教法
?
依据《新课程标准》,生物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直观生动的语言、图片、多媒体课件、影音资料等,把静态的课本材料转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我运用以下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合作探究法,表演演示法,竞赛求胜法。(展示图片)通过以上教法,组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大胆讨论、积极交流、探索研究,使他们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说学法:
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课标要求,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学习方法:探究发现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模拟活动法、整理归纳法。(展示图片)
五、说教学准备
为上好本节课,我做了如下准备
??1、草、蚱蜢、青蛙、蛇的图片、DDT在食物链中的传递图片、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片等。
??2、多媒体课件、影音资料等。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在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的基础上,我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五大板块: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自主合作,探究新知;学以致用,强化巩固;知识盘点,整体把握;拓展延伸,促进内化。
?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插入画外音,调查生态系统,教师在白板上书写生物名称,请学生连食物链,引导分析,引出新课.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本板块为本节课的重点部分,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三个环节。感知认识---理解食物链;逐层递进—学习食物网;拓展延伸—了解生物富集。(展示图片)
??
环节一、感知认识---理解食物链
??
展示图片,我们已经了解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请同学们指出这幅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图片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已有知识的联系,使学生更易接受新知。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探讨,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我们把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用箭头连接起来,注意箭头要指向捕食者,如草→蚱蜢→青蛙→蛇,这就形成一条食物链。
?
展示图片请学生写出一条食物链。派学生代表板书,教师巡视,其他学生找出错误,并矫正。在此基础上明确食物链的正确写法:以生产者为起点,箭头指向捕食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直到该生态系统最高级别消费者,食物链中不出现无机环境因素和分解者。这样设计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机会,发挥了其课堂主体地位,同时突出了本课的重点。食物链写法的练习,为难点的突破做好基础。
环节二、逐层递进—学习食物网
首先展示图片,用上面的方法请学生竞赛写出图中的所有食物链,并在学案上用不同颜色的线条画出所知道的食物链,为下面学习食物网打下基础。
?
学生能发现多条食物链在一起彼此交错,形成了一张网,这时,老师引导学生明确,在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然后师引导学生做游戏:模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选8位同学上来扮演草原生态系统中的8种生物。(草、虫、兔、蛇、鹿、鼠、鹰、狼)提示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
(1).你扮演的成分是什么?你以什么为食?什么以你为食?
?
(2).如果把游戏中的鹰拿出来,台上的同学是否还可以都在上面?如果是把虫拿掉呢?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
(3).这个模拟场景中共有几条食物链?最长的和最短的分别是哪条?有何特点?
??完成游戏后,请同学回答以上问题,并共同归纳,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生物数量也发生变化,牵动整个食物网,各种生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通过趣味实用的课堂游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面知识的拓展延伸做好铺垫。
?
环节三、拓展延伸—了解生物富集
??为使知识具整体性和连贯性,我将课本内容稍做调整,最后了解生物富集现象,生态失衡问题。
?
展示图片,观察DDT在食物链中的传递并让学生思考现象后,师生共同明确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通过这种方法提高学生对图文资料的分析能力。
? 教师接着提问,图中的生物哪些是你吃过的?请同学们把他们近日所吃的食物名称都写下来,并写出每种食物分别来自哪种动物或植物。对于动物,请接着写出它们的食物,别忘了把自己的名字写上,然后用箭头把它们连接起来,并问学生能发现什么问题。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人类是食物网中的一员,属于消费者并且处在食物网的最高位置。联系实际教学,学生有亲身感受,从而理解人类应当保护地球上的每一个物种,否则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我们的地球也会失去平衡。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这样既强化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三)、学以致用,强化巩固
播放新闻实例《麻雀被杀,虫害扰老乡》,让学生通过了解新闻知道食物网内的各种生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只要某一物种的数量突然发生变化,就会牵动整个食物网,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样既能反馈学习效果又是对知识的升华,同时也进行了德育教育、环保教育。
(四)、知识盘点,整体把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学生积极思考后抢答。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地位。
(五)、课外实践,促进内化
(展示图片)写出图中所有食物链并连成食物网,来巩固本节知识。
??七、说板书展示
?
(一)、食物链: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
?
生产者
→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最高级别的消费者
?
(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各种食物链彼此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食物网。
??板书突出重点和难点,真实地再现食物链和食物网,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帮助学生掌握本节的知识。
???
说课稿
食物网
灵沙九年制学校
马
秀
芳